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渡过 · 医生专栏】喻东山谈双相:治疗和转归

渡过作者群落 渡过 2022-06-06
【编者按】 在“渡过”的成长历程中,很多医生曾为公号写稿,以及为社群讲课、答疑,作出了很大贡献,对此我们深致谢意。从今天起,本公号定于每周日开设“渡过医生专栏”,集中刊发医生的文章和访谈,敬请留意。

今天刊发的,是喻东山医生就双相答“渡过”群友问。此前已经发过一篇“诊断和症状”,读者可参照阅读。


10月5日,喻东山医生在“渡过”苏州营答疑。( 图文非同一次答疑



(一)关于如何用药


问:治疗双相,碳酸锂与喹硫平可以联用。什么情况下会使用这个组合? 

答:双相需要用碳酸锂。如果伴有焦虑和/或失眠,就可以添加喹硫平。

 

问:德巴金会引起多囊卵巢综合征和月经不调,停药后能恢复吗? 

答:能恢复。

 

问:碳酸锂和德巴金的区别是什么? 

答:碳酸锂和德巴金都是治疗双相障碍的基础药物。对于典型躁狂(以思维奔逸、情感高涨、意志增强为特征)来说,碳酸锂效果比德巴金好;对不典型躁狂(混合性躁狂)来说,德巴金效果比碳酸锂好。


问:氟西汀是治抑郁的吗?双相障碍患者不建议用抗抑郁药吗? 

答:氟西汀相对其他抗抑郁药,诱发躁狂算是小的。它能提精神,改善疲劳,但加重脾气大,引起失眠。双相抑郁轻度不建议用抗抑郁药,中、重度还是要用抗抑郁药。

 

问:氯硝西泮是镇静性药物,会有依赖性吗? 

答:氯硝西泮会引起依赖,但现在需要它治疗焦虑和/或失眠,治疗益处比依赖风险大得多。

 

问:从双相障碍维持治疗角度上讲,碳酸锂和奥氮平哪个更好? 

答:奥氮平引起疲劳感,严重发胖。从维持治疗角度上讲,碳酸锂比奥氮平重要,是基础药物,疲劳感和发胖都比奥氮平轻。

 

问:德巴金早上吃行吗? 

答:德巴金主要用于稳定心境,抗心烦,患者白天觉醒时会心烦,所以可以早晨服用。有的医生认为德巴金是镇静性的,会引起白天瞌睡,其实德巴金的镇静作用很轻。

 

问:氯丙嗪吃多久会有迟钝反应?迟纯反应症状是什么? 

答:1-2周以后发生,主要表现为目光呆滞、表情呆板;运动减少、步伐变慢、迈步的步幅变小;背部微陀、身子有点前倾、手抖。

 

问:孩子写字一直手抖,有可能是阿立派唑和碳酸锂引起的吗? 

答:如果是吃过这些药才有的话,那碳酸锂引起的可能性大一些,阿立哌唑引起的可能性较小。

 

问:服用碳酸锂和喹硫平可以饮酒吗? 

答:不可以,否则加深中枢抑制。

 

问:混合性抑郁能用抗抑郁药吗? 

答:混合性抑郁原则上是少用或不用抗抑郁药,主要是怕加重其中的躁狂成分,从而加重冲动性自伤、自杀。用药既要有延续性,又要有变动。延续性是不要震动过大,否则会不适应;变动是要将最不适合现况的药物调整掉。

 

问:服利培酮无幻听后需继续服用多长时间? 

答:利培酮除了预防幻听复发,还能治疗躁狂的烦躁。所以利培酮减量不仅要依据幻听的消失,也依据躁狂症状是否彻底缓解。

 

问:双相后维持用要,是用稳定剂还是精分药? 

答:维持心境稳定剂为主,抗精神病药有可能维持,也可能不维持。


(二)关于减药和停药


问:有些混合性抑郁患者脾气大,拒绝服药,拒服理由是吃药只是压抑情绪,并不能疏通情绪。不服药的后果是什么? 

答:首先,这种压抑情绪并不是外界给予的超常压力,而是他自己的内源性压抑。这时心理疏导就是隔靴搔痒,不起作用。

 

心境稳定剂(如碳酸锂或丙戊酸钠)是阻断了怒火能量的产生,从而釜底抽薪,想发火也无力发。双相抑郁患者总认为是自己的情绪问题,不需要药物解决,从而不肯服药。平均要发作3次以后,吃够疾病发作的亏,自己才总结出经验:还是服药的好。

 

患者在心境发作时,会老实服药;但心境平稳后,依然会偷偷减药,尝试一下,看会不会复发。但躁狂抑郁不像失眠一样,当晚不服药当晚就睡不着,而是过一段时间(几周~几个月)才复发。因为不立即复发,所以给他们偷偷减药以信心,怎么样?没复发吧? 

 

发作三次仍不接受教训,不肯服药的,一般是纯躁狂发作。因为纯躁狂发作的自我感觉太好,他们不希望这种状态被药物打掉。岂不知躁狂发作时许多重大决定变得轻率,会引起以下严重后果,如辞去工作、贸然下海经商、乱花钱、出口伤人,破坏自己的社交圈等等。而且躁狂发作结束后,经常会有更严重、更漫长的抑郁在等着他。

 

问:双相障碍患者外界压力减轻,可以停药吗? 

答:双相障碍是内源性疾病,外界压力的确能促发或加重。但没有外界压力,照样会发作,所以不要把外界压力看作是引起双相障碍的关键性因素。外界没有压力,内在心境又稳定,至多可减一些心境稳定剂,但不能停药。

 

问:为什么双相障碍患者4月和11月不能减药? 

答:4月是躁狂的高发季节,11月是冬季抑郁的高发季节,甚至每个人每年都有自己特定的发作时间。这都可以作为加减药物的参考。

 

问:双相障碍患者大约几年可以全停药? 

答:青少年(13-19岁)起病的,要终生服药;有过自杀史的,要终生服药。

 

问:我孩子双相,现在基本稳定,是不是可以减药了? 

答:能不能减药,一是看药量是不是很大,很大就有减药空间。药量较小,就没有减药空间;二是看有无副作用,副作用大就减药,如果耐受良好,就未必要减药。

 

问:双相治疗指南上说,双相吃药2-3年可尝试减药乃至停药,也有资料上说服药5年后复发率会大大降低,是不是这样的? 

答:即使长期稳定服药,病情都可能波动或复发,停药则增加复发机率。

 

(三)关于遗传和预后

 

问:双相障碍可以治愈吗? 

答:如果把治愈理解成症状消失、自知力恢复达2个月以上,则双相障碍可以治愈。第一次发作缓解至少维持服药5年,第二次发作缓解则维持服药终生。

 

问:是不是双相病人终身带有残留症状? 

答:治疗顺利可无残留症状。

 

问:双相障碍患者子女会遗传这个病吗?遗传概率是多少? 

答:遗传概率是常人的20-30倍。常人患双相障碍是1%,其子女是20%~30%。

 

问:双相障碍有家族遗传是不是很难治疗? 

答:并非有遗传就难治,无遗传就好治。


问:双相障碍患者发病越早越好恢复吗? 

答:双相障碍发病越早,预后越不好,而不是发病越小,越容易修复。当然,病情可以缓解,但还倾向复发、循环。药物治疗只是拖慢这种循环,减少这种循环,使这种循环的波幅变小。 


 (四)关于如何陪护

 

问:双相患者躁狂时家属该怎么办? 


答:患者躁狂发作期间的判断和行为,是不能用常人的智力和品性来衡量的。经过治疗,躁狂引起的诸如发脾气、得罪人、乱花等可以缓解的。


家属有两种态度要不得:一种是一成不变的态度,认为会一直这样下去,很悲观;另一种态度是想根治,会搜很多号称能根治的方法,结果花了很多冤枉钱。这两种态度,都是不能理智地对待这种疾病。

 

问:躁狂发作患者在上大学,家长应该陪护吗? 

答:躁狂发作,开始需陪护,监督服药;病情缓解后,他能自觉服药,就不需陪护,一人继续学业。但是,有些患者病好了就不坚持服药,要反复发作3次以上,才有服药的自觉性。所以病好了以后,需不需要陪读,就看你对他的信任度。


问:患者有时会忘记吃药,家属该怎么办? 

答:无意忘记吃药,少一顿两顿没什么,我们理解和宽容;有意忘记吃药,其实不叫忘记,就是不想吃药,这是为长期不服药做试探和积累勇气,会有危险。这时就要干预,想办法。


问:孩子不愿意休学,考前又怕去学校,怕考试怎么办? 

答:这个“不愿意”和“怕”是动态的。抑郁恶化,不怕也怕;抑郁好转,怕就变得不怕。

 

问:患者抑郁不完全缓解时说,看到新闻里变态的、犯罪的新闻,感觉很爽。这种情况,家长该怎么跟他说? 

答:这是因为抑郁造成能激起他们快感的阈值提高,所以需要这种极端的刺激,才能引起快感。还有的患者喜欢看恐怖片,也是这个道理。这时候家长只能敷衍他,不能当真。


问:混合性抑郁病人天天拿着手机不放,管不管呢? 

答:不能管,管了要发脾气的。


问:作为家长,该怎样有效陪这类孩子? 

答:不惹他,只是将你认为不正常的表现报告医生,由医生用药来改善。通过断网抑制他玩游戏,会引起亲子关系更加紧张。硬拉他起床运动,只能加重他的疲劳。

 

问:如果有的好工作机会,孩子不肯去怎么办?

答:等工作落实后,再去跟他讲:你去先去干半年,换换心情,不行就回来,心情第一。先哄去再说。不然他听不进去,连启动的机会都没有。先去干,后面还会有变数,但比不启动要好。即使难以坚持,还可以有短期休息的机会来转圜。


问:家长对孩子提出上班的建议,被拒绝怎么办? 


答:话不投机半句多,那就暂不提上班的事,将来有机会了,非正式地提起。例如,亲戚聚会吃饭,有时讲到别家的孩子上班了,回家后你就可以扇风:这孩子以前的功课比我家孩子差,他能找到好工作,我们家的还不如他?找个工作,为我家争争气。如果那时孩子仍然抑郁,还是会否定,这场非正式的劝导就算失败,下次再等机会。


问:混合性抑郁患者为什么不愿意面对朋友、回避社交,家属该怎么办?

答:有些患者经过治疗,抑郁不明显了,能玩手机、看小说、打游戏,还可以网上交流,但不能当面交流。因为网上交流可以有一句没一句地回复,脑子反应不过来就不回复了。当面交流要持续对话,脑子反应不过来就交流不下去。所以他们不愿意面对朋友,回避社交。 


当与人社交困难时,患者会把情感转移到动物身上,例如,养猫养狗。但有父母在身边,他们会说,“我们一起养”,其实是指望父母去照顾猫和狗。如果他真的一个人生活,也会不养,因为精力不够。

 

我们平时对年轻人说,玩游戏是玩物丧志。但对于混合性抑郁来说,玩游戏比整天嗜睡还是好一些。能玩游戏的混合性抑郁还不是最重的抑郁。


也许你会说:“你们医生尽替他们说话,能玩游戏就不能学习啦?”是的!能玩游戏未必能学习。因为调动兴趣的强度不一样,难度也不一样。玩游戏的兴趣容易调动,难度也较小;学习的兴趣难以被调动,难度较大。所以,我们不应该强求仅能玩游戏的病人去学习。

 

喻东山,南京脑科医院精神科主任医师,擅长诊治精神分裂症、躁狂症、抑郁症、强迫症、恐怖症、焦虑症和神经衰弱等疾病,对精神药物有精深研究。主编有精神科合理用药手册(1-3版)、精神病症状学、精神疾病临床治疗手册。





喻东山专栏



 

 喻东山谈双相(一):诊断和症状

喻东山谈精神疾病诊断与用药
精神疾病患者如何对待停药?
女性精神疾病患者能否带药怀孕?
人格解体是怎么一回事?
如何处理焦虑的躯体化症状?
家属如何对待双相躁狂患者?
哪些病人家属易与医生发生冲突?
抑郁时不宜独立做出重大决定
情感缺失怎么办?
中学生抑郁情绪需要认真对待
从意识角度,看梦境稀奇古怪的事情
混合性抑郁,你听说过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