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偷渡之乡”往事——白骨堆起的淘金梦
人间惨剧
10月23日凌晨,英国警方在埃塞克斯郡一个工业园区的集装箱货车里发现了39具尸体,当天下午,英国警方确认,遇难者均为中国公民。英国媒体称,他们在零下25度左右的集装箱内至少待了15个小时。
25日,中国驻英国大使馆回应,称使馆已经与英国警方取得联系,遇难者身份正在核实中,尚无法确定遇难者为中国人。
事实上,类似骇人听闻的人间悲剧并非首次发生。
2006年6月19日,同样是在英国,多佛港的海关人员在检查入境车辆时发现一辆运输西红柿的冷藏车内藏有60多名偷渡客,其中54名男性和4名女性因窒息死亡,另外2名被抢救生还,这60多名偷渡客来自中国福建省。
2004年2月5日,三十余名捡拾贝类者在英格兰西北部莫克姆湾海滩受困于迅速上涨的海潮,最终有23名中国非法劳工遇难,这起事件被称为“莫克姆湾拾贝惨剧”,后经调查,这些遇难者大多来自福建省福清市。
偷渡者的淘金梦
在过去相当长的时间里,无论是因公外出还是出国旅游,如果护照上显示中国福建省,都会受到当地海关的“特殊关照”。福建“偷渡之乡”的名声早已远播海外,而在福建的偷渡人群中,尤以福清长乐一带为甚。
1999年到2001年,福建共查获沿海偷渡案件208起2365人,偷渡人员高度集中于福州下辖的长乐市、福清市、连江县、平潭县等地。2001年境外遣返19批372名偷渡人员,福州地区高达353人,其中长乐111人、福清161人、连江48人,占总数90.7%。其中70.4%的偷渡人员是集体下海的。而根据厦门大学教授庄国土的统计,从1980年到2005年,有二十多万人从小城长乐进入美国,其中很大部分是偷渡客。2012年时,长乐全市常住人口70万人,海外侨胞就达50多万,其中在美国有27万多人。
和人们的想象不同的是,当地人对偷渡并不刻意遮掩,反而以此为荣。每当有人偷渡成功,村中习俗是家里要放鞭炮,还要请闽剧班子在祠堂里唱一场戏。每当鞭炮声响起,大家就知道,又有一个人抵达了目的地。在当地的诸多乡村,如果没有勇气出国,就会被人看不起,如果不去试一试,就会没有姑娘喜欢。
在中国的八九十年代,去城里打工成为广大农村人的新潮流,如果一个有手有脚的农村劳力没有外出谋生,是会被人戳脊梁骨的,而福清长乐人偷渡的风气与此类似,而原因也相差无几——出外淘金。
厦门大学南洋研究院教授庄国土2005年在长乐对2000名移民做过一项调查。调查显示,1988年至2003年,福州长乐出国的人大部分都移民去了美国(其中包括合法和非法移民)。出国前这些长乐人(包括无收入者)人均收入为3668.17元人民币,出国后他们年平均收入达到了22710.11美元(以2005年汇率计算)。
1987年,福清设立了中国第一个侨资经济开发区——融侨经济开发区。除此之外,福清还有中国第一个侨资工业区——元洪投资区;中国第一个侨资中小企业集中区——洪宽工业小区,据传,福清华侨林文镜曾计划斥资3亿元人民币,建立福清大学……
这些来自叔伯姑婶的财富故事或口耳相传,或亲眼所见,对当地人有着致命吸引力,让他们不惜铤而走险。
白骨堆起的偷渡之路
中国人有安土重迁的传统,长时间的农耕文明的生活方式让大部分人生于斯长于斯逝于斯,但是福建人却是个例外。
福建省境内多山地丘陵,“八山一水一分田”的生存环境造成早在明清时代就有大量福建人或随郑和下西洋,或随国姓爷郑成功开拓台湾,或下南洋。未能被招募的人只能选择偷渡,其中,以福清和长乐一带人群居多。
1840年代,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而被迫开埠,“偷渡之乡”变成了侨乡,这批最早的中国偷渡客也奠定了沿袭至今的偷渡“传统”:成风气、重乡党。
自鸦片战争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一百多年,中国“有海无防”,边境管理疏松,“偷渡”一度式微,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出国打工就可以安全无虞了。1848年美国发现黄金、南美洲种植园和东南亚矿业的发展,让这些地方急需廉价劳动力的补充,华工便应运而生,而当时被称为“猪仔”的他们虽不太受政府政策的限制,却被黑帮和蛇头层层盘剥,即使拼命踏上了开往“金山”的轮船,也是九死一生。
1949年之后至改革开放之前、之初,中国边海防加强,普通人很难获得合法出国的机会,而国内生活水平又与发达国家甚至周边许多国家拉开距离,这令偷渡问题死灰复燃,并一度成为中国沿海、沿边地区的普遍现象。而福建、广东、浙江沿海地区以及东三省就成了中国偷渡的热点地区。
上世纪60年代,西北发生了有10多万人逃入苏联的“伊犁塔城事件”。东北有边民、知青逃入苏联、朝鲜的事件,东南沿海有所谓“大逃港”,西南则有边民、知青、“串联”红卫兵以“闹革命”为由越境前往缅甸等事件频发,严格说,这些都是“偷渡”。
而大多数福建偷渡家庭遵循着这样的人生轨迹:第一代偷渡客在国外餐馆打工,给家里寄钱的同时,还清偷渡的钱,然后攒钱开餐馆、在老家盖座大房子。拿到永久居留权后后,申请将家人接到国外,继而第二代移民子承父业,第三代移民在国外出生,接受外国教育,彻底洗白成为西方国家普通公民中的一员。
在福建乐清一代有一句话:蛇头比锄头多。蛇头,就是那些称专门组织非法偷渡,从中谋财的人。在福建,蛇头是受人尊重的职业。在当地,蛇头还分一般的蛇头,中蛇头和大蛇头,他们有着严密的体系。而想要偷渡成功,偷渡者不得不依靠这些蛇头。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是偷渡的极盛时期,费用也从一万八千美元涨到两万五千美元,再到四十万人民币。偷渡的方式,也是五花八门,而随着打击力度的不断加大,他们也在不断进化。
偷渡最初的方式是坐船。1993年5月,搭乘超过260名非法移民的“金色冒险号”轮船到达纽约邻近皇后区的后海。按照“蛇头”原先安排的计划,纽约方面会在他们到达后派出接头人驾小型快艇前去公海接应,然后将偷渡者分批接上岸。没有料到的是,原定的接头人却在和华人黑帮福清帮的仇杀中死亡,“金色冒险号”在公海上等待了两星期,在断水断粮后,船上的蛇头决定冒险驶入近海,让所有偷渡者自行游水上岸。最终,286人中10人溺水死亡,6人逃脱,其余偷渡者全部被捕。
除了有意外溺死的可能,还有一种被称为“黑中黑”的偷渡方式也风险极大。
所谓“黑中黑”就是用来形容那些被安排藏在海运或陆运集装箱中,和货物一起偷渡(通常目的地为欧盟国家)的福建偷渡客。“黑中黑”最大的风险不是被沿途海关边防查出后坐牢、遣返,而是在途中被闷死、冻死,或被其它偷渡客火并(动机有时不过是为了抢一瓶水,或一包饼干),他还表示,有时“蛇头”半路遭遇边防检查,为求自保也会“甩箱”,这和杀人灭口也差不多。而文章开头的案件,也多与此有关。
尾声
2016年,特朗普成为美国第45任总统,他上任之后,美国移民政策迅速收紧,2017年1月到2月,美国偷渡客骤减40%。同样在2017年,新西兰创业移民工签拒签率持续增高、澳大利亚废除457工作签证、德国通过“打分制”提高移民门槛、匈牙利国债移民项目关停、美国大幅减少绿卡配额……很多个国家无论对非法还是合法移民都开始严格限制。
与此同时,进入2010年之后,长乐地区的偷渡热潮慢慢减退,即使是出国,方式也变成了亲属移民和留学。
在英国埃塞克斯郡不幸去世的39个人,不管他们来自何方,都没机会达到目的地了。
惟愿所有劳苦奔波之人,都能有更多选择。
资料来源:维基百科 ELLE 新京报 侨报网 冰川思想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