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王骏专栏】之五:“抑郁共病偏执人格障碍”如何治疗? || 渡过

王骏 渡过 2022-06-06

一部分抑郁群体,会同时共病人格障碍。在给这样的患者做心理治疗时,一定要考虑到偏执人格障碍和抑郁症的区别与关联,这样才能找到有效的解决思路。

 

人格障碍有什么特点?除非源自脑科疾病、脑外伤、一氧化碳中毒、慢性酒中毒、精神分裂,人格障碍群体基本上无生理病变,主要是问题家庭和社会适应不良培养了不良观念,容易被激惹,怀疑、质疑别人,造成人际关系障碍,从而遭遇群体排挤。人格障碍患者自身无躯体难受,来求助的目的往往也是人际关系烦恼。

 

有位心理学前辈说,抑郁症患者都很善良。这话不完全正确。一部分抑郁患者共病人格障碍,是人格障碍在先,由于人际关系恶劣,到处被排挤而导致抑郁。或是含有一定的人格障碍成分,抑郁经修复而缓解后,会故态重萌,对治疗师不信任、抵触;质疑治疗师人品差;甚至试图控制治疗师,导致治疗难以继续。这些都称为抑郁共病人格障碍。

 

一、人格障碍与抑郁症(包括神经症)的区别

 

这两个群体,从心理学角度看,是天平上的两个极端。

 

1. 抑郁群体的特点是自卑,遭遇挫折后,把一切原因责任归于自己,委曲求全;

 

偏执人格群体则多自命不凡,行事先考虑自己,不考虑别人,一切责任往外推;猜疑心重,总认为别人会伤害自己;对挫折与拒绝过分敏感,长久记仇;会根据一些莫名的原因来怀疑配偶的忠诚。

 

2. 抑郁群体求助愿望很强,偏执人格群体习惯不信任别人,对治疗师抱有各种质疑。尤其是高智商的人格障碍群体,更喜欢操纵治疗师。有的人没到人格障碍的程度,不会质疑,但固执刻板,不配合,让治疗变得非常棘手。或是仅仅停留在口头上的同意,没有实际行动,竭力回避任何实质改变。

 

3. 抑郁群体的症状有一定的生物因素,会出现思维迟钝,记忆变差,精力不足,影响学业工作;加上躯体障碍的各种难受,失眠,求助愿望高;

 

人格障碍群体基本上没有生物因素,身体不难受,思维、记忆、精力正常,学业职业不受影响。甚至智商非常高,成就很大,只是人际关系不好,因此求助愿望低。

 

二、咨询治疗偏执群体有哪些技术要点?

 

这里所述抑郁共病人格障碍的治疗,只谈如何解决人格障碍。对于抑郁问题,仍然按照常规思路来做,不再赘述。


1. 要花费漫长时间建立信任关系

 

偏执群体从小遭遇各种挫折打击,会形成如下信念:世界是不安全的,人与人之间是利益争夺。因此他们对咨询师也充满怀疑,需要要花费漫长的时间来建立咨询关系。

 

比如有个抑郁共偏执障碍患者说,某医生把他的胃治疗坏了,某医生把他的腿治坏了,弄得一直疼。他认为“证据确凿”,毋庸置疑,会不停地想像对方如何害自己,愤怒不断累积。这个情况不解决,咨询根本无法进行。

 

2.要花费漫长时间去除暴怒(易激惹)反应

 

人格障碍群体从小到大遭遇密集的刺激挫折、心理创伤,属慢性长期刺激,生活中到处都是敏感点可以让他们生气。治疗师可以列出一张很长的暴怒列表,治疗中,在处理心理创伤场景的同时,需要去除暴怒敏感点(条件反射),处理大量的不良观念和累积的愤怒情绪。

 

3 .要花费冗长的时间进行人际关系教育

 

人格障碍群体从小的互动模式造成人际关系问题,而治疗师又难以在短时间内全部察觉,只能发现一点处理一点。对此精神分析有一定的优势,分析各种言行,让他们自我觉察。人的习惯是自己看不到的,只能是身边的人给指出来,然后自己才能改善。通过逐步学习,提高认知能力,希望这部分患者能有这样的进步:也许我感受不到你们的痛苦,但当我明白某些言行会让你们痛苦,我就不做了。提升感知能力更需要艺术类的训练。



(本图由心理学博士熊红星制作)

 

4 .要花费较长的时间学习痛苦承受能力

 

人格障碍群体对精神上伤痛的感受,比其他人更强烈、来得更快、发生得更频繁,好比汹涌的浪潮。

 

这种状态似乎永远不会结束,深陷其中的人不知道如何应对,故称之为压迫性情绪。精神和生理的伤痛常常如影随形,挣扎于压迫性情绪中的人常常用不健康、无效的方式来对付,他们不知道如何才能找到更好的解决之道。

 

第三代认知行为技术的辩证行为疗法,针对人格障碍的这种压迫性情绪,提出了一套完整的行为训练,用以提升痛苦承受能力,包括:全盘接受、摆脱自毁、转移注意力、放松练习、正念呼吸冥想,情绪描述等。

 

此外,还有认知方面的改善办法,如:脱离批判指责,提升善心,同情心,等等。宗教信仰中的感恩与祈祷,同样能达到提升痛苦承受能力。

 

三.治疗要从家庭关系方面寻找原因

 

一部分抑郁患者的患病原因,和其婚姻互动方式、家教模式有关。有的患者由于抑郁状态,人呈现软弱状态,家庭矛盾也被掩盖。当抑郁开始缓解后,自己的性格、脾气也出来了,家庭问题凸显,矛盾激化。但当治疗师提出需要整个家庭也改变的时候,有的家长(家属)就抗拒了:明明是治疗孩子(配偶),怎么弄到我们头上了?

 

性格上的固执刻板,往往跟生活策略不足有关,处世不灵活,用几个有限的方式应对复杂的外界;不敢轻易改变,怕一改变就出错,继而面临“更大的风险”。

 

和谐的家庭关系有一条金标准:家庭成员之间是否会说心里话。重视家庭治疗,把家庭建成一个爱的港湾,成员相互支持。在外界承受了各种压力,产生的负面情绪,一旦回归家庭立刻释放宣泄掉,心理疾病不容易发作,也不容易复发。如果家庭成员交流互动很少,自然是长期憋屈压抑,或是向外寻找情感出口。

 

对人格障碍的治疗还包括:减少干扰治疗行为,增加情绪调节能力,心理痛苦耐受能力,增加自我价值感,尊重感,学会感恩等。这些大多来自第三代认知行为的辩证行为技术指导思想。

 

四、边缘人格障碍共病抑郁症的情况

 

这种共病情况也是比较常见的。边缘人格群体的自我形象、内心偏好(包括性偏好)常常是模糊不清或扭曲的,通常有持续的空虚感。易于卷入强烈及不稳定的人际关系,导致连续的情感危机;也可能会竭力避免被人遗弃(高依赖),并可能伴有一连串的自杀威胁或自伤行为。

 

边缘人格多见于女性,常见的思维是:如果我依靠他人,我就会过得很好;如果依靠不上,我就会过得很差。容易把治疗师当上帝一样讨好崇拜,认为治疗师无所不能,对治疗师无限爱恋,甚至想方设法搞到治疗师的私人电话后,反复打紧急电话(我要自杀了,你快来救我);也有找到治疗师的住处后,进行各种骚扰。

 

人格障碍的治疗时间,短则一年半载,长的可以很多年。大多数中途就脱落了,少有彻底解决。原因是人格障碍患者尽管人际关系糟糕,但身体不难受,不影响学业、工作,甚至可以取得很高的成就,导致求助愿望很低。

 

不过,也有人只是具备上面一部分状态,并不是人格障碍,不能胡乱给自己或他人贴标签。比如,有的成年人抑郁状态很重,软弱无力,一段时间后突然开始发脾气。这不是人格障碍,而是康复起来的阶段性状态。

 

也有一部分儿童和青少年群体,抑郁的表现不是软弱,而是脾气大,这因为思维受限制,很多能做的事情做不了,非常心烦,无助,易激惹。家长更没法理解,把孩子当成青春期叛逆了,想都想不到可能是抑郁症。如果进行呵斥教训,只能是让孩子病情加重。

 

有很多患者问:人格障碍与抑郁症,哪个更难治疗?这很难比较。一般来说,人格障碍的严重程度,和治疗的难度成正比;而抑郁症的严重程度,和是否容易治疗没太大的关联。许多想自杀的严重患者,外来因素明显,短期内可帮助他们缓解过来。而比轻度抑郁还轻的恶劣心境、抑郁症残留症状,却可能比重度抑郁难治疗得多。

 

作者为一线执业心理咨询师,大学心理咨询老师






◀扫描关注


注:本文系网易新闻·网易号“各有态度”特色内容。本公号图片除注明外皆由张进所摄。文字、图片版权均为作者和公号所有,未经同意禁止商业应用。本公号投稿信箱:zhangjinduguo@163.com;本公号读者群的群主微信号: yu285079、lmy06060829,有意加入者可联系群主入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