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青岛百强企业10年大变局:制造企业减少3成 金融企业异军突起

蓝桥 搜狐城市 2023-02-02


从青岛近期公布的2021年百强企业名单,搜狐城市发现,即使近两年青岛已经回归制造业初心,但制造业企业仍在逐渐“退出”百强:2021年,青岛百强企业中制造业企业共有41家,比2020年减少了6家;服务业企业38家,比2020年增加了3家。


如果把时间线拉长到过去10年,我们会发现这种趋势更为明显。2010年,青岛百强企业中制造业企业多达63家,如今仅有41家。头部企业是城市经济结构的直观体现,搜狐城市试着从过去10年青岛百强企业的变迁,来透视青岛产业结构的调整。


现状:

制造业承压 服务业发力


在分析过去10年青岛百强企业的变迁之前,我们先看看2021年的企业现状。



2021年青岛百强企业中,制造业和服务业仍是主力军,其中制造业企业41家,服务业企业38家,占了百强企业的近8成。此外还有建筑企业18家,电力企业2家,以及公共设施管理企业1家。


41家上榜的制造业企业有亮点,更有不足。亮点在于头部企业支撑作用强劲,营收十强企业中制造业独占6席,高居榜首的海尔和海信更是全市仅有的营收突破千亿的企业;不足在于传统产业占比较高,入榜最多的食品饮料、汽车制造企业分别有9家,石化化工企业7家,机械钢铁企业6家,缺乏新兴领军企业和高端制造业。


而且,青岛制造业企业部分关键指标明显下降。2021年,青岛制造业上榜企业数量,以及营业收入、利润总额、纳税总额、从业人数的占比,都较2020年有所下滑。而青岛的服务业却在持续发力,上榜企业数量和营业收入占比都有所提升。



青岛制造业承压、服务业发力的情况,实际上已经持续多年。如果把时间线拉长到过去10年,我们就能从百强企业的变迁中,非常清晰地感受到青岛产业结构的调整。


变化:

制造业缩减 服务业崛起


青岛以制造业立市,创造过“上青天”的辉煌,也培育过海尔、海信、青啤、双星、澳柯玛“五朵金花”。然而到了2007年,山东提出“青岛要率先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青岛发展重心由此转向服务业,二产占比从50%一路降至35%,三产占比从43%升至61%。



青岛的百强企业,也经历了这样的变迁。以2010年为例,彼时青岛百强企业中制造业企业多达63家,服务业企业仅有19家;制造业企业的营收总额,能占到百强企业的78.33%,服务业企业仅占13.11%;十强企业中,制造业企业霸占前7席,海尔、海信、青啤全部在榜,服务业则仅有新华锦和青岛港两大进出口企业。



产业升级的同时,转型也在艰难进行。从制造业来看,青岛的传统优势产业——纺织服鞋已基本退出百强名单,2010年上榜的纺联控股、泰光制鞋等10家纺织服鞋企业,如今仅剩即发集团1家企业在榜。


此外,青岛百强企业中还少了一批高能耗、高污染的钢铁、化工企业。2010年,以青岛钢铁为首的6家钢铁企业入围百强企业,如今仅剩2家;海晶化工、安邦炼化、青岛碱业等一批排名靠后的化工企业,也消失在百强榜单。


还有一些产业上榜企业数量没有太大变化,却变得更加完备和高端,比如汽车制造。2021年青岛上榜的汽车制造相关企业共有9家,不仅有一汽解放、上汽通用五菱等整车企业,还有青特、特锐德、森麒麟轮胎等一批关键环节骨干企业和配套企业。上汽通用五菱等整车企业进军新能源汽车领域,2020年青岛新能源汽车近13万辆,产量仅次于上海和柳州。


再比如轨道交通产业。在高速动车组、城际(市域)动车组、城轨车辆的研发制造上处于行业领先地位的中车四方,目前已经稳居青岛营收前五企业。主攻技术创新的青岛四方车辆研究所,也进入百强榜单。2021年,青岛轨道交通装备产业集群入选先进制造业“国家队”,轨交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


从服务业来看,金融企业可以说是异军突起。2010年青岛百强企业中,金融企业仅有8家,如今已经增加到24家。金融行业的发达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让青岛有了更多助力经济发展的“活水”,另一方面也要避免金融业挤压实体经济的利润空间。因为从百强企业的盈利榜单来看,青岛最赚钱的10家公司中银行占了5家,而且利润率远高于其他行业。



未来:

制造业回归 服务业升级


通过梳理可以看出,过去10余年,青岛制造业的支撑作用在逐步减弱,服务业异军突起,成为支撑青岛经济发展的主力。


然而这样的调整并未带领青岛继续腾飞,反而走上了“被赶超”之路。2008年,青岛经济总量排在全国第9,当下风头正劲的武汉、南京,彼时均在青岛身后。如今,青岛的名次已降至全国第13位。与宁波、无锡等竞争对手相比可以发现,制造业支撑作用的减弱,正是青岛“被赶超”的主要原因。


2021年青岛“十四五”规划纲要中,制造业被重新摆回C位,除了将“2025年制造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7%”作为主要指标之一,还单独拿出一章进行全面部署安排,重塑“青岛制造”优势。


对于服务业,青岛则淡化了相关指标。“十四五”时期,青岛提出建设国家级服务经济中心,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高品质和多样化升级,聚力提升城市核心服务功能和辐射带动作用。


要重塑“青岛制造”优势,大企业、大项目是最重要的抓手。虽然在2021年百强企业名单中,青岛制造业企业数量仍在减少,部分关键指标还出现下滑,但青岛近年已经引进了众多大企业、大项目,这些企业未来或将向榜单发起冲击,比如奇瑞青岛、青岛京东方、北汽青岛总部等等。


当然,我们也希望未来能在青岛百强企业名单中看到更多新兴领军企业和科研创新中心,为青岛集聚更多科创资源,抢占新一轮产业变革的制高点。


参考资料:

[1] 青岛市统计局

[2] 青岛市企业联合会、青岛市企业家协会官网

[3] 2021青企百强榜发布!39家企业营收超百亿.青岛财经日报

[4] 企业百强榜折射出的青岛经济短板.青小岛

[5] 一座万亿城市的重塑之路.秦朔

[6] 时隔10年,制造业重回青岛C位.青岛日报社

— END —
 往期精彩回顾 

 搜狐城市视频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