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数字赋能养老产业 让弱势群体共享数字红利

紫东君 人民中科研究院 2024-01-09

更好地让人民获得数字红利,是数字产业发展的核心内核。


第五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于近日在福州闭幕,峰会涉及数字产业的物联网、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卫星应用、5G等各个方面,共签约数字经济项目565个、总投资2990亿元,充分向全世界展示了我国数字经济蓬勃发展的活力与持续的创新力。


更好地让人民获得数字红利,是数字产业发展的核心内核。从数字产业发展目的看,就是提升全体人民在数字时代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数字技术的产业转化,应多向弱势群体倾斜发展,只有让他们学会使用和有能力使用数字技术,才能真正做到“让亿万人民在共享互联网发展成果上有更多获得感”。





为弱势群体消除数字鸿沟



本次峰会展示出的“为老服务”、“助残技术”和“扶贫赋能”等方面,就是将科技进步的最新成果与社会弱势群体利益相结合,以数字产业化的方式,将数字为人民落到实处。


我国已进入老龄社会,如何更好地破除数字产品与老龄群体之间的数字鸿沟,是技术服务社会的最后一公里。


在第五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成果展示中,针对老龄群体研发的字体、机型、交互路径等深受欢迎。


特别是智能终端针对老龄群体专门设计的一键呼叫系统、烟雾传感器和人体感应装置,将在老龄群体的生活起居、身体医疗监测和居家安全等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产业数字化在助老行业发展中已愈发迅速,包括医疗、保健、金融、通讯等传统行业,在数字转型方面,针对老年群体特质的线上线下打通服务已经开始普及。


在金融安全、日常医疗、适老通讯服务和居家安全等多个领域,数字技术已全面嵌入为老服务之中。


本次峰会不仅将这些助老、适老新产品进行了研发向产业的转化,而且还将科技成果和产品应用纳入到老龄课堂,从硬件和软件两个方面消除数字鸿沟,更好保障老年人的权益。


图源人民网


第五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另一大亮点是数字助残产业的长足进步。对于聋哑人士来说,通过数字技术的方式,能够重新用声音进行表达。


对于听障人士来说,能够通过图像识别转化成语音的方式重新认识世界。对于肢体残疾者来说,能够使用数字“义肢”解决日常生活问题,这些都是数字技术带动的助残产业发生的变革。


数字技术助残产业的发展,将深刻影响到我国8500万残障人群的生活和创业状态。我国目前尚有1500万残障人士生活在国家级贫困线以下,因病致贫和因残致贫的情况,有望未来以数字赋能的方式加以解决。



数字赋能,还在于对残障人群的创新创业领域,很多地方已经将残疾人就业纳入到数字产业赋能范围,包括直播电商、文创产业、数字产品和技能培训等,相关帮扶政策已经让不少残障人士走出了生活阴影。


网络直播、数字产业、农业互联网、跨境电商和物流平台等产业平台的建立,为创业者们特别是边远地区、农村人口、残障人群创业者,搭建好了产业的平台。


以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为路径,将生意做到世界各地,足不出户,就可以线上完成选品、供货、广告、销售、物流和评价。数字中国,正用一系列普惠性、兜底性的数字发展成果,让人民群众共享数字红利。


图源人民网



数字赋能养老服务



数字化转型在各行各业已经非常普遍,但在养老行业仍处于萌芽状态。


据权威机构预测,“十四五”期间,我国老年人口规模将以每年超过1000万的速度快速增长,到2025年60岁及以上人口或将突破3亿,中国老年人口占比已经超过12.6%,距离占比14%的深度老龄化门槛也越来越近。


伴随着老龄化社会发展的脚步,养老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朝阳”产业。

  

尤其是疫情阶段,对养老机构日常照护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但也让人们看到了数字化技术对养老机构运营的支持和改变,更加便利,应用更加广泛。例如:


1. 移动端App

养老机构可以通过移动端App与老人家属进行沟通,老人家属也可以远程查看老人在养老机构的健康状况、参与活动和用餐情况等信息。

2. 互联网

成为人与人之间互助的桥梁,养老机构可以将物资和服务需求通过互联网平台进行发布,爱心人士可以通过平台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援,与养老机构一起为老人构筑疫情中的安全屏障。

3. 智能健康设备和移动健康应用

成为对老人进行健康管理的必备工具,尤其是疫情中频繁的体温监测,更凸显了养老数字化运营平台的作用,它大大降低了护理人员的工作强度,提升了工作效率。

  

数字化养老院突破传统养老模式时间空间的约束,有效破解传统养老模式存在的缺陷,打造数字化融合式养老模式,实现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三大养老场景的创新应用,让老年人可以在各个情景下享受专业化、智能化、个性化的养老服务





老人安享“数字红利”



居家养老


数字化养老院依托各类智能化设备、移动互联网技术和管理信息系统,对居家老人进行健康管理监测,自动对接养老数字化运营平台。


服务者根据远程查看、信息推送、报警预警等,根据个人的居住条件和时间安排提供不同形式的服务支持,提供精准的个性化养老服务。


通过构建满足居家老人养老养生需求、实现居家养老传统模式的数字化创新发展,弥补了居家养老时间空间、专业化服务的缺陷,使老人居家就能全时段挑选并享受专业化的养老服务。



社区养老

  

数字化养老院打破原有的现实社区范围,由互联网构建了一个更为庞大的“虚拟社区”。


依托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以建立智能化社区养老服务及紧急救援中心为核心,有效整合养老资源信息和社会服务资源。


围绕老年群体养老需求,为社区老年群体提供多元化、多层次的生活照料、家政服务、精神关怀、紧急救援、远程诊疗等服务。


数字化养老院不仅向老年人提供了临近和匹配的社区养老服务,而且提高了社区养老机构的经济效益和持续发展能力。

  


机构养老


数字化养老院利用数字化新兴技术,建设服务于连锁养老机构、养老基地、养老园区的数字化系统。


该系统连接各养老机构和义工服务资源,用数字化手段实现对机构养老行为需求的一站式跟踪、服务和管理,下沉优势养老资源,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与调度,有效破解优质化、标准化养老机构养老服务覆盖面有限问题。

 

同时,利用智能化技术手段压减养老机构管理运营成本,推动养老服务机构转变业务模式、产品结构和组织架构,破解养老机构盈利性难题。



但是数字技术在助推解决养老护理人员紧缺难题中也面临不少挑战。不少技术在养老应用场景中尚不够精准和智能,反而加重了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


还有相当一部分老人和护理员面临“数字鸿沟”,需要通过降低智能设备操作难度、加强培训等助其跨越。


不过,尽管面临一些质疑和挑战,值得指出的是,数字化转型仍是养老服务发展应坚持和明确的方向。



责编:孙浪
监制:李红梅


参考资料:
1.《数字产业为人民》光明网
2.《智慧养老中的“数字鸿沟”怎么填?》新华网
3.《政策加码 智慧健康养老产业迎信息化风口》北京商报
4.《智慧养老 别诞生新的“数字鸿沟”》北京青年报
5.《“数字反哺” 多举措提高养老服务水平》人民日报

往期回顾

加大执法力度 筑牢网络安全防线

算力筑基 赋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提升数字素养与技能 共建共享数字化成果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