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的福州
关注鹰眼观心,看每日新闻时评。
大家都知道榕树,一种常绿大乔木,也叫万年青。主要生长在中国南方和斯里兰卡、印度、缅甸、泰国、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国家。
在广东省揭阳市,还有一个“榕城区”。
但是,被称作榕城,简称“榕”的城市却是福州!这大概是北方许多人不了解的吧?
说起来,这里面还有一个故事。
北宋有名的政治家、书法家、文学家蔡襄,在1044年出任福州太守,当时福州夏季天气酷热难耐,中暑生病的人很多,于是就倡导种植榕树。
之后,有个出生福建建安(今建瓯)的官员叫张伯玉,早年举进士,随后又考上书判拔萃科,步入官场,在北宋名臣范仲淹的推荐下,任职侍御史。
当时,朝廷里担任宰相的是陈执中。陈执中深得宋仁宗信任,权倾一时。张伯玉却并没有去巴结他,被放到外地做官。宋仁宗怜惜张伯玉人才难得,下令赏赐5万银钱。
几经辗转,1065年张伯玉出任福州知府。
他到任后,也决定在福州大规模种植榕树,“令通衢编户浚沟六尺,外植榕为樾,岁暮不凋”。
张伯玉之后,还有知府程师孟继承前任植榕的好传统,继续倡导植榕,亲自题诗赞颂张伯玉“临去犹栽木万株”“不知曾忆使君无”。
榕树栽种成林后,既减少了夏季的炎热,又可以抵御台风暴雨的侵袭,实在是一举两得。
经过多年的努力,福州出现了"绿阴满城,暑不张盖"的景象,于是就有了“榕城”的雅号。
1994年,福州在金牛山公园正对面,福州杨桥路与北江滨大道交汇口竖立了一尊雕塑,主角就是张伯玉。
福州解放后,历届政府都继续倡导植榕。领导人来福州调研时曾强调:“榕树遮风挡雨,成活率高。抓生态,榕树是很好的选择,福州要多种榕树。”
现在,榕树是福州的“市树”,城区有近1000株古榕树,且长势好。
在福州国家森林公园内,还有一株千年古榕,树高20米,树冠地面投影面积达1330多平方米,即二亩地大小,堪称“独木成林”,被誉为“福州第一大榕树”“榕树王”。
除了“榕城”之外,福州还有“闽都”“三山”“左海”等别称。
因为福州最早建城于公元前202年,历史上曾长期作为福建的政治中心。在秦汉时期名为“冶”,唐开元十三年(725年),因州城西北有福山,遂改名为"福州"。民间俗语:"福州、福州,有福之州"。
福州称"左海" ,是因为东濒大海,古人以东为左,故称"左海"。
而之所以称"三山" ,源于城内于山、乌山、屏山三山鼎立;另有白塔、乌塔两塔对峙;闽江横贯城区,遂构成"三山两塔一条江"的独特城市格局。
于山白塔是福州的城市地标,从宋代梁克家编撰《淳熙三山志》开始,白塔的官方名字就是“定光塔”。
白塔是公元904年闽王王审知修建的,当时是木塔。明嘉靖年间,被雷火焚毁。此后明清时期,白塔重建时,只剩下塔芯,并刷上壳灰,才被民间叫做“白塔”。
说起福州的山川秀丽,万千景象,历史上曾赢得文人骚客歌吟,留下了许多跨越千年,咏颂福州的名篇佳作。
从年代来看,唐代诗人陈翊《登郡城楼》是较早描写福州的诗:
井邑白云间,岩城远带山。
沙墟阴欲暮,郊色淡方闲。
孤径回榕岸,层峦破积关。
寥寥分远望,暂得一开颜。
晚唐诗人杜荀鹤的《闽中秋思》,是咏福州较早的一首绝句:
雨匀菊菊丛丛色,风弄红蕉叶叶清。
北畔是山南畔海,只堪图画不堪行。
晚唐诗人徐夤目睹闽都的山川、寺院、桥浦、泉树、舟钓等景观,以别致的回文诗,描绘当年福州城迷人风光:
轻帆数点千峰碧,水接云山四望遥。
睛日海霞红霭霭,晓天江树绿迢迢。
清波石眼泉当槛,小径松门寺对桥。
明月钓舟渔浦远,倾山雪浪暗随潮。
谢泌,宋太平兴国年间进士,于景德元年任福州知州,他《福州即景》是一首福州风物诗:
一别无诸岁月长,遥闻此景画难能。
湖田播种重收谷,道路逢人半是僧。
城里三山千簇寺,夜间七塔万枝灯。
常年六月东山里,地涌寒泉敕齿冰。
吕祖谦,宋隆兴进士,他与朱熹、张拭合称“东南三贤”,他的《登郡城》虽名为登郡城,实写宋时福州学风之盛:
路逢十客九青衿,半是同胞旧弟兄。
最忆市桥灯火静,巷头巷尾读书声。
前面提到的福州知州程师孟,有一首《福州温泉》诗:
曾看华清旧浴池,徘徊却想开元事。
此泉何日落天涯,不见莲花见荔枝。
宋徽宗龙阁学士陈轩《冶城》更是把闽古都描绘得如人间仙境,一幅天然水墨图画:
城里三山古越都,楼台相望跨蓬壶。
有时细雨微烟罩,便是天然水墨图。
福州历史人文荟萃,代有名人。
尤其宋代以来文化教育兴盛,是产生进士(4100多人)、状元(31人)和“两院”院士(67人)最多的城市之一。
宋、明、清3个朝代,福州籍进士就达3632人,其中状元7人,位居全国各州府的前列。
福州还是中国近代海军的摇篮,从清朝到民国先后13任海军总长、次长、总司令为福州人囊括。
杏林始祖——董奉,东汉名医。一生行医济世,不取分文报酬,只让治愈者在其住宅周围种植杏树,售杏得谷用以赈济贫民。董奉以其崇高的医德,使医生的职业有了“杏林”的别号。
福州鉴真——隐元禅师,日本黄檗宗开创者。1654年东渡日本弘法,开创了日本五大佛教宗派之一的黄檗宗。隐元禅师还将中国的馒头、豆腐配方和当时中国的建筑、雕塑、书法、印刷、医药和音乐等传入日本,被日本称为“黄檗文化”。
民族英雄——林则徐,一生历官十四省,被誉为“六任封疆帅,千秋社稷臣”。组织编译的《四洲志》,是近代中国第一部系统介绍世界的译著,由此被称为近代“开眼看世界第一人”。1839年6月,林则徐领导了“虎门销烟”,树立了国际禁毒史上的第一块丰碑。
船政之父——沈葆桢,清代洋务运动重要人物之一,创办的福建船政是当时远东最大的造船基地,也是近代中国第一所海军学校和专业技术高等学府,奠定了近代中国海军和工业、科技、高等教育的基础。
西学泰斗——严复,翻译英国哲学家赫胥黎的《天演论》,从“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生物进化理论阐发其救亡图存的观点,警醒国人奋发图强,一时风靡全国,被誉为“中国西学第一人”。
一代才女——林徽因,中国首位女性建筑学家,也是现代著名诗人、作家。林徽因参与新中国国徽设计,参加天安门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发掘、抢救了国宝景泰蓝制作工艺,为民族和国家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福州还是中国著名的侨乡。祖籍福州的海外华侨、华人多达300余万人,分布于五大洲的102个国家和地区。
福州地区的归侨、侨眷人数多达200万,港澳有福州乡亲近30万。在世界各地有海水的地方几乎都有福州人的足迹。
福州与台湾水相连、地相望、语相通、习相近,民间交往源远流长,历来关系十分密切。解放前,福州去台人员达3万人,到2012年台湾地区有27个福州同乡会、60多万福州乡亲;在福州居住的台湾省籍同胞有1300多人,台属12万人。
福州是首批14个对外开放的沿海港口城市之一,也是近代中国最早开放的五个通商口岸之一。
2021年,福州的GDP首次超过泉州,排名福建第一位;不过,2022年上半年,福州的GDP又被泉州反超。
但是福州被认为是最有前途的城市,发展前景非常好,深受年轻人青睐,福州的就业市场也非常广阔。
主要原因是福建省内政策出现一边倒的局势,扶持政策完全倾向福州。
先是2009年福州(平潭)综合试验区开发开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
接着是2015年8月国务院正式批复同意设立福州新区,成为全国第14个国家级新区,被定位为两岸交流合作重要承载区、扩大对外开放重要门户、东南沿海重要现代产业基地、改革创新示范区和生态文明先行区。
拥有两大国家级新区战略的福州,由此驶上了经济发展的快车道,2013~2019年间福州经济增速保持2位数增长。
2020年11月,福建正式宣布实施“强省会”战略,支持福州通过“强省会”和“强门户”争创国家中心城市。
这标志着未来福州将成为引领福建发展的龙头城市,原来分散的省域经济格局将得到改善。福州终于迎来了发展机遇!
在福厦泉三座城市里,福州综合性最强,无明显短板。
从人口来看,2020年福州总人口约829万,排名全省第二,但是这十年的人口增长率是泉州两倍,并在2021年经济总量首次超过泉州。而厦门在GDP总量上一直表现一般,影响力有限。
从产业结构上来看,福州更加均衡(一、二、三产占比分别为5.6%、38.3%、56.1%),并且二产有一定规模,可以向高端制造业转型,三产有一定实力可以发展高端服务业。
而泉州是传统工业城市,服务业占比不高,尤其是高端服务业的实力是比较弱的,厦门的工业规模则太小。
最后从财政收入上来看,福州是福建省财政最大的现金奶牛。泉州财政收入过低,厦门是计划单列市,省本级财政收益少。
因此,福州经济强大了,福建省本级财政就是直接受益者,而福建经济落后的城市还可以从财政分享到福州发展的红利。
2022年8月30日,我国首条跨海高铁——新建福(州)厦(门)铁路全线铺轨贯通。
这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中沿海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条铁路建成通车后,将实现福州、泉州、厦门“一小时”经济圈、生活圈,对于促进东南沿海城市群快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总之,福州基础设施完备,区位优势明显,最近几年经济潜力被逐渐释放出来,发展强劲,作为强省会计划的成功案例,其前景值得期待!
关注鹰眼观天涯,了解世间百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