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小樟的成长日记(军旅篇)

小樟 小樟的成长日记
2024-09-05






    大家好,我是小樟!

欢迎有暇读《棱角》:(试试边听边读吧!)

四回体验

冰山凝云暮深 寒铁侵骨血腾

——魔鬼训练


作为土生土长的南方人,面对不一样的气候与水土,肖帝也做好了心理准备。这时已经入秋,天气渐渐转凉。队列训练刚刚结束,端起钢枪,队伍整整齐齐地转移到一块广阔的训练场上。训练场外沿是一道雷场,雷场紧挨着一簇白山,白山那边应该就是海了。于是海风越过白山、跨过雷场,吹着训练场上枯黄的野草。丛林迷彩很难抵御寒风的侵袭,训练间隙,大家或伏在草地上或蹲在路旁沟壑里,哈着白气,暖着僵硬通红的手心手背。不过,这外边的景色倒是迷人:一片槐树林枝叶早已落尽,枝干前后交错,阳光撒在林梢,化成一道道光柱,打在战士的身上,拖出长长的影子。训练场上长满了荒草,此时荒草与黄土融为一色。一阵寒风掠过,尘土飞扬、劲草如浪的画面刚好点缀了“沙场秋点兵”景象。远处那一处群山,草木稀疏裸露出山头的岩石。灰白岩石,映衬着山顶的云雾以及湛蓝的天空,不禁意看时,犹如一座巍峨的雪山。

这样的景色,战士们虽身临其境,却无暇顾及。战术训练很快地展开,训练教官是男班,他与肖帝年纪相仿,浑身充满一股气概。为了演示匍匐动作,他“唰”地一下伏在冰冷的砂石地上,干净利索的爬了起来。那日依旧飞沙走石、天昏地暗,不说地上爬行,风中站立同样不易。男班身先士卒做起表率,自然打消了大家的顾虑。

第二日,天气晴朗许多,训练场中央突然出现了两排铁丝网。每排铁丝网前后段各有十米长,前段高二十厘米用于低姿匍匐,后段高三十厘米用于高姿匍匐。昨天刚领会匍匐的动作要领,今天魔鬼训练正式开始了。铁丝网前端刚刚伏下身子,铁丝打结截断的接头,明晃晃如一把尖刀。全身上方布满了这样的尖刀,下方是大小不一的沙砾,有时还会碰到树刺和大石块。男班好像看出了大家的顾虑,扑通倒地如一条泥鳅一般游向终点狙枪射击。接着大家排成两路,两两上场,新兵班长们掐表计时。爬上一遭后,肘部、腕部、膝关节和脚踝常常血迹斑斑。但两路人马犹如坦克的两条履带,刚爬完的战士接在队伍后边,战术场上顿时间昏烟滚滚。砂石地上磨出两条黄色的条带。一天下来,差不多每个人身上落得个遍体鳞伤。晚点名时,郭排说这烙下的伤疤,将是不可磨灭的军功章。肖帝心中暗暗一喜。

战术训练的同时,手榴弹投掷也声势浩荡地展开。当西伯利亚的寒流持续南下,东北虎的血性开始升温。这一群新兵战士,个个精神抖擞,背枪挺立在手榴弹投掷场前,等待着自己的名字响起,那一声声答“到”,犹如乳虎初啸,槐树林枝桠作响,天空云朵翻腾,日焰穿梭,大地明暗瞬变、尘土飞扬。大自然摆好了擂台,期待着大家的表现。

这时轮到肖帝上场了,他早就憋足了劲,接过手榴弹,拉掉引信,抡起胳膊,甩了出去。手榴弹沿着抛物的轨迹翻腾到三十米外。三十米是及格线,肖帝第一回投掷就达到标准,自然信心满怀。不过这一次是体验投掷,等到大家全都体验一遍后,“正规动作”的训练随之展开。陈班也是一位蒙古族下士,他指导大家手榴弹投掷,带着新兵们反复训练各个分解动作。原先的训练习惯随之一一摒弃,肖帝也忘记了第一次投掷的感觉遵循这一连串的标准动作,结果手榴弹再难飞出三十米外。“不行则练”是部队的一大传统,手榴弹的反复投掷也让肖帝的大臂严重拉伤,一用力如刺入骨,肖帝没有屈服,坚持参加训练。

这时陈班注意到了肖帝,他传授给肖帝一套方法,简而言之“讯蹬腿、猛甩臂”。他说:“不要怕用力,投掷的诀窍就在‘’和‘’,感到胳膊断了那就对了,越挫则越勇!”肖帝受到了震动,主动要求投掷,按照陈班的诀窍,使出了全身气力,手榴弹终于冲出三十米外。这一次哪怕胳膊断了也知足了。接下来,肖帝一边分析弹道,领会投掷技巧;一边培养虎气,绝不向困难低头!肖帝想起,刚步入军营时,面对高强度的训练,肖帝抱定两天信念:一是不怕苦、不怕累;二是培养军人的血性。“越苦越要坚持,越苦越要向前冲”是新兵班长常说的话。

肖帝从不轻易言苦,但有时见战士带伤训练,既有敬意又有怜情。当时肖帝倔强地认为,这种不服输的冲劲首先建立在科学训练的基础上。这一观点究竟合不合理,请诸位评论。肖帝除了经历不科学的训练外,还经历了什么呢?


附《棱角》前篇链接:

首回 风中翠柏依旧 雨后春笋犹新——师生重逢

二回 夜里挑灯许愿 梦回吹角营盘——离开校园

三回 郭排海班逞能 颜良文丑败阵——新兵班长

                      



小樟(Kampfer):

扎根绿色化学的科研人,

学儒道禅的党员,

致力教育的战士,

kämpfen(战斗)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小樟的成长日记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