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孩子抑郁了,都是原生家庭的锅? || 渡过

萤火 渡过 2022-06-06
文/萤火
如果谈起一个孩子得了抑郁症,那么绕不开的话题就是“原生家庭”。
当我们试图为孩子抑郁找到一个合理的解释时,原生家庭往往是“最好”的选择。
之所以这里打了引号,是因为近年来原生家庭的影响被无限扩大化,成为了家长们的梦魇。
原生家庭在当前社会舆论下,就变成了一个极好的背锅侠。
抑郁的确与原生家庭创伤密切相关,很多抑郁症孩子的原生家庭的确在孩子成长中是缺位的。
但将原生家庭的影响无限放大,甚至发展为原生家庭决定论,这是极为不负责任的。
因为青少年抑郁,并不单是一个家庭的问题,这已经发展为一个社会问题。
 
1、青少年抑郁“大流行”

时间回溯到20年前,那时候极少有孩子会确诊为抑郁症。
抑郁症这个词对于家长来说是一个完全陌生的词汇。
而青少年抑郁症也远低于全球青少年抑郁症的水平。

图源:unsplash


在此后的20年间,青少年抑郁开始了“大流行”
《全球疾病负担》(Global Disease Burden)研究显示中国10-24岁青少年抑郁症(Depressive Disorder)的发病率自2005年至2015年间显著增加,接近全球青少年抑郁症患病率水平(1.3%)。
青少年抑郁症的流行可能与大家更关注心理健康有关,以前就算是出现了抑郁症状也不会认为是一种心理疾病,现在大家接受了抑郁症这个概念,孩子表现出抑郁症状就会带着孩子去精神科作出诊断。
青少年抑郁症的流行也与原生家庭有关,但并不是单个家庭的问题,而说明在这20年里,中国家庭内部发生了一些变化,导致多个家庭中孩子患上抑郁症。
 
2、父母与孩子的冲突在于教育

中国家庭内部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会导致众多青少年患上抑郁症呢?
最大的一个变化就是中国父母对孩子教育的态度。
一个很典型的特征就是追求培优、拔高、超前教育。
很长一段时间,家长都认为课外辅导班是差生才会去的地方,也并没有给孩子报补习班培优的意识。
突然间,家长们突然热衷于给孩子补课,从小学开始就给孩子报各种培训班,学习成绩差的孩子得去补课,学习成绩好的孩子还得去培优。除了基础课程,还有各种课外兴趣班。孩子离开学校直奔少年宫。

图源:unsplash
这样巨大的转变发生在下岗潮之后。
下岗潮是从1993年开始一直到2001年结束这一段时间,国有企业改革,众多工人下岗。
根据劳动部门公布的资料,2000年累计下岗职工2699万人。
一方面,许多工人下岗后意识到再就业的困难,也注意到今后工作难找,开始为孩子的未来担忧。
那一段时期的经历让所有人都明白了一个道理,只有做的最好才不会被淘汰。
为了能够提高孩子在之后就业市场的竞争力,中国父母开始热衷于为孩子补课。
2000年之后,中国课外辅导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
从那时候开始,父母与孩子的冲突就凸显出来。

图源:前瞻产业研究院
我为什么会生病呢?我觉得和我成长环境有关。我小时候是我阿婆阿公带大的。我阿婆总是想让我当最棒的那个孩子。拍皮球要幼儿园第一,跳绳也要第一,小学则必须评上三好生······于是我内心变得争强好胜,比如群舞里永远想当c位,更喜欢跳独舞,还一直对当班长有莫名其妙的执念,想让每个老师同学都关注我喜欢我。——/孟秋二一(“渡过”北京之家志愿者,21天线上营、第13期北京营营员)

抑郁症的孩子大多都笼罩着“好学生”阴影。随着学习强度的增加,乌云密布,孩子难以招架。
耶鲁大学一项学生心理健康调查显示,耶鲁大学45%的中国学生有抑郁的症状,而美国学生的抑郁比例是13%。关于中国学生为什么焦虑程度普遍偏高,人们认为,部分中国学生将考学作为一种获取承认的方式,而并非是发自内心的真正热爱,长期如此,不但会出现心理问题,而且会丧失学习的动力。

图源:unsplash


很多抑郁症的孩子都会有一种“完美主义倾向”,很多抑郁症孩子在学校里都是尖子生,很多抑郁症孩子的父母都对孩子有高要求或是高期待。
而中国学校内的高压环境也给孩子造成了心理困扰(下周将会单独写一篇文章谈谈学校对青少年抑郁的责任)
逐渐,学习成为了家长与孩子之间发生矛盾的根源。
家长期望孩子能超前学习,努力培优,今后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更有选择权。
这样的期望根源是当今社会竞争激烈,一切的因素都不够稳定,父母认为唯有教育才是最有把握的事。
 
3、抑郁低龄化与教育内卷化

青少年的重要生活空间是学校、家庭与网络。
在原生家庭理论盛行的情况下,学校生活对青少年的重要影响却一直被低估。
调查显示,72%的患者确诊年龄在25岁之前,初次确诊年龄大多在13-18岁之间。在此次调查中,大部分人的初次确诊时间集中在中学、大学,即青春期开始后出现抑郁情况,这个现象可能体现出当前抑郁症有着向低龄化发展的趋势。
为什么现在青少年抑郁呈现出低龄化的趋势?
原生家庭理论很难回答青少年抑郁呈现出低龄化趋势这一问题。
但想想现在教育内卷都已经卷到幼儿园,就不难理解了。
现在的小学生面临的升学择校压力也越来越大,他们的课业难度也越来越大。分数考的越来越高,但是班级排名却越来越低。
一年级考95分在班里是倒数!这已经是非常普遍的现象。
两门90多,都会被老师约谈暗示需要抓紧努力。
教育内卷化,让孩子苦不堪言。
“我活得太累了”,四川一名小学生留下这样绝望的一句话后,跳楼了。
这不得不让人在感到悲痛的同时,也对目前教育感到担忧。

图源:ZAKER娱乐
教育中的内卷提示了个体对于努力的期望,内卷会提供一种希望,如果存在一种还尚有希望的模式,这个模式本身就会具有相当的刚性,很难改变。
不是想要内卷,而是除了这样读书上学,别的路都不容易。
虽然国外的放养式教学,尊重孩子的意愿,让孩子进行自由的选择也能够过的很好。但是这样的教育模式背后也是需要付出大量金钱与精力的。
内卷肯定不是最好的路,但却是目前看来最有希望的路。
当孩子生病后,许多家长都开始反思自己对孩子的高标准严要求,大多都能够平和的对待孩子的学习。
但是孩子复学还是面临极大的困难,因为他们还得面对学校系统内成绩至上的价值评判标准。
抑郁好像成为了一个社会问题。
脑子聪不聪明,学习、工作成绩好不好,有没有能力迅速完成任务,对公司有没有贡献……这些想法就是丈量、判断个体价值高低的价值观、人生观。也可以说,正是这些价值观建构的体系驱赶着人们陷入无限竞争的社会。
社会不允许人们停下来。社会不允许停滞,也不能够停滞,在社会运行面前,停滞就意味着没有产出,就意味着“优胜劣汰”。
所以孩子抑郁了,都是原生家庭的锅吗?

本文转载自渡过服务(ID:duguofuwu)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