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AI向善 人间正道是沧桑

紫东君 人民中科研究院 2024-01-09

消除数字鸿沟,打造更具包容性的数字社会,是数字技术的应有之义。


人工智能将给互联网和数字经济的创新发展提供强大动力,诸如支撑空间计算、给创作者提供强大助手、提供新的、复杂的叙事方式等等。


在内容生产层面,生成性AI、数字虚拟人等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模型将带来一场零边际成本的内容生产变革,可以自主生成文本、图像、音频、视频、虚拟场景等各类数字内容,这将带来人工智能生成内容(AIGC)的蓬勃发展,打造新的数字内容生成与交互形态。


人工智能和AIGC带来的内容生产变革也将让VR/AR、元宇宙等未来互联网应用成为可期待的现实。




生成性AI、数字虚拟人
成AI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



AI领域的两个发展方向与互联网和数字经济发展应用趋势密切相关。


首先是生成性AI(Generative AI),该技术被认为是AI领域过去10年最有前景的进展,代表着人工智能的未来发展方向。Gartner将生成性AI列为2022年5大影响力技术之一,并预测到2025年生成性AI所创造的数据将占到所有已生产数据的10%,而如今只占到不足1%。



简单来说,生成性AI是指,AI和机器学习算法基于训练数据,自主生成新的文本、图像、音频、视频等内容。换句话说,生成性AI可以学习并抽象出输入数据的内在模式,并利用这些模式生成新的类似内容。


从技术上看,生成性AI包括多种AI技术:

1)GAN(生成对抗网络)、VAE(变分自动编码器)等深度合成模型;

2)Transformer模型,此类大模型或者说基础模型(foundation models)被训练来理解语言或图片,比较典型的大模型包括GPT-3、DALL·E-2、LaMDA、悟道2.0等。



此类预训练的大模型往往包括数以亿计的参数,比如谷歌最新的PaLM模型包含5400亿个参数,谷歌大脑则声称训练出了万亿参数的模型。生成性AI正在往多模型、多任务的通用性智能体的方向发展。


就目前而言,生成性AI几乎不需要人类参与就可以生成高质量的创造性内容,实现图片风格转化、文本转图像、图片转表情包、图片或影片修复、合成逼真人类语音、生成人脸或其他视觉对象、创建3D虚拟环境等结果。


人类只需设置好场景,生成性AI就会自主输出想要的结果,这不仅将带来零边际成本的内容生产变革,而且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避免来自人类思想和经验的偏见。



其次是数字虚拟人。数字虚拟人是通过计算机3D图像软件制作的数字化人形角色。虚拟人与过往影视特效中“阿凡达”等虚拟角色相比,结合AI合成、实时动作捕捉等技术,可以更加智能、实时地与我们进行语言、表情、动作的互动交流。


虚拟人正逐步成为一门融合计算机图形学、AI和VR、运动学、多功能感知等多学科的前沿交叉领域,并从线上文娱向更多线下功能性场景迁移。


虚拟人的形态丰富多样:按美术类型,可分为影视级高保真、写实、卡通等不同风格;按需要输入的信息分类,包括预先制作动画、实时“复制”演员表演、文字/语音驱动等;按应用场景,包括虚拟主播、虚拟偶像、虚拟主持人、虚拟客服等。



虚拟人进化的趋势,一是融入会话式AI系统(Conversational AI),给传统的Siri等虚拟助手、智能客服等聊天机器人以一个具象化、有亲和力的人类形象,提升交流中情感的连接,有望给这一领域带来更大的市场前景。



生成性AI、虚拟人等
AI技术将带来几大影响


 

一、带来更包容性的用户交互方式,帮助弥合数字鸿沟


AI技术将助力互联网应用的包容性、普惠性发展,确保每个人都可以进入互联网应用并获得更自然的交互体验。一个典型的例子是即时翻译,机器翻译、语音识别与合成、对话式AI系统的结合,可以让讲不同语言的用户彼此之间进行更自然的交流。


AI系统驱动的即时翻译将成为互联网应用的标配。此外,动作识别、眼神追踪、脑机接口等技术应用也将给VR/AR、元宇宙等未来互联网应用带来更优化的交互方式。



二、带来零边际成本的内容生产变革,规模化创造虚拟环境、AI艺术等AI生成内容(AIGC)


VR/AR、元宇宙等未来互联网应用正在演变成一个富媒体平台,用户在其中可以获得、体验丰富多样的、沉浸式的内容。


为了在元宇宙中创造能够满足海量用户的不同需求的内容,除了依靠不可或缺的人类创作者,人工智能作为虚拟创作者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将在为元宇宙创造数字空间、数字物品等上面发挥关键作用。



三、带来更加智能化的虚拟化身(avatar)


在未来的3D化的互联网应用中,用户通过一个虚拟化身在其中体验各种内容与服务,用户的虚拟形象(avatar)的准确性将决定用户之间体验的质量。


AI引擎可以分析用户的2D图片或3D扫描,然后形成高度逼真的仿真渲染,同时结合脸部表情、情绪、发型、年龄特征等因素让用户的虚拟形象更具活力。




展望:
打造负责任的虚拟真实



包括生成性AI、数字虚拟人等在内的AI技术突破将给互联网和数字经济的创新发展与应用提供强大动力,帮助创造出更加真实的虚拟世界,推动虚拟世界真实化。


但AI、VR/AR等新技术的结合带来的虚拟真实(virtual realness)在增强用户在VR/AR、元宇宙等未来互联网应用中的使用体验的同时,也可能带来新的挑战。



AI的善与恶,不取决于技术本身,AI兼具的恶魔和天使的两张面孔,将依靠AI伦理去引导正确的方向。


AI给行业和社会带来的变革,最终是为了服务于人,而非超越人、替代人。在顺应未来趋势,大力发展AI技术与应用的同时,也需要重视制定适当规则,施以有效治理,保障AI技术长期可持续发展。


在我国,对于人工智能的伦理道德建设也在有条不紊开展。2017年7月,我国政府发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其中明确到2025年,要初步建立人工智能法律法规、伦理规范和政策体系,形成人工智能安全评估和管控能力。到2030年,建成更加完善的人工智能法律法规、伦理规范和政策体系。


同时,之后工信部也发布了《人工智能创新发展道德伦理宣言》,规定人工智能的发展应当始终以造福人类为宗旨,不能将人工智能的自主意识等同于人类特有的自由意志,不能改变人工智能由人类创造的事实等。以及不少领域内企业也积极加强伦理道德关注,提升责任和意识,增强规范与治理。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是我国首个国家层面科技伦理治理的指导性文件,从伦理原则、构建体制、制度顶层设计以及监管措施等方面作出系统部署。这无疑更是为“健全科技伦理治理体制”、“健全科技伦理体系”正式迈出了最为坚实的一步。


作为我国科技伦理领域的纲领性文件,此次印发的《意见》对科技伦理的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作出了明确表述,提出开展科技活动应当遵循增进人类福祉、尊重生命权利、坚持公平公正、合理控制风险、保持公开透明5项科技伦理原则。《意见》还从科技伦理治理体制、制度、监管、教育等方面,提出一系列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新举措。



重视科技伦理与风险管理,践行科技向善,将科技伦理治理贯穿到AI应用的全生命周期,同时以技术创新的方式应对隐私保护、安全、违法犯罪等问题,消除算法歧视,打造更加透明、可解释的AI应用,促进用户的理解与信任。引领人工智能技术发展走向造福人类的正道。



责编:孙浪
监制:李红梅


参考资料:
1.《人工智能技术趋势的六大影响:从大数据到大模型,从UGC到AIGC》腾讯研究院
2.《进一步加强科技伦理治理》人民日报
3.《李正茂:元宇宙与云网融合》产业通信网
4.《人民日报钟声:推动人工智能向善发展才是正道》人民日报


往期回顾

数字经济助力智慧城市构建新格局

心中有民 | 通过网络走好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

让防治走在网络诈骗前面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