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经济新闻

万亿级!湖南这盘“飞行棋”下得很大

侃财君 侃财邦 2023-09-24


航空新势力风云起,通航时代已降临。


这不是吸引眼球的夸张。


“通航”一词,乍听陌生,而实际上,工业、农业、林业、渔业、建筑业的飞行作业,医疗、抢险、救灾、探测、监测、训练、体育、娱乐和科学实验的飞行活动,都是通航的使用场景。


要相信,在未来世界,除了不能大体量载客,我们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将与通航挂钩。


如今,发展通航已成国家级战略,各地争先入局低空经济。


9月23日,2023湖南通航产业博览会上,湖南智慧通航产业技术联盟、湖南全域航空文旅战略合作联盟宣告成立,政府、企业、协会和科研院所联手所图,是支撑湖南下出“万亿级”棋局。


株洲芦淞山河飞行表演队。图源于芦淞区委宣传部)

  

天生“优势”难自弃



湖南早就拿到了一张特别“入场券”。


“1953年,331厂作为全国156个重点建设项目之一落户株洲,从那时开始,航空产业就扎进了湖南。”中国航空学会一位参加2023湖南通航博览会的专业人士告诉侃财君,中小航空发动机产业,和轨道交通装备产业一样,是湖南工业史上的“双子星”。


过去70年中,我国第一台涡桨航空发动机、第一台涡轴式航空发动机,相继诞生于湖南株洲。截至目前,株洲的中小航空发动机、轻型运动型飞机,在全国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90%、75%以上。


试制航空发动机时,311厂工程技术人员挑灯奋战。图源于中国航发南方工业有限公司)


“发动机是航空器核心组成部分,被称为航空工业‘皇冠上的明珠’,而湖南拥有全国唯一集型号研制及预先研究于一体的中小型航空发动机研究发展基地。”该专业人士认为,湖南“先天优势”非常突出。


在“先天优势”支持下,我省国企、民企协同发力,形成了集中小航空发动机研发制造、通航整机制造、通航运营和配套于一体的全产业链。


截至2022年底,湖南在中国商飞供应商库中的合格供应商企业有3家,潜在供应商7家,通用供应商36家,居全国前列。


“我们的目标很明确,全力冲刺通航万亿级赛道。”湖南省通用航空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说。


虎踞龙盘今胜昔



家底厚实,但也得自己努力。 


2020年,湖南成为全国第一个全域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拓展省份。此后3年,湖南又在通航领域一举创下12项全国第一改革成果。


于是,“湖南制造”在通航领域的“品牌效应”日渐增强。山河星航2002年开始涉足通用航空领域,到今年9月其生产的阿若拉通用航空飞机累计销售超250架,在全国同类型飞机市场占有率74%以上。


山河科技研发的产品。图源于山河科技


“前100架销售用了18年,而后150架都是近两年销售出去的。”山河星航创始人、首席专家何清华说。


今年上半年,“湖南植保无人机”全球订单额突破1.5亿元,行销67个国家和地区,在全国无人机“圈内”也算得上“大佬”。


湖南通用航空产业迅猛发展由此可见一斑。“在湖南连续数届举办的通航博览会,对增强全省通航产业链条、对外打响湖南通航品牌,产生了明显效用。”省贸促会党组书记、会长杨爱云说。


2021年,首届湖南通航博览会上,近3万名专业买家到场洽谈,形成一批实实在在的合作意向和成果,共签署合作项目46个、合同金额208.6亿元。


2022年,第二届湖南通航博览会吸引326家上下游企业参展,共签约产业项目42个、合同金额417.6亿元。

9月22日,2023湖南通航产业博览会“低空经济发展论坛”在长沙举行。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持 摄


今年,湖南通航博览会参会规模、嘉宾规格、客商层次等均超过往届。航天科技、航天科工等22家央企,大疆、华为、小鹏以及巴西航空工业、贝尔、荷兰莱特兄弟、罗宾逊等国内外26家行业头部企业齐聚湖南。


新的创意、新的合作、新的项目正在陆续发生。湖南“万亿级棋局”又添新动力。


飞入寻常百姓家


坐着直升机游览湖湘胜景、用无人机记录实时动态、看病打个“飞的”……这些场景都已在湖南成了现实。湖南省通用航空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何雄平介绍,到2035年,湖南将建成111个通用机场、3000多个直升机起降点,一个覆盖全省、服务全民的低空飞行网络正在逐步形成。


“随着‘人工智能+通航’成为研究新热点,未来的通航飞机能够自动避免在飞行路径中碰撞其他物体,这意味着通航产业将出现无限可能的民用场景,包括‘通航+物流’‘通航+应急救援’‘通航+研学’等等。”在何雄平看来,每一个新的民用场景,都可能激发新一轮消费热潮。


株洲芦淞通用机场飞行表演灭火。 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郭立亮 摄


“未来,无人机向民用领域突破将是一片蓝海。”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羊前锋认为,农林牧渔业中,种植、施肥,管护,防治病虫害、灭鼠、降雨、护林等一系列事项都可以用通用航空技术实现,这将开拓一个体量惊人的市场。


“长沙飞行服务站已实现‘一窗受理、一网通办”,接下来还将进一步加速通航飞行申报便捷服务。”中国(湖南)自贸试验区长沙片区临空党工委委员覃芳表示,加速释放低空空域管理改革试点红利,自贸临空区正在积极推动低空旅游、体育、交通监视、电力巡检等应用,尝试落地无人机在跨境电商新零售业务的配送服务。


让通航飞进寻常百姓家,就离“万亿级”目标不远了。


长沙自贸临空区开设航天科普区。湖南日报全媒体记者 田超 摄


END

作者 | 彭雅惠‍‍‍编辑 | 刘韵霞‍‍‍
一审 | 刘韵霞‍‍‍
二审 | 曹   娴‍‍
三审|李伟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