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为什么爱撒谎
站在面前的是一个小眼睛、尖下巴的男孩小王,平时总是笑嘻嘻的,但此刻正耷拉着脸。面前摆放着他交上来的期中练习卷,上面赫然写着:
“考得不好还撒谎,还好我看到老师发在群里的信息,问他要试卷,才知道他考得这么差。……”后面一大段吧啦吧啦拜托老师的话。
“你撒什么谎了?”
“我骗我妈说考了65分。”
“你为什么要撒谎呢?”
“我只考了40分,太少了,怕我妈打我。”
“那你妈打你了吗?”
“没有。”
“那你为什么还要撒谎呢?”
“我直接告诉她考得不好,肯定会挨打。”
“就是说,考得不好但是不撒谎,会挨打;但撒谎了,就不挨打?”
“嗯。”
“不撒谎会挨打,撒谎不挨打?”
“嗯。”
“……”
看起来像不像一个笑话?
2
对于一个五年级的孩子来说,他已经能非常清晰地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了。他十多年的人生经历告诉他,这个事情,直接说出来就“死”定了。所以,他选择隐瞒不说或者说假话,这似乎是求生本能,人之常情。
再说,谁还没说过谎啊?随口编点瞎话,似乎是很多成年人的日常。
美国心理学家罗伯特•费尔德曼曾经做过一个实验,当人们在日常交谈时,他带上隐蔽的摄像机录下过程。统计结果令人吃惊,每人每天至少撒了3个谎!
《奇葩说》的黄执中甚至说过,中国的父母和儿女之间,没有说真话的习惯。
可是,这正常吗?每个父母都会对孩子三令五申:不准撒谎。学校老师、各种媒体也整天都在用各种故事讲述着“诚信是美德”。为什么我们的孩子还是会撒谎呢?
那么,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
3
我们回到开头的故事中,可以清晰地看到,小王的父母似乎对说谎的容忍度要比对坏成绩的容忍度更高。
在生活中,孩子打碎了花瓶,骗你说不是他;孩子考砸了,骗你说没出成绩;孩子忘了做作业,骗你说老师没布置……
当爹妈的分分钟被气得吐血,怀疑人生,叹自己命苦生了个熊孩子。
可孩子如果老老实实说了真话,我们扪心自问一下,真的就能心平气和地接受,孩子闯下的那些祸?
也许正如小王所说,直接乖乖说实话,可能老父亲老母亲一下子接受不了,立刻上演一场男女混合双打的戏码。
但是先撒个谎缓一缓,等到父母根据蛛丝马迹有所觉察的时候,其实内心就开始有心里准备了,不至于一下子来得太突然。
等到事实摆在眼前,证实自己不幸的猜想的时候,可能反倒只剩下灰心丧气,唉声叹气,再也提不起气来的状态了,只好勉强说点大道理敷衍敷衍罢了。
这就是用实际行动在告诉孩子:撒谎是有好处的。
4
其实,最重要的不是孩子撒谎这件事,而是孩子撒谎了家长如何处理的问题。
《好妈妈胜过好老师》的作者尹建莉曾说过:
很多人习惯把孩子的品行问题归咎于孩子自身,所以习惯指责孩子,可实际上,孩子的品行习惯是如此依赖父母的教育方式。
我们来看一个经典的故事:
一个男孩放学回家,在客厅玩篮球。篮球不长眼睛呐,直接把书架上的一个花瓶砸落下来,瓶口碎了一大块。这可不是什么摆设品,是祖上传下来的古董。
孩子慌忙把碎片用胶水粘起来,胆战心惊地放回原位。
晚上,妈妈发现了花瓶有些不对劲,吃晚饭的时候问他:“家里的花瓶怎么了?”
孩子灵机一动,说:“一只野猫从窗外跳进来,怎么也赶不走,它在客厅里上窜下跳,最后碰倒了架子上的花瓶。”
妈妈很清楚,孩子在撒谎。因为她每天上班前,都会把窗户一扇扇关好,下班回来再打开。她不动声色说:“哦,是我疏忽了,没有关好窗户。”
直到晚上睡觉前,妈妈才把孩子叫到书房,给了他一块巧克力。大半夜的让孩子吃巧克力,很诡异吧?本来忐忑不安的孩子,变得一脸懵圈。
妈妈说:“这块巧克力奖给你,因为你运用神奇的想象力,杜撰出一只会开窗户的猫,以后,你也许可以写出好看的侦探小说。”
接着,她又在孩子手里放了一块巧克力:“这块巧克力奖给你。因为你有杰出的修复能力,不过,胶水是修复纸质物品的。
修复花瓶不仅需要黏合力更强的胶水,而且需要更高的专业技术。明天,我们把花瓶拿到艺术家那里,看看他们是怎样使一件工艺品完好如初的。”
妈妈又拿起第三块巧克力,说:“最后一块巧克力,代表我对你深深的歉意,我不应该把花瓶放在容易摔落的地方,尤其是家里有一个热衷体育的男孩子。希望你没有被砸到或者吓到。”
5
这位妈妈既不责骂,又不纵容的攻心术,是不是很厉害?
她一开始没有用诱导式的问句“是不是你打碎的”,而是淡淡地问“花瓶怎么了”,给孩子思忖说真话留了余地。
她也没有当场揭穿孩子的谎言,而是过了几个小时以后,单刀直入地表明自己已经识破了谎言,不去纠缠于逼迫孩子承认撒谎。
她还能从这件事里找出孩子的闪光点,看似奖励,却是让孩子对打碎花瓶,又撒谎的行为,感到自发的愧疚,对错已不言自明。
她还不忘提到花瓶要送去艺术家那里修复,让孩子懂得做错事情要弥补过失。
要知道,大部分父母都太纠结于犯错本身,其实让孩子学会正确承担犯错的后果,也是为孩子说真话增添勇气。
到最后,她更是站在孩子的角度,给予了她最大的理解、接纳和爱,保护了孩子的自尊。
孩子懂得了犯了错误如何承担,如何去弥补,他还需要撒谎吗?
教育的最好方式,不是告诉孩子不许犯错,而是教给孩子,如何正确面对错误。
面对孩子的欺骗,如何创造他“可以诚实”的空间,才是每个父母最值得学习的教育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