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财新mini张进专栏】之一:为什么现在抑郁症越来越多?

张进ZJ 渡过 2022-06-07

张进 / 文图


【张进按】不久前,应财新传媒创办人胡舒立之约,我在刚推出的财新mini开辟了一个专栏,内容是我对抑郁总体认知的最新梳理。该专栏共10篇文章,和我此前的观点一脉相承,但也有所发展。当然这仍不是终点,因为对人类精神领域的探索是无止境的,将来我有新的想法,会随时更新。


征得财新同意,在渡过公号转发整个系列,今天这是第一篇。另九篇标题分别是:《四维座标看抑郁》、《没有“最好”,只有“适合”》、《抑郁没有分水岭》、《如何辨别抑郁症和抑郁情绪》、《信心和耐心:从自限性特征看抑郁症》、《抑郁是对人的警讯和自我保护》、《药物治疗面面观:不排斥,不神话》、《“以我为主”寻求心理治疗》、《做心理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大约五六年前,我刚刚开始研究精神健康问题时,从文献上看到一则预言:在全球范围内,抑郁症已是人类第四大疾病,预计到2020年将升位为第二大疾病。

时至今日,这个预言不幸而言中了。2019年,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黄悦勤教授等在《柳叶刀 · 精神病学》发表文章,报告了中国精神卫生调查(CMHS)的患病率数据——在中国,抑郁症的终身患病率为6.9%,12个月患病率为3.6%。据此估算,目前中国抑郁症患者逾9500万,已超过癌症,成为仅次于心脑血管病的人类第二大疾病。 

其实不仅仅是数据,在现实中,我们也能够感受到抑郁症的广泛存在。10年前,大家说起谁得了抑郁症还颇为新奇,甚至私下议论纷纷,如今则已习以为常。可以肯定地说,现在我们每个人身边,都有不少抑郁症患者,甚至自己很可能就是其中之一,却浑然不觉。
 
为什么抑郁症发展这么快?我觉得主要是社会因素所致。
 
我们知道,探讨精神疾病的起因,应该从现代医疗模式,即生物、心理、社会三个方面展开分析。生物层面主要指人的大脑。从进化角度看,从古至今,人的大脑结构变化不大,短短十来年更不可能发生任何重大变化;心理层面是人的心理结构,它虽然不像大脑那么稳定,却也是漫长岁月里逐渐定型的,除非遇到极其重大的刺激事件,短期内也很难巨变。

那么,只能从外部环境寻找原因。
 
首先是压力。关于此,各种分析很多,诸如经济压力、生活压力、人际压力等等,不必赘述。这里我只想单独分析一个问题:信息过载带来的压力。
 
早自上个世纪50年代始,人类就号称逐渐步入了信息社会;时至今日,信息增长的速度是几何级数的。并不需要太多论证就可以看出,现在我们每个人每天需要处理的信息实在是太多太多了。且不说社会的实质性变迁,仅仅科技进步这一项,就大大提高了效率,加快了节奏,缩短了时间和空间,给人们增添了无穷的信息负担。就说眼前,大家想一想,自新冠疫情以来,我们需要处理的额外信息增加了多少?
 
所有的外部信息,首先要靠大脑来处理。刚才说到,从古至今,人类的大脑变化不大,这就好比一台电脑,硬件还是那些硬件,内存也没怎么扩容,但这台电脑需要完成的任务却成倍、几十倍、几百倍增长。长此以往,电脑的硬盘空间就会被塞满,信息垃圾越来越多,电脑运行越来越慢,直到最后崩溃、死机。
 
人也一样。我们的大脑还是过去的大脑,但是每天承载的信息越来越多。哪怕你并不是在为生存竞争而拼搏,只是无所事事地娱乐,诸如刷手机、看视频等,也是在占用大脑资源。而大脑资源是有限的,如果你的大脑的生理性功能(这往往由先天决定,好比电脑的出厂配置)不能从容处理这些信息,你就会处于消耗状态;当你的能量逐渐耗竭,越来越不足以维持你的日常生命活动,抑郁就会悄然不期而至。
 
以上说的只是信息过载问题。如果再加上因人类欲望无限膨胀而萌生的分别心、攀比心——这必然会带来各种类型的剧烈的内心冲突——你生命能量就更会加速消耗,裹挟着你无可遏止地步入人生的暗渊。
 
说完压力,再说另一个问题:生活方式问题。
 
还是归功于科技的进步,当今时代的人,哪怕是普普通通的人,都有条件无节制地追求生活的舒适和便捷。比如,各种自动化设施,满大街的快递,使得我们足不出户,就可以享受各种便捷服务。以前,一个再懒散的人,为了填饱肚子总得出门吧?现在,我见到许多年轻人,真的可以一两个星期宅在家里,白天睡觉,晚上打游戏、刷视频,开着空调,用着遥控,离阳光、离空气、离清风明月、离真实生活,越来越远。
 
抑郁是进化的产物。人是动物的一种,既然叫动物,总是要动的。在原始社会狩猎文明时期,人的始祖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天都在野外觅食,或者追逐野兽,或者被野兽追逐,注意力集中而单一,这个时候是没有抑郁症的;而当人类社会从狩猎文明进入农耕文明,生活方式的变化、私有财产的出现,催生出永不被满足的欲望和分别心,引发了无穷无尽的内心冲突,逐渐进化出抑郁症。——这些年抑郁症与日俱增,或许就有生活方式的原因吧?
 
我听说曾有这样的研究:一个社会的GDP增长曲线,与其精神疾病增长曲线高度重合——如果这个研究成立,我想道理也隐含在我上述分析之中。
 
行文至此,我的结论就引申出来了——
 
为了预防抑郁,我们应该降低人生欲望(包括物质欲望和出人头地的欲望),减少对于技术的过度依赖,舍弃可有可无的信息摄入,让大脑休养生息。这其实就是做减法。从我个人而言,我最喜欢“奥姆剃刀原则”,其要义是:“除非必要,勿增实体”。
 
其次,我们不必过度追求生活的便捷与舒适。有一句话非常智慧:“你命运中的所有馈赠,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你获得了便捷与舒适,就失去了人体相应的本自具足的某个部分。所以,面对正在逼近的人工智能社会,我们要从人类的童年寻找智慧,调整生活方式,回归简单质朴的生活,保持对享乐的必要克制,多运动劳作,这样才能回归人的本性,远离抑郁。

本文原载于财新mini
ID: caixinmini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