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客观评价戈尔巴乔夫?
戈尔巴乔夫昨天病故了,享年91岁。
从单纯的时间长度来说,比只活了70岁的苏联要长得多,他是苏联解体的重要推手之一。他的激进改革成为埋葬苏联的关键,所以,当今的俄罗斯不少人痛恨他。
那么,我们如何客观评价戈尔巴乔夫呢?
1931年,他出生在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这是一个位于高加索北部的地区,气候宜人,没有那么冷。他的父亲是党员,应该是属于村支书一类的,出生没几年,就遭遇了大饥荒,接下来就是大清洗,父亲被牵连,一度去西伯利亚挖了两年土豆。
所以戈尔巴乔夫很年少时,心里就埋下了憎恨斯大林的种子。不过有一说一,斯大林对苏联有功也有过,总体还是功劳更大,如果不是斯大林通过集权搞工业化,苏联不可能在后来战胜纳粹。
这里解释一下,为什么工业化需要集权?
因为国家发展初期资源严重不足,正常情况下,应该是让各个行业自由发展,把蛋糕做大,斯大林并不是不想,只是时间由不得他,当时的世界局势,就好像今天一样,随时都会爆发大战,已经没有时间让苏联慢慢发展了。
为了保命,斯大林认为优先发展重工业和军事工业,把资源向这些领域倾斜,但这样一来,其他领域比如轻工业的人就极度不爽了,反映在政治上,就是有不少人觉得,斯大林你丫少在这里危言耸听,哪来的世界大战?那都是你的借口。
这种观点持有者甚至包括斯大林的老婆,这也一度令他极为苦闷,意识到温和手段无法达成自己的目标后,斯大林就搞了大清洗,通过把权力集中在自己手中,来推进工业化。这一措施的确是过激了,但从后来的二战可以看出,斯大林的判断是没有错的。
尽管从宏观角度,斯大林是对的,但从微观角度说,任何被清洗的人注定是不爽的,谁都不想成为“不惜一切代价”中的“代价”,这也是人之常情。
戈尔巴乔夫很争气,大学考入了俄罗斯最高学府莫斯科大学,读法律系,毕业本来是分配去检察官的,结果当年苏联出了个新规定,应届生不能当检察官。
这里又要辟个谣了,有不少媒体说戈尔巴乔夫是没关系才没当上检察官,这显然是错误。因为这个规定本身没啥毛病,应届生的确没有足够的经验当检察官,这个规定也不是针对戈尔巴乔夫的,毕竟他就一应届生,当时的领导人赫鲁晓夫压根不认识他,闲得蛋疼才针对他。
赫鲁晓夫虽然干得破事不少,但黑也要按照基本法,不可造谣。
当检察官不成,戈尔巴乔夫便回到老家,先从共青团做起,没想到,在这里如鱼得水,当时的斯塔夫罗波尔边疆区负责人库拉科夫非常欣赏他。
为什么呢?还是因为莫斯科大学高材生这个身份,莫大相当于我们的清华。就算是今天,清华毕业生也很吃香,更别说那是70年前,那年头别说清华了,高中生都没几个,结果来了这么个高材生,你是领导你会不重视?
戈尔巴乔夫也没有辜负领导期望,干得很不错,最重要是他没有什么官架子,你完全看不出这年轻人竟然是领导,所以大家都很喜欢他。
后来,库拉科夫高升进了中央,就保举戈尔巴乔夫接替,在任期内,他干得有声有色,尤其农业领域,总是深入一线,到农户家调研,得到了一致好评,大家都认为他是个实干的人。
很快,戈尔巴乔夫又遇到了第二个贵人—安德罗波夫。
安德罗波夫为官清廉,在苏联末期发起过声势不小的反腐运动,一度被认为是可以拯救苏联的人。
安德罗波夫有个问题,就是身体不好,有肾病,每年都需要到斯塔夫罗波尔区的温泉区休养,去的次数多了,发现这地方搞得不错呀,戈尔巴乔夫这小伙子,可以嘛。
1982年,苏勋宗勃列日涅夫挂了,安德罗波夫成为国家领导人,顺手把戈尔巴乔夫提拔进了中央,安德罗波夫原本就是想像邓小平一样,搞渐进改革,逐步放松,在他主政的一年半时间里,苏联的状况有了一定的改善,这些,戈尔巴乔夫都看在眼里。
不过,由于肾病恶化,安德罗波夫1983年就挂了,紧接着是契尔年科,也是个身体不太行的人,没多久也挂了,当时苏联领导层都怕了,决定选个年轻的人,不然领导人老是挂,工作都没法开展。
而当时领导层里最年轻的便是戈尔巴乔夫,大家都70岁了,他才50出头,又是安德罗波夫的人,又有政绩又有名声,就选他了。
1985年11月21日
戈尔巴乔夫的思路,就是快速改革,为什么要激进快速改革呢?一个原因是,他看到老师安德罗波夫的渐进改革效果不错,但又不是特别好,所以他认为,如果我一次性改到底,不就得了?何必分几次这么麻烦。
再加上小时候的经历,他骨子里认定这一切都是体制问题,把体制打碎就行。
然后他就被客观现实教育了,激进改革把苏联改没了。
纵观他的整个苏联生涯,我们会发现戈尔巴乔夫本质上不是一个主观坏人,他确实想帮助苏联,但他又十分幼稚,把治理国家简单理解为公式化、概念化的事情,这就是典型的越帮越忙。
有时候,这种人比坏人更可怕,因为坏人知道自己做的是坏事,而戈尔巴乔夫不认为自己在做坏事,他认为我是在帮助国家,至于结果为什么不如意,一定是你们这帮家伙执行不到位,是刁民在害朕。
就如程心那样,从头到尾,程心都不认为自己阻挠光速飞船的研发是错的,她真的就认为我是对的,我是在为全人类做事。好心办坏事的疯子,往往比坏心办坏事的坏人,更可怕。
所以苏联解体30多年,戈尔巴乔夫从来没有公开承认自己的错误,当然,你要说一点没有意识到自己的错误,那也不对,就在今年俄乌冲突后,他还说“如果苏联在,世界会更稳定”。
这就是隐晦地认错,苏联要是还在,哪来的什么俄乌冲突。
从俄罗斯人的角度,他们恨不得活剥了戈地图,从我们的角度,戈地图帮我们减轻了北境陈兵百万的恐惧,但同时,苏联的逝去又让中国好长一段时间,在世界上倍感孤独。
如果说,我们能从戈尔巴乔夫身上得到什么教训,那就是:无论评价一个人,还是治理一个国家,都是十分复杂的,有黑也有白,无法公式化。
这个世界从来不是如硬币一样,非正即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