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北京交养老金融服务成绩单:打造政保合作“为老”服务新模式!

智慧君 A智慧保 2024-03-03
近年来,建设多层次、多支柱的养老保障体系,已成为我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的重要抓手。

2022年以来,国务院办公厅、人社部等五部门先后发布《关于推动个人养老金发展的意见》、《个人养老金实施办法》,标志着第三支柱养老保险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此外,由商业养老险公司开展的商业养老金业务,也于今年1月1日起,在10个省市正式开启试点。

作为个人养老金、商业养老金以及专属商业养老险业务的试点城市之一,北京地区的养老金融服务成果几何?相关试点业务又取得了哪些成效?在日前召开的北京地区养老金融服务专题发布会上交出了成绩单,北京特色的养老金融服务模式正在形成。



2022年11月,银保监会下发了《关于开展养老保险公司商业养老金业务试点的通知》,明确商业养老险公司自2023年1月1日起试点商业养老金业务,在北京市、上海市等10个省(市)开展,首批试点的机构为人保养老、国寿养老、太平养老、国民养老4家养老险公司,试点期限暂定一年。

所谓商业养老金业务,是指养老险公司为个人客户开立商业养老金账户,并提供账户管理、资金管理、养老规划和风险管理等服务的创新型养老金融业务,也是第三支柱养老保险的组成部分。

作为商业养老金业务先行试点的地区,近两个月来,北京地区的试点工作正在积极推进。对此,北京银保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称,目前,北京地区已备案10款产品商业养老金产品,其中有5款产品已开始销售,有效客户数约为1700户,存量资金规模约为250万元。其他已备案、暂未销售的产品,预计于今年一季度末落地销售。

从险企落地实践层面看,国寿养老险北京分公司相关人士指出,截至目前,国寿养老险公司共发行了5只商业养老金产品,全部采取“双账户”管理模式,即通过“锁定养老子账户”来管理长期养老储备,通过“持续养老子账户”管理中期养老资金,以求满足不同年龄客户差异化的养老资金储备需求。后期,该公司还会陆续上线新的产品,并扩展更多购买渠道。

与商业养老金业务仅限于养老险公司试点不同的是,2022年11月,正式实施的个人养老金业务,由银、证、保等多个金融领域机构共同参与,并且先行试点的地区更多,共计有36个城市或地区率先试点,北京便是其中之一。

据介绍,个人养老金制度实施以来,目前,北京地区辖内已有22家银行机构上线银行理财、储蓄存款、商业养老险及公募基金等个人养老金产品(其中8家保险机构上线了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累计开立个人养老金账户约190万户,缴存资金超38亿元,所投产品以储蓄存款为主。

聚焦保险业,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月末,国内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数量已从首批的7款扩容至13款,产品类型从专属商业养老险扩充至包含养老年金、两全保险等形态,这些产品均可享受相关个人所得税的税优政策,其中12款个人养老金保险产品已落地北京。

据悉,自银保监会印发《关于保险公司开展个人养老金业务有关事项的通知》,促进保险公司开展个人养老金业务后,前期北京银保监局积极配合北京市相关部门,成功申请了北京市作为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先行城市,并推动辖内的险企开展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这也为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实施做好了产品储备工作。

从保险业参与个人养老金业务的优势上看,北京银保监局相关负责人指出,就当前北京地区的个人养老金融产品的形态比较,保险产品的养老保障和服务体系更为健全。

一方面,保险产品长期收益稳定,并且具有应对长寿风险的专业优势。例如,在领取阶段,险企可进一步发挥其在养老金的归集、领取、处置等方面的专业技术和管理服务能力。另一方面,商业养老险产品未来还能进一步将客户养老金规划与养老实体服务相衔接,险企也将不断完善医养产业链的布局,商业养老保险有望在第三支柱中占据更加重要的地位。

2022年2月,银保监会发布“关于扩大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范围的通知”,宣布自当年3月1日起,专属商业养老险试点区域扩大至全国范围,并在原有6家试点公司的基础上,允许养老险公司参加专属商业养老保险试点。

事实上,不同于市面上普通的年金类保险,专属商业养老保险是以养老保障为目的,领取年龄在60周岁以上的个人养老年金保险产品,具有投保简便、收益稳健、交费灵活等优势。

据介绍,自2022年3月1日,北京市开展专属商业养老险试点以来,截至2022年末,辖内已有11家保险公司推出了合计12款专属商业养老险产品,累计投保人次达到5.73万人次,保费规模累计约7.54亿元,人均保费约1.32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发展专属商业养老险的过程中,北京银保监局还特别引导保险公司聚焦新业态、新产业从业人员和灵活就业人员的养老保障需求,积极引导试点公司推出专属产品。数据显示,目前,北京地区新业态、新产业从业人员投保超过4万人次,约占北京专属商业养老险产品投保人数的72%。

在养老金融服务方面,北京地区除积极开展专属商业养老险、个人养老金及商业养老金试点外,还在政保合作方面创新探索“为老”服务新模式。

例如,目前北京地区开展了失独家庭综合保障和老年人专属意外险两个政保合作项目,通过向老年人、失独老人等补贴保费,以风险保障来代替财政资金的直接、定向补贴。这样的联合筹资模式既有效减轻了政府及养老(助老)、老年人机构的负担,还提高了养老政策的覆盖面和保障水平。据介绍,截至2022年末,老年人专属意外险的保障人数已达25万人,提供保额为329.57亿元;失独家庭综合保障承保为9.6万人次,累计理赔超2亿元。

此外,在助力国家应对人口老龄化战略方面,北京石景山区还通过开展长护险试点,缓解当地百姓面临的“一人失能、全家失衡”困扰。在石景山区试点中,北京银保监局指导保险公司做好包括组织失能评估,护理机构资格准入、考核评价,护理费用结算及政策宣导、人员培训等在内的各项经办工作。

截至2022年末,长护险试点已覆盖46.19万人,累计为3731名重度失能人员提供医疗护理服务和日常基本生活照料,支出费用达1.12亿元,对提升当地失能人员及其家人生活质量,发挥了重要作用。

面对北京地区巨大的养老金融服务需求,保险机构接下来该如何发力?监管和协会组织又将如何引导?

对此,北京银保监局相关负责人指出,下一步将围绕聚焦重点人群,多领域丰富产品供给;积极参与各项试点,打造北京特色;加快发展医养服务能力,进一步扩大行业优势;形成行业合力,培育社会公众养老金融理念等方面,引导和支持险企加快发展养老领域金融服务。

未来,北京辖内保险机构在推进各项试点的同时,还将推动销售行为规范化、信息披露透明化、保险服务特色化,及时总结试点经验,适时扩大试点范围,形成具有北京特色的试点成果,推动其在全国范围内共享推广。

此外,为助力北京地区养老金融服务的高质量发展,北京保险行业协会相关负责人也表示,将在北京银保监局的指导下,积极组织会员公司,以消费者需求为中心,落实监管要求,持续丰富保险产品,完善助老、适老服务,更好地满足首都人民群众的多元化养老保障需求,为区域经济发展贡献保险力量、传递保险温度。


一周回顾
#

周评 | 回溯这堂金融风险公开课:畅谈从华夏人寿到瑞众人寿

#

“掌门人”落定,人保资本加快揽才!释放这些热门资管岗位!

#

北大方正人寿新三年开局:新旧方正交接股权,借势平安“康养”落地!

#

“低进高出”惹祸?新冠险又被点名!消协呼吁健全网销产品规则体系!

#

从“董监高”天价赔偿,看董责险:民企推崇,费率水涨船高!

#

“增额终身寿”突围!深挖财富传承需求,“金满意足3号”如何打样?

#

疫后首个“开门红”:寒气未退,险企首季或再冲击业绩高峰!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北京交养老金融服务成绩单:打造政保合作“为老”服务新模式!

智慧君 A智慧保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