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为什么要进行政治改革?
关注鹰眼观心,看每日新闻时评。
前面写了一篇《越南到底发生了什么?》受到大家的欢迎,阅读量达到了10万加。
很多朋友问,越南为什么会走得这么快?他们不是跟中国学的改革开放吗?
是的,当年中国改革开放所取得的重大成就,被作为中国邻国的越南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越南党内一些有识之士在中国亲眼见证了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后带来的强大经济活力,取得瞩目的经济成就,经过反复的研究与反思,当时的国家主席长征决定把所有的过错都揽到自己身上,给人民一个交代。
于是,1986年,长征正式宣布辞去越南国家主席职务,并推荐对经济建设深有研究的阮文灵作为党和国家的领导核心,实行“革新开放”政策,并改善与中国的关系。
越南的“革新开放”要求积极发展多元化商品经济,扩大对外贸易,吸引外资,发展私营经济和扩大企业自主经营权等。
1987年10月,阮文灵发文指出:越南当前属于社会主义过渡时期的初级阶段,“当前初级阶段的主要任务是使经济社会基本稳定,为今后大规模进行工业化创造条件”。
1991年,越共“七大”召开,在这次会议上,越共中央再次强调和确立了“以经济改革为中心”的整体目标。而后在越共的“八大”和“九大”上,强调借鉴中国经验继续深化改革。
到了1996年以后,随着越南改革开放的深入,越南经济发展迅速,越南也尝到了进行革新开放的甜头,越南正式把“革新开放”确立为越南的长期国策。
这次改革让越南的经济迅速发展,成为东南亚一个重要的经济体,从而奠定了越南再次进行政治改革的基础,继续推动越南社会的政治、经济发展。
越南的政治民主化进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政治民主化的酝酿阶段(1986~1992)。
越南效仿中国开始革新开放,调整反思政治经济上“左”倾及个人专权的弊端,重新强调集体领导。
1986年12月,越共“六大”突出强调“让人民知情,让人民议论,让人民做主,让人民监督”。
第二阶段是政治民主化的启动和加速阶段(1992-2006年)。
1994年越共提出“建设属于人民、经由人民、为了人民的社会主义法制国家。”
1996年又提出“对于党和国家的主张和政策由人民知情、人民讨论、人民做主、人民监督作为具体的实施方针并机制化。”
但是这些措施仍不能有效缓解日益严重的社会不满情绪,1997年太平省最终发生了农民的武力反抗。
这一事件后,越共深刻地认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在强调坚持加强党的领导的同时,逐步采取措施进行政治系统革新,扩大党内民主,反对腐败,改善党的形象,加速了政治民主化的进程。
2005年,越南被联合国盛赞为 “一个同时达成发展与均衡的国家”,其基尼系数为亚洲国家最低,可谓“藏富于民”。
经济繁荣,百姓安居乐业,政府更为自信,能承受更大的风险,政改的手段和空间也就更大。
因此,2005年之前,越南的政治体制改革集中在党内层面,以党内民主为主要内容。
第三阶段是政治民主化的深化发展阶段(2006年至今)。
这一阶段越南经济发展迅速,国内局势稳定,国际环境处于历史上最好时期,越共的执政信心大增。
越共在坚持加强越共领导地位的同时,在国内进一步扩大党内民主,改革国会选举,开放言论。
2006年,在越共十大上,实现了总书记的差额选举,明确提出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由此越南民主化进程驶入快车道。
2009年,实现了地方党委书记由党员直选的制度。
2020年7月1日,正式取消国家公职人员终身制。
2021年,举行了政府选举和全国大选,基本实现了新的政改目标。
越南之所以进行这次政治和经济体制的改革,主要是因为伴随着越南经济20多年的跨越式发展,越南发现对西方社会的资金和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越来越依赖,特别是在加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TP)、越南-欧盟自贸区协定和区域全面伙伴关系协定(RECP)以后 ,越南对西方国家的依赖变得更大。
因此,为了应对加入一些组织后西方国家的政治和舆论压力,并且切实解决国家发展中越来越突出的一些固有的政治体制弊端,越南最终决定对政治体制进行改革。
所以这次改革引进了部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体制,有很明显的西化倾向。
比如越南实行的“属于人民、经由人民、为了人民”,其实就是林肯“民有、民治、民享”的翻版。越南国会所有提案的辩论都经由电视直播,各个代表都要向选民表明自己的观点,这就有明显的美欧风格。
如今的越南,已经加快了政治改革的步伐,开放党禁、报禁,而且言论自由,基本实现了党内民主和社会民主,并且确立了依法治国的方略,行政权力基本不干涉法院运作。就政治体制而言,已经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有了重大区别。
而且,越南的政治改革又助推了经济发展,目前已经成为东南亚地区发展最快的国家。越南也成为西方发达国家热门的投资地,这些条件都成为越南发展的巨大优势。
那么,越南的政治改革为什么能够顺利展开?
一是领袖的作用。
丘吉尔虽领导英国人赢得二战,戴高乐带领法国人获得新生,但是他们却平静接受自己被民众“选下”台。
1969年胡志明去世,无意中去掉了越南的历史包袱。
越南各派系力量平衡,没有绝对权威,使改革力量有了较大的生存空间,为越南政治的多样性,预留了巨大的战略空间。
而改革初期,越南国家主席长征的“自我革命”,为越南政改打开了一条通道。
二是示范效应。
1955—1975年,在美国支持下吴廷艳在越南南部成立了“越南南方共和国”,实行自由民主的宪政制度和现代经济体制,经济相对发达,繁荣程度已经超过了当时的泰国,甚至西贡被称为“东方的巴黎”。
而在越南统一南方“北化”之后,越南人发现,不仅北方不行了,就连原本繁荣的南方,亦开始凋敝。整个越南,就开始了反思和对比。
而且南越民众较早接受了民主启蒙和熏陶,初步形成民主意识和民主观念。随着经济和政治双重“革新开放”的纵深推进,越南民众的思想日益解放,权利(维权)意识、平等意识、自由观念、参政意识、监督政府意识、反腐意识等蔚然兴起,民主政治文化油然而生,这为政治体制改革打下了一个思想基础。
三是无历史包袱。
在各社会主义国家中,越南是唯一既没有发生过像苏联、东欧、朝鲜、柬埔寨等国家那样的政治清洗,也没有发生过中国类似“文革”式运动的国家。
无论是在革命阶段还是取得政权后,越南对待党内持不同意见、犯错误甚至有背叛行为者的处理方式,显然都民主和宽容得多。
越南历史上也从未出现过强大的“超稳定”的封建中央集权,这对于民主转型来说反而是一个很有利的条件。
毫无疑问,现在的越南已经进入“在路上”的阶段。
新一代领导人的成长环境、经历都差不多,“功劳”比不出,就要比“智慧”。
“功劳”是历史的、客观的,是既成的事实。而比“智慧”,那就是一事一议,其实就是辩论,包括“反辩”。谁辩论赢了就是谁,谁说服了别人,谁就是真理。
但也有人认为越南深入改革,特别在政治体制上进行大规模的改革很危险,认为改革会触及越南政权的根基。
与中国相比,越南是一个无为而治的国家。这表现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以及公共管理等诸多方面。这一无为而治的好处是:社会有活力,政府和人民群众目前矛盾比较少——你不管它,自然矛盾少。
无论越南如何改革,但越南总体上还保留着社会主义体制模式。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让我们拭目以待,看越南如何往下走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