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致我们无处安放的育儿焦虑

六六妈 家有小怪物 2023-05-17

-- Tips:点击上方蓝字 【家有小怪物】查看往期内容 --



每每逛育儿论坛、公号、育儿群,甚至与周围有孩子的朋友聊天,常常会被一层焦虑氛围笼罩,俗称“中产育儿焦虑”。写到这我反思了一下自己:“膨胀了啊,啥都写!你进入中产了吗?”好吧,假如中产是处在“鄙视链”中间位置的话,以旅游地为例,我娃反正不是在金字塔底层。他是在画面都没有画出来的地基层……如图。

在宅爸和懒妈带领下,六六连本市景点都没咋逛过,就成天在家附近一个算不上景点的公园刨地挖沙……这个公园特别有乡土气息,里面有六六最喜欢的挖掘机可以开,他再多开几次,去蓝翔技校培训的钱都可以省了。

 

言归正传,我想要谈论的重点不是经济上的鄙视链,毕竟作为父母,混到了哪个阶层或阶层内的哪个位置短期内是很难改变的,而中产育儿焦虑也并不集中在经济实力的比拼,而是对孩子智力、成绩、才艺等多种能力的比拼。于是,出现了各种“抢跑”:0岁开始胎教,几个月开始早教,1岁就亲子阅读、磨耳朵听英语,2岁刚能看懂图片就开始做专注力训练,3岁上奥尔夫音乐启蒙、外教英语口语,4岁学钢琴、舞蹈、绘画、口才、表演,五六岁游泳、马术、剑道、花滑,上小学了奥数、英语、大语文三个学习类课外班是标配……


然后家长们开始陷入深深的纠结,如何做出艰难的决定——除学习外,那么多艺体课外班砍掉哪个?哪个也舍不得。


然后又陷入另一个纠结:培训班上太多孩子眼睛都要坏了怎么办?每日疲于奔命孩子没有时间玩怎么办?安排太满睡眠不足怎么办?


然后还有下一个纠结——


内心一个佛系的小人儿跳出来说:给孩子安排这么多课外培训真的有用吗?会不会毁掉他/她快乐的童年?


内心一个鸡血的小人儿跳出来说:如果别人都在拼,我娃在享受慢生活,以后落后怎么办?他长大庸庸碌碌时会不会怨恨父母没有管得严一点,推得狠一点?


佛系小人儿:难道现在鸡血和抢跑以后就不会庸庸碌碌吗?揠苗助长反而会打乱成长节奏摧毁小苗。学前抢跑、低年级领先而后劲不足的例子还少吗?从小被逼学琴却从不热爱和欣赏音乐的还少吗?


鸡血小人儿: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别人抢跑你不跑你就直接落后,对小孩子来讲自信心受打击会好受吗?一步落后步步落后,从此一蹶不振的风险谁愿意承担呢?如果从小努力,长大还会庸庸碌碌,不努力的话是不是连庸碌都混不上了?小时候不给孩子机会学琴怎么知道不会耽误了一个郎朗?


佛系小人儿:就算努力并不是错,可是你努力的方向对吗?让孩子被迫学一堆有的没的,对他未来发展一点没用,白白浪费时间,这就是父母推娃的价值?你怎么知道一步落后步步落后?后发制人的孩子不要太多。被逼学琴也能成为郎朗?自己娃是不是那块料,到底在浪费生命还是在挖掘天赋自己不知道?


鸡血小人儿:谁也不是先知,你预知一个未来我看看?不能确切摸清方向难道就应该就地打坐不努力了?努力本身就是一种能力和素质,练习与坚持的过程本身就不叫浪费时间。后发制人的孩子是有,如果你娃是爱因斯坦你不上学也能后发制人闪闪发光啊,可普娃难道不是更需要家长推一推吗?是不是那块料不试试怎么知道?不坚持一下怎么知道?小孩都有惰性,郎朗也没少挨打吧。


佛系小人:父母的眼界决定孩子的高度,要鸡娃不如鸡自己。看不清方向盲目跟风推着娃瞎跑,不怕推到沟里去吗?推反了方向还真不如原地溜达。坚持本身那么有价值,为啥不让娃练习做木工泥瓦工?重复性工作中的坚持最出效果了,熟能生巧。你的试一试和坚持一下都是有成本的,就算浪费的钱你不在乎,可孩子把时间都浪费在“技”上,真正的思维成长和性格培养在哪里?娃以后的最高目标就是技校吗?何况技校学的是工作中能直接用上的技术,娃学这些大部分还用不上。娃又没有王位要继承,从小过那么累,还都是学些没用的,值得吗?


鸡血小人儿:首先青出于蓝超越父母的孩子每一代都有很多,其次就算父母限制了孩子的高度,这个无法改变的先决条件没有讨论的意义。鸡自己说得容易,一个定型的中年人和一个有无限未知和未来的孩子,哪个更值得鸡,还用说吗?思维和性格不是空中楼阁,不是靠打坐培养的吧,学习不就是培养思维和性格的优良载体吗?每一个人做出选择和判断都是依据自己的经验,在参考别人和自己经验的基础上鸡娃算不上盲目跟风,何况从众本身也是规避风险成本最低的方法,你懂得顺应孩子天性,不揠苗助长,难道不懂顺应时代,尽量选择主流道路?娃没有王位要继承,更没必要独树一帜鹤立鸡群,别人学你不学,与周围人都不一样路就好走了吗?

 

好吧俩小人儿的争论就先到这里。虽然鸡血和佛系是育儿理念中比较对立的两派,然而作为一个普通家长,不管行为站在哪派,心里其实上述两边的道理都是懂的,而且纠结也是真的。曾经,宠爱孩子被形容为“放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新时代家长的担心升级了,既怕孩子掉了化了现在受苦,也怕孩子提前享乐未来受苦。信息有限,资源有限,眼界有限,我们所有的纠结都是因为在这些限制之下,能力范围之内,想给孩子最好的。曾经那些不知道给孩子买脑白金还是脑黄金更补脑而纠结的家长,和现在不知道报哪个班以及砍哪个班对娃更好的家长没有什么本质区别,和不知道到底佛系一些还是鸡血一些对孩子更好的家长也没有什么区别。别人家有鸡血出来的牛娃、普娃、熊孩子,也有佛系养出的牛娃、普娃、熊孩子,粗略划分类别的话排列组合有上述六种吧,然而这些对自己的孩子并没有什么参考。孩子的成长只有一次,没有回头路,也没有假如。那些佛系普娃如果是被鸡血养大会不会变牛娃呢?那些鸡出的熊孩子如果换成佛系之路会不会反而很牛呢?我们不得而知。如果能坚定地选哪条路,简直全靠信仰。而一切纠结与焦虑都是源于爱。

 

我自己也是纠结大军中的一员,也并没有什么好办法解决内心的焦虑。我拷问了一下自己内心,觉得还算开明,以后孩子愿意选择哪类职业,喜欢在哪生活,甚至带回来的是女朋友还是男朋友,我都能接受,并愿意给他力所能及的支持和鼓励。但为什么还会焦虑呢?其实是和上一代很多父母一样的逻辑,“我能做到的都做了,才敢说对得起孩子,至于他自己能发展什么样,那就控制不了了。”那么,我能做到的都做了吗?这里最难做的其实就是选择

 

就算说尊重孩子意愿和兴趣,他最初的意愿与兴趣也是与家庭环境紧密相关的,甚至是家庭有意引导的,没机会接触到的东西谈何兴趣呢?所以首先必须承认孩子的发展受到家长资源眼界的限制,但我不觉得这种限制有什么不对或不好的。我的孩子像我,他身上有爸爸妈妈优点和缺点的痕迹,这既客观自然,也显示出血缘与教养的传承,并带有家庭的特点和温度。当然我也暗戳戳地祈望孩子更多地取父母的优点,也希望能尽我们所能在后天培养当中帮他克服一些弱点,规避一些大坑,但假如能像整容一样一键改造他的大脑,让他异常优秀而毫无原生家庭的痕迹,我想我不会去按那个键(当然他成年之后可以自己选择要不要按键)。一个人的独一无二之处不正体现在他既带有遗传的痕迹同时有变异的随机吗?我崇尚顺其自然的成长,希望孩子能有更多的机会体验生活,享受生活,如果一辈子为了未来而活,到最后岂不是辛苦终生为了葬个好墓?但也明白对于并非含着金钥匙出生的普通小孩,努力奋斗将是不可避免的任务,所以最理想的就是让努力成为自然的习惯,把学习内化为自身的需求。爱生活、爱享受,而努力做事和保持好奇心和学习能力本身又是生活与享受的一部分,那么他的舒适区就会比较宽,不会常常面临打破惰性和突破自我的困难,假如他又能够适应甚至享受自我突破,那么他的舒适区会拓得更宽。其实这只是一个美好理想,实现路径只能靠不断摸索了,我也做好了被现实打脸的心理准备。其实孩子天生是好奇爱求知的,希望我不要破坏他的天性,保护他最可宝贵的东西,引导而不是限制他,给他充分自由,尊重他的兴趣。现在他还小,做到这些不难,希望到以后他大一些了,需要承受更多压力的时候,我还能尽量做到尊重,鼓励他打败困难,而不是给他制造困难。

 

那么,我的育儿焦虑怎么办?答案是凉拌。理解和接纳孩子,从理解和接纳自己开始,既然我解决不了焦虑,那就尝试和焦虑和谐共处吧。抱抱焦虑的自己,做父母的都不容易。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