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找对英语学习方法的第一本书》读书笔记,第二章

英语言 凹凹2081年
2024-09-20

    《找对英语学习方法的第一本书》读书笔记,第一章主要讲述了“在中国,90%以上的人,英语学习方法都是错误的!”特别是对外语环境的误解,及尽早开口说的错误认识。知道错在哪里,然后避开它们,才能找到正确的学习之路。


    第二章讲外语思维。只有形成外语思维才能练成流利的英语。


第一章  爱之愈深,误之愈切

第二章  外语思维

第三章  探寻最佳方法之路

第四章  学习的四个阶段


    我把本书论述的重要观点记录下来,论述过程太长且对理解观点很重要,但是已经无法再浓缩了,作者已经写得非常精练了。


    听力障碍的首要原因,是在大脑中使用母语翻译。大脑的瞬时记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一般为7个字节的长度。三个英文加翻译的三个中文就占6个,再加大脑就宕机,所以,四个单词的短句都没问题,翻译得过来;但英语大量的句子都超过4个单词,翻译压根来不及,自然听不懂。


    大脑对每个单词的识别速度需要达到<200毫秒才有可能听得懂。


    很多同学对很多外语单词的了解,只有文字而没有声音。


    我们当下所用的英语学习方法叫“语法-翻译法”,几百年前源于欧洲,是学习希腊语和拉丁语的方法,而拉丁语是一门不用交流的语言。而且这种学习方法在交流层面来说,早已被证实是无效的方法。1940年以后,西方各国就开始放弃这种错误的方法了,只剩下少数国家还在使用,典型的是中日韩。


    语言中听力理解过程的原理,是大脑对听到的声音先“构建”出整体再来确认局部,而不是“拆解”分析部分得出整体。(这个要从听觉、视觉的工作原理来理解)


    “拆解”分析部分得出整体——即我们常用的背单词、背句子试图通过“学会一点就会一点,背会一句就会一句”的路径达到英语流利,现代科学已经发现这个模式(即约翰·洛克提出的‘说的人发出信号,听的人接收和解析信号’模型)是不正确的。


    语调对判断句子含义起到了重要作用,它是由正常的英文思维带动的,是完全下意识的,是无法通过学习“学会”的。


    四年前和三年前看第一遍和第二遍的时候还没注意到这一段,对于当时来讲这个只是次要矛盾,尚无需关注。现在再次看到这一段内容,深有体会,也瞬间理解明白了,“语调”也是学不会的。


    对语言有了整体认识后,就会明白那些错误的认知,比如我们学过多年英语后都觉得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哑巴英语),其实,这个阅读能力也是非常低下的,真实情况是——所谓阅读,其实是大脑在读给我们的意识听,本质还是声音思维。


    语感是不存在的,作者书里说明了。我也留下一点观点,以我目前的肤浅认知,语感其实就是对大脑系统1(直觉)的一种系统2(统计和推理)训练,然后用这种“假把式”蒙对正确答案而已。


    语调也是学不会的,而是英语流利以后自然就有了语调。


    阅读能力、语感、语调,这些都是整体语言能力的局部表现,只有整体能力大幅提高,各项局部能力才能正确有效地发挥作用。

    还有一点,我和女儿的学习体验差异非常大的地方,我用Airpod斩词听力并且使用最大音量(苹果优秀的一点就是最大音量设定在阈值以内,我认为是这样的),我2021年4月~2022年4月的耳机音量是87分贝,256小时。苹果的建议例子是听5.5小时城市交通噪声(80分贝)可能不会产生不良影响,但听气动割草机的声音(90分贝)一天不应超过半小时。而我斩词16分钟,听力40分钟左右,自认为是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并且随着听力能力的长进,感觉可以逐渐下调音量也在进行少量尝试。而我女儿用ipad外放斩词,音量只有70%,用SONY头戴式耳机听英语音量70%,我嫌她太小声了,给她加大音量,被她轰出来了


    听力音量高低的问题,在本书中我找到了解释:那是因为大脑对外语的“模糊处理”能力有限,一旦音量不足或噪音增多,超过了我们本来就很有限的“模糊容忍度”,就会觉得听不清了。从这个角度看,成年人的大脑被儿童大脑又又又无情地碾压而过,从表象上看,我现在的英语“知识”还是远超她的,但我的声音思维能力的建造进度看来已经远远落后了,都怪【年龄÷6】


    提到【年龄÷6】,我应该给中班的小宝宝重新定制一个方案。


    一年级起点(看看大班能不能启动),在斩词和跟读方面增加时间投入,用一万小时理论来设定整个学习进程,在当下双减的学习环境下,小学低年级延时服务回来作业已经写完,放学后运动、晚饭,可以预见19:00~21:00这段黄金时间是闲置的,一天用一小时,三年1000小时,希望美梦成真

外语思维


    母语者在阅读时头脑中有清晰的图像并且在头脑中自言自语。而中低级外语能力者在阅读外语时,头脑中却没有图像,而是在那里忙于翻译和解析文字符号。



    语法-翻译法的例子就像《庄子》里“朱平漫学屠龙于支离益,殚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朱平漫是个失败者,花了巨额培训费学了个无用之术;然而,支离益是成功的呀,收得千金之资,教育培训业的楷模、祖师呀。出个《庄子》续集的话,朱平漫只要徒承师业就行啦,继续搞教培。


    其实我也很表浅地思考过当下的英语课程设置,虽然大量增加了听力占比,但说读写依然占六成。我也试想过,想要把英语课改成语言课估计行不通或者困难重重。语言课需要大量的听力输入,显然不是学校一周两三节课(小学)能完成的。即便真的极度重视听力输入,小学班级(四五十个同学)课也是实施不了的,完全无法评估谁认真听了,程度不一,一种难度等级的听力材料只会适合极少数学生(每个学生听力水平不一),而评估学习效果更是难以量化。语言课只能变成更低效无法量化给不出成绩的失败品,所以,难有市场。就是不知道那些已经摒弃语法-翻译法的西方国家,怎么设置学习外语课程。


    英语课其实更像钢琴课,钢琴课一对一教学,一周一节课,剩余六天练习。把英语看作一门语言,看作一项技能,而不是一门课程,就可以学校课照上(那是我们改变不了的),每天的听力训练自己设置,跟练琴一般。愿意日拱一卒,自然能不期而至。


    其实作为孩子,他们也是受害者,一门语言课当作编程课教学,小学还是简单的,折腾折腾肯出点力气的都能考满分。到中学,难度就增加了,愿意努力扑腾的依然可以考高分,但是,却要努力地扑腾。大学考个四级也容易对付。研究生英语也不会成为拦路虎。到了写论文需要读英文文献的时候,需要使的劲越来越大。


    最后结局:从一年级起点学英语,到大学二年级考完四级,14年呐!嗑嗑巴巴。跟我这种“6+2”的一样是个大写的死字。

    14年,一天只要半小时,2555小时。


    思考归思考,现实可不是蚍蜉能够撼动的,只是有感于自己的受害经历而已;若非重启学习,也是好了伤疤忘了痛,但现在不行了,越来越痛。好在我的孩子们不需要经历此劫,我把由易渐难的学习顺序给它调转个头,顺手灭掉难,把学习全程分解成n个片段。学校课程照上,听力训练不断,六年级了跟同班同学相比成绩上是看不出任何优势,但在学习付出上(对比不着)我是自得其乐地大量放水。呃,有时也放火,做课外阅读时,我直接“无情”地加量,她也乐意,反正耗时也就增加几几而已。


    寒假让她做小升初课外阅读理解,65题对58题,正确率89%,没给她计时,感觉没几小时就完成了。

谈单词、说语法


    背单词对英语流利毫无用处,就不多说了,容易伤人伤己。abandon说说正确的打开方式。


    尽管单词有多个意思,请一次就学一个意思


    在学习词汇上,必须努力探寻避免翻译,用直接的多维方式进行输入,并且同时建立起与该词汇相关的概念、分类、感觉等有机联系。


    举几个例子,能用图片表示的名词,直接建立声音-实物(图片)联系,我们可以用图片代表实物,那是因为母语的支持。如果是表动作的词汇,最佳学习方案是听到声音的时候做相应动作,建立声音-动作联系。尽量避免建立声音-中文意思联系。


    再比如,在听力训练的时候,不要让大脑把英文翻译成中文,而是把英文还原是场景,比如听《阿拉丁神灯》,你在要脑海中大量创造场景去听英文,因为中文故事的熟悉,让大脑这样工作并不难。而初级阶段的内容大多能够做到场景复原。


    获得词汇的多维表现形式,从而建立词汇意义在大脑中的长久印象。


    四级水平,大约5000单词量。


    要把英文小说大致读懂,需要7000~8000单词量以上,这样才能做到10行遇到一个生词,一行10个词的话,正好100个词一个生词,这样的频率基本不会影响阅读。


    凡是背过《GRE  22000单词》的同学,看英文小说是很少碰到生词的。


    背单词也并非百无一用,它用在7000~30000单词量,这些单词出现频率在1%以内,没形成声音思维也不影响流利,相反,直接记忆更加高效(出现频次太低,练习到的机会极低)。


    单词难背吗?其实不难!英语单词的特点是,越是难的单词越容易记。那简单的单词呢?简单的单词本来就简单嘛,而且常用,所以也好记。作者推荐俞敏洪老师的红宝书,就是《英语词汇速记大全》。


    本书第112页非常简要地讲了怎么背单词,比如10000个单词,只要100小时左右,一天100个。也提到了习惯的养成,21天、三个月。这在当时,四年前,对我来说是非常非常困难的,缺乏实际操作方案啊。现在,是非常非常简单的,就是:百词斩用法——基于二语习得理论


    关于俞敏洪老师的红宝书,我把附带的音频全部完整地听过一遍,感觉非常不错,就是当时处于学习初期,基本上没学进去什么,但依旧非常值得在学习初期学习一遍,这样,在使用百词斩的时候对于单词的构成会有比较有深度的理解,想背单词其实是轻而易举的。把词根、词缀解析了,再用百词斩把声音思维训练了,背单词就变成非常简单,那不是死记硬背可以比拟的。


    语法估计是与单词同等纠结的难题了。先说个拉森-弗里曼次序


    语言学家发现,儿童在英语能力的形成上,对各种语法的真正掌握,是有个特定的自然次序的。如果采用语法教学,无论你先教哪个语法知识点,人们对语法应用能力的掌握次序,仍然按照这个特定的自然次序,而不是按教学中语法点的教学先后次序。


    语法能力的形成,完全不按照你学习语法知识的顺序来,不学语法也照样按这个顺序形成语法能力。


    这里得特别说明一下,这些研究都是冲着流利英语去的,与学校学习不冲突、不矛盾,教学出成绩,并不是为了形成语法能力。所有对有用没用的判断需要注意一下适用场景。


    母语是英语的儿童,他们的语法是自然形成的。


    而成年人在学外语时想法太多,且得失心太重,结果把这个自然能力放弃不用,自作聪明地试图用自己的知识去翻译词汇和分析语法规则,反而适得其反,不如儿童掌握得自然和快速。


    那语法学不学呢,漏屋老师给了三点建议:


1、零基础的同学(这类人可能极少,都被基础过了),入门后期需要学习一些,但对于语法的了解,要做到“只需知其然,不必知其所以然”。


2、有一定听力基础,在准备学习说与写之前。原则同上。“通过指出语法形式”来提高学生对这些结构的注意力,而不是“通过教授语法知识”去掌握语法规则的教学手段。


    这个是主要适用场景。看起来,要给女儿“指出”语法形式还早,而且,学校正在不断地“教授”语法知识,估计已经满足应用要求了。倒是我自己,先前“以为”学了很多语法,现在大抵忘了,要么,更致命的就是根本就学错了(没人保证有学过就记得对呀),又反过来了,估计未来我还得自学点语法


    再读书、再思考,新收获。


3、语言表达的高级层面,比如商务写作、CMAT和GRE中的语法题。

论记忆与自然拼读


    最后两个章节,作者又讲了几个我们日常认知中靠直觉判断错误的问题,并且依此错误地指导了我们的学习,原文是一个完整的论证过程,还是个连续论证的过程,无法再提纲挈领。


    作为一个英语自学者,也作为两个孩子的老爸,纠正错误的认知,树立正确的观念,对自己对孩子都有莫大好处,既可避免在弯路上无限绵延迷途无归,还能找到正确的直-径走向成功。再者,其实本书是非常容易阅读的,作者给我们讲了许多故事用以说明道理,当故事书看也挺有趣的。


    各种类型的记忆,30~50岁最好;年龄越小记忆力越差,3岁时长期记忆力几乎是零。


    成年人学外语习惯用最擅长的记忆力去学习,结果掉坑;儿童实际上不是擅长记忆的,他们每次都只处理很小量的信息输入量,反而学得好。


Less is more.


    学外语就是要善于模仿,这个观点也是不对的。你可以找个幼儿园小朋友比拼一下就知道了。正是因为儿童模仿力低,结果是他们先观察和聆听,不急于模仿别人说话。(一家子移民)半年一到,儿童迅速超越成年人,之后就一骑绝尘了。


    短期记忆相当于计算机的内存,大脑短期记忆容量7个字符左右,对听到的声音只能存储4秒钟。


    长期记忆像硬盘,分为陈述型记忆、程序型记忆、经历型记忆。

    陈述型记忆,主要是知识信息,在这里就相当于背单词。


    程序型记忆,比如语言能力、计算能力、骑车能力等,这才是学习外语重点培养的能力,而成年人因为强大的记忆力及长期的背诵习惯,直接选择陈述型记忆,到了需要“应用能力”的时候,程序记忆区功能缺失,就杯具了。


    记忆正好是儿童最弱的项目,也是最不该在儿童时期拼命应用的能力。


    想想我们悲惨的过去——背诵全文!再想想,我们给孩子们制造悲剧了吗?背唐诗、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这两节穿插讲述了多个教育问题,我感触深刻,我知道自己无知,但不知道自己无知到什么程度,也不知道无知的伤害力多大。全面检查一遍自己,还好还没尚未犯下“大错”——放养孩子的观点反而挽救了我。我的观点始终是——不能再造一个我


    读书何必要朗朗——大声朗读式的学习,从50年代起就受到西方教育专家的广泛批判。朗读仅仅徒增噪音耳。


    掌握一个语言阅读能力的前提,是必须先能说一个语言。


    对于学习英语来说,应该先完全放弃文字,只学习英语的声音。P144


    看到这一句时,万分感慨,虽然我早已坚定目标是做一个流利英语的文盲,但竟不知书本有原文原文还没有任何标记。


    作者花较多篇幅讲解了自然拼读法和整体语言法,如果我们不能正确认知,盲目给小孩子培训英语,既花冤枉钱还有可能伤及孩子。


    自然拼读法的应用是英美幼儿先会流利英语为基础的识字课(只教认字不教语言本身),而中国幼儿并无此语音基础,在学语音的同时还加一个认字的包袱实际上是帮倒忙。


    英语思维只有声音,没有文字!如果只学听说,根本不学认字,他们会学得快很多,效果也好很多,而且发音更增加准确度。


    西方的自然拼读教学法本身就有非常严重的缺陷,你搜一下“美国文盲”。另一点!会拼音的中国同学,能够轻而易举地“双开”——自然拼读法和整体语言法同时使用——自然拼读法直接变成我们不学而会的系统。


    没有其他学科还会产生如此多的荒谬理念、偏见、迷惑和神秘。

——索绪尔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凹凹2081年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