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李路曲:正确理解“比较政治”的学科特质,推动比较政治研究

日前,教育部发布了政治学一级学科简介及学位基本要求。一方面该发布简要介绍了政治学的学科概况、内涵和范围,规划了政治学理论、中国政治、国家治理、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比较政治、国际政治、国际关系、外交学、全球治理与国际组织、计算政治学等10个二级学科,对于政治学的学科发展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另一方面,此次发布还提出了政治学硕士、博士生培养目标,需要具备的基本知识、基本素质、学术能力,提出了学位论文基本要求,对于政治学的人才培养亦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在此之际,为了进一步探讨和促进学科进步,《政治学评论》编辑部特别邀请了政治学教学与科研领域的著名学者,分享政治学学科发展的成功经验、发展思路和未来规划,以启发政治学人,共同推动政治学学科发展。本系列笔谈仍然在约稿过程中,欢迎学界赐稿(获取具体投稿方式请点击:政治学学科发展的经验与思路约稿)。

《政治学评论》
笔谈列表

★★★张树华 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政治学学科评议组成员

自立自强、以高质量成果建构中国政治学

★★★张贤明 吉林大学行政学院,政治学学科评议组成员

互鉴与包容:政治学发展的路径选择

★★★肖 晞 吉林大学公共外交学院,国家安全学科评议组成员

国家安全学学科建设的成绩与不足

★★★佟德志 天津师范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政治学学科评议组成员

基于自主知识体系的政治学学科建设

★★★李路曲 上海师范大学哲学与法政学院
正确理解“比较政治”的学科特质,推动比较政治研究
★★★孟天广 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

数字智能时代的政治学发展:学科交叉驱动的计算政治学

★★★刘训练 天津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

关于西方政治思想史专业建设与发展的思考和感想

★★★王正绪 浙江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小议比较政治、世界政治、国际政治






正确理解“比较政治”的学科特质,推动比较政治研究

日前教育部公布了新一轮的学科设置方案,在政治学的学科设置中,在将“中外政治制度”这一二级学科取消的同时,将“比较政治”正式列为二级学科。由于近十几年来各学校多在“中外政治制度”的学科内进行比较政治的研究和人才培养,因此,这次学科设置也可以说是以“比较政治”取代了“中外政治制度”,是反映现实和与国际接轨的一项调整。

通过学科划分或设置来突出某一领域的研究和人才培养,是中国学科建设的一大特色。具体来说,与一些国家的学科设置具有相对的稳定性、粗放性和交叉性相比,中国的学科设置更具有动态性、精细性和排他性。这在政治学的学科设置中表现得尤为明显。例如,仅改革开放以来,政治学的学科就进行了多次较大的调整,不仅行政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和党史从政治学中脱离出去,而且这一次二级学科的设置更为精细,有十个二级学科。实际上,二级学科设置的增加和内涵的广泛性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在一级学科范围内各二级、甚至各一级学科的交叉,因为政治学的各二级学科的某些内容已经延伸到了其他的二级学科甚至一级学科之中。例如,“国家治理”就与“公共管理学”有较多的交叉。

在深刻理解政治学这一次学科划分特点的基础上,对于比较政治的从业者来说,既要利用这次将“比较政治”设为独立的二级学科的契机,发展比较政治,通过突出学科意识而提高本学科的质量,运用比较政治的学科特点进行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也要正确理解比较政治与政治学其它二级学科,以及与法学、经济学、社会学和历史学的交叉关系,通过合理地交叉研究为政治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提供综合性知识,培养复合型人才。

比较政治既不是专门的理论研究,也不是纯粹的经验或实践研究,而是一门理论联系实际的学科。这要求比较政治研究者既要掌握一定的理论、方法,也要有丰富的实践或实证经验,尤其是要对政治现象和政治发展有丰富的知识。换言之,要成为一名好的比较政治研究者或学习者并不容易,因为它既要掌握科学规范的比较方法,也要对比较政治研究的单位、即政治现象有深入的理解。在这里,政治现象主要是指制度、文化、行为和政治发展,如果对政治现象没有深入的理解,没有正确的发展观,即使掌握了科学的比较方法,也无法合理地解构、建构和选择政治现象或比较的单位,无法从微观走向宏观,从而无法进行有效的比较研究;反之也一样,即使对政治现象或政治发展有深入的认识,但如果没有科学地运用比较方法,其比较研究的有效性或精确性就会受到限制;最后,政治现象是在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因此,比较政治学无止境。

作者著作推荐

李路曲教授主编

《政党政治与政治发展》书影与链接

注:本公众号不以盈利为目的。文中推荐购买链接,仅为方便读者,请根据需要购买。


系列笔谈由政治学评论首发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出处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政治学评论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