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者|原力与他同在——乔治·卢卡斯(上)
+ 贰十二世纪·影者 +
George
Lucas
原力与他同在
乔治·卢卡斯就是一拳超人,简单粗暴,一招制敌。在别的导演侃侃而谈自己拍了多少重要作品的时候,卢卡斯只需要拿出一部《星球大战》。因为这个男人,在他出手之前,和他出手之后,世界电影史便再也不一样了。
从赛车小子到电影小子
乔治·卢卡斯,1944年5月14日出生于美国加州。年少时期的小卢卡斯和无数美国青少年一样,痴迷赛车,打小立志要做一名职业赛车手。
高中毕业的前三天,他开车时莫名其妙地撞上了一棵大树,赛车粉身碎骨,卢卡斯却大难不死,这场车祸把他从赛车的驾驶座撞飞了出去,落到了电影导演的椅子上。
放弃了赛车梦的卢卡斯考上了南加州大学开始学习电影电视专业,并结识了后来《教父》的导演弗朗西斯·福特·科波拉。
正是在科波拉的协助下,卢卡斯在学生时代便初尝拍摄电影的滋味,制作了一部5分钟的科幻短片《6-18-67》。
《500年后》(1971)剧照
“我们没想过通过电影赚钱,抑或让自己名利双收。这些应该都是附加值。”这是那一代“电影小子”们的共同心声,但是,理想很崇高,现实很操蛋。
面对庞大的好莱坞工业体系,纵使再有理想抱负,他们也不过是有些天赋的毕业生罢了。
迫于生计,科波拉只好接下拍摄《教父》的任务,要知道,搁当时只是一个普通的拍摄项目,谁也没想到一部伟大的电影会就此诞生。况且,科波拉自己并不喜欢《教父》的原著。
然而命运是最好的编剧。1972年上映的《教父》不仅票房口碑双丰收,还在翌年的奥斯卡颁奖礼上斩获最佳影片、最佳男主、最佳改编剧本三项大奖。
相较好友的风光无限,此时的卢卡斯还在为自己的拍摄计划发愁。虽然已经在加州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卢卡斯影业,但他手头筹备着一部叫《美国风情画》的电影却四处碰壁,没人愿意投资。
卢卡斯和科波拉(右)在一家餐馆,摄于1970年
所谓“好风凭借力”,科波拉凭借自己如日中天的号召力为好友拉来了环球公司的投资,卢卡斯的新片才得以顺利开机。
带有自传性质的《美国风情画》主要讲述了20世纪60年代美国青年们的生活状态。受限于成本,影片没有大场面与大叙事,镜头也主要集中在四位“高中毕业生”身上。
《美国风情画》剧照
接下来,命运的剧本降临到了卢卡斯头上。
这部花费78万美元和57个工作日的电影竟取得了1.45亿美元的票房,环球公司之前勉为其难的投资换来了超过5000万的利润,并获得了五项奥斯卡奖的提名。
卢卡斯从《美国风情画》里赚到了第一桶金:400万美元。他用这笔钱,走出了几步关键棋——属于卢卡斯的传奇人生,才刚刚开始。
开辟影像新世界的“摩西”
“我想为孩子们拍一部充满幻想的电影,像我小时候看的西部片、海盗片一样浪漫。”
关于《星球大战》创作的源起,有很多种说法,综合起来大概是这样:
他对托尔金的《指环王》的魔幻史诗气势向往不已,对少年时看过的《飞侠哥顿》漫画的冒险颇为倾心,黑泽明的《战国英豪》中英雄护送公主出逃的情节是他的灵感来源,弗兰克·赫伯特的《沙丘》则为他提供了荒凉星球的科幻视野,阿莫西夫的银河帝国系列也影响了卢卡斯的星系联邦格局。
卢卡斯自己总结说,其实《星球大战》和《美国风情画》讲的是同一个少年故事,只不过后者是少年进入成人世界冒险之前,而前者是真正开始冒险并拯救世界。
拿今天的眼光看,《美国风情画》是一部自传色彩的文艺片,而《星球大战》才是商业大片。其实,在70年代,《美国风情画》才是主流。那时候,所有决定投身电影的美国青年都以拍出一部属于自己的《出租车司机》为理想,当时的电影是严肃的,粗粝的,直面现实的。
《出租车司机》(1976),马丁·斯科塞斯导演
卢卡斯回忆道:“西部片是我们最后一次将自己文化里,把那些对社会的期许、积累的真知和总结的规则作出某种形式的梳理。”而这一切,在越战之后都变了,能够传递积极正面价值观念的“神话般的文化”已经不复存在,反传统、解构与调侃成了主流。
同时,阿波罗13号的失事更让美国人对于外太空探险的陷入悲观。“生活中我们找不到一个现代神话故事,教给孩子们正确的价值观以及一个充满幻想的人生观”。
1970年4月,阿波罗13号发射后两天,服务舱的氧气罐爆炸,太空船严重毁损
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当卢卡斯拿着《星球大战》最初的故事大纲(当时名为《弑星者历险记》)寻找金主时,曾与他合作了《美国风情画》的环球公司对此丝毫无感并劝他整个文艺小清新,他再找到美联(米高梅的子公司),对方完全不感兴趣,他又去了迪士尼,迪士尼直接当面拒绝。
每一个成功男人背后都有一个慧眼识珠的男人。一个偶然的机会,二十世纪福克斯的制作部执行经理小阿兰·莱德听完他的创意表示:“我完全听不懂你在说什么。但我觉得你是个天才。”
“小阿兰·莱德投资了我,而不是这部电影。”卢卡斯如此回忆道。后来的事实证明了这次选择是多么的正确。
小阿兰·莱德(左)和卢卡斯
卢卡斯曾说,自己创作的初心是想给孩子制造现代神话,他相信神话对孩子的影响可以维系千年。
在表现形式上,浩瀚太空与星际帝国为故事提供了宏大的背景,光剑对决,战舰飞行,原力的光明与黑暗,接近人类理想的共和国正义战士与霸权的帝国势力抗争,卢卡斯让流行文化从消极悲观中解脱出来,用充满想象力的浪漫情怀的创作铸成了一则现代神话。
1974年5月,经过多番修改的《星球大战》剧本终于定稿。
相对以前的版本这个厚达两百多页的剧本愈发野心勃勃,整个故事发展得庞大且漫长。但无论是从资金还是时间上,卢卡斯都无法咋现阶段将这么厚的剧本拍出来。最后他决定先拍前1/3。就算这样,他仍然舍弃了前20页剧本——正是这前20页剧本在二十多年后被扩充成了《星战前传》系列,这是后话。
图为1975年1月提交的第二份剧本《弑星者历险记》,卢卡斯为稿件设计了好几种封套,这是其中的一个烫金版本
1975年夏天,卢卡斯以《美国风情画》为资本,从福克斯那里争取到了825万美元的拍摄预算。
有钱好办事。卢卡斯邀请了《2001:太空漫步》的摄影指导杰弗里,杰弗里一口答应后去拍了《花开花落》(IMBD 5.1)。卢卡斯邀请了《2001:太空漫步》的特效师道格拉斯,道格拉斯表示很感兴趣后去拍了隔壁斯皮尔伯格的《第三类接触》。
都不来也没办法,电影还得照拍。
1976年3月,卢卡斯带着24岁电视演员马克·哈米尔、兼职木匠的哈里森·福特、默默无闻的凯丽·费雪等一帮高矮胖瘦在突尼斯开始了拍摄工作。
突尼斯,杰里德大盐湖区域,剧组在拍摄。
而整个拍摄工作完全是一场灾难,除了剧组人员普遍拉痢疾外,搭建的外景还数次被风暴摧毁,拍摄期间还突降数十年一遇的暴雨。本来就严重超支超期的拍摄过程不断地被各种意外的天灾人祸拖延,所有人都在怀疑拍摄是否能如期完成。
除了导演自己,整个剧组士气低落,R2-D2的扮演者肯尼·贝克更坦言拍的时候就觉得会是一部失败之作。同时,莱德也开始施压:要么一周拍完,要么停机滚蛋。
预算吃紧,拍摄逾期,奔赴三国取景。“有那么两周,我们整个剧组什么事儿也不干,除了在一起做预算。”卢卡斯被确诊患上了焦虑症。
好不容易完成了外景拍摄后,剧组需要转入英国的摄影棚后拍摄特效镜头,他也早就想好把特效部分交给福克斯公司的特效部来做。然而,最大的困难出现了——特效部门解散了!接下来怎么办?
“生活中我们找不到一个现代神话故事,教给孩子们正确的价值观以及一个充满幻想的人生观。”这是卢卡斯决定拍摄《星球大战》的初心。所以他的故事里必须有大量非现实的虚构场景。
但彼时的美国深受“新浪潮”以及黑泽明、沟口健二等日本导演的影响,多注重于场面调度和镜头语言,以致于60、70年代的好莱坞并不重视视觉效果这种东西,甚至大制片厂为节约开支索性取消了特效部门。
既然公司没有让他满意的特效部,市面上也没有一家专门制作特效的公司,摆在卢卡斯面前的只有一条道:自己开一家特效公司。
车库是很多美国人创业的起点,卢卡斯的故事是从洛杉矶范纳依斯机场旁的一座工厂仓库开始的。
为了实现自己的拍摄目的,卢卡斯找来的人可以说是“能用就行”,有做模型的,有拍广告的,有玩机械设计的,有搞建筑的。反正几乎没一个人从事过电影行业。
站在味道闻起来就像健身房的更衣室的仓库里,卢卡斯对这群20郎当岁的年轻人说:“忘掉工业和光吧,我们必须得创造出魔法,否则我们就完蛋了,没人会要我们的电影。”
照片摄于1975年,卢卡斯身旁的是R2D2的半成品,可以看见当时的R2D2是由木头制成的
1975年5月,工业光魔的初创人员——约翰·戴克斯特拉带领着一群大学生,在墙壁都是塑料的大库房内开工了。
卢卡斯够胆,把1/3的钱用来做特效。不知天高地厚的大学生们更猛,为了四个镜头,花掉了一半预算。毕竟当时的特效发展一片空白,每一个镜头每一个设备都要自己摸索。在摸索的过程中,工业光魔的员工约翰·诺尔和兄弟托马斯·诺尔开发了一个图像处理软件Display,日后改名叫Photoshop。
到那天晚上为止,《星球大战》已经超支了300万美元,时间和钱像流水一样流走,工业光魔能拿出手的东西寥寥无几。最后卢卡斯不得不强迫他们把一年的工作量,几百个镜头,在六个月内完成,成为deadline是第一生产力的明证。
《星球大战》的制作成本为1300万美金,这在当时绝对算是一笔大投资,而试看会的口碑不理想和排片量的稀少,让投资方福克斯急得够呛。
为了电影的排片,福克斯只好搞起了捆绑销售,才让全美几千家院线同意签了放映合同。
1977年5月25日,《星球大战》上映。一夜之间,整个美国high了。
电影院门口,年轻人带着睡袋前来,一遍又一遍排队刷片。放映厅里,每每看到千年隼划过星空,观众们都集体站到椅子上,振臂欢呼。
“它不像一场电影开幕式,而是像一场地震。”莱娅公主的饰演者凯莉·费雪如此描述首映的热烈程度。
《星球大战》在全球狂揽7.7亿美元票房,二十世纪福克斯也因此大赚特赚。因导演卢卡斯开创了好莱坞电影工业的全新时代,《星球大战》被誉为“继摩西开辟红海之后最为壮丽的120分钟”。
1977年第一部《星球大战》在好莱坞大道上的中国戏院放映
《星球大战》的成功,不仅在于其提出并探讨了一个由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给人类和世界带来的社会问题,更在于它使用运用现代尖端科技成果创造了一个之前只在小说中存在的世界。展现了虚构宇宙中的各种文明、星球、生物,表现出了波澜壮阔的宇宙场景和星际战争场面,这是人类文明史上的第一次。
除了视觉方面的里程碑,《星球大战》也是第一部使用动作控制摄像机拍摄的电影。同时在拍摄中,卢卡斯还制造了很多机械装置,例如有一个可以把实拍画面和后期合成画面轻松地协调成同步的装置,把后期制作效率一下提高了好几十倍,绝对是一个电影工业发展里程碑式的发明。
《星球大战》被誉为“电影史上的里程碑、20世纪最为重要的文化事件之一。”卢卡斯本人也被尊为美国电影界的“摩西”。
尽管在1978年奥斯卡上没能拿到最佳影片或最佳导演,但《星球大战》的价值远非当晚的七座小金人可以衡量的。
1977年的朗·霍华德刚当导演,“当电影结束时,我一句话没说,走出剧场,又排了一个半小时的队买票,又看了一遍。”他后来成为卢卡斯的弟子,导演了《阿波罗13号》、《美丽心灵》等影片。
1977年的彼得·杰克逊在上学,“看《星球大战》改变了我的一生。多么神奇,又多么贴近我们平凡人的人生。”长大后他导演了《指环王》三部曲。
1977年的詹姆斯·卡梅隆在开卡车,“看《星球大战》让我惊喜得要尿裤子。我从椅子上跳了起来,天哪!谁做的?我告诉自己:我也要拍这样的电影!我就这样辞去了卡车司机的工作。”七年后他拍了《终结者》,二十年后拍了《泰坦尼克号》,三十二年后《阿凡达》问世。
1977年已经是导演的雷德利·斯科特:“看了《星球大战》,我傻眼了,我对我的制片人说:我们还等什么?这么棒的东西居然不是我拍的!”他奋起直追,两年后导演了《异形》,五年后拍出了《银翼杀手》。
1977年的斯皮尔伯格也拍了一部科幻片《第三类接触》,但他对好友的作品不吝溢美之词:“(星战)让我眼花缭乱!我爱死它了!”
+ 贰十二世纪·影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