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生物-心理-社会”联合咨询的探索 || 渡过
刘宇馨/文 张进 /图
【编者按】2020年下半年,“渡过”北京之家开始了一个新实验:联合医生、心理咨询师、康复师、陪伴者,从生物、心理、社会支持三个方面为患者做咨询,涵盖生物学症状评估、创伤修复、认知调整、人格成长、角色回归、重返社会各个方面,从而构成一个“完全、实用、个性化、有温度”的疗愈闭环。本文记述的,就是其中一次联合咨询的实录。
在咨询现场,这位刚刚14岁、身高1米85的大男孩,经过近4年积极、持续的治疗,当初的抑郁、后来的转躁等等,基本都已消除。可是,却依然不能上学。也许因为这个,他显得有些小心翼翼,看起来让人心疼。
“孩子当前的状态,应该已经好了,可为什么还是无法复学?”
“如果逼着孩子复学,会不会导致疾病复发?”
“我们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做才好!”
这些是来“渡过”北京之家参加联合咨询的一家四口非常烦恼和不解的问题。
(一)病史
吹小号、爱运动、善烹饪,学习成绩保持班级中上,他也曾朝气蓬勃地充实着自己的每一天。然而,十岁那年,他突兀的一句“我不想再上学了”,让家长不解,也从此按下了他的人生暂停键。
他开始拒绝读书,将课本一页一页撕毁,像一只受困的小兽;整夜失眠,暴躁地毁坏身边的物品,还时常向周围人嘶吼出自己的怒气。
父亲在他七岁那年远去国外工作,母亲一人照顾他和年长三岁的哥哥,带着他辗转就诊多家私人心理诊疗室,得到“抑郁症”的诊断。一周心理治疗后病情没有任何好转,而加上药物治疗后,孩子开始出现食欲和购物欲膨胀,性情转变,言语增多,会主动找陌生人聊天;行为鲁莽,常踢路边的柱子、栅栏、自行车;有时又突然呆愣、反应迟钝,莫名独自哭泣,甚至觉得活着没意思,想到过自杀。
上课时明显在椅子上坐不住,心烦不安。因当时在读小学,勉力坚持,在小升初后休学。年幼的他知道自己患了病,希望能尽快好起来,乖巧地配合治疗和服药,对自己的治疗用药比父母都清楚,但症状依然没有任何改善。
2019年6月,参加“渡过”青岛营,首次听王智雄医生讲课后,找王大夫就诊,诊断为“双相情感障碍”,给予富马酸喹硫平、德巴金、罗拉治疗,病情逐渐好转。因疫情原因于2019年12月最后一次就诊,此后一直维持服用富马酸喹硫平、德巴金。
2020年2月情绪基本稳定,症状不再明显,但是返校却始终不能持久。觉得在教室里上一整天课待不住,听到老师的讲课就觉得烦,听不下去,不愿意参加考试,干脆再也不愿意去学校,却乐于参加各种青少年活动营,广受欢迎。
得知“渡过”北京开设“生物-心理-社会”联合咨询,父母立即预约;读高三的哥哥也关切着弟弟的病情,一全家四口人一同陪着他来到北京渡过之家。
(二)问询和讨论
本次联合咨询的团队成员是王智雄医生、“渡过”创始人张进老师、心理咨询师于青、樊瑞娟、品兮。
正式咨询前,王智雄医生的助手刘老师,提前给孩子妈妈打过电话,经过近1个小时的询问,详细了解了孩子的情况,包括病情发生发展的过程、孩子既往的身体状况、家族状况、儿时重要的成长经历、父母的教养方式、目前的家庭结构和家庭关系、参与本次联合咨询的目的等。
咨询开始后,先由刘老师向大家介绍了孩子的情况。接着,王智雄医生开始访谈,持续大约40分钟;而后由张进、于青、樊瑞娟、品兮四位老师,根据自己的专业擅长,就孩子的心理特征、个性、学习、康复、人际、亲子关系、家庭等多种因素,分别和孩子、父母谈话。
一个小时后,进入专家集中讨论阶段。孩子和父母暂时回避,几位老师就刚才与来访者一家人对话进一步讨论。
王智雄医生总结了患者的情况:
张进老师也作了分析:
孩子小时候没有被人欺负过,亲子关系较好,只是父亲陪伴少,父亲在他七岁时去国外上班,那时他总盼望放假,因为这样就能和父亲团聚了,父爱是缺失的。10岁无明显诱因下突然起病,家族史中大爷和堂姐都被诊断为“抑郁症”,考虑患者可能是生物因素引起的疾病。
目前状况符合临床治愈。现在孩子和家属要充分了解双相情感障碍两极症状的表现,防止复发的前提是自我觉察,觉察后才能及时自我调整,这对双相情感障碍的意义很大。
任何一个学生休学都会痛苦,学生时期不上学,他会一直纠结愧疚,目前孩子复学困难,但并没有被欺凌、校园阴影等可能阻碍他复学的外界原因。
因此,我倾向于应该鼓励孩子上学,否则生活很容易不规律和变得紊乱,孩子会越来越懒散。
在实际操作层面上,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个过渡阶段,比如参加渡过的训练营,上一对一补课、减少和同龄人文化课水平的差异,他需要有一个被引导的过程,被溺爱是走不进社会和校园的。
于青、樊瑞娟、品兮三位心理咨询师分析认为:
(三)家庭对话
20分钟的专家团队头脑风暴后,一家人再次被重新请回了咨询现场。接下来的30分钟由王智雄医生、张进老师和整个家庭共同交流。
大致内容摘要如下:
王智雄和张进老师:
期待此次渡过北京之家联合咨询后,14岁的他能顺利回归校园。
附录:康复状况如何评估?
对康复状况的判断,可以通过访谈,也可以借助一些量表,大致可以分为四个评价维度:
1. 症状维度
临床总体印象量表,如抑郁、躁狂、焦虑和精神病性症状相关的量表,治疗不良反应量表等。
2. 功能维度
包括功能大体评定量表、个人与社会表现量表等。
3. 生存状态主观感受维度
自我效能感量表、疾病家庭负担量表、精神疾病患者病耻感量表等。
4. 环境资源维度
家庭环境量表、社会支持量表等。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了解和预约北京之家的联合咨询。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