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地理研究》2022年41卷6期新文推介

《地理研究》2022年41卷6期最新刊发学术论文18篇(含“学术评论”专栏论文3篇)。这里仅将论文摘要荟萃,以飨读者。文章全文目前已可在知网下载阅读,敬请关注。







新文推介

创业者区位选择的家乡偏好及其驱动机制

孙斌栋1,2,崔莹雪1,李琬3

(1.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行政区划研究中心,上海200241;2. 崇明生态研究院,上海202162;3. 郑州大学商学院,郑州450001)

摘要:作为家乡认同感浓厚且出现大规模流动人口的转型中国家,中国的创业者在区位选择上究竟偏好家乡还是异地亟待回答,这关乎地方创业政策的方向性布局。基于2014年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从微观个体层面实证检验了创业者在区位选择上是否存在家乡偏好,并探究了其驱动机制。研究发现:创业者在区位选择上的确存在家乡偏好,且这种偏好在生存型和机会型的创业者中均普遍存在;在剔除可能造成家乡偏好高估的样本后,上述发现依然成立。进一步的机制分析发现,创业者偏好在家乡创业是为了借助熟悉的社会网络拓展营销渠道并照顾子女和父母。上述发现为制定创业人才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关键词:创业者;区位选择;家乡偏好DOI:10.11821/dlyj020210501

基于人口流动的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南京市为例

甄峰1,2,李哲睿3,谢智敏1,2

(1. 南京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南京210093;2. 江苏省智慧城市设计仿真与可视化技术工程实验室,南京210093;3. 南京工业大学建筑学院,南京211816)

摘要:当前,“流”空间视角的城市网络结构研究方兴未艾,而城市内部急需寻找到稳定的网络结构分析框架与形成机制模型。在此背景下,本文聚焦通勤和休闲两类有向人流网络,以南京为研究对象,利用中心性与控制力、社区划分、改进重力模型等方法,解析南京内部的人流网络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①对空间尺度的分解可以有效识别全域-局域两个层次的空间结构。南京江南主城的“单极化”发展态势明显,主要表现为江南主城是通勤流与休闲流的密集流入地,且集中了各类型引力中心,兼具地方服务和区域服务功能。②改进重力模型对全域人口流动强度的拟合效果较好,人口数量和空间距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人口流动,职住比和人均POI数量分别是通勤流、休闲流的方向调节器。重力模型低估了浦口区、高淳区等政策重点倾斜地区的人流集散能力。关键词:通勤流;休闲流;网络结构;影响因素;南京DOI:10.11821/dlyj020210597

区域一体化政策对城市高学历人才分布的影响与作用机制——以长三角地区为例

许泽宁1,2,陈子韬2,甄茂成3

(1.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城市治理研究院,上海200030;2. 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上海200030;3. 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北京100089)

摘要:人才是城市发展的核心动力,近年来,城市间人才竞争日趋激烈,人才空间配置失衡的问题日益严重。如何通过区域协调发展,促进人才空间分布的优化,成为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本文以长三角地区为例,基于城市高学历人才规模的估算,剖析区域一体化政策对城市高学历人才分布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①长三角就业人口中高学历人才占比逐年提升,由2005年的20.19%增长至2018年的30.89%,呈现出“多中心、中部强、南北弱”的空间分布态势,且极化现象明显;②相较于其他城市,被纳入区域一体化政策的城市平均多6.81万本科学历人才和0.59万研究生学历人才,中小城市与核心城市受到区域一体化政策的影响更加明显;③区域一体化政策主要通过提升城市创新产出和公共服务水平的方式,来影响城市高学历人才的规模和占比。在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要求下,本文的研究发现可为城市间人才优化配置和区域治理提供决策支持。关键词:人才;区域一体化;空间分布;双重差分法;长三角DOI:10.11821/dlyj020210513

外资效应、经济复杂度与内资企业出口市场拓展

任卓然1,2,徐青文1,2,贺灿飞1,2,李伟3

(1. 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北京100871;2. 北京大学-林肯研究院城市发展与土地政策研究中心,北京100871;3. 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南京210023)

摘要:外资企业对内资企业出口能力提升和出口市场拓展具有重要影响。本文基于2000—2016年中国地级市出口数据,分析中国内资企业出口市场拓展格局,研究外资效应对内资企业进入新出口市场和出口额增长的影响,并依据经济和技术复杂度检验外资效应的区域和产业异质性。描述性分析发现:①内资企业出口在国内呈多级连片格局,逐渐向非洲和拉丁美洲等新兴市场拓展。②处于低复杂度城市/产业的内资企业更倾向于拓展新出口市场,处于高复杂度城市/产业的内资企业则倾向于提升出口额。计量模型结果表明:①外资企业推动了内资企业出口额增长,但抑制了其进入新出口市场,分别表现出溢出效应和竞争效应。②从区域和产业异质性来看,外资企业仅在高复杂度城市/产业阻碍了内资企业出口市场拓展,表现出竞争效应;而在低复杂度城市/产业则表现为溢出效应。③相较于低经济复杂度城市,高经济复杂度城市的内资企业受到的竞争和溢出效应均更强。关键词:出口;内资企业;溢出效应;竞争效应;经济复杂度DOI:10.11821/dlyj020210385

基于三层级股权关系的长三角城市网络节点地位研究

高雅妮1,2,3,何丹1,2,3,高鹏4,孙志晶5

(1.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上海200062;2. 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科学学院,上海200241;3.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行政区划研究中心,上海200241;4. 上海师范大学全球城市研究院,上海200234;5. 江苏省苏州中学校,苏州215007)

摘要:如何更为精准地刻画流空间视角下城市网络节点地位,是城市网络研究的关注重点之一。本文以长三角地区县级空间单元为研究区域,采用全行业500强上市公司的“母-子-孙”三层级股权关系数据,构建有向加权网络来刻画长三角地区城市间投资联系水平;通过转变中心性与转变控制力对节点城市的网络地位进行分类;最后采用空间计量模型对长三角城市网络节点地位的影响因素进行测算和分析。研究发现:①长三角城市网络节点地位呈现出“等级+网络”的特征。城市在网络中依旧呈等级分布;然而部分中小城市在网络中地位具有了上升通道,往往可利用资源禀赋使得其获得更高的网络地位,网络结构具有扁平化特征。②长三角城市网络节点地位特征并没有完全遵循转变中心性与转变控制力的“高-高”“中-中”和“低-低”的匹配关系,而存在“高-中(低)”“中-高(低)”或“低-高(中)”的非匹配关系。③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人力资本、创新活力、产业结构、城市经营环境和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情况等会对城市网络地位产生显著的影响。关键词:有向加权城市网络;三层级股权关系;转变中心性;转变控制力;空间计量模型DOI:10.11821/dlyj020210964

长江经济带数字产业空间格局演化及驱动因素

毛丰付,高雨晨,周灿

(浙江工商大学经济学院,杭州310018)

摘要:数字经济是长江经济带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形成区域竞争新优势的重要驱动力,对于数字产业区位的研究则是长江经济带数字化发展的重要议题。本文以长江经济带1994—2019年1375971家数字产业企业为样本,综合利用标准差椭圆、核密度估计、平均最近邻指数及地理探测器等方法,探究长江经济带数字产业空间格局演化规律及驱动因素。结果表明:①研究期内长江经济带数字产业企业数量大幅增长,呈现“东(略偏北)-西(略偏南)”的集聚发展态势。②数字产业空间分布差异凸显,总体保持着“上下游城市>中游城市”的分布状态,以“城市群-中心城市”为依托的多核心集聚分布特征愈发明显。③数字产业服务化趋势明显,制造型数字产业具有明显的路径依赖,区位分布主要聚集于下游的长三角一带;服务型数字产业则在全域形成以中心城市为核心节点,不断向外围蔓延的态势。④长江经济带数字产业空间格局演化受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及信息化发展潜能两个维度的多种因素影响,前者对于制造型数字产业影响较大,而后者对于服务型数字产业的影响更加明显。此外,驱动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亦更为显著。关键词:数字产业;空间集聚;驱动因素;长江经济带DOI:10.11821/dlyj020210609

黄河流域城市群扩张的时空格局演化及情景模拟——以呼包鄂榆城市群为例

魏乐1,周亮1,2,3,4,孙东琪2,唐相龙5

(1. 兰州交通大学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兰州730070;2.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3. 地理国情监测技术应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兰州730070;4. 甘肃省地理国情监测实验室,兰州730070;5. 兰州交通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兰州730070)

摘要:黄河流域城镇扩张对区域景观格局影响显著,城市群人口聚集与增长引发了流域“人-地”矛盾和“空间冲突”等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基于土地利用数据和FLUS模型对2025年和2035年呼包鄂榆城市群城镇化与土地利用时空演化特征进行多情景模拟预测。结果表明:①1990—2018年呼包鄂榆城市群整体发展水平较低,建设用地面积经历了“平稳增加-缓慢增加-急剧增加”的变化过程,区域总体以草地为主,其占土地总面积的50%以上,其次是未利用土地和耕地,林地和建设用地次之。②城市群扩张最剧烈地区在空间上主要发生在呼和浩特市、包头市等城市主城区,且扩张模式以外延式扩张为主,扩张来源主要是耕地、草地等生态用地。③三种情景模拟发现,2025年和2035年区域土地利用变化的空间结构和特征差异明显。自然发展情景下,城市扩张不受约束,高速增长占据了大量生态用地;加入生态约束条件很好的控制了对草地和林地的占用;经济发展情景下,城市扩张将进一步占据更多的未利用土地和耕地。本研究通过城市群扩张时空格局演化及情景模拟分析,尝试为区域规划、城市空间规划和区域生态空间保护提供多角度、多情景和可选择的政策决策参考。关键词:城市扩张;空间冲突;生态空间;FLUS模型;空间模拟;黄河流域DOI:10.11821/dlyj020210566

平原农区农业生产系统转型及其环境效应的耦合类型划分

张英男1,龙花楼2,3,李裕瑞3,马历4

(1.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杭州310058;2. 广西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南宁530004;3.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区域可持续发展分析与模拟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1;4. 重庆大学公共管理学院,重庆400044)

摘要:农业绿色转型已经成为乡村振兴与农业农村深化改革的必然选择,亟待探索农区农业生产转型与其环境效应的空间分异规律与地域类型,从而推进农业的高质量发展。本文基于类型学视角采用判别法将黄淮海平原农区的农业生产类型划分为城市近郊现代集约型、城市近郊传统经营型、城市远郊现代集约型和城市远郊传统经营型。从拉力、支撑力及引导力的视角,构建以“发展主体适应-要素变化-环境响应”为主线的分析框架,解读了农业生产系统转型及其环境效应的动力机制和特征。黄淮海平原农业生产系统转型负向环境效应的形成机制为在增产增收的目标导向及区域自然条件约束下,资本、技术及劳动力的非理性投入对农业生态系统的扰动。将农业生产系统转型与环境效应的耦合类型划分为城郊现代集约高强度污染型、城郊现代集约中度污染型、城市远郊现代集约高强度污染型和城市远郊现代集约中度污染型。基于以上分析,从普适性与异质性视角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启示与优化调控策略,以期实现平原农区农业生产系统的可持续健康转型。关键词:农业生产系统;环境效应;耦合类型;乡村转型发展;黄淮海平原DOI:10.11821/dlyj020210699

2007—2019年中国城市土地价格的空间分化

刘晓宇1,2,辛良杰1

(1.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陆地表层格局与模拟重点实验室,北京100101;2.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100049)

摘要:土地价格是城市综合发展水平的反映,厘清中国城市土地价格的时空演变特征及其成因,有助于从宏观上把握地区间的发展差异。本文以地级行政区为研究对象,系统分析2007—2019年中国332个城市综合土地价格和住宅、商服、工矿仓储用地价格的演变特征及驱动因素,主要结论如下:①2007—2019 年间中国城市综合地价呈现显著的上涨趋势,由2007年的392.34元/m2上升至2019年的1357.31元/m2,年均增长80.73元/m2;地价水平在空间上呈现“东南高,西北低”的格局。②三种主要地类的价格及增速高低依次为:住宅用地>商服用地>工矿仓储用地,发展逐渐分化,差距不断扩大。③不同等级城市的土地价格逐渐分化为三类:高速增长型(一线城市)、平稳增长型(新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和缓慢增长型(三线城市、四线城市和五线城市),呈现出明显的“马太效应”。④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人口密度和普通中小学学校数越高的城市,各类土地价格越高;本地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第二产业占比和第三产业占比越高的城市,其相邻城市的住宅和商服地价越高,工矿仓储地价越低。关键词:地级城市;土地价格;空间杜宾模型;中国DOI:10.11821/dlyj020210570

城市更新背景下大都市区餐饮业空间格局演化——上海市案例研究

王朝辉,韦飞群,张姗姗,乔浩浩,高杨

(安徽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芜湖241002)

摘要:大都市是区域发展的引擎,大都市产业布局是相关研究的重点领域。随着城市化发展,大都市区正在通过多种方式进行更新,从而促使都市空间和产业格局不断优化。通过近二十年来上海市餐饮业空间数据分析,研究城市更新背景下大都市区餐饮业空间格局演化特征,分析影响因素,揭示影响关系。①近二十年来,餐饮业总体分布格局由“一轴双核两片多点集中”的初始形态,逐步演化为“三核四轴四片多点集聚”的现状格局,餐饮业分布逐渐从“内环-中环-外环”向外扩散,呈现多方向多轴线、区轴连面的演化趋势。②不同类型餐饮业分布与演化特征差异明显,地方菜以老城区布局为主,并向商业街区、金贸区、大学城等区域集聚演化明显;国际餐饮围绕历史租界街区布局,并向城市副中心、旅游吸引物区域集聚演化;休闲餐饮趋于城市公园、景区景点和科教中心周边集中分布。③餐饮业整体呈现“中度集聚-中高集聚-高高集聚”的集聚演化特征,休闲餐饮、国际餐饮的集聚演化更加显著;地理空间上餐饮业由市中心向城市东西向演化明显。④人口密度、经济发展、交通条件以及旅游格局是影响餐饮业空间格局形成与演化的基础性因素;城市更新引发的公共服务与旅游空间变迁,是不同类型餐饮业格局演化的主导性因素。⑤城市更新改变了都市区发展肌理,促进了区域空间的结构性变化,推动了发展要素与环境变迁,不同类型餐饮业依据市场定位与选址偏好,在地理空间上随之快速响应,推动了大都市餐饮业分布格局演化与更替。鉴于餐饮业对城市旅游产业的重要支撑作用,研究可为大都市旅游空间格局优化以及城市旅游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指导。关键词:餐饮业;格局演化;影响因素;大都市;城市更新DOI:10.11821/dlyj020210924

遍在景观的特点、类型及成景方式——基于中国“八景”景观

张仲伍

(山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太原030033)

摘要:旅游业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行业,旅游资源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深入挖掘“文化”主题的旅游资源是重要课题。本文基于人地关系地域系统、尺度与尺度转化等地理学理论,使用19478个“八景”景观数据资料,运用归类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从旅游景观组成结构与旅游资源的空间分布特性视角,提出了“遍在景观”概念,并探究了旅游景观结构的新模式。主要结论如下:①“遍在景观”概念体系。本研究界定了“遍在景素”内涵与属性,构建了“景素-遍在景素-遍在景观”概念体系与“景观指数、最丰指数假设”的分析指标,从而在理论体系上有所创新。②遍在景观形成机制与途径。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遍在景观形成的动力来源,要素的区域性是遍在景观价值形成的缘由,要素的整体性是遍在景观形成的基础,尺度转化是遍在景观演变的条件。遍在景观以“借景、择时、选位”三种主要途径组景。③遍在景观结构模型与特点。本研究构建并论证了遍在景观“二要素、三要素、四要素”结构模型,推导出了对应的景观指数增量模型,归纳了遍在景观具有近零费用、稀缺性、时间性和人为创造性4 个特点。④遍在景观组成比例和开发程度。“八景”景观随机抽样和山西省案例研究表明,中国“八景”景观大部分包含遍在景素,自然遍在景素与自然局地景观组成比例最高,为56.28%。遍在景观结构以三要素为主,其中,以择时为主,选位次之。目前国内遍在景观开发利用程度很低,景观指数低于理论值。本研究结论为拓展旅游资源范围提供了一种新视角,为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一种新思路,实践意义也很重大。关键词:遍在景素;遍在景观;景观指数;最丰景观假设;尺度DOI:10.11821/dlyj020210562

以家为校:新冠疫情背景下大学生替代性学习空间的建构及策略

袁振杰1,2,3,周健好1,谢宇琳1,朱竑1,2,3

(1. 广州大学地理科学与遥感学院华南人文地理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广州510006;2. 广东省城市与移民研究中心,广州510006;3. 南方海洋科学与工程广东省实验室(珠海),珠海519082)

摘要:新冠疫情背景下,全国乃至全球各地学校纷纷开展“停课不停学”的线上教学,造就了“以家为校”的特殊教育现象。但疫情背景下居家学习引起的人地矛盾和协商问题尚未被充分认识。从替代性学习空间建构的视角切入,采用半结构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法,对疫情期间大学生居家建构学习空间的行为、过程和“矛盾-协商”影响因素等展开研究,发现:①居家学习不仅是学习场所在地理空间上的位移,更蕴含着丰富的社会内涵和时代意义,其空间机制是教育空间与家空间的互嵌,从而赋予了教育行为新的空间过程和意义。②居家替代性学习空间建构的过程是学习空间与家庭物理-生计空间和社区-家庭生活空间相互嵌套的复杂动态过程。其中,学习空间的大小和质量与家庭和社区的经济社会情况紧密相关;学习行为嵌入家庭日常生活后,学习空间与家庭生活空间的边界被模糊化,为居家学习带来干扰;③学生拥有居家建构学习空间的能动性和自主权,并灵活运用空间、时间、身份策略诠释家空间与学习空间的时空关系,也协调“家人”与“学生”的身份表达。研究在理论上探索教育和学习行为与空间的互嵌关系,在实践上反映和反思新冠背景下居家学习引起的教育人地矛盾和协商问题,服务于构建有序高效的居家教学。关键词:学习空间;家空间;空间建构;教育地理学;新冠疫情DOI:10.11821/dlyj020211233

地理环境因子对肌酸激酶同工酶参考值的影响

庞欣蕊1,葛淼1,王晶1,张雷1,李佳鑫1,王聪霞2,何进伟3

(1. 陕西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健康地理研究所,西安710119;2. 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部第二附属医院,西安710004;3. 延安大学医学院,西安716099)

摘要:研究目的旨在探讨三种常用的变量筛选回归方法对中国健康成年人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参考值在地理空间上的分布规律特征,应用于制定不同地区CK-MB参考值标准,为临床医学研究做出贡献。方法通过阅读大量文献搜集全国137个市县级单位共8697例健康成年人CK-MB参考值,并选择了地理位置、气候、土壤三大类共24项地理因子。使用相关分析方法检验CK-MB参考值和地理因子之间的显著性,提取到9项相关性地理因子。基于R语言评估模型多重共线性的严重程度,建立CK-MB参考值岭回归(Ridge)模型、拉索回归(Lasso)模型、主成分分析模型。对比得到最优预测模型,拟合全国2322个市县级单位健康成年人CKMB预测参考值,再结合地统计分析,运用析取克里金法进行趋势分析,得到CK-MB预测参考值地理分布规律特征。结果表明全国2322个市县级单位的健康成年人CK-MB参考值具有空间自相关性,模型测试表明,主成分分析法具有更好的模拟和预测能力。研究表明健康成年人CK-MB参考值分别与纬度、年日照时数、年平均相对湿度、年降水量、气温年较差、年平均气温、表土石砾含量、表土(粘土)阳离子交换量、表土(粉土)阳离子交换量具有显著的相关性。由地理空间分布图显示,整体上呈北高南低,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升高的趋势。通过搜集到的任一地区地理因子,结合主成分分析预测模型或已得的地理分布图可确定该地区健康人CK-MB参考值范围,为在临床诊断中考虑地域差异提供参考。关键词: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空间自相关;岭回归(Ridge)模型;拉索回归(Lasso)模型;主成分分析;地统计分析DOI:10.11821/dlyj020210620

雄安新区土壤地球化学特征及控制因素

孙璐1,董燕1,2,凤蔚1,张源1,李刚1,张作辰1,郭小彪3,李海涛1

(1. 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北京100081;2. 河北省水文工程地质勘查院,石家庄050021;3. 河北省地质实验测试中心,保定071052)

摘要:研究土壤地球化学分布模式和驱动机制,是区域生态环境评价、土地资源合理开发的重要支撑。本文利用空间分析和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利用土壤地球化学调查数据,探讨雄安新区土壤地球化学分布模式及成因。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元素普遍富集,Cd、Cu、Pb、Zn、Se 和Corg呈明显富集,平均值约为河北平原背景值1.16~1.44倍。大部分土壤地球化学元素分布模式受成土母质、地貌类型、风化淋溶作用等控制,高值区主要分布在冲湖积平原区;淋滤径流、蒸发浓缩、工农业生产、土地利用等是影响土壤地球化学分布的重要因素;重金属和养分元素受人为因素影响明显。因子分析共提取8个主因子,F1因子由造岩元素和微量元素组成,代表自然成壤作用;F2因子由重金属元素组成,与污水灌溉、冶炼制造等活动相关;F3因子由CaO、TC、Ge、Ti、SiO2组成,主要与硅酸盐矿物风化、次生碳酸盐形成等成土过程相关;F4因子由Cl、S、pH组成,主要受淋滤径流、蒸发浓缩作用影响;F5因子由土壤养分元素和植物营养元素组成,主要受农业种植影响;F6因子由B和Sr组成,主要与黏性土壤的物理化学吸附作用有关;F7因子由卤族元素I和Br组成,主要与地表径流过程相关;F8因子由Hg组成,与当地工业生产以及城镇生活排放活动相关。研究结果清晰地反映了研究区土壤元素地球化学分布模式和主控因素,可为区域规划建设、资源环境评价和合理开发保护提供基础资料和重要依据。关键词:雄安新区;土壤地球化学;分布模式;主控因素DOI:10.11821/dlyj020210248

基于机器学习模型的区域土壤重金属空间预测精度比较研究

金昭,吕建树

(山东师范大学地理与环境学院,济南250358)

摘要:为识别区域土壤重金属的空间变异特征并厘清其影响因素,本研究构建了多元线性回归(MLR)、弹性网络回归(ENR)、随机森林(RF)、随机梯度提升(SGB)、堆叠(stacking)集成模型、反向传播神经网络(BP-ANN)、基于模型平均的神经网络集成(avNNet)、线性核支持向量机(SVM-L)和高斯核支持向量机(SVM-R)共九种机器学习模型,利用山东省中部土壤重金属(Cd、Cu、Hg、Pb 和Zn)和环境辅助变量数据,开展区域土壤重金属空间预测精度比较研究。结果表明:RF 对五种重金属空间预测的决定系数(R2)介于0.263~0.448之间,平均绝对误差(MAE)和均方根误差(RMSE)分别小于8.408和10.636,预测值/实际值(P/O)均接近于1,对五种重金属的预测效果均较为理想,是研究区土壤重金属空间预测的最优模型;SVM-R整体预测性能仅次于RF,各项精度评价指标均相对稳健,可作为备选模型;其余七种模型的预测性能均明显低于RF和SVM-R。RF的空间预测结果显示,研究区五种重金属呈现出相似的空间分布格局,含量均由研究区东北部向西南部递减,包括东北部、北部和南部3个高值区,且高值区与当地工业-交通密集区的分布格局一致,反映出人类活动是研究区土壤重金属空间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本研究可为区域土壤污染调查、评价和管控提供科学参考。关键词:机器学习;土壤重金属;空间预测;影响因素DOI:10.11821/dlyj020210528

基于时空行为视角的犯罪地理创新研究框架

柳林1,2,吴林琳1,宋广文1,周素红3,关美宝4

(1. 广州大学地理科学与遥感学院公共安全地理信息分析中心,广州510006;2. 辛辛那提大学地理系,辛辛那提OH45221-0131;3. 中山大学地理科学与规划学院广东省公共安全与灾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广州510275;4. 香港中文大学地理与资源管理系香港中文大学太空与地球信息科学研究所,香港999077)

摘要:犯罪地理研究与时空行为领域的研究有着共同的理论基础,二者都强调时空间环境与人类行为的相互作用。犯罪行为是人类特殊行为的一种,相关实证前沿已开始重视不同犯罪相关主体(犯罪者、潜在受害者、警察等)时空行为规律的挖掘、日常活动的动态衡量及不同主体行为的交互等方面对犯罪发生的影响;时空行为研究中的活动空间、环境暴露、群体分异、活动交互等维度的成果可拓展至犯罪地理研究。近年来,两大领域的前沿成果不断涌现,但目前仍缺乏从时空行为视角对犯罪地理学研究进行系统梳理,并对两者的融合创新进行深入探讨。为此,本研究在梳理犯罪地理中时空行为的理论基础和评述犯罪者、潜在受害者、警察时空活动对犯罪时空格局的影响研究基础上,基于犯罪地理和时空行为领域的交叉维度构建犯罪时空行为创新研究的框架,尝试推进该交叉领域在理论、方法与应用等方面的发展。关键词:时空行为;犯罪地理;犯罪者;潜在受害者;警察;创新框架DOI: 10.11821/dlyj020210906

行为主义政治地理学研究展望

王丰龙1,2,刘云刚1

(1. 华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行政区划与空间治理研究中心,广州510631;2. 华东师范大学中国行政区划研究中心中国现代城市研究中心,上海200062)

摘要:目前,国内政治地理学研究以引自西方的外生理论和偏重政治结构的静态视角为主。引入行为主义视角不仅能够强化对政治地理行为的理解和政治地理过程与机理的解释,而且能为政治地理学的学科发展做出“中国贡献”。为此,本文总结行为主义政治地理学的研究对象、研究视角和理论基础,提出行为主义政治地理学的理论框架和研究议题。具体而言:行为主义政治地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地理环境、政治制度/权力关系和政治主体的政治行为、环境认知和情感/态度;其视角强调对微观机制的分析、偏重可检验的规律总结和对人们主观因素的考量;行为主义政治学、政治哲学、行为地理学、情感地理学、政治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为行为主义政治地理学研究提供了重要基础和参考;决策空间是行为主义政治地理学理论框架中的核心概念,未来研究可以深入考察地理环境对政治行为的直接影响、情感在地理环境与政治行为关系中的中介作用和基于情感的政治行动合法性建构策略。关键词:行为主义;政治地理学;行为主义政治学;行为地理学;情感地理学;决策空间DOI:10.11821/dlyj020210835

星球绅士化理论前沿及其对中国城乡治理的启示

张清源,叶超

(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中国行政区划研究中心,上海200241)

摘要:绅士化已经成为全球城乡发展研究的前沿问题。探究绅士化的理论及其对中国城乡治理的启示,对贯彻落实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国家战略具有重要意义。通过理论分析和案例比较可见,星球绅士化突破了传统绅士化研究的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全球北方与全球南方的差异凸显了中国绅士化研究的价值。结合中国独特的城乡关系、央地关系及其多尺度交互作用,可进行星球绅士化的理论创新。未来中国城乡治理应重视治理模式转型、区域战略转型和城乡关系转型,全球经验、区域差异、城乡融合是治理现代化转型的关键点。对绅士化现象须采取批判性的价值论立场,关注城乡中低收入者权利,为维护空间正义和实现共同富裕做出积极贡献。中国绅士化研究需要加强与国际的对话与对接,并提供本土化经验。关键词:绅士化;城镇化;治理;社会正义;中产阶层DOI: 10.11821/dlyj020210847








期刊简介


《地理研究》创刊于1982年1月,由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中国地理学会共同主办,是一本综合性的地理学学术期刊,以展示、交流中国地理科学高水平研究成果为办刊宗旨,以服务中国地域空间管控、区域可持续发展决策为办刊目标,主要刊登地理科学及其分支学科、交叉学科具有创新意义的学术论文。     《地理研究》是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核心期刊、中国精品科技期刊、中国国际影响力优秀学术期刊,在中国地理科学及其交叉学科领域具有着重要的学术影响力和号召力,期刊影响因子4.209 (《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2021年发布数据),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和综合评价得分三项指标位总体居中国地理学领域期刊综合排名第2位,在中国知网(CNKI)的总下载量年均达到30万次以上,为中国地理科学的发展与壮大做出了杰出贡献。热忱欢迎国内外广大学者踊跃投稿,诚邀国家重大项目、重要学术会议、领域核心团队等组稿专辑或专栏,《地理研究》编辑部将为您提供全方位、高质量服务。网址:http://www.dlyj.ac.cn/

电话:010-64889584

邮箱:dlyj@igsnrr.ac.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