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沉默导演最后的怒火
怒火·重案
导演: 陈木胜
编剧: 陈木胜 / 凌伟骏 / 唐耀良
主演: 甄子丹 / 谢霆锋 / 谭耀文 / 黄德斌
出品: 中国香港
首映: 2021-07-30
片长: 128分钟
《怒火·重案》给人的第一感觉就是熟悉的港味:正邪对立、黑吃黑、警队腐败、末路英雄,既有大人物和小人物的命运纠葛也有人性的变化与挣扎,就连谭耀文这么一个小角色也有人物弧光的转变。
虽然电影用了插叙来交代剧情,但是故事本身并不复杂,尤其是和陈木胜之前的《扫毒》比,这个剧本要简单很多。只是电影对人物塑造和叙事结构已经简化处理的情况下,节奏却拿捏的不好。
主要问题在于一些情节的设计都做得太过程式化了,比如片中甄子丹受到内部调查的一场戏中,有一个以全身开始慢慢前推的长镜头,这里明显是准备让这个角色发力了,结果他却在那讲些尴尬又无趣的大道理,直接把之前烘托到位的情绪给直接压了下去。
如果剧本可以进一步简化,也就是把所谓的大道理全给去掉,直接把焦点对准黑白双雄两人本身,或者是花更多的笔墨来交代四年前的故事,都会让电影看起来好不少。毕竟类型片讲究的是简单故事、复杂人物和视觉奇观,然而本片却是试图在简单故事中掺杂深刻道理,却又没有对人物进行深度塑造,所以难免会有隔靴搔痒之感。
作为一部的双雄片,本片和去年的《拆弹专家2》有几分相似,都是剑指香港警队的制度问题,可惜针对这方面这把剑插得没有《拆弹专家2》深,有点理想化了,而《拆弹专家2》却是结果上理想化了。
不过本片最后还是提出了一句疑问“如果那天我们的位置调转,结果会不会不一样?”
背叛、被欺骗、被抛弃,由此而生的愤怒、疯狂,陈木胜导演把这个时代的猛烈情绪系之于一人——邱刚敖。
他主动走进警局,说自己来报案,还提醒警察48小时的拘留时间,意在提醒这个不公的世道,什么叫做规矩,什么叫做正义。那一刻的他其实早已对整个体制失望透顶,强调这些规矩,不过是戏弄这些还蒙在鼓里的人。
蒙在鼓里的,就是张崇邦。
邦主是个正派人,容不得沙子,不够圆滑。所以一次次身犯险境,屡破大案,换来的却是律政司的调查和满身伤痛。当然,他最后胜利了,又一次把罪犯绳之于法,捍卫了香港的规矩,法治的威力。故事戛然而止于他的背影,此一结局也不过是说给大众的显白的教诲: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一部电影,一般都会想办法让观众和角色共情,然后一起和角色走下去。但看完《怒火·重案》能和邦主共情的不多,反而更多人能很轻松地和阿敖共情,似乎阿敖更可怜更不该死,而死在他手里的可乐、警察、上司、富商都是罪大恶极之人。阿敖的黑化,虽残暴,却鲜惹人憎恨,这种情绪在《拆弹专家2》的刘德华身上也同样存在。
阿敖的复仇,带着兄弟义气以及对这个虚伪社会的反叛。所以他带着悲剧英雄的色彩,在特警队的激光瞄准下,登上传教席问张崇邦:“如果当年去追可乐的是你,你会不会和我一样?”
邦主沉默不语。
这就已经足够说明邦主自己也不敢确定会不会和他一样,影片似乎旨在表达:邱刚敖的穷凶极恶都是被这些不正义、身不由己所推动的。
可恰恰就是这个点它实则是站不住脚的。
邱刚敖的悲剧之源是他们五人打死了混混可乐。就算可乐犯的是死罪也轮不到他们来行刑。上司确实下了刑讯的密令,但是可乐也并非死于刑讯而是他在已经招供之后阿敖等人还对他实施侮辱性殴打,失手杀人。所以上司狡辩“并没有让他们打死人”其实不是全无道理的。
当然,上司为讨好有钱人暗示他们刑讯事后又推卸责任的行径确实可恶。可是张崇邦有什么错?因为他说了真话,维护了法律的公正性?法律的公正在于不论一个人道德水准如何,都要维护每一个人的平等权益。
《英雄本色》对抗的是用无赖、无耻手段伤害别人的坏蛋,结局是以死还了世间的公道和法律的公正。但是,邱刚敖对抗的是合理合情的法制制度,他们衡量对错的标准是别人有没有对自己造成伤害,所以邱刚敖的死更多的是穷途末路的无奈,是用生命来控诉他自认为不公的法制。
美国电影理论家大卫·波德维尔于1999年出版的《香港电影的秘密》一书中提到:“《纽约时报》影评人对早期进口的一部功夫片有此怨言:“尽皆过火,尽是癫狂”;当年的辱骂,竟变成今天的荣誉标记。”
香港电影那所谓的“港味”便是如此:追车、追逐、爆破、枪战、搏击…这不是全世界的电影都有吗?是的,全世界一样,但又不一样。它就像在一条高速公路上,每辆车都在高速行驶,它不论自身这辆车性能到底能开多快,油门都踩到了底,这是一种独特的气质,名字就叫做火。
甄子丹在接受采访时有提到拍了多年叶问他也腻了,可在拍这部片的时候,他的火又出来了。
我不知道《怒火·重案》是不是陈木胜最好的作品,但这一定是他最后的火。
相关阅读
贰十二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