查看原文
其他

「影评」《蝙蝠侠:黑暗骑士》:小丑是自由斗士?双面人竟是工具人?丑蝠到底谁赢了?

摸鱼暴龙兽 贰十二世纪 2023-08-17


人院里有两个人,某天晚上,他们决定逃跑,爬到了房顶,望着一片片的屋顶隔着一条窄窄的沟,延伸到城里。第一个人直接跳了过去,但另一个人害怕摔下去。于是,第一个人说:“嘿,我有个手电筒,我用它照到房子间的沟,这样你就能走到我身边了”,第二个人说:“你以为我傻吗?当我走到一半的时候你会把手电筒关掉!”




04

小丑:捍卫自由的理想主义者?



几乎所有人都认同小丑是罪犯,有很多人认为他是天才,也有不少人认为他是个疯子。


那么如果我说,小丑是《黑暗骑士》中唯一真正捍卫自由的斗士,他的每一次失败,其实都是一个巨大的精心计划的其中一环呢?


先别急着下定论,我来尝试着分析一下小丑这个人物形象,或许会得出比“是”或“不是”更有价值的结论。



首先,小丑绝不是为了钱权色或其他任何利益而去犯罪,在他眼里,邪恶不是手段,而是目的,所以自始至终,不管境遇如何,他都只是要为这个城市创造“更高品味的邪恶”而已。


其次,有别于政府组织,他是一个人。他不喜欢那种一切都在高层暗中操纵之下,他的目的是要让人们知道,混乱和自由才是人之本性。



不得不说,“只有我才是正确的”这种感觉的诱惑力真是太强大了,为了“捍卫”理想,从影片开头劫匪们自相残杀,到狱中告知蝙蝠侠哈维与瑞秋的位置,再到去医院告诉哈维警队有内奸,直到最后让两条船上的人互相猜忌差点引爆,小丑无一不在贯彻他的混乱理念。


蝙蝠侠也明白这一点,所以,孤家寡人的小丑还是被联合了警方的蝙蝠侠逮捕了。


孰料,被捕也是小丑的一个精心设计的圈套。


在成功转移了蝙蝠侠和警方的注意力后,小丑的人随即抓走了哈维和瑞秋。而在监狱里,小丑给蝙蝠侠出了一道无解的选择题:一个地方关着哈维,一个地方关着瑞秋,只能救一个,你救谁?



蝙蝠侠的答案又被小丑算准了,他故意说错了地点,关瑞秋的地方实际关的是哈维。所以,蝙蝠侠救出的是哈维,而瑞秋葬身火海中。


在这场角力中,蝙蝠侠看似在暗,实则在明。不得不反思“蝙蝠侠也有力不能及的事”。这一环套一环的事件也仿佛证明了小丑的理论——没到迫不得已的时候,谁不想正义凛然?


而为了撕开哥谭上空“道貌岸然”的大侠最后的面具,小丑共杀了五人。可是到最后真有人要供出蝙蝠侠时,他却威胁杀掉告密者。


表面矛盾的行为,其内核是小丑矛盾的内心投射。



小丑希望通过不断冲破人的底线来证明:人的本质是邪恶的,爱根本是个谎言。这是他“内在受虐的小孩”的逻辑。因为孩子只有把童年的受虐经历合理化,才有理由活下去。


任何事物都是有两面性的,他之所以穷凶极恶,也是期望能出现一个经得住考验的人来证明无条件的爱存在的人,这样内心“受虐的小孩”方能得到救赎。


所以当民众要供出蝙蝠侠,小丑怒了,因为这会掐灭他被救赎的可能是最后一个可能。



面对小丑的几番挑衅,蝙蝠侠的确经住了考验,没有杀人,选择把小丑送进精神病院。然而小丑得到救赎了吗?至少没有完全得到。

 

纵然蝙蝠侠守住了不杀原则,但是内心一定充满了愤怒。因为一旦越界,他将与小丑无异。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小丑在被蝙蝠侠从摩天大楼上扔下时仍可以那样放肆地笑,他知道他不是不想杀他而是不能杀他,所以一定会救他。



有句话叫:如果上帝也会降怒于人类,那上帝和魔鬼还有区别吗?


真正无条件的爱,是没有任何“嗔”的。如果蝙蝠侠内心平和,仅仅制止小丑伤害别人,把他送进精神病院,甚至带着“大慈悲”,那小丑就真的可以获得救赎了。


但蝙蝠侠深知自己做不到,所以宁愿背负骂名也要推出一个“光明骑士”——哈维·丹特。


而深入思考之后你又会发现,《黑暗骑士》的悲剧色彩实则是蝙蝠侠一手缔造的。是他先于黑帮越界,热衷于“违法”地打击违法犯罪。管家阿福也说的很清楚:是蝙蝠侠让黑帮陷入了绝望,在绝望中,黑帮找到了连他们都不理解的人——小丑。



这有点像是超英版的俄狄浦斯王。拯救忒拜城的恩主亦是毁灭忒拜城的祸主,高尚的正是卑鄙的,正义的就是邪恶的,是天使同时又是魔鬼。


蝙蝠侠识破了小丑的诡计,但他无法(不愿?)看穿小丑对于人性血淋淋的揭示,一如俄狄浦斯猜中了斯芬克斯之谜,但他并不了解谜底——“人”——究竟意味着什么。



05

哈维·丹特:从光明骑士到双面人



晚宴上,谈起蝙蝠侠,哈维·丹特言辞中充满着崇拜,他认为蝙蝠侠是英雄,这个混乱的城市需要蝙蝠侠的守护。


尽管是情敌,但韦恩还是被眼前这个男人打动了,他愿意用他的财富帮助这位“光明骑士”,让哥谭市民彻底“相信哈维·丹特”。



当然,这份无私藏着极大的自私。因为瑞秋不希望嫁给蝙蝠侠,过着担惊受怕的日子,所以,“暗夜骑士”想将守护哥谭市的重担交给“光明骑士”,那样他就可以和心爱的人过上平淡而幸福的生活了。



基督教传说中,撒旦赢得世界的方式是捕获人类的灵魂,而哥谭这座罪恶都市的撒旦,小丑的方式则是将“没到迫不得已的时候,谁不想正义凛然”的逻辑强加给世界。


我认为,在这一点上,罪犯和英雄也常常是一枚硬币的两面,他们感兴趣的不是钱权名利等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他们要的其实都是将某种意志强加给这个世界,让这个世界随着他们的法则而运作,这已经不是用简单的正义、邪恶等词语所能定义了。


然而,随着瑞秋丧生,哈维这个曾经的英雄也随之堕落了。


尽管蝙蝠侠救了他,但心理和生理的双重痛苦让哈维放弃了“对公正的狂热追求”,转而变成了一个彻底的机会主义者,他追踪并拷问所有牵涉到瑞秋之死的人,并通过抛硬币来决定对方的生死。



光明骑士沦为双面人,这令人心痛,却也绝非偶然。


其实哈维很早就有“双面人”的绰号了,而且他一直喜欢投掷硬币来做决定,但在他变成双面人的前后,靠硬币决定事情的原则发生了变化:


变成双面人前,哈维的硬币只有正面(带人头像的一面)。此时的他,坚持维护正义,只做自己有把握的事情。因而瑞秋能够拿着哈维的硬币观察,知晓了哈维的心。



变成双面人后,在为死去的瑞秋“复仇”的过程中,他不再相信任何人即使是曾经并肩作战的伙伴,觉得所有人都对他和瑞秋有亏欠。手中的硬币也就有了反面。



可以说,哈维表现出的“对公正的狂热追求”不过是一面而已,至于另一面,在他发现可以通过追求光明进而扩大影响力成为哥谭的全民偶像,也可以通过替蝙蝠侠背黑锅赢得瑞秋的爱时,就已经注定了结局。


那么从这个角度来看,他与蝙蝠侠是“形似而神离”,说白了,就是他的行为动机看上去和蝙蝠侠很像,但有本质上的差异。



这一差异是,蝙蝠侠对影响力没有兴趣,他追求的就是简单的普世的正义。

 

这一差异源于韦恩敢于直面内心恐惧,置身邪恶中心,以深沉的基督之爱去拥抱炽热炼狱,并有与之同归于尽的勇气与定力。

 

而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现实往往是,当你获得了期待已久的答案时,这个答案不是你想得到的,你会为了去接受这个答案,变成另一个性格,另一个你。



06

蝠丑之争:捍卫疯人院



在生活中,我们能听到见到无数这样的故事:两个相爱的人,其中一方不断去尝试打破另一方的底线。


这通常意味着,两个人要么极为相似,要么截然不同。当然还有更复杂的情况,即他们要么看上去很像但其实完全不同,或看上去不像但其实本质一样。


这又何尝不是《黑暗骑士》中隐藏的内在逻辑?



影片开头抢银行事件是小丑一举两得的计划:一方面,他需要大量资金去购买军火。然而他之所以选择抢劫黑帮银行,显然是为了让自己走入黑帮的视野;另一方面,他故意留下活口,让那人将整个抢劫过程透漏给黑帮,让整个黑帮圈子知道他的实力。黑帮会议之后,他发现震慑力还是不够,就干脆拿那个赌棍祭了刀,让黑帮彻底臣服他。


此时的黑帮已经被蝙蝠侠吓得没种了,所以那帮人在小丑的眼中只是纯粹的工具,他能得到的不仅仅是战斗力上的支持,更得到了黑帮老大之前安插在警察内部的内奸的帮助,那几个内奸后来在小丑的计划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其实假如在医院那场戏里小丑就死了,那影片将无悬念的以小丑的胜利告终。



首先哈维基于私怨杀了他,没有通过法律程序的制裁,就足以让哈维自己颠覆自己。再者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哈维干掉小丑之后,还会不惜一切手段向黑帮报复,或者成为一个反社会分子。总之,光明骑士会被毁灭。小丑只要做到这点,就足够了,剩下的,他知道哈维会帮他完成。


我的意思倒也不是说蝙蝠侠失败了,只是在“人性自私”的这个层面上,他败给小丑了。


《黑暗骑士》全片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出现在救瑞秋还是哈维的选择题上。


对于公众来说,瑞秋的社会象征意义显然不如哈维,为了大义,蝙蝠侠本应选择哈维,但他到底逃不过儿女情长。 



影片的高潮则是片尾的轮渡对峙,在这道选择题上,小丑输了,仍哈哈大笑,因为他认为用自己的理念击败了哈维,最终让这位“光明骑士”服膺了他的逻辑。


但小丑没有想到的是,蝙蝠侠甘愿替哈维背黑锅,将双面人的杀业揽到自己身上,不惜令人们以为他已破了杀戒。


如此一来,哈维光明骑士的形象被蝙蝠侠保住了,至少没有毁灭,只能说这个形象的社会影响力会伴随着他的死亡而削弱。民众终究还是更期盼一个活生生的人的存在。 



这里还得强调一下,蝙蝠侠这个形象之所以会诞生,其目的就是为了变成光明骑士。后来,哈维的出现让韦恩意识到了蝙蝠侠的局限所在,所以他才配合哈维,用自己超越法律的手段,来帮助哈维在桌面上堂堂正正地放倒黑帮。这意味着他已经放弃了用蝙蝠侠来鼓舞人们,转而让蝙蝠侠变成衬托光明骑士的工具。 


想象一下,从前,市民们知道是蝙蝠侠在打击犯罪,他们会认可、感激、崇拜蝙蝠侠。但是在人们知道了蝙蝠侠杀掉了哈维之后,大众会作何反应? 但韦恩愿意承担这一切,只为了能让哥谭去拥抱那一缕可能的光明,这不禁让影片徒添几分古典悲剧的气质。



再说回小丑。尽管似乎没有任何底线,并自诩是“混乱的代理人”,但他想营造的世界仍然还是有秩序的。


他想让世界恐惧,这不过是他的“内在的暴虐的父亲”折磨他的“内在的受虐的小男孩”的外化而已。他曾服膺于某种强大的逻辑,认同了那个“内在的暴虐的父亲”,而他也希望整个世界和曾经的他一样,屈从于这种暴力之下。



但是,他的内心深处的那个小男孩又畏惧这一点真正的实现,因为那意味着整个世界都将陷入黑暗,将不再有任何光亮。所以,当有人真的想暴露蝙蝠侠的真实身份时,他发出了追杀令。


甚至,我在想,即使蝙蝠侠真的没有了抵抗能力,任他宰割时,他会放弃。或者,他会杀掉这个蝙蝠侠,然后再去寻找乃至制造一个新蝙蝠侠出来。


毕竟如果这个世界上只有一个蝙蝠侠的话,他可舍不得下手。这不只是为了不断斗下去而活在一个不那么无聊的世界,也是他内心深处那个小男孩的一点微弱而坚定的呼声。


公众号后台发送关键词“诺兰蝙蝠侠”,即可获取三部曲资源。


  往 期 精 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