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从手机发展47载看国内硬件厂商变化

是说芯语 2021-01-17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EDA365电子论坛 Author 小蟹


“是说芯语”已陪伴您453天



1973年4月3日,一名男子站在纽约的街头,打通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移动电话。


这台移动电话仅重量就达两斤,它就是“摩托罗拉 DynaTAC ”,神似一块“砖头”。


有趣的是,其发明者之一,后来被尊称为手机之父的 Martin Cooper 将这第一个电话打给了自己多年的竞争对手,即美国电报话务公司的主管,进行了一段愉快的交(嘲)流(讽)。


后来,“砖头”被默默地改进了十年,直到1983年4月,才成为商业化产品,售价4000美元,可持续通话20多分钟,它的型号是“摩托罗拉 DynaTAC 8000x ”,按照现在的物价来算可能得卖七八十个肾,名副其实的富人VIP专用机。


据 Martin Cooper 回忆:那年代,没有大规模集成电路、没有数码相机、没有个人电脑,同样没有互联网,那块“砖头”内的电路包含几千个半导体晶体管,不像手机电路所包含的晶体管数以千万计。


虽然现在看起来极为粗糙,但开启新世界的魔盒就这么被“砖头”砸开了。


模拟通信时代(1G)正式开启。


01

通信手段外强内弱倒逼国产厂商诞生



1G时期,对国内厂商具有重大意义的是,国家确立了系列微机为主的发展方针,使硬件设备工业生产逐步形成规模,开始组建软硬件公司与设备公司,使国内产业结构逐步趋于合理,并加大了对市场开拓的关注。今天活跃在市场上的国内硬件制造巨头大都在这一时期产生、发展、壮大的。


而此前的计算机和通信技术、设备研究主要以科研单位、高校、工业部门为主,生产的都是仅为特定工程服务的单机系统,没有批量生产,也就没有硬件厂商可言。


在那个还没有硬件厂商的年代,当1G技术已经开始在世界范围普及,而1984年的国内电话普及率还不到0.4%,不及世界水平的1/10,占世界1/5人口的中国拥有的话机总数仅占世界话机总数的1%,每200人中才有1人能拥有话机,比美国落后70余年。


甚至连交换机都无法普及,大部分县城、农村仍在使用故障极多的“摇把子(磁石电话)”,长途传输主要靠明线和模拟微波,即使北京每天也有20%的长途电话打不通,15%的电话还要在1小时后才能接通,带着午饭去电报大楼排队打电话的情况一度成为常态。


1988年,摩托罗拉的到来改变了这一局面。


这一年,摩托罗拉正式进入中国大陆,其推出的第一款手机便是后来俗称"大哥大"的“摩托罗拉3200”,这也是第一台进入中国市场的手机。


“3200”的售价在两万人民币以上,入网还需另交两三万元,贵也没有办法,当时国内没什么厂商能生产,一没竞争,二无技术。


就连当时的全球除了摩托罗拉也只有爱立信活跃在市场上,其中摩托罗拉占中国市场份额的80%,爱立信占20%。


所以,虽然“大哥大”的通话效果如隔山喊牛,但仍然垄断了市场,风靡一时,成功成为当时的装B利器。



在独享到中国巨大蛋糕的同时,摩托罗拉也认识到降低生产成本和与中国深度合作的重要性。


1900年,当时的邮电部通信设备厂第522厂通过与国内多家厂家的竞争拿到了摩托罗拉中国的OEM,我们也有了自己造“砖头”的能力,中国手机产业发展的大幕逐渐拉开。


02

老牌国内厂商的崛起与落寞


第522厂后来通过几次改制成了现在的东方通信,隶属于中国普天。


中国普天曾有着辉煌的历史,也是中国历史上最悠久的一个老牌的通信企业,它的前身是中国邮电工业总公司,其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清朝慈禧太后年间,是为清政府和慈禧太后维护电话网络的一个铜匠处。


1999年,中国普天完成了政企脱钩,成为央企。旗下拥有首信、东信、波导、普天四种自主品牌,爱立信、诺基亚、松下、摩托罗拉四种合资品牌以及普天三洋、普天东芝两种复合品牌的移动终端产品,还曾经是小灵通最大的生产商。


同样是这一年,国产手机市场杀出一匹黑马——波导手机。它曾是第一代国产手机的龙头,在2003年销量突破1000万部,超过摩托罗拉、诺基亚,成为当时手机市场的冠军,也曾保持连续七年国产手机销量第一的记录,同时也是第一家跻身全球前10名的国产手机品牌。



2007年春晚宋丹丹的那句“下蛋公鸡,公鸡中的战斗机!”,就是从波导手机的广告语修改而来——“波导手机,手机中的战斗机!”,火爆程度可见一斑。


然而这些曾经的巨头们,后来的发展都不太乐观,普天的下属企业发展不均衡,曾经的大牛都渐渐出走了。


1993年,第522厂招了二百多名大学生,被分配到其下传真、程控、系统、手机等厂,其中程控厂的十名大学生在一位博士的带领下去邮一所学习程控交换机,而回厂时博士只带回了5个大学生,剩下的5个则去了当时名不见经传的华为。


而波导,为求销量不断增加广告投入。


数据显示,2003年波导广告宣传费支出高达2.58亿元,研发费用却从2002年的8889万元降至5850万元。如今成为一家代工厂,以其为首的第一代国产手机厂商几乎已经在市场上销声匿迹。


老牌巨头们在倒下,新生力量也在崛起...


03

在巨头林立的中国市场中国内厂商的逆袭路



1992年11月,诺基亚1011闪亮登场,它是第一款也是开启整个数字移动电话时代的手机,我们告别了模拟通信时代,正式迎来数字移动通信时代(2G)。


这是一款足以载入史册的产品,可以储存99个电话号码,最高90分钟通话时长,12小时的待机时长,还有一个创世纪的功能——发短信。


它将一度风靡世界的大哥大打入冷宫,在宣传的广告中也首次加入了我们耳熟能详的“诺基亚音乐”。


由此起步,诺基亚开启了自己的帝国神话。


而此时的国内,仍然没有成熟的通讯硬件厂商。



但是国家也认识到了我们落后和被动的局面,刻意扶持了“巨大中华”四家厂商,即巨龙、大唐、中兴、华为,这样的名号既朗朗上口也基本反映了当时四家企业的技术实力,然而排名第一的巨龙最后却没扶起来,倒下了。


在这个国内厂商还在蹒跚学步的时候,国外的厂商如爱立信、诺基亚、摩托罗拉、朗讯、北电、西门子、阿尔卡特等等此时已经差不多将国内的蛋糕分完了。


2G技术分为两种,一种是源于欧洲的 GSM 技术,由于较早的研发和布局首先实现了全球化,成为2G代表技术;另外一种发展自美国的 CDMA,由于稍晚于欧洲,最后在美洲和亚洲的部分国家实现了应用。


在当时国外2G厂商林立的国内,GSM 技术也成为国家重点攻关对象。


上海大唐依托邮电部上海研究所,领先国内同行研发出了自己的 GSM 设备,但是市场已经饱和,经过多方努力最终在一些偏僻的地方布置上了自己的基站,初期问题很多,稳定性也不好。


华为也在努力,不过还是晚了一点,初期问题也很多,但是这没有阻挡他成为巨头的脚步。


起初华为研发 GSM 数年仍无商用成果,高层已经打算放弃,将公关的重点放到第三代通信技术 WCDMA 上,甚至已经将研发 GSM 设备的人员大批调去研发 WCDMA。


然而华为的市场人员太给力了,以运营商对偏远地区的布置不足为切入点,通过送设备和代为维护两招成功挤进市场,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战略硬是把 GSM 市场做大,并且盈利颇丰。


能走到这一步,华为的工程师非常辛苦,经常跑到山区里做信号测试给运营商的领导看,这个山区测完了接着去下一个山区,以争取项目。


反观外国厂商,派遣老外在国内做项目,出入专车接送,且必须住五星级酒店,每天还有数百美元的补贴。


国内厂商就是在这种机不平等的环境中杀出了一条血路,将国内的外国厂商不断边缘化,进而再将他们在国际上边缘化。


近几年发生的多起外国厂商大裁员事件就与我们国内厂商的崛起有一定关系,这种辛苦的常态成为我们快速崛起所必须要付出的代价。


04

国内硬件厂商的百花齐放



2008年,对手机行业来讲又是划时代的一年。


苹果公司推出了第二代iPhone 3G手机,正式的拉开了又一个新手机时代的序幕——3G时代。


诺基亚因两代 iPhone 的发布走下了神坛,而老大哥摩托罗拉甚至没有创新机器发布。


2009年,中国也正式进入3G时代,此时国内的硬件厂商已有百花齐放之势。


这一年,魅族m8作为中国第一款智能手机发布,被广大网友誉为“国产机皇”。


华为推出了其智能手机的开山之作 U8220,一年之后又发布了C8500,在百日内零售销量突破100万台。


联想Lenovo、天语K-Touch、金立Gionee、中兴ZTE等一批国产智能手机品牌也都开始进入市场,虽然当时的市场仍是诺基亚、三星占据绝对的领导地位,LG、摩托罗拉紧随其后的局面,但是市场的天平已经在向国产厂商倾斜。


05

新的秩序在建立,旧秩序黯然离场


2011年,这是新旧秩序交替的一年。


8月15日,老大哥摩托罗拉被收购,第二天,小米手机1 正式发布。


翻过年,诺基亚以1.7亿欧元出售其位于芬兰的总部大厦,而华为成为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机厂商。


2013年,中国手机市场4G智能机开始起步,4G时代开启。


同年9月,诺基亚被微软收购。



“我们并没有做错什么,但不知为什么,我们输了。”

                          ——诺基亚前任CEO约玛·奥利拉


2014年,苹果推出iPhone6,狂热的果粉在苹果店外大打出手,为买苹果卖肾的新闻刺痛了所有人的神经。


华为推出的 Mate7 一炮而红,成功打入全球高端市场,也是我个人打肿脸才用上的第一款高端手机,5499元,低配,不打折,在地方移动总部购买甚至都不送话费或宽带,如果两年后没被小偷偷走的话,我可能至少会用到2018年。


2018年,苹果发布iPhone Xs,而华为已是中国第一品牌,通信设备占有率全球第一,并且在5G独步天下。


这一年,三星手机全球销量超三亿部,出货量全球第一。


排名第二的苹果出货2.25亿部,华为以2.08亿部紧随其后。


惊人的是,第四五六名分别是小米、OPPO和vivo,出货量合计达3.38亿部。


从1988年摩托罗拉3200进入中国大陆,到2018年。三十年时间,从垄断别人的市场到自己市场的墙角被挖,为什么美国气急败坏的发动贸易战也不难想象了。


06

美国打出王炸“高科技封锁”国内厂商底牌何在?


国内硬件厂商仅用了宝贵且短暂的三十年时间,就匆匆上场和世界第一科技强国美国的硬件厂商掰手腕了,当年的硬件厂商起手时无连无对无飞机无炸弹,现在又有哪些牌可以打呢?


我们可以从2019年苹果和华为分别公布的其自己的全球各大供应商名单中探寻一二。


苹果公布了其全球200大供应商,占据了苹果2018年全球原材料,制造和组装采购金额的98%。


华为则公布了92家核心供应商名单。



与2018年相比,苹果在2019年新入围25家供应商,其中韩国、日本各3家,美国5家,加拿大与荷兰各1家,中国香港5家,中国台湾3家,中国大陆4家:


中国香港入围的是中南创发、创隆实业、东江集团、通达集团、益利时;


中国台湾入围的是复扬电子、金箭印刷、京嘉光电;


中国大陆入围的是东莞捷邦实业、吉林利源精制、北京中使伟业、正和集团。


其中:


新入围的吉林利源精制为苹果提供笔记本外壳;


北京中石伟业科技则自主研发和生产电磁兼容、屏蔽及导热产品;


东莞捷邦实业主要做得是电子设备里面的辅助性结构件;


正和集团主要做金属和塑料的各种处理;


香港东江集团主要是做电子产品的各种注塑模具;


香港通达集团主要是苹果的金属手机壳供应商;


香港中南创发集团是一家专门做镁铝合金、不锈钢、触控面板、钛金属材料开发的公司;


香港创隆实业主要是提供传统电镀和真空电镀等金属表面处理服务;


香港盈利时主要是给手表做表带的。


新增了25家供应商的同时也落选了25家,中国台湾与日本各有8家,美国5家,中国香港2家,中国大陆和英国各一家。


2019年,苹果200大供应商名单里,中国大陆与香港企业首次在上游供应商队列里与美国数量并列,超过日本,达到了40家。


这30家大陆企业分别是:立讯精密,美盈森,凯成科技,山东创新,瑞声科技,伯恩光学,京东方,比亚迪,宏明双新,超声印制板,依顿电子,歌尔股份,捷邦实业,长电科技,利源精制,金龙机电,中石伟业,科森科技,蓝思科技,上海实业控股,德赛电池,深圳富诚达,欧菲光,信维通信,裕同包装,欣旺达,安洁科技,东山精密,正和集团。


10家香港企业是:易力声,联丰,领一,金桥铝型材,东江集团,国泰达鸣,中南创发,创隆实业,通达集团,盈利时。


值得高兴的是,这10家香港供应商总共有三十余家工厂,全部在中国大陆,这说明香港与大陆制造业已成为连接紧密的利益共同体。


虽然这些新入选的供应商的技术含量看起来都不高,做的主要还是金属壳和结构件加工,各种导电材料等等,也没有我们心心念念的芯片类高科技公司。但他们实现了对中国台湾和日本的同类型公司替代,这是我们整体制造业实力进步的证明。


实际上我们能替代的国际上的同类型公司还有很多,如新入选苹果200大供应商的韩国 Derkwoo Electronics 公司是给苹果做金属配件的,这种产品我们同样也可以做,在保证质量的情况下价格也肯定更低,有机会的话随时可以替代。



再来看看华为公布表彰的92家供应商,其中美国企业有33家,日本企业有11家,中国台湾10家,中国大陆企业有25家,除了像顺丰这样的物流合作伙伴,主要有以下几类:


从事手机组装的企业:比亚迪;


生产PCB板的企业:生益科技、沪电股份、深南电路(基站PCB);


生产线缆、光纤的企业:亨通光电、中利集团、长飞光纤;


生产光模块的企业:华工科技、光迅科技;


生产显示面板的企业:京东方、深天马;


生产连接件和其他模块的企业:立讯精密(连接件)、歌尔股份(声学)、蓝思科技(前后盖及摄像头),欧菲光(摄像头、屏下指纹)。


以上器件我们自己的供应商都可以基本解决,我们的弱项也可以从国外供应商中找出来:


处理器、芯片方面,主要供应商是美国的高通、博通、英特尔;


NFC芯片及音频放大器,主要供应商是荷兰的恩智浦;


射频连接器和光学连接器元件,主要供应商是瑞士的灏讯;


大型FPGA芯片,主要供应商是美国Xilinx赛灵思;


连接器及相关组件,主要供应商是日本HRS广濑;


滤波器和MLCC等产品,主要供应商是日本muRata村田;


手机摄像头及相关模组,主要供应商是SONY索尼。


以上虽然是我们的弱项,但也并非不可替代。


在FPGA方面,华为的“备胎”有紫光同创等企业。


模拟芯片及传感器方面则有韦尔股份、豪威科技等。


功率半导体也有闻泰科技等厂商...


可以看出,华为的供应链不是不能实现自给自足,而是国内供应商提供的器件有许多在现阶段都无法完美替代,在性能上与国外供应商还有差距,好在有一批如华为般正在崛起的国内硬件厂商,已经提前做好了供应链储备,积极研发“备胎”。


而苹果似乎也意识到中国硬件自主化进程的加快,为了降低成本和曲线打击国内硬件厂商自主研发的积极性,在贸易战的大背景下不仅没有减少在中国工厂的数量,反而有所增加。2018年苹果全球200大供应商共有778家工厂,其中356家在中国大陆;2019年全球工厂807家,有383家在中国大陆,在中国大陆厂家比例提升至47.5%。


尽管如此,随着2020年全球新冠疫情的爆发,全球经济环境更为复杂,中美两国走向更激烈竞争的大趋势难以避免。在外部打击和内部焦虑的双重压力下,对国内硬件产业自主化的要求更加迫切了。


07

最后


综上所述,我们之所以关注手机发展过程中的硬件厂商的变化和发展,从更高的角度来看,其实是关注国内硬件厂商的器件自主化和创新的能力,需要有更多更强大的有研发能力的硬件巨头企业出现,和西方老牌巨头争夺核心技术的控制权,同时起到保护下游中国制造业和国防设备可靠性的作用。


因此我们需要解决两个问题。


一个是在外部封锁和内部经济下行的环境中,不遗余力地保住国内有自主研发能力的硬件厂商,从政府采购到国内电子产品消费等都可以加以引导,提升硬件厂商试错的能力与改进的机会,从而增加成活率和先进性。


另一个是大力支持重点硬件企业和机构如华为、中兴等的高投入高强度研发,从国家层面给予战略支持。


在可以预见的不远的将来,国产手机必然会从操作系统、核心元器件等各方面都实现真正的自主可控,摆脱外国厂商控制。到那时,我们就会从被动挨打的态势进入到战略反攻西方各方面封锁的新时代。


(本文转载自:EDA365电子论坛 ,作者:小蟹)


“是说芯语”已陪伴您453天


推荐阅读:
联发科为何错失5G首秀?

云怎么 AI 了?

华为P40已摆脱谷歌阴影?迈向自主系统仍有挑战
谁给大陆芯片缚之以镣铐?

寒武纪IPO,是谁着急了?



----------------------- END-----------------------


是说芯语转载,欢迎关注分享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