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片讲的是社恐钢琴家的怯懦一生?|《海上钢琴师》
贰十二世纪
VOL 2
La leggenda del pianista sull'oceano
海上钢琴师
导演: 朱塞佩·托纳多雷
编剧: 亚利桑德罗·巴里克 / 朱塞佩·托纳多雷
主演: 蒂姆·罗斯 / 普路特·泰勒·文斯 / 比尔·努恩 / 克兰伦斯·威廉姆斯三世 / 梅兰尼·蒂埃里
出品: 意大利
首映:1998-10-28
悲剧命运与存在主义
La leggenda del pianista sull'oceano
何为命运?是生下来就注定的宿命,还是后天选择的结果?
只差几步,1900就能迈入一个更加广阔的世界,然而在他眼里,那片象征自由的土地却是一个“猛虎遍地的国度”。
“我永远无法放弃这艘船,不过幸好,我可以放弃我的生命。”
《海上钢琴师》的内核就是如此的极端浪漫主义,引起的反响也是两极的:有人视之为影史杰作,也有人称其是“最好看的烂片”。
1900宁愿一生孤独,不愿随波逐流。
他所享受的孤独,是美丽而悲怆的。
在这份美丽的背后,却是潜藏于他幼小的心灵,并在成年之后开花结果的“恐惧感”。
传统的儿童心理学认为早期经验的获得从新生儿时期开始。
1990一出生就被遗弃在船上,虽有养父的疼爱,但由于养父的意外死亡让他又一次成为了无依无靠的孤儿,因此这种充斥着对外界的不信任的恐惧感打小便注入他的心灵。
而音乐和那艘弗吉尼亚号成为了他的寄托,只有在船上,才能让他获得安全感,所以任外面的世界再精彩,1900仍然不会离开。因为恐惧早已注满了他的心灵,
为什么说《海上钢琴师》是一出悲剧呢,可能大家会归结到1900的结局,但实际上所谓悲剧和1900的死关系并不大。
《海上钢琴师》的悲剧性是导演托纳托雷在创作中深受存在主义文学影响的一个结果。
存在主义文学兴起于20世纪30年代的法国,在二战后达到顶峰。
其特征是 “存在”即“自我”与客观现实永远都是对立的、不可能统一,其核心是“荒谬”与“痛苦”。
因此,存在主义文学一方面描写资本主义世界的荒诞性,另一方面表现人的不幸与毁灭,以及人类的孤独、失望、恐惧等种种厌世思想情绪。
1900就像一面镜子,是存在主义哲学的完美折射。
他看重自我的存在大于外界对自我的认可,他可以用尽毕生所学打败爵士乐鼻祖,他可以用音乐去探寻所有人的心灵,可以在音乐里去旅行,可以寻觅到自己的爱情,但是他没有常人那样去追,他轻轻地将这些抛进了大海,他将迈向陆地的脚收回。
你可以说他拒绝下船是因为藐视陆地,就像他藐视秩序,藐视那些听见“America”就蜂拥而上的人群。
你也可以认为,他其实是在害怕下船。
对于1900而言,对面的陆地是另一个世界,不仅是地理上的,更是心理上的。
人类会本能地对未知的事物产生好奇,1900也确实走到了两个世界的分界线上,但内心深处的“恐惧感”使他产生了对陆地的隔阂,甚至是敌意。越是恐惧,就越是封闭,最终将他关在一个排外的小圈子里,不论是纯洁的爱情还是飞黄腾达的前途,都无法激起他迈出那一步的勇气。
事实上,命运不也正是如此吗?人的一生每时每刻都在面临选择,任何一个或重大或微小的选择都决定了不同的人生道路。
所有人都恨不得把他推下船,但1900毅然回头。他说:“陆地没有尽头。”这种没有尽头的感觉让他害怕,钢琴的琴键是有尽头的,这让他觉得安稳。
于是1900把自己的人生缩小到从钢琴这头到那头的距离,又放大到八十八颗琴键上演奏出的排列组合的音符矩阵里。
那艘巨大的海上客轮,是曾经庇护他的堡垒,终究变成了囚禁了他的牢笼。他在船上,想象对面的陆地,陆地上的人又挤着登上他的船,他们是彼此的匆匆过客,不知道命运的下一秒会在哪里,而1900的人生是一场他自己可以预料的悲剧——因为绝对浪漫的生命是没有抵抗力的。
1900是ET
La leggenda del pianista sull'oceano
我不太愿意用天才这个词来定义1900,因为天才已经被用滥了。直到我看见有人将1900比作了ET。
仔细想想还真是那么回事。
你我都是生活在地球上的人,想说话就开口,这是人类的方式。但1900的手指似乎才是他的发声器官,连着眼和心,他的感知和内心是ET的。
ET很神奇,但不一定稀奇。
就像《苏菲的世界》里哲学老师说的,你是否想过自己或许是个火星人?你是否有一天会停下脚步,审视自己然后想:"我是一个不同凡响的存在,我是一个神秘的生物。"
我们每个人都是ET,至少曾经都是。
不是有一句话么:每个人都是一座孤岛。
平凡如你我,哪怕被社会同化的面貌已八九不离十,那残存一丝差异,足够将这个人和那个人的差异拉的比欧洲到美国的距离都大。
差异导致孤独。不愿下船(接受同化)的1900在最大限度地保留差异性(自我)的同时也承受着巨大的孤独,远超凡人的孤独。
影片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夜晚,弗吉尼亚号停靠在码头,没有了平日大厅中可以纵情演奏的机会,1900感到了孤独,希望可以有人谈心、交流,他偷溜进客船上的电话转接室,翻开乘客登记簿,闭上眼睛随意一指找到一位女乘客,然后打电话给她,希望能聊点什么,哪怕只是一句晚安。然而女乘客认为是某位神经病的骚扰电话。
就像来到地球的ET,在船上呆了一辈子的1900同样渴望进行普通人的交流的。然而这注定是属于1900的悲哀,久居象牙塔的天才无法接受现实的巨大落差,他的自信是飘渺的,他的精神支柱是脆弱的。
与他相比,那个吹康恩号的麦克斯显得平凡,恰似红花旁边的一片绿叶,在花开时陪衬花的艳丽,在花落时点缀枝杈。凡人仰慕天才,而天才未必不向往平凡。
欧洲最后的倔强
La leggenda del pianista sull'oceano
因移民而诞生,由黑人和白人共同抚育长大,一切宛若横空出世。
1900不就是美国么。
在影片中还有很多人代表着美国,比如上船与1900斗琴的爵士乐的创始人。
历史上确有其人,但他是个白人,而在影片中,他身穿雪白,皮肤却是黑色。
黑白的混杂,外来的移民,这又是美国特色。
但1900似乎并不喜欢美国,尽管他为挑战者的高超技艺而流泪,却仍轻蔑的抛下一句:“去他妈的爵士”。
1900为什么可以看透每个人的心事,为什么从未踏上过陆地的他,却对每个人的故乡了如指掌?
不是他有什么特异功能,只因为他就是船上的甲乙丙丁。
想想1900经历过什么,无数的“诱惑”可以使给他理由下船,或名,或利,或是一栋阁楼,三五好友,在音乐和攀谈中安享一生,当然还有爱情。
那么你再想想,船上的人们为何而上船,又为何而下船。
他们为了前往美国,追寻名利而上船。当人们踏上陆地,那些为名利舍弃到大海中的一切,便化成了1900。
人们为了寻找光明的未来而下船,大多却只能在这片猛虎遍地的国度中,被嚼的连渣都不剩。
1900鄙夷的,是高举自由火炬的美利坚,一如欧洲遗老遗少们的倔强,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就像人们在看到自由女神像时的呼喊,在靠岸后全都一哄而散。
相关阅读
贰十二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