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综合中产先生、木蹊说、话匣子、微博、都市快报
今日一早,数条话题先后冲上热搜:
#专家称年轻人工资低可能是能力不够#
#我们抱怨工资低有错吗#
#年轻人为什么不爱听专家建议#
虽然专家用了“可能”这样缓和的语气,却仍然刀刀命中了年轻网友的要害。
不少网友表示,这到底是专家还是“砖家”?
2023首届长白山高峰论坛开幕前夕,中航基金副总经理兼首席投资官邓海清在接受采访时,谈到了一些年轻人总是抱怨收入太低不敢消费的问题。在采访中,邓海清直言,现在的年轻人真的很不像话,没有钱花了就觉得是父母给得太少,或者企业、老板给的工资太低。邓海清:现在很多年轻人真的很不像话,没有钱花了就觉得是父母给得太少,或者企业、老板给的工资太低。其实很少有年轻人去反思,可能是因为自己的专业素质、能力水平不够,所以才有那么低的工资。
对国内的很多的年轻人来讲,其实你干的这点活,可能在泰国或者在越南,人家只要你一半的工资就能干和你一样的活。
一石激起千层浪,专家一句“不像话”“能力不够”,把不少网友气得够呛,引来大波吐槽。还有的网友抓住专家提到的“泰国、越南”发起反击般的质问:“能力要赶超英美,工资比肩东南亚?”就请问问,越南是个什么房价,房贷利率多少,一碗肉丝面要多少钱?还想问问,在美国麦当劳上班一小时,和在中国麦当劳上班一小时是一样的收入吗?同样的搬砖,中国一个月给五千,越南给两千,法国给2万。抢占时代红利,把持资源位置,拼命卡你门槛,享受着年轻人缴纳的养老金,赢了一次。骂你躺平、没能力,骂你不生孩子没有责任心,又赢了一次。众里寻它千百度,蓦然回首,这些坏人都在灯火通明处。邓专家的话显然惹了众怒,以至于今天新开的微博评论区,被愤怒的网友刷屏式的问候全家。我今年就关注到他,发现他的言论比以往出位很多,列几条:1、毫无疑问,房地产是今年主角,或将迎来报复式增长。结合他最近开了个人微博,感觉是发现了流量密码,其实这些都是人家玩剩下的,甚至专家找骂已经形成产业。为什么年轻人不爱听专家建议?一些所谓的“专家建议”既不专业、也不贴近实际生活,甚至有些“专家”的观点,是为了赚流量而故意博取眼球,态度也很傲慢。专家找骂确实已经成了一个产业。当然也不是啥正经论坛,国内对内的经济论坛主要就看两个,一个外滩金融峰会,一个金融街年会论坛。一般是商业媒体牵头,早年渣浪和黄易喜欢弄,后来它们有点看不上这点钱了,这两年的经济学家峰会基本都被凤凰承包了,唉,落魄的凤凰不如那啥,作为曾经捣鼓锅盖的铁粉,我心痛。
开山祖师是郎教授,后来从者云集,比如房地产领域有位董专家,他就说过和邓首席差不多的言论:
年轻人买不起房主要是能力不行,中国房价并不高,是不是比邓首席更“欠揍”。平台用专家的言论来吸引眼球,打响论坛知名度,对于专家也一样,他也可以通过媒体平台引起关注,吸引拥趸,成为网红专家。比如这个董专家,前几年靠出位言论爆红,吸引好大一批粉丝,然后统统把他们带去燕郊买房了。大客户都有公关和品牌预算的,想把预算花完,或者想多扎点钱,搞这种看起来高大上的花架子论坛是最快也是最好的。
但是光高大上不行,广告客户也需要有曝光度和话题效应。于是,媒体就找来各种网红专家发表找骂言论了。所以,这其实就是一个媒体、专家和广告客户共谋的生意,只是不地道的地方在于,有点把大家当傻子了。
只是,这几年社交媒体的下沉,年轻人被舆论引导得一点就炸,于是闹成了今天这个样子。专业媒体持续缺位,大V到处混淆是非,以至于便利店员和打印黄毛都能把全国民众耍的团团转。
现如今,连真金白银实打实的首席都开始出来蒙事儿了。他不问为什么清洁工的劳动强度这么大,收入还这么少。一方面避而不谈关键问题,一方面还让年轻人背黑锅,牛啊。牛就牛在他们在救赎社会的道路上,把自己包裹得西装革履,严严实实。却把肚皮下垂的胴体,展示在了ktv的包间和给女学生发的私信里。行吧,你们的优越感我已经感受到了,接下来安静点吧。公众号商务合作请加微信2150111或加qq215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