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杭州亲子营专题】之四:信任的奇迹 || 渡过

邹峰 渡过 2022-06-06

11月25日上午,“陪伴者计划”首次亲子共训营的成员陆续撤离。中午时分,操办人邹峰来到旅舍,独自把悬挂了六天的横幅摘下。人去楼空,余音宛在。(高瞻摄)



(一)


这次杭州的渡过亲子训练营,是由梁辉提议,张进老师积极回应,最后我们三人作为发起人参与策划。因为我本人在杭州,本职工作比较轻松,有时间和精力,所以决定把第一期放在杭州,由我来具体操办。 

 

我们三人在一个策划群里讨论。张进老师对我和梁辉非常信任,把很多具体的事情都交给我们去安排,包括课程设置、活动安排、招生对象。

 

我没有策划操办类似活动的经验,但一步步往前走,最终取得了不错的效果。张进老师和梁辉对我的信任,是我最大的力量源泉。

 

张进老师在训练营开营前,去非洲一段时间,开营前才匆匆回国。他用行动表达了对我们的信任。可以说,这次训练营的举办,本身就是一个信任带来的奇迹。

 

(二)


我在训练营的一堂课,主题是“表达和看见”。家长和孩子之间、夫妻之间,互相表达,彼此看见;互相理解,彼此接纳,成为我们训练营的一个重要主题。

 

表达和看见,最后目标是彼此信任。孩子出现各种情绪障碍,亲子沟通不畅,孩子厌学,家长焦虑,必然伴随着亲子之间的不信任。本来应该无话不谈的亲子关系,变成了互相抱怨,互相猜忌,彼此害怕,彼此自责。家长生怕说错一句话,做错一件事,换来孩子的暴怒,只好强忍着内心的焦虑,小心翼翼又痛苦不堪。

 

我告诉家长们:孩子的康复过程,就是亲子间信任重建的过程。重建的方法,除了表达和看见,还有“后退一步,全力支持”。家长后退一步,就是放下焦虑,放手信任孩子。

 

家长经常会说:我们也知道应该信任孩子,但是,他现在这个样子,实在是让我们担心啊。

 

我告诉家长:担心的背后,其实就是不信任。再深入一点,这种不信任是对孩子的歧视:他们能力不行,自律不够,没有上进心,等等。

 

而且,歧视的程度和担心的程度是成正比的。当家长把这种担心和焦虑传递给孩子,就会让孩子背负额外的压力,造成学习进一步困难,让家长更加担心,形成恶性循环。

 

有一种说法是,担心是一种诅咒。

 

而信任,是祝福,更是一种力量。

 

(三)


有一对来自内蒙古的母女,在训练营的5天中,让我见证了信任的奇迹。

 

开营到第三天,女儿还没下楼参加过一次集体活动。唯一一次去唱卡拉OK,也是一首歌都没唱,中途就离开歌厅回房间了。到第三天的时候,自认为已经放下焦虑的母亲,看着别的孩子一起交流、听课、唱歌,自己女儿却从来不下楼,觉得这次训练营杭是白来了,内心焦急万分。但是,因为她已经决定“放下”,所以没法去勉强孩子。

 

这三天,我看到了这个家长内心的焦虑。

 

第三天下午,我在会场外面遇到了女孩。我主动和她打招呼,问她是否愿意和我坐下来聊聊。女孩非常大方地答应了,和我在外面的院子里坐下来。

 

出乎我的意外,孩子的表达非常流畅而有条理,脸上带着自信的微笑,和我之前偶然看到的她判若两人。

 

我问她:目前回到学校去,最大的障碍是什么?她说:早上嗜睡,精力缺乏。

 

我:你的药物可能需要做一些调整,你现在吃的什么药?剂量如何?

 

她:不知道,吃药调药都是我妈在管。

 

我:那我们把你妈妈叫来问一下?

 

她:好的,我给她发个信息。

 

当妈妈在我对面坐下来,开始告诉我孩子吃药的情况。女孩和刚才我看到的样子又判若两人:神情木然,瘫坐在椅子上开始玩手机。当我向妈妈提出这个问题时,妈妈答:好像在回龙观住院的时候,那里的医生也是这么说的:妈妈在和不在,孩子完全是两种状态。

 

我说,现在你在帮助她调药,其实你的孩子很聪明能干,她吃药后的感受自己最清楚。你完全可以把调药、和医生沟通,这些事情全部交给她自己。

 

妈妈很疑惑地转头问孩子,这个事交给你可以吗?

 

孩子来了精神,很肯定地回答:可以!

 

家长反复确认:真的可以吗?你确定吗?你行吗?…….

 

我基本上明白了,这个妈妈原来所谓的“放下”,其实是假的,她只是努力地假装不焦虑。骨子里,她还是缺乏对孩子的信任。

 

我对妈妈说:你现在每天必须先调整好自己的情绪,然后一遍遍和颜悦色地叫孩子起床,提醒她吃药,其实不是真正的放下。

 

这位妈妈好像突然明白过来:我参加了这么多学习班,国学、禅修、正念,都知道要放下,我也自认为已经放下,现在才明白其实是假的放下,是伪装出来的不焦虑。

 

顿悟带来的喜悦让她突然站起来扑向我,要和我拥抱,吓了我一跳。

 

接下来,从来没有参加集体活动的女儿,晚上参加了集体答疑活动,认真记下关于调药的一些知识。妈妈说,孩子已经在查各种药物效果、副作用,哪些是会导致嗜睡…..

 

更大的奇迹发生在最后一天。《渡过》丛书的编辑来训练营探望张进老师,到了晚上8点还没走,一直和这位女孩聊天,直到10点左右才离开会场。

 

“真不知道她们在聊些什么?”张老师不禁奇怪。

 

 (四)

 

张进老师在最后一晚的总结中,重点感谢了各位家长对我们第一次办亲子训练营的信任。这种信任是无价的,给了我们勇气和力量,让我们继续共同成长。

 

共同成长,不仅仅是对家长和孩子而言, 同样也是对参加训练营的家庭和我们渡过团队。

 

不是因为看见才信任,

 

而是信任,

 

我们就一定能见证奇迹。



相关文章:


《“渡过”亲子共训营苏州站就要开营啦!》


《20个抑郁症休学少年家庭:“这个战场血流成河”》


【解读“陪伴者计划”】之三:陪伴者和咨询师有什么不同?


【解读“陪伴者计划”】之二:陪伴者可以做什么?


【解读“陪伴者计划”】之一:为什么需要陪伴者?




◀扫描关注 


本公号图片除注明外皆由张进所摄。文字、图片版权均为作者和公号所有,未经同意禁止商业应用。本公号投稿信箱:zhangjinduguo@163.com。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