休学的孩子回到学校后,会面临各种压力,其中比较普遍的一种是来自人际关系的压力。
有些孩子可能曾经遭遇过校园霸凌,或者性格内向,不善于和同学交往,加上抑郁导致了更多的恐惧退缩和不自信,使得人际关系处理成为复学道路上的一个重要拦路虎。如何帮助孩子处理这些社交难题,增加孩子应对困难的能力?如何增强他们对校园霸凌的免疫力,增加复学成功的机会?返校后的人际关系可能还是要落实到“有没有同伴”的问题上。之前我有了解到,很多人复学之后直接留了一级,进入一个新的班集体,又或者是转校,脱离了原来的班级。所以,我觉得比起普通的校园人际关系,复学的孩子在人际关系上更具挑战。比如说孩子从初三留级到初二,那他就会面临作为新的一份子去融入班级的问题。复学的孩子真的都特别有勇气。
我觉得复学后最重要的是心态搭建,坦然地接纳自己,不需要觉得自己休学或者抑郁是一个很见不得人的事情,这样会让自己处于弱势。另外就是找到同伴,主要做好这两点。也可以从一些小细节入手,比如在“装备”上丰富自己,购置一些新衣服、新文具,告诉自己现在是一个全新的自我,不会被过去的自己所影响了。家长要做的,就是要像休学期间一样,一如既往地给孩子精神上的鼓励和支持,同时也要允许孩子退回。小安子:我觉得回学校,首先要搞好人际关系,稍微学着外向一点,多和同学打交道,要主动一些。我个人就是这样的,一个人呆着的时候就会感觉心情很烦,然后当有同龄人和我一起交流的时候,我心情会变好很多。比如新分的班级中,很多同学不认识我,我会主动去帮助同学,和他们聊天,他们都觉得我是一个很幽默的人,经常和我开玩笑。以前我很在意,后来觉得其实别人和我开玩笑可能是一件好事,说明别人把我当朋友。黎美子:返校后,最重要的还是要把人际关系处理好,主动去交朋友。我个人认为,不需要因为自己是抑郁症患者,然后在各方面显得自己很特殊,这样会影响你处理班级的人际关系。如果别人主动问我留级的事情,我才会说自己的原因,但是如果是比较敏感的孩子,可以选择隐瞒。
有的孩子为了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会刻意给自己安一个“热情、开朗、外向”的人设,比如说笑得很夸张,让自己显得外向。这会让他收获一些友谊,但时间一长就会不堪重负。“外向的人设”背后,其实有一个主流的价值观:大家下意识觉得外向是好的,内向是不好的。这完全是人为制造出来的定义。其实,对复学的孩子而言,最重要的还是有同伴为伍,能够自洽,这才是首要的目标。如果孩子可以真正地一步一步变外向的话肯定不是坏事,但不要偏离真实的自己太多。如果一个人一直在假装出另一幅模样,他的身心就会分离得很厉害,最后如果摆脱不了人设,自己也会特别难受和拘谨。也有些孩子并没有刻意去给自己立人设,但在和人交往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这样做了。这背后其实有一个自我否定:孩子不接纳真实的自己,觉得真实的自己是不好的,所以给自己打造了一个人设。但是这个过程是非常“耗电”的,时间久了,人会变得低能量。在集体生活里,如果显得格格不入,或者被边缘化,是一件特别让人难受的事情,所以孩子非常想融入班集体,甚至成为这个团体里的核心或特别有存在感的人物,这个出发点和动机是非常好的。但我们没有必要刻意显得自己很外向,只需要全然地接纳自己,然后做适当的修正。尽量真实,在真实的基础上稍作努力,但不要偏离太远。孩子复学后,可能会遇到别人以“开玩笑”、“阐述事实”、“就事论事”等方式说一些让自己感到不舒服的话,很多孩子面对这样的言语,不知道该怎么应对,心里会积压很多的不舒服。很多家长会告诉孩子,在学校里面要忍让,宽容、包容别人。这个道理没有错,但是用在抑郁的孩子身上不一定合适。因为抑郁的孩子本身就是攻击性被过度压抑了,他们需要尽量地去释放自己的攻击性,比如对方说的话让我不舒服了,我就怼回去。也有很多孩子选择默默忍受,是因为担心自己回击别人后会被“报复”,或者被议论和孤立,这就和释放攻击性时的技巧有关。正确地释放攻击性,需要做到三点:有理、有利、有节。有理:你首先要有道理;
有利:你怼这个人,对你自己是有利的,因为他触犯到了你的边界;
有节:有节制,别人只对你释放了十分的攻击性,如果你选择去骂他,那就释放了一百分,这时你会处于道德劣势,别人可能会觉得他只是在跟你就事论事,是你没有素质。
举个例子,你考了好成绩,别人对你说要是他也留过一级,肯定也能考好时,你只需要轻描淡写回一句:那你也可以留级啊。 攻击性其实就是一种表达。但这种表达确实是需要一定的技巧的,既要释放攻击性,又要让场面保持和谐,不能让场面太尴尬、太难看。在练习如果释放攻击性的过程中,可能还会“得罪人”,要付出一些人际交往上的“成本”,这是一件特别有挑战性的事情。在练习的过程中,最好且“成本”最低的方式就是和父母一起练习,孩子练习释放攻击性,家长试着接住孩子的情绪。一点一点去练习,然后复盘,在实践的过程中去摸索,一步步成长。对于确实没有办法准确表达攻击性的孩子,其实也可以不说话,微微一笑作为回应。在某篇文章中,有这样两句话:“关你屁事”和“关我屁事”。文中说到,掌握了这两句话,就能解决人生百分之八十以上的烦恼。这两句话也可以运用到我们的练习当中。当然,这两句话直接说出来,会让场面变得尴尬,但是你心里要有这两句话,来保护自己的边界。当别人干涉你的事情,或者以某种方式“绑架”你帮他做事的时候,你就可以以此稳住自己的心态。很多人不敢拒绝,是害怕失去这段关系,觉得自己拒绝了,咱们就不能做朋友了,或者相处时的氛围会变得的很尴尬。但是在任何一段关系中,每个人都是自由的,都不应该是一方理应配合另一方,或者答应另一方的任何要求。我们要把这个主动权握在自己手上。也有的孩子,怕伤害到别人,所以不敢拒绝。很多抑郁的孩子都面临这样一个两难的问题:到底是选择伤害别人,还是伤害自己?抑郁的孩子往往会选择伤害自己,最后伤痕累累,再去伤害别人,形成了一个剧烈的转折。当自己依然处于抑郁的状态中,能量不够时,还是要首先以自己为中心,把自己照顾好,等自己的能量够用了,再去考虑怎么善待别人,怎么考虑别人的感受。维系人际关系,要有两把尺子,一把尺子是用来攻击别人的,守护自己的边界,这个很重要。另一把尺子是让别人开心,让别人和你呆在一起很舒服、很享受,比如你成绩很好、特别幽默、别人和你呆在一起很有安全感,很有力量。我们需要两把尺子配合使用,才能灵活自如。怎么拒绝,怎么处理人际关系中的越界,背后体现的是我们该怎么样去维系自己的人际关系。通过让渡自己的边界来维系人际关系,这样的逻辑本身就非常具有破坏性,且不可持续。我们应该在做到释放攻击性和拒绝别人的同时,还能给别人输出其他的价值。在关系中建立规则,一定要在刚认识的时候,把我们怎么相处的规则定好,一旦经过三五个月或者一两年,相处的模式已经成型了,这个时候再去扭转,会对这段关系有很大的伤害。
抑郁的孩子是很敏感的,当父母在外表现得十分“爱面子”,努力假装孩子是一个很正常的人,别人问起孩子的上学情况就找各种借口应付时,孩子即使心里明白家长可能是在保护自己,也还是会觉得自己是不是给家长丢脸了。孩子难过,是因为他们感觉到自己没有被父母接纳。对孩子来说,父母的不接纳比别人的闲言碎语更让他感到难受。其实家长对外的说法是真实还是虚假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父母的内心一定要是完全接纳孩子的,是想保护自己孩子的,这样孩子才会有安全感。有些家长会很频繁地询问孩子要不要上学、多久能上学,或者希望孩子不要留级,尽量跟原班级学习,甚至用孩子以前的状态和现在做对比,这些行为都会让孩子感到难过和痛苦,甚至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十分不堪。孩子会觉得父母是不是眼里只有学习,没有我?是不是我在家无所事事,或者重读一级会让父母感到丢脸?当孩子感觉到自己不被父母接受,“家”这一块安全的阵地都不再安全的时候,孩子的状态会更加糟糕,复学这件事也会更加困难。
小讨论:孩子非常暴躁,动不动就会让家长滚,还会对家长动手,这种情况该怎么办?其实,这种行为是在很无奈的情况下才会发生。孩子打骂家长,其实就是释放攻击性,当孩子觉得自己好像无论说什么都是错的,或者对和家长的沟通感到失望和无力的时候,就会以这样直接的方式回应家长。
孩子知道这样会伤害到家长,但他们能量不足。当家长来打扰自己,甚至说一些让人难受的话时,孩子只好先保护自己。这也是孩子对家长发出的信号:如果要靠近我,请改变和我接触的方式。孩子打骂家长,可能正是因为他们在走向疗愈,他们在释放自己体内的“毒气”。有些家长反映,自己的孩子从来不会骂人,也不会打人,反而更觉得心疼,因为孩子一直在内耗。心里有很多的不舒服,又迫于道德伦理和别人的看法,把自己憋住,这就是很多人抑郁的原因,因为他们把攻击性指向了自己。孩子都是很爱自己的父母的,当他们看到自己释放攻击性时,家长崩溃了,会觉得自己很对不起父母,不愿意看到父母情绪崩溃,慢慢开始自己忍受。家长能做的,就是稳住自己,做孩子情绪的容器。家长对孩子来说,就像山一样,如果孩子情绪一波动,家长就跟着晃动的话,孩子感到自己的靠山不稳了,会更加恐惧,缺乏安全感,攻击性就会更加不容易出来。
黎美子:这次直播,我觉得自己收获了很多东西,平时心里不敢对家人说的难过也说出来了。其实,家长不用表现出太多的内疚,说太多道歉的话,这样反而会让孩子心里更对父母感到内疚,更加不敢抒发,更觉得自己对不起父母,
小安子:通过今天的直播,我了解到对于在抑郁情绪控制下的孩子,应该首先照顾好自己的情绪,然后再去照顾别人。当别人攻击你的时候,不要因为害怕得罪人或者害怕自己控制不好就忍着,如果你的攻击是正确的,就应该攻击回去。流水:不管是人际关系还是返校后的人际关系,“攻击性”都是一个很值得去探讨的点。我个人是非常鼓励抑郁的孩子释放自己的攻击性的。因为抑郁的人自身状态已经比较差,如果再让自己去承担,很容易不堪重负。面对父母也一样,如果父母的状态比自己要好的话,可以让父母承受这个攻击,自己状态好的时候,就可以换自己多承受一点。
本期内容整理自“渡过”圆桌派
嘉宾:流水不腐、黎美子、小安子
主持人:邹峰
整理:林钰婷
欢迎扫描下图二维码,收看圆桌派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