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谁欲打倒莫言

红莲观潮 2022-09-12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玖奌杂货店 Author 敏敏郡主


前些天,有写过一篇吹向莫言的“大风”。


现在看来,我是低估了这股“大风”的猛烈程度。在“大风”之后,还有“更大的风”。


“更大的风”来自网络名人@司马南。


司马南一向口才了得。前段时间,看似轻描淡写的几句话说完以后,颜宁就挨了一通网暴。(颜宁教授被“网暴”,是司马南在捣鬼吗?


这次,司马南可是下了功夫了,连做了好几期视频。


司马南在一期视频中说,中国艺术研究院倾心推荐的一百部经典中,没有莫言的作品。


莫言一直不受某些人待见,尤其是在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以后,更是被一些人视为寇雠,憋足了劲的一直想要打倒莫言。


去年(2021年)年底,在作协第十届全国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莫言连任作协副主席,令很多人感到意外,致使批判他的计划被迫流产。


这一次,百部经典没有莫言,让一些人很是兴奋,又有了要打倒莫言的跃跃欲试。



司马南这一次对莫言的批判,就从“我有一种偏见”开始了。


莫言的“我有一种偏见”,是来自于莫言的一段话:“我认为文学作品永远不是唱赞歌的工具,文学艺术就是应该批判丑恶。”



对于莫言先生的这个“偏见”,司马南很不满。


司马南老师就说了,“这赞歌都不唱了,这文学艺术变成什么样了。”



莫言的这个“偏见”惹恼了一些人,对莫言好一通批判,“谄媚西方”,“抹黑自己民族,向西方势力摇尾巴”,“他应该叫恶言”……






在得诺贝尔奖以前,莫言并不是国内作家中名气最大的。相反,很多人并不喜欢他,因为在莫言的文字中,常常将隐匿在人性中的黑暗赤裸裸的暴露出来进行无情的鞭挞。


莫言痛恨无聊的酒场,所以他说,中国的酒场,已经成了罪恶的渊薮,而大多数中国人的饮酒,也变成了一种公然的堕落,尤其是那些耗费着民脂民膏的官宴,更是洋溢着奢靡之气,巨大的浪费,扭曲的心态,龌龊的言行,拙劣的表演,让人莫可如何。


在一次演讲中,莫言批判那些“为所欲为的人都是有罪的”。他说:


拥有1000条裙子10000双鞋子的女人们,你们是有罪的。
拥有十几辆豪车的男人们,你们是有罪的。
置买了私人飞机私人游艇的人们,你们是有罪的。
拿着上亿片酬的明星们,你们是有罪的。
所有贪官污吏们,你们是有罪的。
房子是用来住的,以炒房牟利的人们,你们是有罪的。
所有的暴发户、投机者、掠夺者、骗子们、小丑们,你们是有罪的。


莫言的文字辛辣凌厉,但生活中莫言并不是一个嚣张跋扈的人。相反,他始终保持低调谦卑的行事风格,是一个平易亲和的人。


有一家杂志给莫言的小说“挑错”,还把批评莫言的文章寄给莫言。莫言看了以后,对这种“挑错”表示感谢,他回信说,“说实话,我连小学都没毕业,能有现在的成绩,是读者对我的错爱,还被戴上一顶‘著名作家’的帽子,实在让我汗颜。”


还有一次,央视制片人到莫言的家中做了一次采访。当时,正有一支施工队在楼下作业,使得录制工作好几次被噪音打断。莫言的一位朋友坐不住了,起身要下楼去找施工队交涉。


莫言觉察到朋友的意图,赶紧拿出几包糖果和几包烟,送给正在施工的师傅们,让师傅们吃点儿糖,抽口烟,歇一会。


后来,莫言的这位朋友说,如果当时不是莫言这么做,他肯定会以央视采访为由叫停工人师傅的施工。


显然,莫言不愿因自己的特殊身份而让别人对他特殊以待,成名后的莫言依然保持着一颗赤诚和谦卑的心。


◆◇◆


被司马南批判的这个“偏见”,来自于莫言先生2005年的一次演讲。


莫言说,“讲真话毫无疑问是一个作家宝贵的素质”。在演讲中,莫言鲜明地表示了自己的写作态度:


我有一种偏见,我认为文学作品永远不是唱赞歌的工具。文学艺术就是应该暴露黑暗,揭示社会的不公正,也包括揭示人类心灵深处的阴暗面,揭示恶的成分。


这段话被传开后,曾引起很多人的不满。批评者认为,莫言专门挑一些坏现象来写,这样的文学观念和文学立场有问题。


对这些批判的声音,莫言回应说,自己的小说发表以后,让很多人不高兴,因为在作品中人性丑的东西暴露得太过厉害。


莫言说自己绝对不会为了迎合这样的读者而牺牲自己文学创作的原则:

哪怕只剩下一个读者,我也要这样写。


愿意看就看,不愿意看拉倒,这种坚持不妥协的态度,自然激怒了一些人。


到莫言获得诺奖以后,攻击被上升到:莫言是在迎合西方的价值观,通过抹黑中国取悦西方,让外国人看了中国的笑话。


这种攻击不仅莫名其妙,而且让人啼笑皆非。


全世界批判人性黑暗的优秀文学作品太多了,《名利场》批判一些英国人的勾心斗角、追名逐利;《包法利夫人》批判一些法国女人的拜金又纵欲;《复活》批判一些俄国人的残暴昏庸、毫无人性。


这些伟大的作品,都是在取悦外国,让外国人看本国人的笑话?


但有一些人是不管这些的,他们认为,只要说一点负面的东西,那就是在抹黑,就是在递刀子。


何况,莫言还公开说要批判丑恶,还取得了那么大的成就,在国内获得了茅盾文学奖,在国际上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而且还当上了作协副主席,那还了得,必须搞臭打倒。


在一些人看来,诺贝尔奖是一种罪。于是,一夜之间,莫言成为众矢之的。他写的每一个字,他说的每一句话,都有可能被人拿着放大镜细细审视。至于诺奖的获奖词,多年来更是一次又一次被拎出来批判,被认为是谄媚西方的铁证。


再来看另一位诺奖得主屠呦呦,至今与院士无缘。网传在屠呦呦获得诺奖之前,竟然有一群中国科学家联名向诺贝尔评奖委员会写信,宁愿这个奖授予国外科学家,也不想让屠呦呦这个不是院士、只是“三无科学家”的人得奖。


莫言和屠呦呦这两位诺奖得主的遭遇,让人感慨良多。国内知识界一些人的小肚鸡肠、龌蹉肮脏,有时简直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


◆◇◆


获得诺贝尔奖给莫言带来了荣誉,也招来了不少是非。莫言后来曾感慨,当初真不该去领这个诺奖:

倘若能预知后事,当初真不该屁颠颠一路小跑,真去斯德哥尔摩领回那个奖杯。


获诺奖后的莫言,几乎只要一发言,立马就会被“围殴”。有很长一段时间,莫言深居简出,谨言慎行。他说,“不大敢说话,一谈及啥,马上就会有人聚集来攻击。”


莫言真正成了“莫言”,在公开场合,他多次被记者拍到闭着眼睛“沉睡”的场面。



这样的状态持续了数年以后,诺奖风波终于渐渐平息,莫言也不再莫言,他出版了新书《晚熟的人》。随后(2021年8月),莫言开通了公众号,他说“想和年轻人聊聊天”。诺奖得主开公号,莫言是第一个。



公号上的莫言,幽默风趣,既拍视频,又发日记,既展示自己,也与读者答题互动。


在一次回复读者留言时,莫言说,“你好,我是一个66岁的年轻人。”


莫言不再莫言,而人们也惊讶的发现,这个获得诺奖的老头,竟然也是一个很有趣的老男孩。


这让喜欢他的网友们欢欣鼓舞,直呼“太可爱了”,把莫言逗得心花怒放!


然而,树欲静而风不止,一些人又开始了对莫言的“围剿”。


这些人不是评论莫言的文学,也不是评论莫言的为人,而是继续拿着显微镜在莫言的文字中挑刺,然后揪出来批斗,没完没了。


往期精彩

丹东入户消杀政策引发担忧,网友感谢上海人的依法维权

一位上海女市民教科书级对话

入室消杀:一种被悲观和惶恐包围着的触目惊心

看到大规模违法行为,理解你不敢制止,但请别支持

上海街头已被小猫小狗占据!
新华社“点赞”泽连斯基,俄粉懵圈
全网愤怒!上海一福利院欲送未死老人火化,装进裹尸袋人还在动
谷爱凌全家乘私人飞机回到美国
北京一小区群里的“添狗”
这个四月,绿的让人心慌!
上海在搞颜色革命了?

做号不易,打赏随意

赞赏

真心感谢每位打赏的朋友

      我今天才知道,我之所以漂泊就是在向你靠近。

      请关注红莲观潮

公众号商务合作请加微信2150111或加qq2150111
🌹阅读原文支持本号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