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渡过 · 周末版 · 回望成都营】祝福我们,从此相忘江湖

渡过作者 渡过 2022-06-06
文 / 瑞宽

6月16日夜晚,成都都江堰。

为时一周的成都营活动,就要接近尾声了。

短短一周时间,营员建立了心灵的链接,结成友谊,融为一个整体。然而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活动结束后,大家很快就要回归原来的生活。为此,成都营组委会,为青少年营员们,组织了告别仪式。

闭营仪式结束后,青少年营的营员和辅导员们,回到开营破冰的活动室,按照破冰时分好的小组,围坐成三个圈。

主持仪式的青年营营长鑫姐和成长营营长青曼,把一大摞明信片,分给各组的辅导员,再由各组的辅导员分给每一位营员。

连着各组辅导员在内,每个人把自己的名称写在卡片的一角,然后递给右边的人,然后在递给自己手中卡片的空白面,写上想要对卡片主人的一句话,然后再传出去。


活动室里响起了《小幸运》:“但愿在我看不到的天际 / 你张开了双翼 / 遇见你的注定 / 她会有多幸运 / 青春是段跌跌撞撞的旅行……”本一首爱情歌曲,却仿佛是对这几天的营地生活中,大家相遇、相识,共同渡过的写照。每一位营员与辅导员们,或是跪坐,或盘腿,或抱膝,都低着头,拿着彩笔写着,摩擦出“刷刷”的声响。

青年营组的辅导员云子和小鱼,一边写着自己的明信片,一边帮着身边的组员们传卡片,或者帮组员们解释规则。

她们都是第一次参加营地,彼此之前也是素不相识,非常凑巧的是,两人不仅有点“撞脸”,就连身形也非常相似,最初有不少营员把她们认错了。“老师你怎么这么快就换了身衣服?”有一次,一个营员说。


虽然一开始觉得外表有点相似,相处下来,就会感受到,两人截然不同的内在,她们以各自的方式,支持和关心着组员们。

“作为心理系学生、咨询师接触到孩子的样子,和真实生活中的他们截然不同,只有抛弃了僵硬的角色、专业的偏见、理智的傲慢,才能真实地体会‘他们的世界’,或者说是‘我们的世界’。”云子在笔记中写道。

而这一幕一幕,至此即将成为回忆。

鑫姐和青曼两位营长,都已多次参加营地、带领活动,看惯了相聚与别离。她们静静地坐在一旁,守候着大家。


歌曲放完一遍,每个人的卡片都周转了大半圈,写上了各种色彩的字迹。有的营员默默地拿出手机,把传自己手中的每一张卡片拍摄下来,留作永久的纪念。

告别话语长短不一,有的是占满整张卡片三分之一的密密麻麻的小字;有的只有“再见”等寥寥几字,却无不饱含着情感。

不知过了多久,“刷刷”的写字声也一点点地静了下来。鑫姐和青曼又给了每个人一摞明信片,大家可以给任何人,无论是否在本组,写一句话。

这时,播放的乐曲换成了《干杯》:“会不会 / 有一天 / 时间真的能倒退 / 退回你的我的 / 回不去的悠悠的岁月……”

哀而不伤的旋律,撩动着每个人的心弦,隐约可以听见轻微的啜泣。

成长营2组的辅导员ada,在组员们眼中,是一个沉静、爽朗、细腻、热情的大姐姐。即使不在她组里的营员,也能常常得到她的主动关注。

作为这次营地游戏活动的带领人之一,她与伙伴们仔细阅读剧本,挑选了几款适合大家的剧本杀。每天晚上营地工作会议结束后,她继续陪着玩桌游不愿休息的营员们,直到深夜。生日会那天晚上,几名营员想要玩桌游,可是灯光昏暗,于是ada用自己手机的手电筒功能,为他们照明,直到桌游活动室安排妥当。

此时,ada一边写卡片,一边安慰一个闹情绪的孩子,却忽然鼻子一酸,赶紧从衣兜里拿出纸巾,悄悄地抹了抹眼角。旁边的一个营员正好看到,于是伸出手,搭在ada肩上。ada向她点头致谢,然后继续写字。


2组的另一位辅导员曼君,虽然看似不显山露水,却是有着独特思考的“理性派”。

“这次营地,我最大的收获是:要把人和人的问题分开来看。事实上,孩子的情况,是很多问题的综合,既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原因。不少孩子仅仅因为心理疾病,就被社会另眼相看,认为他们自己有问题,这对他们非常不好。其实我在学校学心理学时老师也跟我们讲过,这次我的体会更深了。”

对于青年辅导员的责任,曼君认为,是把温暖和力量留给营员们,帮助营员们实现精神的自足,自身不去占据营员心中的地位从营地一开始,曼君就在为别离做准备,每当与组员们谈话时,总会有意无意提点他们。“我希望我们辅导员能与孩子‘相忘于江湖’,我在给营员写的话中,都有这个意思。


成长营2组就这样在风格截然不同却又互补的辅导员们带领下,完成了一周的活动。


此时,时间已过夜晚10点,不少营员却仍然在写着。“大家可以暂停以下,时间有点晚了,我们先进入最后一个环节,结束后大家可以继续写。”又传来了鑫姐的声音。

所有人围成了一个大圈,依次说出对这次成都线下营的印象。“很开心”、“自在”、“特别治愈”……大家依次开口说道。

“不久之后,辅导员们会删除你们的联系方式。不过相信大家在这为时一周的活动中,已经汲取了信心与力量,这力量会一直伴随着你们。”鑫姐说。

随后的时间,营员与辅导员们,有的继续写明信片,也有的在活动室内外说这说那。

小艾是成都营辅导员中,唯一的男生,担任成长营1组的组长。他仿佛是孩子们中的“开心果”,即使在别离时刻,也有说有笑地与孩子们谈论手机游戏等话题,在与一名组员一番长谈后,笑着互相碰了碰大拇指,作为话别。


另一位组长柠檬,是西湖大学心聆研究所的咨询师,经她的同事、曾担任去年10月苏州营辅导员的吴尘介绍,加入了渡过辅导员队伍。

她带领的“酸酸甜甜都是我”,是她结合自己的网名“柠檬”,以及绘画疗愈等心理团体活动,在组员们的头脑风暴下,自己设计的原创活动。大家用把柠檬想象成自己,或者自己重视的人,用画笔来装饰它,给它设计一段人生;然后再给柠檬设计一个家,假想在柠檬们的家庭生活。“人生之旅就像柠檬一样又酸又甜,孩子们在活动中,投射出了自己真实的想法,分享了真实的自己。”

一个组员给柠檬的赠言,让她特别感动:“我今年秋天就要准备复学了,以后我们可能再也不能见面,但我会永远记得你给我的温暖。”


这时,背景音乐的旋律转为轻松,在音乐的感染下,笑容再次浮现在大家的脸上。之前的生日会和闭营仪式都安排才艺表演环节,有的营员仍然意犹未尽,拿着麦克风,跟着旋律一起歌唱、联欢。有的则互相约定,如果以后有机会,还要相聚。直到午夜,大家才纷纷离开。

至此,渡过成都营青少年营的活动,最终结束,而孩子们的生活,掀开了新的一页。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