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你了解催眠吗?穿越时空的治疗之旅 || 渡过

渡过 渡过 2022-06-06


催眠是什么?


催眠是一种正规的心理学技术,是一种跟潜意识沟通的技术

催眠是一种非常有效的跟潜意识沟通的方式。潜意识决定着我们的情绪行为和意识状态,但是它看不见摸不着,所以我们用平常的方法,很难和潜意识沟通。催眠师会通过一些特殊的方法,让人进入到一种被称之为催眠的状态,即潜意识开放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我们的暗示感受性会更强,可以直接跟自己的潜意识去沟通,解决一些潜意识深处所存在的问题。
 


催眠是什么样的?


国非常著名的一个关于催眠的故事,就是《望梅止渴》这其实就是一个典型的催眠案例,专业术语叫做“清醒催眠”。再比如,当一个小孩子摔倒了,妈妈扶起来,给孩子的伤口吹气,安慰孩子说:”吹口气就不疼了”,这就妈妈给孩子的一个暗示,也是一次清醒催眠。催眠其实就是这么简单,通过语言改变人的感受,就完成了一次催眠。 

 

案例:女孩心里的怪兽


有个女孩经常做噩梦,噩梦里有一个怪兽,当时我让她在催眠状态下面对那个怪兽,然后慢慢地把情绪释放出来,慢慢接受这个怪兽,当然,这有些人本主义的思想在里面,现实的情况是,女孩的恐惧感太强了,她感觉到怪兽在后面追她,她不敢去面对这个怪兽,她甚至不敢进入催眠状态。
 
当时《复仇者联盟》正在上映,我就跟她说,你想象自己穿一身钢铁侠的铠甲,怪兽被关在一个笼子里的,而且我就站在你的身前,你可以躲在我的背后去看这个怪兽。在这种有层层保护的情况下,她觉得自己安全了,我就和她一步一步地往前走,到了怪兽跟前的时候我就闪开,然后引导她慢慢地把头盔啊护甲啊什么的摘下来,让她可以坦然地面对这个怪兽。等她对这个东西的恐惧消失以后,她就发现这个怪兽变成了小卡通宠物,一个很可爱的小玩偶。这个就是暴露疗法所能做到的。
 
这里面还有一个前因,实际上,这个女孩要处理的是她早年间的一个校园霸凌事件,当我需要让她去面对这个霸凌事件的时候,她同样不敢面对,我把这些装备都给她安排上了,她也做不到,所以我先退而求其次,先处理了一个稍微不是那么恐怖的事情,也就是那个梦。

等她把怪兽变成了一个小宠物以后,她的恐惧点就降了很多,然后我再让她去面对霸凌事件,她就可以去处理这些事情了,然后再重复刚才的步骤,把她的恐惧消除。
 

 

不可思议的心理创伤


前段时间遇到一个快八十岁的老爷子,干了一辈子的体力活,身体很好,近几年突然变得特别恐惧,干什么都害怕。后来催眠发现了,老爷子八岁的时候光着屁股去地里偷西瓜,走了时候天上打了个雷,吓着了。

七十年前的西瓜可是个大东西,光着屁股的状态,又是人自我保护最差的一个状态,这种做贼心虚的感觉,伴着那个雷一下子就进入到老爷子的潜意识里了。但是以前老爷子年轻气盛,这些东西对他没什么影响,后来岁数大了,压着的恐惧就出来了。
 
这样的事情,编都编不出来,也就是说,很多时候心理创伤是自己意识不到的,有时就是很小很小的一件事,经常需要进入潜意识以后才能发现。比如一个孩子表演了自己精心准备的节目,但是大家没有给出很热烈的反响,他可能就会觉得社会冷漠,或者觉得老师和同学是不是瞧不起他,这种不自信和社交恐惧慢慢积累,就会造成各种各样的问题,但这背后的小小的原因,可能是本人都想象不到的。

 

关于催眠体验的分享


伊莎:以前我对催眠的印象,大概是让人睡着之后,再进行沟通。今天下午,徐强老师给我做了催眠。我从小对父母都是报喜不报忧的,我一直在奋斗,一直保持笑容,从来不讲我有什么苦,爸爸妈妈有什么想解决的问题,我都帮他们去解决。我非常非常爱他们,但是一路走过来,我也有很多郁闷的事情。以前我曾经请过心理咨询师,他拿了一把椅子放在我面前,他说这就是你妈妈,今天你和你妈妈对话,妈妈是最亲的人,你可以把自己受的苦都讲出来,但是我怎么都讲不出来。

今天徐强老师先让我放松,然后他把我的潜意识带到一个房间里,这里面有一把椅子,坐着我的妈妈,身体很健康的妈妈。我到这个房间里和妈妈对话,自然而然地,我觉得自己有很多话要和妈妈讲。这种感觉完全是两样的,就像身临其境一样,妈妈回到了年轻的时候,我也是年轻的,我们两个人在一起说话。
 
徐强:催眠是不跟人的逻辑思维打交道的,也不跟你的意识打交道,直接和潜意识沟通。通俗地讲,催眠可以直接进到你的心里,让你真实地面对这个东西,如果有什么问题,就从真实的角度去解决,这种真实感会传到你的心里。
          
另外,催眠是指我想办法进入你的潜意识,和你的潜意识对话,但是当我进入你的潜意识以后,我用来引导患者的方法,其实往往是心理学当中常用的方法,只不过区别在于有些心理咨询师用这种方法的时候,是在意识状态下,催眠师是在潜意识状态下。

比如这个空椅子的技术,其实是在心理咨询中比较常用的一种技术,但只有在催眠状态下,她才能亲身感觉到妈妈就在面前,或者某个想要对话的人就在面前,感觉是不一样的。包括我们常说的暴露疗法,把自己暴露在恐惧的事物的面前:我怕狗,你直接抱一条大狗来,但这条狗并不一定是我真正害怕的那个品种,但是在催眠中,我们进入到催眠状态后,可以真实地面对当时伤害你的那条狗,甚至可以跟这只狗对话,可以和它进行交流,然后把对它的恐惧去掉。


这种方式是在潜意识层面进行的,好像身临其境一样,给人的感觉更加真实。而且再进一步说,你怕狗我有可能给你找来,如果你是怕的我找不来的东西,那怎么办?甚至有可能你都不知道自己在怕什么,那又怎么办?但在催眠状态下,我们都能去找到,并加以解决。

 

 

认知是受情绪影响的


我们常说要改变认知,但是我认为,错误的认知往往是由情绪导致的。很多事情并不是说我们不能认知,而是我们的情绪冲击了我们的认知误区。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路上被人踩了脚,如果我们能心平气和地看这件事情,其实不是多大的事儿;但为什么我们还是见过很多在路上因为类似踩脚的这类的小事大打出手的人呢?这往往是因为你当时的情绪就很差,突然遇到这么个事情,情绪找到了一个发泄口,就爆发了,这种情绪就会左右你的认知,让你感觉这是一件天大的事情。这就是我常讲的情绪改变认知。
 
在我的实际工作中,经常会出现这种情况,对于一件事情,我们没有办法改变来访者的认知,说道理对方根本听不进去。但是我们可以把对方的情绪先处理了,把情绪释放出去,处理完情绪之后,来访者会忽然地现,原来这件事不是这样的,他对这件事的看法就会发生很大转变。就像前面说的踩脚一样,等冷静下来后,就会发现这其实并不是什么大事。

 

潜意识记忆就是身体记忆


“一个道理,如果没有以身体作为作证,你自己没有用身体去感受的话,对你来说就像一个谎言。”

就是说这个道理你听了之后,只是觉得有道理,但这只是停留在意识层面的,并没有真的进入你的潜意识,所以你没有真正去相信它。从某种角度上讲,潜意识的记忆其实就是身体记忆,是内心的一种感受。只有你的潜意识也接受了,也就是身体接受了,才是真正的接受。这段话解释出来就是这个意思。
 

为什么原生家庭容易对孩子造成伤害?


因为孩子小时候,大脑发育还没最后完成,他的头脑还理解不了一些东西,他只能感受到的是父母的情绪。比如说我们每个人可能都经受过的,爸妈生气时会说“你再怎么怎么着,我们就不要你了。”这句话全世界的人都不会信,只有一个人会,就是这个孩子。他心里会难受,可能他根本不能理解爸妈说的是什么,但是他能感受到那种恐怖的气氛。


而正是这种情绪,进入到孩子的心里,进入到潜意识中,造成伤害。而同样的事情,对于成人来讲,是不会造成任何创伤的。这就是为什么童年阴影,原生家庭对我们造成影响特别大的原因。


本文内容选自“渡过”圆桌派第十八期:《创伤和催眠疗愈》。 

嘉宾:徐强、子烨、伊莎;主持,邹峰;整理:钰婷。


一般需要催眠几次有效


在上面的案例中,这个小女孩是用一次催眠完成了这件事情的,她的恐惧感很高,属于安全感缺失,当她的安全感恢复一些的时候,她就可以有勇气有能力去面对其他的东西。
 
但每个人的情况不一样,有些人可能需要做三五次,这个需要根据催眠师的经验和现场的情况来判断。有些人的状态需要不断地去修正,如果他还没有这个勇气,没有做好准备去面对,强行让他去做,可能会出问题。
 
我经常说的一句话是,无论打倒我们的是什么,它都是骆驼背上的最后一根稻草。我这次催眠可能没把这根草卸下去,而是卸了另外几个别的包袱,但是只要解决了一件事,心里卸下一个包袱,就会轻松很多,所以说每次会有每次的效果,至于需要多少次才能把包袱卸完,就得看个人情况了。
 


催眠师如何解决问题呢?


每个人在催眠过程中会出现什么情况,催眠师是无法预知的,他的潜意识会自然地告诉我,他想要解决什么问题。而且有意思的是,你的潜意识呈现给我的,可能和你自己想的不一样,比如说一个人来解决工作压力大的问题,但是催眠过程中,冒出了一件很小的事情,可能就是小时候他爸爸的一个眼神。
 
比如说我让被催眠的对象找开心的回忆,并不是要解决什么问题,而是一个引子,每个人都是愿意去找开心的事的,这就等于是借了一个力,一下子把自己的窗帘给打开了。其实我们催眠,包括心理咨询,都是患者自己在帮自己。
 

催眠是不是只能面对面?


从我个人来讲,我是一定要面对面的。因为隔着机器远程催眠的话,效果很差。我曾经给一个肿瘤患者催眠,去解决他的心理问题,用催眠缓解了一下他的疼痛,但是催眠止疼是暂时的,医生想让我帮帮他,于是我录了一个音频,这个音频的内容甚至比我在现场说得更细,说得更好,但是他听了之后并没有效果。
 
人说话的气场和机器播放的效果是很不一样的,如果催眠对象比较敏感,会连我说话时脸有没有冲着他都能感受到。人在催眠状态下,感受还是比较强烈的,远程催眠不能说一点效果都没有,但是和面对面的效果差别太大。
 
第二就是远程催眠容易出风险。人有时进入到催眠状态,情绪一下子上来的话,他会失控,这种情况下如果催眠师在身边,还可以跟着他,采取一些手段,但如果是拿着一个手机,手机一扔我就根本没有办法跟他交流了。远程催眠是一个很有风险的事情,不能说每一次都有风险,但是一百次里会有一次,那就可能对被催眠者造成伤害。这个是不可控制的。
 

什么是易感性?


易感性是指每个人接受暗示的能力不一样,敏感度不一样。首先身体是会有易感性的,女士一般会比男士更易感,年轻轻的一般会比年纪大的更易感,搞艺术的会比搞理工的更易感。
 
易感性确实是影响催眠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但是它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你的配合度,如果说你愿意配合我,愿意接受这个催眠,即使易感性差一点,多费点劲也是可以成功的,但是如果对象不配合,易感性再好也没有办法。
 
有些家长着急带孩子来催眠,但是一定得是孩子自愿来催眠的,不能威逼利诱,否则孩子来了完全是为了应付,或者孩子躺下了,根本不理我,那再好的技术和水平也没有办法解决问题。有那么一句话说,你永远无法叫醒一个装睡的人。
 

为什么催眠会失败?


催眠和心理咨询,患者和心理师的匹配度是很重要的,有孩子说对催眠有些恐惧,不知道适不适合自己,我最后都会问:你看我的感觉怎么样?如果说你看我感觉顺眼,愿意跟我接触,那就可以过来接受咨询,如果说看着别扭,来了反而会排斥。
 
催眠失败的原因还有以下几种情况:
1、对催眠还是保持着探究和考察的态度,思维完全在逻辑控制下,没有用情绪和身体去感受。当意识开始工作的时候,潜意识就会偷懒,没有办法进入催眠状态。
2、催眠敏感度的问题。
3、自己没有准备好,没有想着要对催眠师敞开心扉,比如说催眠师是熟人的话,有时反而会不敢完全敞开。
 
我现在面对熟人,一般只问是不是有这么一件事伤害了你?然后就引导你去解决这个事情,不去干预,不去问事情的细节,我知道有这么一件事伤害了你,这就够了,接下来怎么解决就是你的事情了。这里也有一些人本主义的思想:人都是有让自己恢复的本能,他会自己处理好。这也是催眠比较有意思的地方,不愿意说的事情你可以不说,你告诉我有这么一个事儿就行了。


什么样的人不合适做催眠?


催眠最大的禁忌症是精分,精分的话是不能做催眠的。还有自闭和交流障碍之类的情况,也没有办法做,因为催眠主要靠的是语言。
 
每一个家长来问我的时候,我问的第一句话都是你孩子愿不愿意来,他只要愿意来,我们多多少少都是可以帮到他的,但是他不愿意来,那就完全没有办法。
 


催眠后会给患者留作业吗?


一般不留,但比如说讲到一些自我催眠、自我锻炼的方法,做到一定程度以后,可以自己回去练习。但是像写一篇自我觉察或者日记什么的,这样的作业不会有。
 

催眠可以让患者设想未来吗?


催眠是一个穿越时空的东西,过去未来,天上地下都可以考虑,一般我们解决社恐和厌学时,会用到这种方法。
 
比如患者想象自己到了一个学校,去跟人接触,自己会是一个什么状态?他得在心里把这些问题解决好了以后,才能看到一个很好的未来。如果患者内心还有很多问题没有解决,还是在一个很糟糕的心理状态下,我盲目地把患者带到未来,会适得其反。这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前面的问题解决好了,再让患者畅想一个美好的未来。
 
这也是我经常说的,我们看到什么样的东西,都是我们的潜意识让我们看到的。同样的风景,不同的人看到的感受不一样。
 

 

最后的话


其实催眠并不神秘,它就是心理学当中的一种技术,它既不能妖魔化,也不是个神话。


催眠不能说可以随便控制什么,也不能说解决所有的问题,但是当你真正认识催眠的时候,你会发现催眠其实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可以让我们去扫描自己,然后得到一个新的角度,它的效果是非常奇妙的,就像一个辅助一样,可以解决很多我们意识层面无法解决的问题。




徐老师的催眠工作坊将于本周六开营,这次工作坊主要有三个内容。

第一,是自我催眠。自我催眠是一种特别的方法,先由老师带领进入很深的催眠状态,然后锚定住这个状态。以后每次再做自我催眠的时候,都可以直接进入到这个催眠深度。这种状态如果是靠自己练,经年累月才有可能达到。

第二,是情绪控制。这是徐强老师在多年的催眠经历中筛选出来的两种见效非常快,又能够自己使用的,最简单的情绪管理办法。不光对情绪调节,甚至对很多躯体症状,如神经性头痛、抽动症等都有特别明显的效果。

第三,是武术的内容。徐强老师练了近30年武术,提炼出的最精华的一些内容,而且还融入了催眠的一些方法,对身心调节的功效比其他的单纯锻炼方法更加明显。

这些在实战中提炼出的方法,简便有效且易于掌握,肯定会对大家的身心健康有非常大的帮助的。

欢迎点击文末左下角“阅读原文“报名。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