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总编手记 | 全球开放体系中的浙商新试验

冯永明 浙商杂志
2024-11-02

⇅点击上方蓝字

每一个有商业梦想的人都会关注我们~




徐伟强要经常接待来自世界各地的客商。2023年11月15日的午后,我们在金华金磐开发区脉链产业园区内看到,他正与来自迪拜的三位客商签订分公司成立协议,双方的合作洽谈始于一年前。


脉链脱胎于一家传统制造企业,其五金工具品牌“皇冠”是业内知名品牌,有着广泛的用户群。十余年前,脉链开始向五金工具平台企业转型。出生于1974年的徐伟强从父亲手上接棒,他希望,让越来越多中国制造企业的产品可以通过脉链云平台销往海外。与迪拜经销商签约,正是脉链架构海外落地的又一重要一步。


11月28日中午12点,徐伟强再次启程,前往阿根廷、智利、秘鲁、厄瓜多尔、墨西哥、美国等六国,洽谈分公司以及产业带区域服务中心落地事宜。一年里,徐伟强一共跑了28个国家,这是他年内最后一次出国。他说,让客户从传统贸易赛道切换到数字化共享赛道,要换赛道就必须亲自前往。


脉链试图让中国制造企业抱团出海,在国外建立仓储,让货品直接进入当地。今年以来,不少企业受益于脉链,在平台上的出货量增长超过20%。


为实现脉链平台化转型,徐伟强几乎耗光了此前数十年通过制造业积累的财富。但他相信,未来可以成功,从现有的平台效益来看,企业的这一转型已基本成功。


改革开放40余年来,国际化已经不是一个陌生的词。无论是新昌的三花、上虞的卧龙,还是杭州的西子奥的斯,企业国际化已然成熟,一支国际化的员工队伍已经建成,企业开会经常是“多国部队”集结,多种语言切换交流。


脉链出海是中国企业国际化的最新案例之一,也是浙江开放进程中的一个新故事(相关报道详见本期特别策划之《徐伟强:小五金何以长成“To B版”阿里》)。


自2003年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是全球化进程中最为重要的一支力量,一直推动着全球经济增长。

过去数十年间,无数中国企业的走强令对手胆寒。以至于,华为受到美国以国家之力进行打击,但这家中国企业挺过了艰难时刻;阿里打败了易贝(eBay),成为中国在这一领域里的领跑者;海外版抖音TikTok则是全球最火的应用,改变着全球社交模式……无数的中国企业学会了在国际化的大海里游泳。



但当下,中国面临的外部环境却充满了不确定性。受地缘政治等影响,今天的全球化已被不同程度地妖魔化,部分国家走上逆全球化道路。


近期,世贸组织将2023年全球商品贸易量增速从此前预测的1.7%下调至0.8%。全球贸易持续处于疲弱态势,增长困境和挑战日益堪忧。


另一方面,记者最近在走访多地时发现,外资流出正在加速。对此,普华集团董事长曹国熊在一次交谈中表示,资本总是向收益率高的地方流动,这应该被认定为资本的短期行为。


“超级全球化造成了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有效配置,大大释放和提高了劳动生产力,创造了巨量的财富。”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教授郑永年在其著作《中国叙事》中写道,“中国也是这波全球化过程的主要参与者和获益者。但中国并没有出现西方那样的情况,即经济发展了,民粹主义崛起,社会变得不稳定,而是同时实现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可持续稳定。”


中国正在加速经济增长模式的改变,试图实现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的再协调,努力切换中国经济新赛道,以“一带一路”推动建设国际物流大通道,以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为目标完善国内循环体系,实现“政府投入基础科研、企业进行技术应用创新、金融机构提供风险投资支持”的“新三驾马车”的增长模式。


郑永年进一步指出,西方自身所面临的问题和中国的可持续崛起的反差导致了西方对中国经济制度的恐惧。因此,如何讲述中国经济成长故事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道必答题。


浙江企业正在用更好的方式向国际讲述中国增长故事。在金华市蓝标工具科技有限公司,年轻的企业经营者周吉辉为应对国内市场的变化,想尽一切办法“走出去”。



2023年,其国内国外市场的占比从5∶5调整为3∶7,并提早一个季度完成了去年全年的经营任务。周吉辉说,工具领域的市场蛋糕并没有进一步扩大,他要在国外做大市场,“一带一路”合作伙伴成为其营收增长的主要渠道。


“一带一路”是开放发展的基础设施,让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与外国企业在这一跑道上做着生意,为全球互联互通、发展繁荣注入强劲动力。


在中国,大到一架飞机,小到一支铅笔,都在全球化中演绎着自己的“生命故事”。10月13日,巨石集团30周年庆在桐乡凤凰湖畔举行,来自全球30多个国家(地区)的玻纤行业的中外嘉宾共聚一堂,生动地呈现了全球化在中国的一番景象。

11月27日,北京市政府和商务部实施《支持北京深化国家服务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建设工作方案》;浙江则带着“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上续写新篇”的嘱托,实施新一轮的开放战略。


开放,讨论的不是要不要的问题,而是怎么变得更好更强的问题。浙江华侨与浙商的作为,将为如何创造更好更强的开放提供实践经验。


华侨是浙江开放的有生力量。目前,浙江200余万华侨遍布全球各地,他们成为沟通世界的最好的代言者。“全球性的东西在调整与混合的基础上,融入了地区性。”法国学者塞尔日·格鲁金斯基在《世界的四个部分》中指出。这些华侨都已经很好地融入所在国。


数百万浙商,如华立、青山控股等已深深扎根海外市场,在全球进行资源的高效配置,为开放发展树立浙商典范。


中国经济腾飞的所有秘密就在改革与开放里。

本期《浙商》杂志推出《大时代·何以浙江能 何以浙商行》第三篇章,聚焦的正是开放话题,试图解答浙江如何“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上续写新篇”。既然是新篇,则意味着,过去曾有一个华丽的篇章。


华立集团董事会主席汪力成分析了中国开放的三个阶段后指出,当下开放所指向的是“地瓜经济”3.0时代,即浙江正成长出一批在全球细分行业具有影响力的隐形冠军,重构全球供应链,也是重设分工。华立是最早“走出去”的浙商企业之一,汪力成说:“‘地瓜经济’3.0时代,不只是浙商走出去,更伴随着越来越多外来高新科技企业进入浙江。”(相关报道详见本期特别策划之《汪力成:做全球资源配置者》)


浙商已经成为全球化进程中,讲述中国经济制度优越性的一支温和的、向上的、可感知的力量。


透过本期特别策划里那些生动而具体的案例,我们将看到一个由浙商参与的更易被理解、更具包容性、更具韧性的全球开放体系,一个由浙商参与的为锚定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而进行的开放新探索。




关注“浙商杂志”视频号



钱塘江畔展望龙腾之年!2023《浙商》年会即将开启,你有一份“精彩议程”请查收

温州知名别墅群停摆?背后老板是28年前温州首届“十大明星青年企业家”





文丨《浙商》杂志总编辑 冯永明

编辑丨施晓艳

审核|余广珠、徐燕娜

监制|冯永明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浙商杂志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