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防止价值“失范” 短视频平台需严把内容生产关

紫东君 人民中科研究院 2024-01-09

娱乐异化、技术异化与价值异化,成为智能传播时代短视频内容生产主要问题。


智媒时代,短视频凭借丰富的表现形式、多元化的使用场景、较强的互动性和娱乐性,引领着新媒体时代的潮流。


在此潮流之下,为克服先前技术的局限性,进一步发展的技术诞生了。集文、图、声、画于一体的短视频,凭借其独特的社交属性与突出的算法技术,契合了受众的媒介使用习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被受众接受。


短视频作为一种新型传播方式,在迅速发展的同时也逐渐暴露出存在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过分注重视听效果而忽视其内容与内涵建设、形式大于内容而雷同重复无新意以及“闪红”“闪崩”网红带来社会负效应等。


这些问题也带来受众思考能力降低、艺术创作泛娱乐化和传统社会价值观遭冲击的消极影响。




短视频内容生产

价值“失范”



过分注重视听效果而忽视其内容与内涵建设


在视觉文化占主导地位的时代背景下,短视频应运而生,并试图将视听效果方面的优势发挥到极致,这无可厚非。


但刻意追求视听效果,即盲目迎合受众追求感官刺激的心理,只重视特效技术的开发和绚丽画面的营造,而忽略视频的内容与内涵,反而会限制短视频的发展,使其理所当然地成为娱乐化的“玩具”,进而丧失作为一种新型传播方式的严肃性的功能和意义。


以我们常接触到的一些短视频为例,尽管内容多样,但是通常以展示视频拍摄者的琐碎日常生活为主,而且由于使用的低门槛和15秒的时长限制,视频拍摄和视频内容大多不具备专业性和技巧性。


视频的背景音乐和主人公的颜值不仅是视频的主要内容,还是其是否受欢迎的决定因素。在短视频行业,通俗易懂的流行歌曲和青春靓丽的形象(尤其是女性形象)成为至关重要的两大元素。


视频是技术和艺术的融合,短视频出现以外貌吸引受众的趋势,受众盲目追逐浅层次的视听享受,从而忽略了视频的内涵价值和艺术性,同时还存在低层次的视听享受成为受众追逐的焦点。一些短视频制作平台在商业利益的驱动下,盲目迎合受众心理的现象,这种娱乐化的倾向越发不可收拾,甚至出现低俗混乱的趋势。



形式大于内容而雷同重复无新意


内容是媒介产业最核心的产品和核心竞争力,也是媒介文化影响力的主要承载物。短视频行业想要保持长久的竞争力,必然要遵守“内容为王”的原则。


然而,在全民狂欢、传播娱乐化浪潮的消极影响之下,“形式”的作用和价值被过分夸大,“内容”的意义反而退居其次。各类短视频平台为了优化用户体验感,利用先进技术在形式上不断更新,内容上却出现“换汤不换药”、千篇一律的现象。


例如为了开发娱乐功能,增强用户黏性,抖音、美拍、小咖秀等短视频软件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推出新的贴纸、滤镜以及音乐模板。借助这些模板,用户只需要随意变换拍摄场景和进行简单的镜头剪接,就能制作一个完整的短视频。


这种几乎零门槛的制作方式,为受众提供了最简易的表达手段,同时也让受众满足于跟风创作的内容。受众习惯于使用现成的模板与套路,追随最新的热门内容,甚至没有意识到这种创作模式下自己观看的内容越来越单一,个性化表达的外衣下包含着内容同质化的内核。


视频内容缺乏创意和创新,一味地用取巧的形式刺激观众,致使短视频行业相当程度上呈现形式大于内容、忽视内容生产、缺乏创新的倾向。



“闪红”“闪崩”网红带来社会负效应


短视频的传播热为网红提供了平台和机遇,同时网红的大量出现也体现了短视频行业的过度娱乐化倾向。网络红人不同于传统的明星艺人,他们大多没有经过正规的艺术培训与筛选,不具备专业的歌舞或表演才能,也没有专业的经纪人团队,往往通过自我推销、迎合大众而走红于网络。


网红的出名速度快、门槛低,但“存活时间”较短,新鲜的面孔不断更迭。抖音出现大量因为某个视频一夜走红的博主。他们的共同特征是具有较高的颜值而受观众追捧。但没有专业才能,只用颜值博眼球,甚至故意丑化自己来迎合观众恶俗趣味的网红始终不能长久。


视觉文化和娱乐浪潮下的网红类似于“速食产品”,依赖简易的包装便能轻松走红,被过度消费后又迅速消失。一方面,劣迹网红的大量出现对观众产生消极影响;另一方面,正是受众的低层次趣味和无休止的猎奇心理导致网红的大量出现。


短视频为网红的出现提供了平台,继而为普通受众提供了模仿对象。因此低质量网红“闪红”“闪崩”现象在短视频领域屡屡发生。




短视频内容生产

需“走上正道”



短视频内容生产“走上正道”需要平台提升责任意识,彰显技术的人文属性以及重塑受众的价值观念。短视频行业在追求商业利益的同时应该把握和兼顾公共利益和社会利益,发挥好舆论引导、政策传递、公众监督的功能,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01

重建平台责任伦理


短视频平台应强化责任意识,对短视频内容生产进行严格管理,防止带有错误价值观的内容传播。短视频行业要想取得长足进步和发展,就必定需要受到监管。


国家对于短视频平台的严格管理,是保护受众权益,维护网络生态文明的重要体现。自2015年以来,国家对于短视频行业的监管力度逐渐加大,2020年1月1日起施行的《网络音视频信息服务管理规定》更是提出了对于网络音视频信息的新规定,旨在维护国家利益和公共利益,保障我国公民、法人及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



02

重现技术人文伦理


势不可挡的技术为道德、政治、经济开启了美好的未来,在技术赋能下,短视频行业将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短视频内容生产也将进入求“质”的下半场。而在此发展过程中,技术更应体现人文关怀。因为没有对人性的深刻洞察,就无法理解技术在人类发展中的作用。


优化短视频内容推荐算法技术已迫在眉睫。算法技术的过度介入带来的“信息茧房”“过滤气泡”“隔离墙”等问题,应引起我们充分的警觉。


具体说来,技术不仅仅是工具,它还创造了吸引人们参与并塑造他们生活的环境,我们所掌握的智能技术不应只为资本服务,更应观照社会现实,嵌入对人类生存环境以及社会发展的理性价值思考。



03

重塑受众价值伦理


短视频在互联网内容生产和消费领域掀起热潮,在未来很长一个阶段,能否持续提供高质量的内容成为用户愿否进行短视频消费的关键因素。


因此,短视频应发挥媒介的舆论引导和教育功能,积极引导受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要引导受众正确处理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关系,指引人们共建共享美好的网络视频空间,把短视频平台打造成有意义的、充满正能量的、满足人们美好生活需要的场域。


人们的需求具有个性化和层次性,需要适当引领。要重视短视频对于个人自由全面发展及社会发展的意义,利用短视频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为受众提供健康的文化环境。 



社会的发展不会止步,媒介环境的变迁亦不会停下。短视频充分参与了现代文化的生产和传播,满足了用户表达自我和参与创造的媒介诉求。


短视频内容生产一方面需要依靠技术实现内容拍摄、剪辑和分发;另一方面对由技术引发的内容生产异化和价值危机也应引起充分的重视。


未来几年里,随着发展进程加快、市场竞争不断加剧,短视频发展存在的问题会日益明显,短视频平台也将迎来洗牌期,各大短视频平台必须及时认清弊端、着手改革,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责编:孙浪
监制:李红梅


参考资料:
1.《如何正确对待短视频》光明日报
2.《我国短视频内容生产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人民网
3.《青记观察丨短视频内容生产的异化转向与伦理重建》青年记者杂志
4.《短视频迎来审核新规》人民日报


往期回顾

科技赋能 文化“腾飞”

共探AI生成物的版权保护问题

人工智能场景创新 拓宽“智慧”边界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