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钤识丨朱启钤:中国营造学社开会演词

辛迪整理 建筑史学刊
2024-10-24

今年是朱启钤先生诞辰150周年,为配合《建筑史学刊》将于9月推出的 “沟通儒匠——纪念朱启钤先生诞辰一百五十周年”专辑,学刊公众号拟以此为栏目陆续刊发系列文章。今日向各位读者推送朱启钤先生发表在1930年《中国营造学社汇刊》第一卷第一册上的《中国营造学社开会演词》及英译(见二条),欢迎阅读!

今日本社。假初春胜日。与同志诸君。一相唔聚。荷蒙联袂偕临。宠幸何极。溯本社成立以经过情形。与今后从事旨趣。有应举为诸君告者。请得以自由之形式。略抒胸次所怀。惟诸君察焉。

启钤个人。问学无成。年事又衰。曷敢以专门之学相标尚。顾一生经历。所以引起营造研究之兴会。而居然忝窃识途老马之虚名者。度亦诸君所欣然愿闻者也。溯前清光绪末叶。创办京师警察。于宫殿园囿城阙衙署,一切有形无形之故迹。一一周览而谨识之。于时学术风气未开。学士大夫所兢兢注意者。不过如日下旧闻考。春明梦余录之所举。流连景物而已。启钤则以司吏之官。兼将作之役。所与往还者。颇有坊巷编氓。匠师耆宿。聆其所说。实有学士大夫所不屑闻。古今载籍所不经觏。而此辈口耳相传。转更足珍者。于是蓄志旁搜。零闻片语。残鳞断爪。皆寳若拱壁。即见于文字而不甚为时所重者。如工程则例之类。亦无不紬读而审详之。启钤之学。不足以横览古今。然心知故书所存。尚有零坠晦蚀。待吾人之梳剔者。实自此始矣。民国以后。滥竽内部。兼督市政。稍稍有所凭借。则志欲举历朝建置。宏伟精丽之观。恢张而显示之。先后从事于殿坛之开放。古物陈列所之布置。正阳门及其他市街之改造。此事耳目所触。愈有欲举吾国营造之瑰宝。公之世界之意。然兴一工举一事。輙感载籍之间缺。咨访之无从。以是蓄意。再求故书。博征名匠。民国七年。过南京。入图书馆。浏览所及。得睹宋本营造法式一书。于是始知吾国营造名家。尚有李诫其人者。留书以谂世。顾其书若存若佚。将及千年。迄无人为之表彰。遂使欲研究吾国建筑美术者。莫知问津。启钤受而读之。心钦其述作传世之功。然亦未尝不于书中生僻之名词。讹夺之句读。兴望洋之叹也。于是一面集赀刊布。一面悉心校读。几经寒暑。至今所未能疏证者。犹有十之一二。然其大体。已可句读。且触类旁通。可与它书相印证者。往往而有。自得李氏此书。而启钤治营造学之趣味乃愈增。希望乃愈大。发见亦渐多。


向者已云营造学之精要。几有不能求之书册。而必须求之口耳相传之技术者。然以历来文学。与技术相离之辽远。此两界始终不能相接触。于是得其术者。不得其原。知其文字者。不知其形象。自李氏书出。吾人然后知尚有居乎两端之中。为之沟通媒介者在。然后知吾人平日。所得于工师。视为若可解若不可解者。固犹有书册可证。吾人幸获有此凭藉。则宜举今日口耳相传。不可长恃者。一一勒之于书。使如留声摄影之机。存其真状。以待后人之研索。非然者。今日灵光仅存之工师。类已踯躅穷途。沈沦暮景。人既不存。业将终坠。岂尚有公于世之一日哉。


虽然犹有进者。李氏生当北宋。去有唐之遗风未远。其所甄录。固粗可代表唐代之艺术。由此以上溯秦汉。由此以下视近代。若者为进化。若者为退步。若者为固有。若者为输入。此皆可以慧眼观测而得者也。然史迹之层累。皆挟多方之势力。积多种之原因而成。李氏书其键钥也。恃此键钥。可以启无数之宝库。然若抱此一书。而沾沾自足。则去吾曹所拟之正鹄犹远也。故因李氏书。而发生寻求全部营造史之涂径。因全部营造史之寻求。而益感于全部文化史之必须作一鸟瞰也。


夫所以为研求营造学者。岂徒为材木之轮奐。足以炫耀耳目而已哉。吾民族文化进展。其一部分寄之于建筑。建筑于吾人生活最密切。自有建筑。而后有社会组织。而后有声名文物。其相辅以彰者。在在可以觇其时代。由此而文化进展之痕迹显焉。晚近王国维先生。著古宫室考。于中霤一名辨其所在。为礼记国主社稷而家主中霤一句。获一确切不移之解。知中霤为四宫之中央。则知明堂。为古代建筑通式。宜乎为一切号令政教所从出也。知中霤为一家之中心。则知五祀之所以为民间普通信仰。而数千年来盘踞民众心理者。其来有自也。循此以读群书。将于古代政教风俗。社会信仰。社会组织。左右逢源。豁然贯通。无不如示诸掌。岂惟古代。数千年来之政教风俗。社会信仰。社会组织。亦奚不由此。以得其源流。以明其变迁推移之故。凡此种陈义。固今世治史学诸公所共喻。无俟繁征曲譬。假若引其端而申论之。将穷日夜而不能罄。今兹立谈之顷。更不暇多所引述。总之研求营造学。非通全部文化史不可。而欲通文化史。非研求实质之营造不可。启钤十年来粗知注意者。如此而已。


言及文化之进展。则知国家界限之观念。不能亘置胸中。岂惟国家。即民族界限之观念。固亦早不能存在。吾中华民族者。具博大襟怀之民族。葢自太古以来。早吸收外来民族之文化结晶。直至近代而未已也。凡建筑本身。及其附丽之物。殆无一处不足见多数殊源之风格。混融变幻以构成之也。远古不敢遽谈。试观汉以后之来自匈奴西域者。魏晋以后之来自佛教者。唐以后之来自波斯大食者。元明以后之来自南洋者。明季以后之来自远西者。其风范格律。显然可寻。因不俟吾人之赘词。至于来源隐伏。轶出史乘以外者。犹待疏通证明。使从其朔。然后不独吾中国也。世界文化迁移分合之迹。皆将由此以彰。此则真吾人今日所有事也。启钤于民国十年。历游欧美。凡所目覩。足以证东西文化。交互往来之故者。实难尽记。往往因为所见。而触及平日熟诵之故书。顿觉有息息相通之意。一人之智识有限。未启之閟奥实多。非合中外人士之有志者。及今旧迹未尽沦灭。奋力为之不为功。然须先为中国营造史。辟一较可循寻之涂径。使漫无归束之零星材料。得一整比之方。否则终无下手处也。


启钤之有志鸠合同志。从事整理。葢始于此矣。近数年来。披阅群书。分类钞撮。其于营造有关之问题。若漆若丝若女红、若历代名工匠之事迹。略已纂辑成稿。又访购图画。摹制模型。亦颇有难得之品。曾于十七年春间。假中央公园陈列一次。嗣是以来。承中华文化基金委员会之赞助。拨给专欸。俾得立社北平。粗成一私人研究机关。草创之际。端绪甚纷。布置经月。始有眉目。今兹所拟克期成功。首先奉献于学术界者。是曰营造词汇。是书之作。即以关于营造之名词。或源流甚远。或训释甚艰。不有词典以御其繁。则征书固难。考工亦不易。故拟广据群籍。兼访工师。定其音训。考其源流。图画以彰形式。翻译以便援用。立例之初。所采颇广。一年后当可具一长编。以奉教于当世专门学者。


然逆料是书之成。亦非易易。何也。古代名词。经先儒之聚讼。久难论定。以同人之学识。即仅征而不断。固已舛漏堪虞。一也。专门术语。未必能一一传之文字。文字所传。亦未必尽与工师之解释相符。二也。历代文人用语。往往使实质与词藻不分。辨其程限。殊难确凿。三也。时代背景。有与工事有关。不能不亦加诠列者。然去取之间。难免疏略,四也。顾启钤以为不有椎轮。曷观大辂。是书姑为营造学索引而已。有此一编。不独读者。可以触类旁通。即同人编纂此书。亦于整比之余。得以浚发新知。平日所视为无足经意者。两相比附。而一线光明。突然呈露矣。同人今日原不能于此学。遽有贡献。然甚望因此引起未来之贡献也。


类乎此者之整比工作。则有各种工程则例之编订。葢考工之书。人患难读者。其字句无意义可寻也。平时连列盈架。展卷一视。则满眼数字。读之辄苦无味。检之则又费时。此非就其原料。重加排比不可也。试以表格之式编之。则向之臭腐。悉化为神奇矣。岂惟有助于所谓名词之训释而已。凡工费之繁省。物价之盈缩。质料之种类来源。构造之形式方法。胥于此见之。由此而社会经济之状况。文化升降之比较。随仁者智者所见之不同。尽有可研索者在也。


虽然平面之观察未尽也。启钤所有志者。更为一纵剖之工作。自有史以来。关于营造之史迹是也。初民生活之演进。在在与建筑有关。试观其移步换形。而一切跃然可见矣。周之明堂。为其立国精神之所寄。讬其始于何时邪。其创邪其因邪。孟子记齐宣王有毁明堂之议。其遗留迄于何时而后毁邪。后之继起者。其规模有以异于其初邪。秦始皇并六国。然后有阿房宫之建。其以何因缘而成邪。出自何人之力邪。其创邪其因邪。其受影响何自邪。其遗留迄于何时。而后尽毁邪。其后有效之而继起者邪。其规模有尚存于后代者邪。


凡此皆史乘上绝巨问题。即其一而研究之。足以使吾人认识吾民族之文化。更深一层。是宜有一自上而下之表格。以显明建筑兴废之迹。


匪独此也。一种工事之盛于某时代。某地域。其背景葢无穷也。齐之丝业发达。自其始封时而已然。有周一代。惟齐衣被天下。齐之在周。正如曼彻司特之在今日。汉初犹有三服官。其后遂渐无闻。汉初绣业。盛于襄邑。而季汉以来。织锦盛于巴蜀。巴蜀之富。半亦以此。历唐迄宋。莫不皆然。此后亦复无闻。近年乐浪汉墓中。掘出之髹器铭文。多云蜀西工及广汉工官。始知汉之漆工。集中巴蜀。与金银铜噐。同一地域。(见汉书贡禹传)而唐代漆噐出产地。则移于襄州。试思此于社会经济势力之推迁关系为何等邪。


更不独此也。凡工匠之产生。亦与时代有关。名工师之生。有荟集于一时者。有亘数百年而阒然无闻者。契丹入晋。虏其工匠北迁。以达其北朝艺术。蒙古立国。亦屡征天下名工。集之定州。其南方之工艺。则靖康南渡。名工集于吴下。洪武营南京。悉为吴匠。吴匠聚于苏州之香山。永乐营北京。复用北匠。聚于冀州。此其故皆不可不深察也。故工匠之分配。亦纵断之观察。所不可不及也。


纵断既竟。请言横断。吾国太古之文明。实与西方之交通。息息相关。近来治西北史地者。致力于是。已不少创获之新解矣。凡一种文化。决非突然崛起。而为一民族所私有。其左右前后。有相依倚者。有相因袭者。有相假贷者。有相缘饰者。纵横重叠。莫可穷诘。爰以演成繁复奇幻之观。学者循其委以竟其原。执其简以御其变。而人类全体活动之痕迹。显然可寻。此近代治民俗学者所有事。而亦治营造学者。所同当致力者也。有史以来。中外交通史迹上最显著者。若穆天子传为一期。汉通西域为一期。法显为一期。玄奘为一期。蒙古帝国为一期。郑和下南洋为一期。耶稣会教士东来为一期。试就循其往来之迹。此横断之法也。


有纵断之法。以究时代之升降。有横断之法。以究地域之交通。综斯二者以观。而其全庶乎可窥矣。


综以上诸说。本社胎孕之由。与今后进行之准则。差具梗概。抑有进者。启钤老矣。纵有一知半解。不为当世贤达所鄙弃。亦岂能以桑榆之景。肩此重任。所以造端不惮宏大者。私愿以识途老马。作先驱之役。以待当世贤达之闻风兴起耳。本社命名之处。本拟为中国建筑学社。顾以建筑本身。随为吾人所欲研究者。最重要之一端。然若专限于建筑本身。则其于全部文化之关系。仍不能彰显。故打破此范围。而名以营造学社。则凡属实质的艺术。无不包括。由是以言。凡彩绘、雕塑、染织、髹漆、铸冶、抟埴、一切考工之事。皆本社所有之事。推而极之。凡信仰传说仪文乐歌。一切无形之思想背景。属于民俗学家之事。亦皆本社所应旁搜远绍者。今日在座诸君。学有专长。兴有独寄。或精神上。得互助之意。或物质上。假参考之便。无论直接间接。皆本社最亲切之友朋。即今日未惠临。而多少与本社之事业有同情者。亦无不求其继续赞助。且也学术愈进步。则大同观念愈深。民族观念愈淡。今更重言以申明之。曰中国营造学社者。全人类之学术。非吾一民族所私有。吾东邻之友。幸为我保存古代文物。并与吾人工作方向相同。吾西邻之友。贻我以科学方法。且时以其新解。予我以策励。此皆吾人所铭佩不忘。且日祝其先我而成功者也。且东方人士。近多致力于南部诸国之考索者。西方人士。多致力于中亚细亚之考索者。吾人试由中国本部。同时努力前进。三面会合。而后豁然贯通。其结果或有不负所期者。启钤向固言之。学问固无止境。如此造端宏大之学术工作。更不知何日观成。启钤终身不获见为。固其所以。即诸君穷日孳孳。亦未敢即保其收获。致何程度。然费一分气力。即深一层发现。但务耕耘。不计收获。愿以此与同人互勉焉耳。

                   

 中华民国十九年二月十六日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建筑史学刊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