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帐号已被封,内容无法查看 此帐号的内容被自由微信解封
文章于 2023年5月1日 被检测为删除。
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军旅十年

赵原野 鹰眼观天涯 2023-05-01

作者:朱海明。

关注鹰眼观心,看每日新闻时评。

1976年2月,我们广东梅县松源、隆文、桃尧三镇81名新兵,离开家乡应征入伍。

一天早上,我们一众新兵乘着大卡车去到东莞的樟木头火车站,然后转乘铁皮闷罐列车一路北上。经过几天几夜的走走停停,终于到了目的地,湖北钟祥县冷水镇——原空军雷达兵第四十九团。

团部就坐落在冷水镇的一个大山沟里,所在村庄叫郭刘湾村。团部旧址至今仍在,人去楼空,有的经改造变为当地村委的办公用地。

当时的新兵连也叫军教连,离团部不远,翻一座山就到了,坐落在山口前。

紧张而陌生的新兵生活开始了。我们和四川籍新兵分在一起,他们人更多。

新兵连的生活是紧张、艰苦的。尤其是伙食差,除了大白菜就是土豆,而且味道偏咸偏辣,对四川兵的口味,我们广东兵就吃不习惯,好在每顿都有大米饭供应,时间久了,大家慢慢地适应了。

到了晚上夜深人静的时候,几个老乡就凑到一块互相倾诉,想念家乡,想念亲人,有的还偷偷流泪。

班长看出了我们的心思,就找我们谈心,开导我们,还在班务会上讲部队的光荣传统,讲艰苦奋斗的作风,希望新兵要想得开,要互相关心。

于是,在班长的帮助下,我们广东兵和四川兵开始互相交流、交心,搞大团结,不搞老乡观念,尽快融入部队的大家庭,尽快适应部队生活。


后排右一为作者

新兵连训练的事大都差不多,都是艰苦而又枯燥乏味的队列训练、射击训练及内务整理等,尤其是夜间突然进行的紧急集合,把我们搞得一个个狼狈不堪。

新兵最害怕半夜搞紧急集合演练,总是制造紧张气氛,有时莫名地感觉今晚要搞紧急集合,弄得自己睡不好觉,真的紧急集合了还真是洋相百出。

我有一次把棉裤穿反了,还有一次由于背包没有捆实,在操场上跑没两圈背包就散了架了,几乎是用手托住抱回来的,结果不仅受到排长批评,还拖了全班的后腿,惹得班长满脸的不高兴。

不过经过这般历练,愣是把我们这帮毛头小伙蜕变成一帮像模像样的解放军军人!

两个多月的新兵训练结束后,我被分配当了514警戒雷达操纵员。然后和王育先、王北山等十多名新兵被安排到了高庙雷达连,进行为期三个月的专业培训。

高庙连仍在湖北钟祥境内,属于丘陵地带。这是一个警戒雷达连,但离机场不远,也有保障任务。

专业培训,主要是学习电工和无线电的基本知识等。在理论课的学习里,我们遇到了一个好教员——雷达技师薛新生,1973年的江苏兵。

薛技师学识广博,口才了得,上知天文地理,下晓人间世俗,侃大山可是一绝。作风上有些邋邋遢遢,不修边幅,但工作起来却是兢兢业业,一丝不苟。他授课认真,思路清晰,思维敏捷,语言生动,风趣幽默,听他讲课真是一种享受。在他的调教下,我们的专业理论知识提高很快。

专业培训结束后,我和老乡王育先、张永林、王思源一起被留在了连队,正式成为高庙连的雷达操纵员。后来又来了油机员煌华,标记员日松,卫生员沈阳,我们私下号称高庙七大梅县老乡,整天在一起训练、学习、劳动、散步、聊天,日子过得还算愉快舒心。

一开始我们新兵是跟班训练,白天跟着老兵训练、值班,还有一项重要的劳动,就是到菜地除草,施肥,翻地,种菜。

说到种菜,是连队为了改善伙食同时也是为了保持劳动人民本色,在那个年代,部队开展农副业生产自给自足,几乎全军都是如此,是我军的一项光荣传统。所以,连队特别重视农副业生产,操纵排分两个班搞起了劳动竞赛。

作为新兵,我们当然更是积极卖力。老乡王思源干得尤其起劲,无论是翻地、除草还是挑大粪,他都是一马当先,干得汗流浃背,深得老兵赞许。

我和他不在一个班,他看我干得有点吃力,想要帮我,但又碍于是竞争对手,很为难。他说,我这么卖力主要是不想输给老兵,不能让老兵瞧不起咱!

他说得对,其实我们梅县兵个个都挺能干的,我们班的张永林、阿先干农活也都是一把好手,厉害着呢!在高庙连,我们梅县老乡文化了得,操纵训练走在前,体力劳动也决不落后。

下连队后,我们新兵跟老兵一样单独参加执勤站岗。一天中午,张永林跟往常一样背着步枪在连队巡逻站岗,走在514雷达阵地上,此时雷达正开机训练。

忽然,他听到天线有异样的声音传出,马上紧张起来,驻足仰头观看,总感觉天线转到某一角度时就会发出响声来,再仔细一看,不好!怎么天线铁塔好像有一道裂缝!于是,他赶紧将情况向何班长(1975年广西兵)作了汇报。

何班长听了也觉得问题严重,便跑向阵地观察,随即向连队报告。连队领导确认后,立即向团部报告,采取紧急措施。由于报告及时,措施得力,避免了一次天线铁塔断裂甚至倒塌的严重事故。

张永林作为入伍不久的新兵,能表现出极高的警惕性和敏锐性,而且迅速向班长报告,实属不易。连队向团部打报告申请为张永林记个人三等功一次,团部很快就批准了。张永林给我们梅县老乡长了脸!


高庙连留影

除了搞好操纵员的训练、值班、上机,我还得到“重用”——兼任了雷达器材保管员,整天跟着薛新生技师协助他搞好雷达兵器的维修保养。

薛技师出身干部家庭,平时作风稀稀拉拉,但工作起来却非常认真,尤其是维修雷达兵器排除故障时,可以不休息、不吃饭,有一股故障不排除决不离开雷达兵器的劲头。

他的维修技术超一流,分析判断兵器故障部位的能力极强,排除故障手到擒来,干净利落。在薛技师身上,我学到了不少东西,他也一直鼓励我好好干,说他是我从军路上的引路人、我的师傅,一点都不为过。

军事训练,我抓得很紧,各项考核在新兵中都名列前茅,又有在雷达器材保管中的出色表现,第二年我被评为学雷锋先进个人,年底又被团部荣记三等功一次。1978年9月,团里又决定送我去武汉空军雷达学校学习两年,从此迎来了我部队生涯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当年我参加的是雷达技师第八期技师班的学习,学制两年。据了解,在这以前雷达技师班学制都是一年,学制改为两年最大的特点是加强雷达理论特别是基础理论的学习和培训,并引入了高等数学的课程。

高等数学对我来说真是一个难点,因为过去连普通高中的数学知识都没有学好,现在要学习高等数学太难了。为了不掉队,我赶紧跑到汉口新华书店买些高等数学的辅导书来恶补,上课认真听老师授课,做好笔记,课后主动向学习成绩好的同学请教。

经过一番刻苦努力,终于通过了高等数学这门课程的考核。



在雷校学习期间,除了学习任务繁重,其他学习生活及作息规律都跟部队一样严格规范,既团结紧张,又严肃活泼,平时不仅上课要排队列队前往,就连饭前也要列队整齐,还要高唱队列歌曲。

说到唱歌,我想起在雷校大礼堂搞拉歌比赛的情景来。我刚入校时,学员大队教导员找学员谈话,就曾问我有何特长,我说没有什么特长,就是在连队时会教大家唱些革命歌曲。又问会指挥吗?我说不会,只会简单的打打拍子而已。

第一次在大礼堂集中开会前,各学员大队进行拉歌比赛,歌声嘹亮,此起彼伏,气氛相当热烈。

轮到我们大队唱歌时,由于当指挥的学员怯场,气势上不来,看得区队长焦急万分,此时,我不知哪来的一股勇气,快步走到区队长前自告奋勇要求上去做指挥,区队长愣了一下,迅即大手一挥:“上!”

我马上冲到学员大队座席前,站定,双手一扬,歌声一起,大家随着我的指挥节奏,越唱越好,越唱越响,越唱越整齐,整个气势都上来了!

一曲唱罢,随着我那有节奏有分量的拉歌口号,引得全场掌声雷动!那次拉歌过后,区队长每次集合唱歌都让我来指挥,直到后来有更合适的人选后我才交出了“指挥棒”。

那时候看电影都是在学校操场上,看露天电影。学员以区队为单位整齐列队,每人手上拿一个小帆布做的小凳子,在指定位置齐刷刷地坐下,接着就是拉歌比赛,很有意思。

我们每个月都能看上两三场国产影片或外国电影,像日本电影《追捕》《阿信》,罗马尼亚电影《橡树.十万火急!》,印度电影《流浪者》《大篷车》等,都是在那个时期看的。

特别是印度电影很有意思,又唱又跳,极具特色。喜欢看外国电影还有一个原因,就是特别喜欢上海译制厂配音演员的声音,八十年代的外国电影几乎清一色都是由他们配音的,声音很有特色,和演员的表演融为一体,好像标准的又极富个性的普通话就像是外国演员嘴里说出来似的。

像译制片厂著名的配音演员邱岳峰、毕克、李梓、刘广宁、童自荣、乔臻、丁建华等,都是我崇拜和仰慕的配音明星,他们的声音非常有特点,真是过耳不忘。

由于喜欢看电影,有关电影的杂志期刊也成了我的钟爱,在雷达学校学习期间,经常到阅览室翻看电影杂志。

1979年,停刊了十几年的电影期刊《大众电影》复刊,顿时成为了广大电影爱好者的最爱,每次到阅览室总是慢人一步抢不到《大众电影》,为了能看到新出版的杂志,我就只能提前半小时赶到学校阅览室前排队,开放时间一到大门一开立马奔着《大众电影》去,抢到了那兴奋之情真是难以言表。

那时我经常和学员张保成等议论和评价国产电影和外国电影的特点和区别,议论演员的表演,张保成还说,当年电影《蓝天防线》摄制组还专程到他们雷达连去体验生活呢!



在雷校学习期间,我还认识了指挥连的战士朱纪明,原本我们之间没有什么交集的,他是学校指挥连的,而我是学员,平时没有来往。巧的是我们同住在一栋宿舍楼里,我们楼下,他们楼上,但我们经常会在楼梯口碰面。

那时朱纪明非常阳光、帅气,见人总是微笑点头,给我留下深刻印象,一天饭后散步,我们走到了一起,于是我主动和他打招呼,就这样我们互相认识了。后来就经常在一起散步、聊天,成为了无话不说、无话不谈的好战友好兄弟,彼此结下深厚的战友情谊。

在第二学年,我们安排到雷达兵器上进行故障维修课程的学习,恰巧又遇到朱纪明他们为我们的维修实习提供后勤和技术服务,我们彼此有了更多的接触和了解,我们还在雷达兵器上留下了幸福的合影。

从雷校毕业后,我们之间还保持通信联系,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失去了联系。前不久,朱纪明偶然看到我写的文章,通过“鹰眼主编”赵老师的牵线搭桥,我们分别40年后终于联系上了!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雷校两年学习生活虽然很紧张,但学员们来自各个部队,大家团结友爱,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学习氛围非常浓厚,我不仅学到了许多有用的雷达知识,还在学习期间加入了党组织,在个人的思想、生活、作风等方面也都更加成熟起来了。



1980年8月,从军校毕业后,我被分配到坐落在湖北江陵县纪南镇的连队任雷达技师,从一名战士成长为一名排级干部。在江陵连,我先后担任514和054警戒雷达技师。

当雷达技师,每天早上第一件事,就是“早试机”,把雷达兵器开起来,进行至少40分钟的调制运行,测试各种数据,仔细观察天线运转情况,保证雷达兵器处于良好状态。

平时,我要组织雷达操纵员搞好每周一次的小维护和每月一次的大维护。每次维护前,都要做好维护计划;维护期间,还要指导战士按照操作规程实施,确保安全顺利。

其实,雷达技师的工作既要会修理排除故障,又要“防病于未然”,对雷达兵器的维护、维修、保养、调试等各个环节都必须认真、仔细,精益求精,这样才能使雷达装备时刻处于良好状态,以确保正常开机和紧急开机的安全顺利。

由于工作负责,认真细致,我负责的雷达装备从来没有因发生故障而贻误战机的事情,受到连队官兵和上级的赞扬。我的体会就是重在预防,贵在平时。搞好平时的维护保养和调试,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哪怕不休息不吃饭也要把故障隐患排除掉;同时,还要和雷达操纵员搞好关系,请他们多观察多留意雷达兵器的运转情况,一旦发现有异常情况及时反映,比如雷达信号是否稳定,仪表数据是否有变化,有无异常声音等。

日常生活中,我还兼任连队的文娱委员,教大家唱歌,开展文体活动,活跃连队文化生活。

在江陵连的三年时间,可以说是我在部队过得最舒心、最充实的一段时光。你看,只要战备铃声一响,在指挥员带领下,大家冲向阵地,油机轰鸣,天线旋转,电台滴答,标图齐刷,情报频传,好一幅官兵团结战斗、生龙活虎的战斗场面。

1983年初,由于编制调整,我特别留恋的江陵雷达连撤编了,大家都很伤心,依依不舍。

我被安排到了石首连担任雷达技师,再后来调回军教连任正连职教员,直到1986年部队整编,团部也解散了,基层连队一大部分归了雷达21团,另一部分归了雷达29团,我只好转业回地方工作。


石首连干部合影

十年军旅生涯,是我人生最宝贵的一段时间,参军卫国,贡献青春,是我最无怨无悔的人生选择,我永远不会忘记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永远不会忘记那些来自祖国四面八方的战友!

在江陵连战友阔别33年,重回连队旧址,相聚荆州城的活动中,我曾写下一首诗,寄托深厚的战友情谊:

江陵连

一个多么熟悉的名字,

萦绕在我们心间三十余年。

她见证了我们的进步与成长;

她见证了我们的青春与奉献。

多少个白天,我们一同摸爬滚打,一同操枪训练;

多少个夜晚,油机轰鸣天线旋转电台滴答情报频传;

我们是祖国的千里眼,

守护着人民的安宁和祖国的蓝天。

虽然没能像前辈那样,

参与连队的开拓与创建,

我们却和她一路坚守生死相伴。

历经她的沧桑辉煌,

历经她的变迁发展,

直到她完成光荣的历史使命。

别了,安家岔;

别了,凤凰山;

别了,荆州城;

别了,江陵连!

昨夜已梦回,明日又将重聚。

初心不忘,永远向前、向前……


江陵连官兵合影
鹰眼观察:

这个老兵的服役时间不太长,但充满了激情和曲折。

开始就是一位特别能吃苦、爱学习、踏实能干的优秀士兵,受到表彰和奖励,还立了功,非常难得。后来被保送进军校培养,毕业后提为军官,继续发扬他的勤奋、刻苦、认真、细致的作风特点,一步一个脚印地成长为连级干部。本有大好前途,却先遇连队撤编,再逢团部解散,确实令人唏嘘遗憾!

一个人的成就,首先取决于他的努力和坚守,其次还要有机遇和环境。但无论如何,一个人的综合素质不仅仅由职位、权力、金钱所衡量。

社会之大,有一夜暴富,有鸡犬升天,但从没有一日优秀、素质升天、修养暴增、文化大涨的情况,这些东西还是要靠一点一滴的积累而成。

先有沉淀,然后升华。财富滋养身体,精神滋养生命。
关注鹰眼观天涯,了解世间百态。
投稿微信yygtya。
往期精彩:
旮旮旯旯里的新闻(7.30)
人生第一跳
我这难以言说的一生
卖猪记
当兵时的津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