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过 · 青春版 · 厦门营纪实】再见“人设”
文、图 / 欢(本次厦门营学员,15岁)
已经差不多半年没有写任何东西了。就简单写写我和“渡过”厦门营吧。
(一)
在公众号里看到厦门营的行程,当时在纠结要不要参加市里的模考,索性就和我妈说,去外地玩玩吧。
来鼓浪屿是第二次,和家长一起是头一回。厦门之前给我的印象一直是灰蒙蒙的,鼓浪屿也给我一种很商业化的感觉。这次来改观挺大的,也许是上次的那个旅行团太不靠谱了。
这次还发现自己的一个变化:我没那么讨厌沙滩了。可能是因为我穿了球鞋?以前去沙滩都会刻意穿上人字拖,我讨厌沙子进到脚趾缝的感觉,讨厌沙子里硌脚的贝壳。
这次就还好,不太看脚下,反而会看着那边的海岸线。摩天大楼和夜晚的暖色灯光让海滩没有想象中那么肃杀。
五天六夜的课程带来的启发非常多元,用一篇文章也许写不完。这篇就写写标题提到的“人设”好了。
(二)
在几个月前的一次心理咨询中,我发现我有张面具。不是具体的面具,而是一个开朗、外向、能干的学霸人设。
断断续续一年没去学校了,渴望回去但是又不那么想回去。我接受不了因为休学而逐渐变得普通的自己。心理落差太大了。我感觉如果没有了之前那个人设,就没人会喜欢我。
在以前接触过的老师和长辈眼里,我“胆子很大”,“是一个那么好的孩子”。但我一直觉得,以前的自信和快乐,都是我在学校刻意打造的优秀人设。没有了那张面具,我就会变成胆小的、忧伤的、不敢社交的、讨厌的自己。
待在家里也很痛苦,出门也很痛苦。在这个不太好的循环里,我想到了“渡过”。一个很包容的地方。一个摘掉面具也不用害怕的地方。
(三)
和思远老师一对一咨询是在早上。她在大堂找到我,我们一起坐到了外面靠海的长椅上。
我记得我和她说的第一件事就是“如果有人说了我哪里哪里不好,我一定会想办法改正”。我甚至还和她说了幼儿园时候的某个经历。那时一个幼儿园老师说我不懂得看别人眼色。在我活着的十几年里,这话已经被人说过很多次。
最近一次是几个月前。现在想来那个老师很可能是在开玩笑。我说之后我一直刻意去改变。思远老师问:“那你是真的改变了吗?”
我当时说得挺模糊。想了几天,我觉得没有。如果我是一个火柴人,那我觉得自己像是拿一块橡皮泥捏成了一个完美的造型。有人说哪里不好,我就把那里重新捏一捏。捏完之后罩在我身上。改变的只是那一层橡皮泥而已。过去的生活,我一直活在这样的高度紧张中。
不仅如此,因为不断地琢磨外界的批评,我无法接收到别人的表扬。在我眼里,“你真厉害啊”的意思是:“你的人设/你的面具真厉害啊!”,或者对方是为了不让我伤心才这么说的。
即便对方是真的在表扬我本人,比如“你皮肤真好”,我也会觉得这是对我人设的表扬。“真正的我才没有这么好。”这不是谦虚,这是自卑。
我一方面想让别人了解、喜欢真正的我,又害怕别人会讨厌真正的我。尽管客观来说我有实力,但是在矛盾和纠结中不自信的我,会把批评的声音放大。
对于表扬和支持,我总是有种不真实感。甚至我在外面经常脑补:某个路人看了我一眼,我都会脑补他的内心活动,内容当然也是对我的批评。我越想让别人喜欢、认可我,就越没法接收到他们的认可。因为我实在是太自卑了。
(四)
至于为什么我会不自信,主要原因是从小缺乏认可。
我“很严重地低估了自我价值”。总觉得什么事情做到最好是应该的,这也无法证明我有多厉害。因为我不会得到表扬和称赞,但是如果做不好就会被打击。因为一直没有受到认可和表扬,我对自己的评价非常低。所以表扬和支持已经被我自动免疫了,总是关注批评和负面评价。这个大概就是我的整个“人设”问题的根源。
这里作为孩子想和家长们说说,请多多多多多多多表扬孩子吧,哪怕是很小很小很小很小很小的事情。
本来想写参加营地的心得的,结果写成了自我分析。很感谢思远老师能够在短短一小时的时间里让我看清了自己。
感谢“渡过”给我提供了这么一个让我敞开心扉的平台。的确,这个问题不是一天两天就可以解决的。虽然还是有点迷茫,但至少我开始尝试正确评估自己了。
我开始尝试接受原本的自己“挺优秀的”这个事实。也开始尝试模糊掉所谓“人设”和“真正的我”之间的边界。我就是很会学习。我就是很能干。我皮肤真的很好。我不太会看人眼色,但我很会感知别人的悲伤和心事,我很善良。
最后借由“渡过”公众号,想对那些曾经说我“小姑娘真没眼色”、“棱角太多了”的人们,怼一句话:
“去你妈的。”
关于“渡过”
心理障碍患者互助康复社区
真实原创,知行合一,自渡渡人
本公号图片除注明外皆由张进所摄。文字、图片版权均为作者和公号所有,未经同意禁止商业应用。投稿信箱:zhangjinduguo@163.com
更多内容,扫码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