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法明传[2024]173号
2
中共中央
3
起源 解读 龚
4
赵紫阳
5
妈 分享 回
6
南京李志
7
写小说
8
中美友好合作故事
9
百度
10
今日热点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首页
下载应用
提交文章
关于我们
🔥
热搜
🔥
1
法明传[2024]173号
2
中共中央
3
起源 解读 龚
4
赵紫阳
5
妈 分享 回
6
南京李志
7
写小说
8
中美友好合作故事
9
百度
10
今日热点
分类
社会
娱乐
国际
人权
科技
经济
其它
市管干部“龚书记”免职迷局
近视的孩子有救了!国内最新近视防控矫正技术,不手术,扫码进群即可了解!
法明传[2024]173号:1月1日起,未用示范文本提交起诉状,部分法院将不予立案
法明传[2024]173号:1月1日起,未用示范文本提交起诉状,部分法院将不予立案
2025.1.1起,全国法院全面推进应用民事起诉状、答辩状示范文本(附下载链接)
生成图片,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查看原文
其他
【目录、摘要】《世界经济与政治》2023年第1期
世经政编辑部
世界经济与政治
2024-02-05
知识涵化与社会知识再生产——以中国国际关系理论发展路径为例
秦亚青
【内容提要】
知识涵化是一种社会知识再生产理论,是指不同文化之间的开放性接触形成知识的相互影响并导向知识再生产。知识涵化是一个过程,包含单向涵化、双向涵化和交互涵化等相互关联的阶段。单向涵化是指一种文化中的知识影响另一种文化中的知识再生产,特征是知识的学习借鉴;双向涵化是指两种文化中的知识以自身显著性并通过交流辩论产生相互影响,特征是知识创新;交互涵化则是不同文化中的知识在相互影响的条件下产生新的共同知识,特征是知识汇融。知识涵化是一个开放性过程,以知识的多样性消解学术话语霸权,形成基于多元基础的共同知识。中国国际关系理论40多年的发展过程更多地体现为一个知识涵化的过程,以开放性涵化起步,当前正处于双向涵化阶段,表现出比较明显的“中华性”。但发展中国国际关系理论的目的不是以“中华中心主义”取代西方中心主义,也不是以自文化产生的国际关系理论取代他文化理论,而是推动国际关系理论的全球化,向着建构人类共同知识的终极目标迈进。
【关键词】
社会知识;知识涵化;国际关系理论;“中华性”;共同知识
【作者简介】
秦亚青,山东大学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教授。
国内规范争论与国际规范演变——对“春秋无义战”的跨层次分析
蒙克
【内容提要】
针对争论如何影响国际规范演变这一问题,作者结合建构主义和现实主义的分析视角,从中国春秋时期国际战争规范退化的历史中提炼出一个解释国际规范演变的理论框架:在建构主义理论视角下,规范争论的结果会影响规范演变的方向,当国内规范争论的结果违背原有规范下的社会预期时,会经由规范之间的相互嵌入性导致与国内规范相连的国际规范出现退化;同时,这一效应会随着现实主义范式所强调的国家间相对实力差距的缩小而被放大。为此,作者创建了春秋时期主要诸侯国国内规范争论和国际战争正义性的面板和配对数据集,以定量方法检验并支持了该框架推导出的假说。分析揭示,“春秋无义战”的出现未必是由于楚国等异质性修正主义大国对周礼战争规范的挑战,而更多是规范主导者周王室的衰微以及各诸侯国在争霸竞争中实力趋近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一发现有助于我们透过国际规范演变的理论视角和中国古典国际关系的历史启迪理解当下自由国际秩序所面临的危机。
【关键词】
规范争论;国际规范演变;开战正义;作战正义;春秋时期
【作者简介】
蒙克,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信息就是力量”:信息生产与规范竞争
王蕾
【内容提要】
规范竞争是国家间博弈的重要形态,解释规范竞争结果产生的原因对于理解规范制定权的来源具有关键意义。参与规范竞争的国家需要发掘和处理个体或集体经验、历史或现实事件以及科学知识或统计数据等信息资源,使之适于支撑自己的规范主张,而信息生产的方式将影响规范竞争的走向。信息生产方式可分为三种类型,即一国独立生产信息、联合立场相近的国家组建信息生产与共享网络以及动员跨国机构参与信息生产。在不同的信息生产方式下,国家提供信息的质量存在差异。信息质量越高,越能够吸引尚未做出立场选择的中间国家将该信息引入本国的外交话语,以便进行自我表达和提升自己的国际地位。有效争取中间国家支持的一方将更容易在规范竞争中获胜。对于核裁军及网络安全两个议题领域的案例研究验证了这一理论。部分无核武器国家通过动员众多跨国机构参与信息生产,推动了《禁止核武器条约》在联合国表决通过;美国及其盟友借助信息生产和共享网络的运行在网络安全规范制定中占据优势地位。由此可见,国家参与规范竞争不仅需要阐述自己的规范主张,还应提升组建国家间信息生产与共享网络或者动员跨国机构参与信息生产的能力。
【关键词】
国际规范;规范竞争;信息政治;核裁军;网络安全
【作者简介】
王蕾,复旦发展研究院博士后。
劳动力流动性、生产组织变革与后发工业赶超——对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美国、德国和俄国的比较研究
张倩雨
【内容提要】
工业赶超是指后发国家在工业领域追赶和超越先发工业国的历史过程,其以技术创新为基础。技术的报酬递增特性使潜在的后发优势并不必然转变为现实发展动力,后发国家通常只有在技术范式的转换期才有可能实现工业赶超。然而,绝大多数后发国家难以抓住赶超的机会窗口,这是因为技术创新的潜在经济效益只有在生产组织形式相应革新时才能充分获取。从手工工场到机器大工厂再到现代企业制度,主导性生产组织形式的演变离不开不断提高的劳动力要素流动程度。19世纪中叶至20世纪初,美国、德国和俄国三个后发工业国家对英国的工业赶超历程反映了后发工业赶超的初始条件与核心机制。美国和德国的劳动力要素流动障碍均得到破除,两国发展起与新技术相匹配的新型生产组织形式,由此超越英国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的技术主导国和工业领先国。俄国劳动力要素流动则受到严格限制,导致俄国仍保留传统的生产组织形式,进而被锁定在工业发展水平相对落后的状态。中国应着力破除阻碍劳动力和人才自主有序流动的体制机制障碍,为充分获取工业技术创新的潜在经济效益和实现后发工业赶超提供强劲动力。
【关键词】
劳动力要素流动;生产组织;后发国家;工业赶超;大国竞争
【作者简介】
张倩雨,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博士研究生。
秩序重构:人工智能冲击下的全球经济治理
韩永辉 张帆 彭嘉成
【内容提要】
技术“奇点”的存在使得人工智能将对全球经济运行及其治理模式带来深刻影响,必须对此提前谋划、前瞻治理。人工智能具有自主学习能力、低应用知识门槛和强大的推理能力三大技术特征,它们在经济领域转化为开发层面的“马太效应”、应用层面的“多中心化”和效用层面的“效率最大化”三大特征。人工智能基于其“技术—经济”特征将对全球经济治理秩序带来三大冲击:一是大国利益分配争夺激化,“中心—外围”格局失衡加剧;二是主权国家主体地位遭到削弱,非国家行为体的权力进一步增强;三是工具理性收益超越价值理性,机制设置面临人机冲突。据此,须从三方面应对人工智能冲击带来的全球经济治理秩序重构:首先,以智能技术赋能新型经济全球化,塑造公正的利益分配格局。其次,推动形成多元协同的权力结构,适应“多中心化”治理模式。最后,以预防性和可被解释为原则,强化监管人工智能参与机制设置。应以“技术向善”为治理目标,以“多边协作”为治理手段,充分发挥人工智能的“补充人”作用,审慎运用其“取代人”功能,绝不允许其在社会经济决策中扮演“超越人”角色。
【关键词】
全球经济治理;人工智能;秩序重构;智能革命;治理秩序
【作者简介】
韩永辉,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教授;张帆,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国际经济贸易研究中心讲师;彭嘉成,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硕士研究生。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目录、摘要】《世界经济与政治》2023年第1期
世经政编辑部
世界经济与政治
轻触阅读原文
世界经济与政治
Like
Share
Wow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title}}}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