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趣谈| 微信表情会不会进化成一种新的语言?
绘文字 Emoji(日语:絵文字/えもじ)作为一种表情符号,近来可谓是狠狠地火了一把😳
比如,乌克兰艺术家NastyaNudnik把Emoji加入我们熟悉名画,其视觉冲击不输当年加了胡子的蒙娜丽莎:
以及,索尼动画以将近七位数的价钱竞拍下了以emoji表情为主题的电影制作权:
后来呀,emoji 已经满足不了大众的使用要求,emoji逐步进化成了表情包、颜文字,还有刚过去的元旦,各个群内用表情表迎接新年到来:
也有这样的
不得不说,Emoji、表情包已经全面入侵我们的生活,打开微信、QQ、脸书等社交平台,几乎很难找到哪条消息不带个“😂”(以及各类颜文字“TT” “^_^”)。伤心要“😭”,谢谢要“😘”,不客气要“😁”……有时候,当我们都不知道自己想说啥的时候,还可以发一个最意味深长的“😄”。就连在给大家推送文章这样神圣而严肃的时刻,小编竟也很难忍住不在结尾加一个表情!😝而且还有专门的研究已经出版:
---------进化😏还是危机😱?----------------
毋庸置疑,Emoji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交流方式。然而,蓬勃发展的“绘文字”是否最终会发展成一门新的语言(此处的“语言”就是字面义而非比喻义)?听起来有点离谱?
事实上,已经有不少人认真地思考过这个问题,甚至开始忧心忡忡Emoji的广泛流行会不会对英语的世界性地位造成冲击,以至于带来一场语言学的末日审判(Linguistics Armageddon)?专攻视觉语言学(Visual Linguistics)的尼尔·科恩(Neil Cohn),就专门在BBC发表了一篇文章,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作者介绍😲视觉语言学--------------
因为这位作者的技能点还不少,小编决定先介绍一下他~
科恩是塔夫茨大学毕业的一位心理学博士,如今在加州大学圣迭亚戈分校从事博士后研究。自小热爱漫画的他对“视觉语言”和真正的语言之间的联系十分感兴趣,这是他萌萌的个人网站“Visual Language Lab”:
咳咳,我们回到刚才的问题:Emoji会演化成一种语言吗?
👇
👇
👇
(不出我们学语言学的意料,)科恩的答案是:不能,因为emoji缺少了语言的核心成分——语法(grammar)。
他给出了以下论证👇
----------Emoji并非语言的几个证据👿----------
A grammatical system is a set of constraints that governs how the meaning of an utterance is packaged in a coherent way. Natural language grammars have certain traits that distinguish them.
语法系统是一系列的限制条件,管制着我们如何条理清晰地表达话语的意义。语法系统具有一些区别性特征:
1、句子是可拆分成一个个成分的,它们有一定的句法范畴(syntactic category),且各成分之间是有等级结构的而非线性地排列。如“that lovely dog”:[Det that [N’[lovely [N dog] ] ] ]
2、句法有一定的自治性,不完全和语义挂钩。如主动句“我被狗咬了”和被动句“狗咬了我”的语义是相同的。
3、 语法具有创造性,根据有限的规则(如添加形容词、介词词组或定语从句等)可造出无数的新句子。如:
The cat chased the mouse.
The cat chased the mouse that ate the cheese that came from the cow that grazed in the field.
(例句来自Victoria Fromkin: An Introduction to Language)
对这些成为语言的“前提”有了解后,我们再来看Emoji的特点~
证据一:没有复杂的语法规则
据调查,常见的使用emoji的方式是列出一堆意义相近的表情。例如,今晚我要去某人的生日派对,就会发一串与生日、派对相关的意象,
我们发现,这些表情串是没有内部结构的。即使我们重新排列,也是传达一样的信息。我们只是在列出所有与庆祝生日相关的东西,以引起对方的联想。这的确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一种惯用方式,但它缺少语言的复杂秩序。
证据二:那这些顺序是语法规则吗?
有人可能会反驳,Emoji有顺序啊!比如这一串就是以时间先后来排列的:
很多序列甚至简单地分了“主语|谓语”的序列,这似乎也是我们使用真正的语言时常见的规则?
然而,心理语言学家苏珊·戈尔丁(Susan Goldin)发现,emoji中这些类似语言的特征其实在很多非语言体系中都存在。比如当人们被要求用排列图片的方式讲述某个卡通故事中的事件,或者仅用手势(非手语)来交流时,都有上述的特征。她还发现,一些没学过手语的耳聋的孩子会自己发明一些手势,这些手势也仅有有限的“词汇量”和“序列”。因此,我们在Emoji中发现的顺序是基于我们实际生活的直观经验,其特点就是完全依据意义而没有自治性的句法。
证据三:天生不足
这个要从Emoji的技术背景说起。大多数Emoji是作为一个整体的单位输入电脑(除了少数如“;)”)。这和我们书写真正语言时的情况不同:我们用的是“字母”,是语言的一块块基石,以此来造出一个单词;而不是在语言中搜索一个个完整的词语(汉语单音节词也要一划一划写/拼出来对嘛!)
这不仅限制了我们表达的复杂程度,还增加了创造新表情的难度——而所有新兴语言的特征就是迅速增加的词汇。我们知道,随着表情的增多,我们使用Emoji将是一个有意识地搜索现有表情库的过程,而不是像使用语言那样自然地从“头脑”(mental vocabulary)中调动。
证据四:对比论证-漫画VS Emoji哪个更像语言?
讲到这里身为漫画家的作者开始夹带私货了……他认为下面这幅来自Tym Godek的漫画,不仅有从左到右的语义顺序,还有语义上的等级结构,即一个小结构被嵌入了一个大的结构(气泡中跳出来的内容)。
这种组合性和等级性,正是自然语法中的重要特性。更有说服力的一个证据是,当我们监测看这些图像的人的脑电波时,大脑的反应恰与人类处理句子时的反应类似。然而Emoji尽管能够驾驭基本的叙述结构来讲简单的故事,但科恩认为,用它制造嵌入句这样的复杂结构还是比较困难的。
这里有个有趣的视频,两分半的时间内用emoji讲完冰雪奇缘的故事:
总之,尽管Emoji对增强、丰富我们的文字交流有极大的用处,但跟自然语言的丰富性和复杂性相比,Emoji还是有诸多局限的,甚至不如类似漫画这样的“视觉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