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救火队长”周恩来:如何在文革中苦撑危局(10—12)

千山老余
2024-09-15


来源: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接前三期:

1.  “救火队长”周恩来:如何在文革中苦撑危局(1—3)

2. “救火队长”周恩来:如何在文革中苦撑危局(4—6)

3. “救火队长”周恩来:如何在文革中苦撑危局(7—9)

10“乒乓外交”:一场“小球转动大球”的行动1971年3月28日至4月7日,第31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在日本举行。中国乒乓球队如期赴日本名古屋参赛,一举荣获4项冠军,使世界乒坛为之震动。比赛期间,中美两国乒乓球队员进行了友好的接触。在这种接触中,美国乒乓球队向中方提出了访华的请求。为此,外交部和国家体委就美国乒乓球队要求访华的问题,给周恩来写了报告,认为“目前时机还不成熟”,主要是因为美国乒协坚持奉行“两个中国”的政策,前不久就支持台湾以“中华民国”的名义参加国际乒联。周恩来对美国乒乓球队的访华要求,也持非常慎重的态度,他在报告上批示:“可以留下他们的通讯地址,但对其首席代表在直接接触中应表明,我们中国人民坚决反对‘两个中国’、‘一中一台’的阴谋。”在报告末端,他写了“拟同意”3个字,并将报告转毛泽东审批。经过慎重考虑后,毛泽东亲自决定:邀请美国乒乓球代表队访华。对毛泽东的这一决定的意义,周恩来深有体会:美国乒乓球代表队访华的政治意义大于体育意义!决定一经做出,周恩来迅速组织实施。4月7日,周恩来嘱告外交部立即用电话通知在日本的中国乒乓球代表团负责人,对外宣布正式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当天下午,美国代表团开会,团长格雷厄姆·斯廷霍文宣布:访华事已得到政府许可。这时,场外挤满了各国记者。斯廷霍文说:“我感到非常高兴,心情与其说是兴奋,毋宁说是惊讶。”美国白宫发言人表示欢迎,认为这是中国要同美国改善关系的“一个认真的信号”,“这是完全出乎意料之外的事”。一时间,名古屋盛传这一震动世界的消息。美联社东京当日电说:“20年来在恢复美国和中国已经中断的对话方面所采取的最有意义的一个步骤,竟出现在一个意想不到的地方——乒乓球比赛场”。法新社8日电说:这是“中国的新外交战略”。共同社巴黎电称:法国外交人士评论中国邀请美国乒乓球队访华时,说:“中国的邀请是慎重研究之后发出的。因此,乒乓外交可能会使改善中、美关系的工作取得成功”。于是,一场“小球转动大球”的“乒乓外交”行动,在毛泽东和周恩来的导演下有趣地开展起来。4月9日下午,美国乒乓球代表团离开东京羽田机场,当晚飞抵香港,受到中国旅行社人员的迎接。下飞机后,代表团团长、美乒协主席斯廷霍文说:“我们很高兴,喜欢得要发狂似的。我们希望此行将促进美国同中国的关系。”国际兵协国际部主任罗福德·哈里森说:“我们把自己看作是促使美中两国达成较多国际谅解的先锋。”与美国乒乓球代表团一起到达北京的,还有加拿大、哥伦比亚、英格兰和尼日利亚的乒乓球代表团。庄则栋与美国乒乓球运动员科恩为向美国政府传递信息,周恩来给美国代表团以特殊的优待,抽出时间亲自接见了这些初次进入“红色中国”的美国人。接见地点,选在了人民大会堂的东大厅。时间是1971年4月14日。这是一次精彩的会面。周恩来首先引用“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句中国古语,欢迎美国朋友。会见时,美国男乒运动员格伦·科恩询问周恩来对美国青年中流行“嬉皮士” 的看法。他用一段富有哲理的话回答说:“可能现在世界青年对现状有点不满,想寻求真理。青年思想波动时会表现为各种形式。但各种表现形式不一定都是成熟的或固定的。因为,寻求真理的途径总要通过各种实践来证明是对还是不对,这在青年时代是许可的。各种思想都要通过实践检验一下。我们年轻的时候也是这样,所以我们懂得青年人的心理:特别好奇。”“按照人类发展来看,一个普遍真理最后总要被人们认识的,和自然界的规律一样。我们赞成任何青年都有这种探讨的要求,这是好事。要通过自己的实践去认识。但是有一点,总要找到大多数人的共同性,这就可以使人类的大多数得到发展,得到进步,得到幸福。”整个会见,妙趣横生,笑声不断。所有在场的美国人都被周恩来的坦诚打动。中国总理并不强加于人但却让你心悦诚服的谈吐,令美国队员们由衷地敬佩。会见快要结束时,周恩来称赞美国乒乓球队应邀来访打开了中、美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大门。他充满信心地说:“我请你们回去把中国人民的问候转告给美国人民。中美两国人民过去往来是很频繁的,以后中断了一个很长的时间。你们这次应邀来访,打开了两国人民友好往来的大门。我相信中美两国人民的友好往来将会得到两国人民大多数的赞成和支持。”他断言:“中美关系,打开了新的一页。”美国乒乓球队登上长城周恩来的举动和谈话很快通过美国人自己传到了白宫。这回尼克松和基辛格终于明白了中国式的外交艺术。基辛格认识到,将美国乒乓球代表团安排在人民大会堂,与不久前将斯诺安排在北京天安门相比,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他后来做了这样的评论:“这整个事情是周恩来的代表作。”继“乒乓外交”之后,中国方面又向前走了一步。4月21日,周恩来通过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馆转告美国政府一份口信式的文件——《周恩来总理给尼克松总统的口信》,这份《口信》说:“要从根本上恢复中美两国关系,必须从中国的台湾和台湾海峡地区撤走美国一切武装力量。而解决这一关键问题,只有通过高级领导人直接商谈,才能找到办法。因此,中国政府重申,愿意公开接待美国总统特使如基辛格博士,或美国国务卿甚至美国总统本人来北京直接商谈。”4月24日,这份《口信》由巴基斯坦总统叶海亚·汗直接转达给尼克松总统。29日,尼克松以口信方式答复,表示愿意接受邀请。5月17日,美国又通过巴基斯坦驻美国大使正式答复中国:尼克松总统“准备在北京同中华人民共和国诸位领导进行认真交谈,双方可以自由提出各自主要关心的问题 ”。尼克松还提议“由基辛格博士同周恩来总理或另一位适当的中国高级官员举行一次秘密的预备性会谈”。为了准备即将到来的中美两国秘密的预备性会谈,周恩来着手研究制定中美会谈的方针。5月25日,他召集外交部核心组领导成员开会,研究尼克松的答复口信。26日,他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研究中美会谈的方针问题。会后,周恩来起草了《中央政治局关于中、美会谈的报告》。《报告》回顾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中美关系演变的过程,估计了同基辛格的预备性会谈和尼克松的访问可能出现的种种情况,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报告》还有针对性地解答了一些对中美会谈存有疑虑的问题。《报告》的中心内容是关于中、美会谈的基本方针:“美国一切武装力量和专用军用设施,应规定限期从中国台湾省和台湾海峡撤走;台湾是中国的领土,解放台湾是中国的内政,外人不容干涉;中国人民力争和平解放台湾;中国政府和人民坚决反对进行‘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的活动;美国如欲同中国建交,必须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是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5月29日,毛泽东批准了这个报告。当天,周恩来向尼克松发出口信,欢迎基辛格来北京举行一次秘密的预备性会谈,为尼克松访华做准备。6月2日,周恩来的口信由巴基斯坦驻美大使希里拉转交给基辛格。当基辛格把打成正式文件的周恩来口信交到尼克松手中时,这位美国总统长长地舒了一口气,他满意地称:“这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美国总统收到的最重要的信件!”一向晚饭后不喝酒的尼克松,破例斟了两杯白兰地,与基辛格干杯庆贺。基辛格感慨地说:“我想起了几百年前从西方去中国的马可·波罗。”尼克松顺势突发奇想地说:“我们就给你的中国之行起个代号,就叫‘波罗行动’吧。”一边擅长“乒乓外交”,另一边实施“波罗行动”,封冻了20多年的中美关系就这样缓缓地开启了。为了做好同基辛格举行预备性会谈的准备工作,周恩来多次召集外交部等有关部门负责人开会,讨论会谈方案,研究分析美方情况,并对礼宾、民航、安全、保密等接待工作,进行了周密细致的部署。他在强调这次中美会谈的重要意义时说:这是中、美交往中断了20年后第一次重要的高级会晤,这说明了美国封锁敌视中国政策的完全失败。为了摆脱被动局面,美国不得不放下一贯的傲慢架子,跑到北京来与我们会谈。不是我们有求于他们,而首先是他们有求于我们。我们应该本着落落大方、以礼相待、不卑不亢的精神做好这次接待工作。7月9日中午12时25分,尼克松总统的国家安全事务助理基辛格一行,在中方人员陪同下乘坐巴基斯坦民航公司的波音飞机秘密抵达北京郊区的南苑机场。基辛格一下飞机就钻进了大红旗轿车,车子很快就风驰电掣般地驶向钓鱼台国宾馆。一路无阻,基辛格被当作贵宾,安排住在5号楼。16时30分许,周恩来来到基辛格下榻处。这是极不寻常的礼遇。基辛格连忙招呼他的随员到客厅门口迎候。基辛格还未等周恩来走到跟前,就把手伸了出去,动作有些夸张。周恩来会意地微笑,伸出右手和基辛格友好地握手,眼睛注视着基辛格,说:“这是中美两国高级官员20多年来第一次握手。”基辛格也笑了笑,说:“遗憾的是这还是一次不能马上公开报道的握手。要不全世界都要震惊!”接着,基辛格将自己的随员介绍给周恩来。当介绍到理查德·斯迈泽时,周恩来握着他的手说:“我读过你在《外交季刊》上发表的关于日本的论文,希望你也写一篇关于中国的。”基辛格介绍到温斯顿·洛德时,周恩来握着洛德的手晃了晃:“小伙子,好年轻。我们该是半个亲戚。我知道你的妻子是中国人,在写小说。我愿意读到她的书,欢迎她回来访问。”周恩来还跟特工人员雷迪和麦克劳开起了玩笑:“你们可要小心哟,我们的茅台酒会醉人的。你们喝醉了,是不是回去要受处分啊?”周恩来的一番话,使基辛格一行原本紧张拘束的神态很快消失了。他们为周恩来的魅力所感染。基辛格在北京逗留了48小时,周恩来同他举行了6次共计17小时的会谈。双方就台湾问题和尼克松访华时间安排等问题,进行了友好磋商。在周恩来极为儒雅的谈判风度中,贯穿着一个十分坚决的态度:台湾历来就是中国的领土,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不容外人干涉;美国必须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个省,必须限期撤走驻台美军;必须废除美蒋“共同防御条约”。基辛格做了这样的表示:美国政府拟在印支战争结束后撤走三分之二的驻台美军,并准备随着中美关系的改善减少在台湾余留的军事力量;美国不支持“两个中国”或“一中一台”,但希望台湾问题能和平解决;美国承认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不支持台湾独立;美国不再与中国为敌,不再指责和孤立中国,美国将在联合国支持恢复中国的席位,但不支持驱逐台湾代表。基辛格的话,充分反映了美国政府政策上的两面性。在周恩来看来,分歧只能慢慢解决,先要把共同点确定下来。在几轮艰难的谈判后,基辛格没想到会谈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他对这次秘密访华非常满意。正像他自己所说,他是“带着希望而来带着友谊而去”。访问成果超过了美国人原来的期望,圆满地完成了他们的秘密使命。秘密访问迟早要公开化。为此,双方一致同意发表联合公告。10日晚,周恩来与基辛格就此次基辛格秘密访华的联合公告问题进行了商谈。联合公告如何措辞,双方再次出现争议,主要集中在3处:一、尼克松来华访问是谁主动提出的;二、会谈要讨论哪些问题;三、尼克松来访的适当时间。对第一处,中国方面在起草原稿时,说明是尼克松主动提出要求,由中国邀请。基辛格提出异议,说这样写让人看了觉得尼克松总统像个旅游者,美方不能接受。这一点说到底是个“面子”问题。周恩来充分考虑到尼克松的面子,将原稿改成中方“获悉”尼克松要来访,由周恩来邀请。仅仅“获悉”两个字的改动,解决了使大家为难的问题。双方都对这一修改拍手称妙。对第二处,双方都不回避要“谋求两国关系正常化”,但中国方面强调台湾问题是中美之间的主要障碍,而美国方面却不同意在措辞上渲染台湾问题。经过讨论达成协议:双方就共同关心的问题交换了意见。言下之意,台湾问题是共同关心的,但并不只是讨论台湾问题。对第三处,为便于美国方面灵活安排,尼克松来访的时间,写明年5月之前,不说具体日期。拿到修改后的公告稿,基辛格非常满意,他清楚,中方已经设身处地考虑了美国方面的意见。因此,他干脆在“接受邀请”几个字前加上了“愉快地”几个字。双方皆大欢喜。稿子基本定下来后,心情畅快的周恩来说了一句话:“这个公告的发表,将会震动世界。”随着基辛格的离去,周恩来的形象、风度,已经深深地留在了他的脑海里。回到白宫后,基辛格在他住的那幢西班牙别墅最高层的小书房里大谈周恩来,赞赏有加。以至尼克松后来这样回忆:“基辛格归来时对我说,周恩来与戴高乐一样,是他所遇见的给人印象最深刻的外国政治家。尽管基辛格像我们一样,有时也采用夸张的手法,但他确实难得夸奖一位他从未见过的人物。”基辛格后来也把自己的这种印象写进了回忆录中:“我生平所遇到的两三个给我印象最深刻的人中,周恩来是其中之一。他温文儒雅,耐心无尽,聪慧过人,机巧敏捷。他在我们讨论之际,轻而易举地就点破了我们新关系的实质,似乎除此之外别无明智的选择。”基辛格一行离开北京的第5天,即7月16日,中美双方同时发表关于基辛格访华的内容相同的公告。这则公告的发表,立即震惊了世界——长期对立的共产党中国与头号资本主义大国美国走到了一起!几乎所有的电波都在载送着这个消息,几乎所有的语言都在谈论这个消息。3个月后的10月20日至26日,基辛格第二次来华访问,为尼克松总统访华做具体安排,并就尼克松访华的中美联合公报问题进行谈判,还就台湾、印度、朝鲜、日本、南亚次大陆等重大问题交换意见。这次基辛格从容地在中国待了7天,当时周恩来刚处理完林彪事件不久,不顾紧张、劳累与基辛格会谈了10次。对于尼克松访华时的中美联合公报,基辛格事先准备了一份经过尼克松审阅和批准的草案。这个草案长约3000字,包括了访问情况、两国关系的一般原则、对国际形势的看法和台湾问题等4个部分,是按国际惯例的老套路起草的。草案在含糊其辞地强调共同点的时候,掩盖了双方的分歧。并在台湾问题上有意回避不谈美国撤军问题,反而要中方承诺只用和平方式解决台湾问题。10月22日下午会谈时,基辛格将他绞尽脑汁搞出来的这一草案提了出来,此时,他们对这个公报草案非常得意,觉得这是一份“杰作”。没想到周恩来很不满意美方起草的草案,他指示章文晋:由我们另外起草一份对案。并提出:按照过去同蒋介石达成协议的办法,各说各的,明确写出双方的分歧,同时也吸取美方草案可取之处,写出双方的共同点。“各说各的”原则,得到了毛泽东的赞同。中方根据周恩来的意见拿出了另一份非常独特的公报草案,它完全打破了老一套格调。在中方草案的序言中,概述了尼克松总统访华基本情况。第一部分要求各自写明对国际形势和重大问题的看法和立场。中国方面以十分明确的语言阐述了中国政府对一系列重大问题的看法,美方部分留下一些空白页由美方自己写。第二部分吸取双方共同点明确了建立中美关系的共同原则和共同声明。第三部分各自说明关于台湾问题的立场和主张。第四部分写明改善双边关系的某些具体建议。中方草案递到美方手中,经过一番解释和紧急磋商,基辛格和他的助手们终于明白了中方草案“求同立异”精神的奇妙之处。正在基辛格与周恩来谈判的时候,10月25日,第26届联合国大会进行表决,以76票赞成、35票反对、17票弃权通过了恢复中华人民共和国在联合国的一切合法权利,并立即把台湾当局的代表从联合国及其所属一切机构中驱逐出去的提案。这一结果,连一贯以精明著称的基辛格也没有预料到。经过反复商谈,基辛格接受了中方关于联合公报的基本原则,并提出了美方的修正方案和补充意见。双方终于就公报草案达成了初步协议。就在基辛格即将离开钓鱼台国宾馆时,联合国大会的表决结果传到了。11月26日上午9时,周恩来来到钓鱼台与基辛格话别时,悄悄地将这一消息告诉了外交部副部长乔冠华,而对基辛格则守口如瓶。毕竟,此时如告诉正春风得意的基辛格,定会使其难堪,这不是周恩来为人处世的方式。乔冠华负责到首都国际机场送行。车子开动了,乔冠华和基辛格同乘一辆红旗轿车。两位外交家不知不觉聊到了中国进入联合国的时间问题。“博士,你看今年这届联大中国能恢复席位吗?我得到消息,现在这个时候联大正在对恢复中国席位提案进行表决。”乔冠华明知故问。基辛格不假思索地友好地一笑:“我估计你们今年还进不了联大,明年还差不多。待尼克松访华以后,你们就能进去了。”“我看不见得吧!”乔冠华仰面大笑,笑声里充满了基辛格根本没有察觉的无比自豪。

11

尼克松访华:改变世界的一周1972年2月21日11时30分,一个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时刻。美利坚合众国总统理查德·尼克松乘坐他的专机“空军一号”来到中国,开始他的对华访问。周恩来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身份,亲自在北京机场迎接。当尼克松总统和夫人走出他的专机时,他为了让世界记住这一历史性的时刻,有意把其他随员先暂留在了机舱里。身着厚重灰色呢大衣的尼克松与身着红外衣的夫人帕特走下舷梯,身后没有任何人跟随,当走到离地面还有三四级台阶时,尼克松微笑着伸出他的手,急步朝站在舷梯外两三步远迎接的周恩来走来。周恩来站在原地也把手伸出来了,中美两国领导人在隔绝了20多年后,终于实现了历史性的握手。摄影师不失时机地拍摄了这一历史性的瞬间。在一片掌声中,周恩来意味深长地含笑说:“总统先生,你的手伸过世界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25年没有交往了啊!”在尼克松与周恩来的握手结束后,随尼克松访华的罗杰斯、基辛格等随员才获准走出机舱。军乐队这时奏起了《星条旗歌》和《义勇军进行曲》。周恩来陪尼克松检阅三军仪仗队后,同尼克松同乘一辆防弹高级红旗轿车,直驶尼克松下榻的钓鱼台国宾馆。车过天安门广场,尼克松见广阔的广场空无一人,没有他在纪录电影上看到人山人海的欢迎场面,他的希望落了空,心里不免有些黯然。周恩来善解人意,主动热情地边指一闪而过的建筑物边介绍:“这是天安门城楼,毛主席在这里多次接见过群众;那是人民大会堂,人民代表开会的地方;那是革命历史博物馆……”周恩来陪同尼克松一行来到钓鱼台国宾馆,邓颖超早在宾馆等候。周恩来把尼克松、基辛格的白宫人员安排在18号楼,又将罗杰斯和美国国务院官员安排在6号楼。尼克松由此看出周恩来非常熟悉美国国情,对美国白宫和国务院之间奇怪的相互制约和平衡了如指掌。当天下午,周恩来陪同毛泽东会见尼克松、基辛格。当晚,周恩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盛大的宴会,欢迎尼克松及其夫人帕特一行。周恩来的祝酒词,点明了打开中美关系之门的划时代意义:“美国人民是伟大的人民,中国人民是伟大的人民,我们两国人民一向是友好的。由于大家知道的原因,两国人民之间的来往中断了20多年。现在经过中美双方的共同努力,友好往来的大门终于打开了。目前,促使两国关系正常化,争取和缓紧张局势,已成为中美两国强烈的愿望。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我们相信,我们两国人民的这种共同愿望,总有一天是要实现的。”美国人也从周恩来的祝酒词中听到了中国人对双方分歧问题的解决办法:“中美两国的社会制度根本不同,在中美两国政府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分歧。但是,这种分歧不应当妨碍中美两国在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建立正常的国家关系,更不应该导致战争。……我们希望,通过双方坦率地交换意见,弄清楚彼此之间的分歧,努力寻找共同点,使我们两国的关系能够有一个新的开始。”周恩来用丰盛的晚宴招待尼克松。尼克松和帕特熟练地拿起筷子,津津有味地品尝着美味佳肴,周恩来微笑着对帕特称赞说:“总统和你都能熟练地用筷子,不简单!”帕特骄傲地将筷子一举,说:“为了来中国,我们在白宫都学着用筷子,练了近半年!”接着,周恩来指着摆放在餐桌上的“熊猫”牌香烟对帕特说:“总统夫人,我们要送给你两样东西……帕特以为要送她香烟,大吃一惊:“你说……香烟?我不会抽……”周恩来笑了笑,解释说:“不,不是烟,我说是熊猫。我们要送你们两只熊猫。”帕特惊喜地拿起一包精制的香烟,指着烟盒上画的可爱的熊猫,大声对尼克松说:“喂,理查德,周恩来总理说送我们两只熊猫!真的熊猫!”美国人通过卫星传送的电视看到这个消息,立刻引起全国性轰动,一时成为美国人争相谈论的话题,掀起一股“熊猫热”。《华盛顿邮报》的文章说:“周恩来通过可爱的熊猫,一下子把美国人的心征服了!”尼克松访华期间,周恩来同他进行了5次会谈,主要就国际形势和双边关系问题交换意见。在会谈中,尼克松重申美国对处理台湾问题的原则是: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不支持、不鼓励“台湾独立”,逐步从台湾撤军等。但是,他又强调美国在政治方面仍有“困难”,希望在他第二届任期内完成中美关系正常化。周恩来一针见血地指出:“还是那句话,不愿意丢掉‘老朋友’,其实‘老朋友’已经丢了一大堆了。‘老朋友’有好的,有不好的,应该选择嘛。美国在南越和柬埔寨支持的阮文铭、施里玛达等‘老朋友’,总是要被人民赶下去的。如果当年杜鲁门不用第七舰队封锁台湾海峡,不以武力援助蒋介石,22年来的中美关系可能不同得多。问题是争取一代的和平,是寄希望于前进方面,还是寄希望于这些‘老朋友’。把和缓远东紧张局势的希望放在这些人身上是不可能的。”他说,“我们只能说争取和平解放台湾。为什么说‘争取’呢? 因为这是两方面的事。我们要和平解放,蒋介石不干怎么办?”2月25日,周恩来同基辛格会谈,就中美联合公报的措辞问题交换意见。由于中美双方在台湾问题上存在分歧,在中美联合公报中关于台湾问题的措辞仍然没有定下来。当时,美方担心如果公报不能发表,尼克松的访华成果就无法体现。针对这种情况,周恩来在会谈时说:“反正双方观点已经接近了,我们也报告了毛主席,说已商定要写最后从台湾撤军的问题,但还要设法用双方都能接受的最佳措辞表达。”基辛格立即表示:我们十分欣赏中方所表现的慷慨和公正的精神。当晚,由于联合公报还没有定稿,周恩来在尼克松总统和夫人举行的答谢宴会致辞时,只讲了中美之间的分歧,而没有讲共同点。26日凌晨,双方对中美联合公报的内容已经谈定。经过文字推敲和修改,次日定稿。1972年2月26日,周恩来陪同尼克松在杭州游览2月27日晚上,中国方面为尼克松举行最后的宴会。在轻松舒缓的乐曲声中,周恩来与尼克松频频举杯,一周来的紧张情绪也怡然退尽。尼克松端起酒杯,走到麦克风前做了这次访问中从未有过的即席讲话:“联合公报将成为明天全世界的头条新闻。但是,我们在公报中说的话,不如我们在今后的几年要做的事那么重要。我们要建造一座跨越16000英里和22年敌对情绪的桥梁。可以说,公报是搭起了这座通向未来的桥梁……”尼克松还不无得意地说:“我们访问中国的这一周,是改变世界的一周!”2月28日,就在尼克松即将结束访华回国的时候,中美《联合公报》在上海签署并发表。《联合公报》中美国关于台湾问题的措辞是:“美国方面声明:美国认识到,在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美国对这一立场不提出异议。它重申它对由中国人自己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关心。考虑到这一前景,它确认从台湾撤出全部美国武装力量和军事设施的最终目标。”这份《联合公报》的发表,标志着中美两国关系的大门已经打开,开始走出对抗,走向合作和正常化。送走尼克松之后,周恩来当天乘飞机自上海回到北京。新华社记者问:“总理,有个美国记者报道尼克松访华的结果,用乒乓球的比分来比喻中国对美国,21∶2。可以报道吗?”周恩来哈哈一笑,摆了摆手说:“人家可以那么写,我们可不能那么说。公报只是一个起点,我们要学会把眼光看到未来。”

12

建立中日友好邦交1972年2月21日,日本首相佐藤荣作通过电视屏幕看到周恩来陪同尼克松检阅仪仗队的场面,太阳穴激烈跳动,血压升高,如坐针毡。为摆脱难堪的场面,他站起身朝小餐厅走去想安静一下,日本记者却紧追不放,执拗地要佐藤谈谈对尼克松访华的感受。佐藤气鼓鼓地说:“他(尼克松)自己不是说了吗?这是本世纪的伟大事业。他自己说了,别人还能说什么!“一时间,佐藤内阁被尼克松访华、停止美元兑换金币和课征进口税10%的“尼克松冲击”搞得狼狈不堪。日本舆论界和自民党都掀起批评佐藤对华政策失败和落后的浪潮,佐藤荣作被逼无奈,只得在1972年的施政演说中提出:“鉴于去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已经占有联大席位和安理会席位,并根据只有一个中国的认识,日本政府认为,为了今后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关系正常化,开始举行政府间的会谈是当务之急。”他表示:“如果对我国的意图有所误解和怀疑,日本政府准备竭尽全力予以消除。”为了把这一意图告诉中国,佐藤指示日本驻巴基斯坦大使、著名苏联问题专家曾野明把自己的施政演说和福田外相的政府统一见解的抄件当面交给中国驻巴基斯坦大使。对此,中国政府置之不理,对其中的奥妙日本著名记者永野信利做过绝妙的解释:“一位行将下台的首相对其他国家是一文不值的。中国不愿同难对付的佐藤谈邦交正常化问题,对佐藤内阁采取敌视政策,以便给日本国内要求佐藤引退的势力助一臂之力,争取在同下届内阁谈判日中邦交正常化问题时处于有利地位。”6月17日,佐藤荣作内阁被迫下台。7月5日,田中角荣在日本自民党总裁选举中获胜;7日,田中角荣内阁组成,大平正芳任外相。履新之初,田中角荣便把促成中日邦交正常化作为自己任期内的重要目标。上任当天,田中发表讲话说:“在动荡的世界形势下,应该加速实现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邦交正常化,强有力地开展和平外交。”他明确表示,充分理解中国方面提出的中日复交三原则,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日台条约是非法的、无效的,应予废除。就在田中首相就职当天,外相大平正芳也表示:“为实现邦交正常化,首相或外相有必要在某个时期访华。”对田中内阁的这一态度,信息灵通的周恩来反应神速。9日晚,他在欢迎也门政府代表团宴会的致辞中谈及新成立的田中内阁时,把话放了出去:“长期以来,一直采取敌视中国政策的佐藤政府任期未满就宣布下台。7日成立的田中内阁明确表示在外交方面要早日实现日中邦交正常化,这是值得欢迎的。”为促成中日邦交正常化,周恩来做了周密的安排。还在日本自民党总裁选举前的7月3日晚,中日备忘录贸易办事处新任驻日首席代表萧向前抵达东京。萧向前抵达日本一周后,7月10日,也就是田中内阁成立后的第三天,由孙平化任团长的上海舞剧团也抵达东京。日本各界2000多人专程到羽田机场欢迎上海舞剧团一行。谁都知道,孙平化不是搞文艺的,由他率领一个芭蕾舞团来到日本,自然会引起种种猜测。但形势发展的速度之快,大大出乎人们的预料。7月17日,以郝中士为团长的中国农业农民代表团抵达日本,时任外交部亚洲司日本处处长的陈抗临时客串这个农民代表团副团长。陈抗一到东京,即来到位于涩谷惠比寿三町目的备忘录贸易办事处驻东京联络处,向孙平化和萧向前传达了周恩来有关中日邦交正常化的重要指示:“田中内阁要加紧实现中日邦交正常化值得欢迎,毛主席对我说,应该采取积极态度。……日方能来中国谈就好,谈得成也好,谈不成也好,总之现在到了火候,要抓紧。”周恩来还指示孙平化和萧向前要抓住时机,争取会见田中角荣首相和大平正芳外相,向田中转达周恩来本人对他的访华邀请,以实现田中首相访华,商谈中日邦交正常化问题。此前一天,日本社会党副委员长、众议员佐佐木更三受田中角荣委托,到北京拜见周恩来。佐佐木更三向周恩来转达田中首相要求日中建交的决心和种种打算,当佐佐木说田中等人打算来华谢罪时,周恩来说:“不要讲什么谢罪的话了。现在日本新政府离过去发动侵略的日本军国主义已经相当远了。现在我们应当向前看,而不应该向后看,要解决今后的问题。”佐佐木没想到周恩来如此体谅田中本人和田中内阁。“如果现任(日本)首相、外相或其他大臣来华谈恢复中日邦交问题,北京机场准备向他们开放。”周恩来以邀请的口吻对佐佐木说。佐佐木立刻补充一句:“那是最好不过的,希望务必邀请。”谈到田中角荣访华时的待遇,周恩来明确地告诉佐佐木:“田中首相访华的待遇,和尼克松总统一样。你说绕道香港不方便,所以田中首相来的时候就请直飞北京。”佐佐木更三回国后,向田中如实做了汇报。田中对此非常满意,他对记者发表谈话说:“日中邦交正常化,可以归纳为一句话:时机已经成熟!”7月20日,在日本友人、自民党要员藤山爱一郎为欢迎萧向前和孙平化举行的酒会上,田中内阁外相大平正芳、国务相三木武夫、通商产业相中曾根康弘等重要人物应邀参加,参加欢迎外国经贸、文艺团体酒会的人员级别之高,在当时的日本是破天荒的。酒会上,大平外相借藤山爱一郎之口向中国客人表示:“外务省今后要开辟同中日备忘录贸易办事处驻东京联络处接触的途径。双方商量将来的问题,用不着到巴黎或日内瓦去。……日中邦交的恢复,一定会在最近的将来,也许在明后天就能实现。”为探明中国方面在如何实现邦交正常化、解决战争赔偿问题等方面的态度,田中角荣又委托日本公明党委员长竹入义胜访华面见周恩来。7月27日,竹入义胜带着田中内阁关于与中国建交的设想赶到北京。当天下午,周恩来和廖承志在人民大会堂接见了竹入义胜。周恩来向竹入说明了中方与田中在一个具体问题上的分歧:“田中内阁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中国的惟一正统政府,我们对‘正统’二字不太理解。我们说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中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竹入解释:“‘正统’就是你们说的‘合法’。”周恩来接着说:“中国有一种解释——‘合法’的反义词是‘非法’。中国人民只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为代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蒋介石被推翻了,所以它是非法的。去年联合国也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权利,把蒋介石集团赶出去了。也就是说,国际组织也承认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合法的,蒋介石政府是非法的。”竹入说:“我们也是做这样解释的。”周恩来还是不放心地说:“公民党在这个问题上没有问题,我不知道田中政府中的法律专家说‘正统’二字是否有别的意思。我为什么要问‘正统’这个词的意思,因为汉语中有‘正统’就有‘偏安’,可能和日本的语言不同。”接着,周恩来简述了中国历史上有关正统和编安的政治演变,最后说:“这是一个名称问题。如果正统和合法意思一样,我们也可以同意。”竹入表示:“我回去以后,一定建议田中今后讲话时要用‘合法政府’这个词。”竹入在京期间,周恩来与他进行了3次会谈。经过长时间讨论,最后提出了中方的建交方案。竹入做了详细的记录,他后来如此披露自己的心情:“写着写着,感到吃惊,手都发抖,心想复交可以实现了,高兴得眼泪都流出来。”8月初,竹入义胜回到日本后,即向田中、大平报告。田中角荣看着“竹入笔记”,喜形于色,感慨地说:“周恩来这个人真是通情达理。这样,邦交正常化就可以实现了。”9月21日,中日两国政府同时发表声明:“为谈判解决中日邦交正常化问题,田中首相高兴地接受了周总理的邀请,将于9月25日至30日访问中国。”这时,日本右翼分子对中日友好疯狂反对,田中和大平不断接到有威胁内容的邮件,不少人为田中、大平的安全担心。田中角荣的女儿真纪子要求随父亲来北京,田中角荣定定地望着女儿的眼睛说:“不错,爸爸确实跟你约好的,要带你看看全世界,以往也确实这样做了,但这一回访问中国的情况不一样。中国就好像一块厚窗帘的那一边,那里正在做些什么,将要做些什么,我也没有准确的消息。而且在日本国内也有一部分反对我的访华之行,我是不知什么时候就会被人下毒、打黑枪的情况下动身访华的。你是我唯一继承家业的孩子。如果两个人都去的话,万一丢了性命,田中家从此香火就断了。我这次一个人去,你留下看家。万一我被刺杀丢了性命的话,你千万不要惊慌,要镇定地办理后事。我此行的目的是极为重大的,是为了在不远的将来,中国的、日本的普通国民能够自由来往。我为实现这样的时代而去!我为坚定自己的政见而去!”真纪子撅着嘴不说话,田中角荣信心十足地说:“总会有这么一天,日中两国的人们能够面带笑容自由往来。正是为了这一天的实现,爸爸豁上一条命动身去北京了!”9月25日7时50分,田中角荣率领的庞大代表团来到羽田机场。陪同访问的除外相大平正芳、内阁官房长官二阶堂进外,还有陪同官员、翻译、秘书、速记、医务人员、安全保卫和卫星技术人员、文字和广播记者等共230余人。日本警视厅为防止右翼破坏,出动2500名机动警察严密保护。这一天,北京秋高气爽,风和日丽。机场里悬挂着的五星红旗和太阳旗迎风招展,光彩夺目,鲜红的地毯格外引人注目。舱门开处,身着灰色西服、灰色领带的田中首相缓步走下舷梯。带病前往机场的周恩来身穿灰色中山装,迎上前去,紧紧握住田中的手,热情问候,然后又与大平正芳亲切握手。与7个月前尼克松访华时相对冷清的欢迎场面相比,这天的北京机场却是另一番景象:停机坪上站满了欢迎群众和穿着鲜艳衣服的中小学生。欢快、高昂的国歌声,把中日关系带进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当天下午,周恩来在人民大会堂会见了田中角荣一行的主要官员。随后,在安徽厅和田中首相举行了第一次限制性会谈。当晚7时30分许,周恩来在人民大会堂专门为田中角荣一行设宴欢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乐团熟练地演奏着日本歌曲《樱花樱花》《佐渡小调》《金毗罗船》,周恩来好客地请田中和大平喝茅台酒,亲自为田中布菜。周恩来等中国领导人对客人的无微不至的礼仪使田中和大平感到温暖。宴会上,周恩来发表了意义深远的祝酒词:“田中首相来我国访问,揭开了中日关系史上新的一页。在我们两国的历史上,有着两千年的友好往来和文化交流,两国人民结成了深厚友谊,值得我们珍视。”说到这里,周恩来略做停顿,语调转趋沉重:“但是,自从1894年以来的半个世纪中,由于日本军国主义者侵略中国,使得中国人民遭受重大灾难,日本人民也深受其害。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这样的经验教训,我们应该牢牢记住……”沉痛的往事使在座的日本人士表情格外严肃,中国有关人士心情也十分沉重。周恩来见此情景,又以充满信心的话把人们引向积极的境界:“当前,世界形势正在发生巨大变化。田中首相就任以后,毅然提出新的对华政策,声明要加紧实现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邦交正常化,表示能够充分理解中国方面提出的复交三原则,并且为此采取了实际步骤。中国政府本着一贯的立场,做出了积极的响应。实现两国邦交正常化已经有了良好的基础。促进中日友好,恢复中日邦交,是中日两国人民的共同愿望。现在是我们完成这一历史性任务的时候了。”对田中的到来和日中友好,周恩来充满了信心。他说:“首相阁下,你来华前说,两国会谈能够达成协议,也必须达成协议。我深信,经过我们双方的努力,充分协商,求大同,存小异,中日邦交正常化一定能够实现……中国和日本都是伟大的民族。中国人民和日本人民都是勤劳勇敢的人民。中日两国人民应该世世代代友好下去。”周恩来提议为中日会谈取得的成功和田中首相的健康、中日友好干杯!霎时间,人民大会堂宴会厅里响起一片友好的“干杯”声,把友好气氛推向高潮。兴奋中的田中角荣首相站起来,做了一篇答词。他说:“我深信,即使我们在立场、意见方面存在小异,但只要日中双方达到大同,按照互谅互让的精神,消除意见分歧,是有可能取得一致意见的。”讲到日本军国主义给中国人民造成巨大灾难时,他说:“然而,遗憾的是过去几十年之间,日中关系有过不幸的过程。其间,我国给中国国民添了很大的麻烦。对此,我再次表示深刻的反省。”田中角荣讲到这里,敏感地发觉宴会厅气氛陡然间发生巨大变化,刚才人们还在热烈鼓掌,笑容满面,听了“添了麻烦”这句话,中国人员立即正襟危坐,神态肃然,席间立即响起一片窃窃私语。田中角荣来不及多想,又按讲稿继续讲下去。他热情的讲话又激起中国人的好感,周恩来带头鼓掌,使宴会又在愉快的气氛中进行。田中角荣兴致勃勃地回到钓鱼台国宾馆,为会谈的顺利进行兴奋得夜不能寐,诗兴大发,情不自禁地挥毫写汉诗七绝一首:国交途绝几星霜修好再开秋将到;邻人眼温吾人迎,北京空晴秋气深。在9月26日举行的首脑会谈上,周恩来对田中在宴会上提及日本军国主义给中国人民带来的巨大损失谓之“麻烦”的这种轻描淡写的用词表示不满。周恩来说:“田中首相表示对过去的不幸的过程感到遗憾,并表示要深深地反省,这是我们能够接受的。但是‘添了很大的麻烦’这一句话,引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反感。因为普通的事情也可以说是‘添麻烦’,‘麻烦’在汉语里意思很轻。”田中见周恩来如此严肃地提出问题,感到事情不那么简单,解释道:“可能是日文和中文的表达不一样。从日文来说,‘添麻烦’是诚心诚意地表示谢罪之意,而且包含着保证以后不重犯,请求原谅的意思。”他还表示:“如果这样的表达不合适,可以按中方的习惯改。”会谈中,周恩来说:
我们非常欣赏田中首相和大平外相所说的这样一句话:“恢复日中邦交应从政治上解决,而不要从法律条文上去解决。”从政治上解决,比较容易解决问题,而且可以照顾双方;如果只从条文上去解释,有时很难说通,甚至发生对立。中日关系不同于中美关系,我们双方都准备马上建交。要建交,如同大平外相所说,就要同蒋介石集团断交,日台条约就自然失效。如果把旧金山和约、日台条约都拿来做根据,问题无法解决。那样,蒋介石就变成“正统”,而我们却成为“非法”了。这次田中首相和大平外相来北京,我们说只有在你们充分理解我们提出的复交三原则的基础上,才能照顾你们面临的一些困难,而不是相反。会谈到了9月27日下午。双方在一些主要的问题上已经基本达成了一致意见。当天晚上,田中角荣突然接到中国方面的通知,说毛泽东主席要接见他。田中万分惊喜,能与毛泽东会面,是他求之不得的好事。20点30分左右,田中角荣、大平正芳和二阶堂进在周恩来的带领下来到毛泽东住处,毛泽东一边握手一边幽默地对田中等人说:“架已经吵完了吧。不打不成交嘛!”田中角荣是首次领略毛泽东的风趣,他惊叹中国领袖把重大的政治事件转换为轻松的话题。这场谈话持续了近一小时,自始至终是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进行的。在会谈中,两人没有谈任何政治问题,只是谈个人、谈孝道。会谈结束时,毛泽东轻声说:“田中先生,我年纪也大了,神经痛,很快要去天国了。”离别之际,毛泽东从书架上拿过一套《楚辞》,赠给田中。1972年9月27日,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在中南海会见日本首相田中角荣。毛主席向田中角荣赠送《楚辞集注》9月28日下午,周恩来与田中角荣举行了最后一次限制性会谈。就日本如何处理日台关系问题,周恩来既坚持原则,又让采取了灵活的方式方法。周恩来说:“明天发表建交的联合声明以后,大平外相根据田中首相的指示,准备对记者发表一个讲话,声明日本政府将跟台湾断绝外交关系,对此我们表示欢迎。这证明你们这次来是守信义的,这是我们两国和平友好的良好开端。我们重建邦交,首先要讲信义,这是最重要的。我们跟外国交往,一向是守信义的。我们总是说,我们说话是算数的。中国有句古话说:‘言必信,行必果。’你们这次来体现了这个精神。”说完,周恩来还走到桌前,用毛笔亲笔写下了“言必信,行必果”几个字,送给田中。9月29日上午10时,中日两国政府联合声明签字仪式在人民大会堂东厅隆重举行。枝型吊灯照得会场光彩夺目,鲜红的地毯使人们喜气扬扬,正面的大屏风和长桌上的绿色台布使签字仪式充满庄严的气氛。周恩来总理、姬鹏飞外长与田中首相、大平外相并排坐在摆着中日两国国旗的条形桌边,各自从砚盒中取出毛笔,分别代表两国政府在联合声明上签字。签字一完成,周恩来和田中微笑着拥抱交换文本,亲切握手祝贺。签字仪式结束后,大平正芳根据田中角荣的指示及其向周恩来的承诺,立即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大厅设立的新闻中心举行了记者招待会。他宣称:《开罗宣言》规定台湾归还中国,而日本接受了承继上述宣言的《波茨坦公告》,鉴于这一原委,日本政府坚持遵循《波茨坦公告》的立场是理所当然的;作为日中邦交正常化的结果,日台条约已失去了存在的意义,可认为该条约已经完结;日台间的“外交关系”也不能维持,驻台湾的原日本大使馆处理善后事宜后将予关闭。当天,周恩来陪同田中、大平乘飞机飞往上海。在上海锦江饭店举行的欢迎宴会上,宾主愉快地互敬茅台酒,周恩来海量,十几杯下去更加谈笑风生,大平正芳平时滴酒不沾,一会儿就醉了。9月30日清晨,田中首相一行回国。周恩来将日本客人送到上海机场。在机场候机大楼前,几千名上海市民前来送行,敲锣打鼓,载歌载舞,热闹非凡。田中见场面如此壮观,感动地向欢送的群众招手致意,周恩来走上前去和他握手告别,特意拜托说:“回去后,请转达对天皇陛下的问候。”田中一听感到吃惊,因为当年日本侵略中国毕竟是在天皇名义下进行的,不少中国人要求追究裕仁天皇的战争责任,周恩来出于国家利益,请田中转达对天皇陛下的问候,田中由此顿生崇敬之意,为周恩来的政治家和外交家的风度与宽阔胸怀深为感动,站在舷梯上向周恩来深深鞠躬……

1972年9月,中日恢复邦交正化引发日本社会的高度关注

(全文完)

互为备份    各有内容

情怀守望⬇️读者至上


END(点击蓝字即可浏览)

九大元帅当年如何对待彭德怀

何兵:官员是否应该公开财产?

刘统丨真实的长征:最原始记录

刘少奇的接班人位子是如何失去的?

还原华国锋:关于华国锋的若干史实

“合法腐败”!这个新概念令人茅塞顿开

毛泽东震怒逮捕潘汉年后,次年王明叛逃苏联,潘案到底冤不冤?


不“解”之缘

一“点”不远

素材来源官方媒体/网络新闻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千山老余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