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攻贾浅浅,欢乐又安全,傻子才不干
近日,著名作家贾平凹的女儿贾浅浅被全网群嘲。
大致的逻辑链条是这样的:诗太烂——著名作家之女——头衔荣誉众多——然后推导出结论:权力勾兑,使竖子成名。
这个逻辑完全没有问题,我也特别理解大家对权力谋私的痛恨。但是,回到链条的开头:贾浅浅的诗真的很差吗?
如果她的诗并不差,那么后面的一系列推论就都如无源之水、无根之木了。
微信群聊里最开始有人贴出贾浅浅那几首“屎尿体”新诗的时候,我瞟了一眼,直接下了个与众不同的结论:还行,不算差。
今天看到了公号作者“码头青年”的文章:《贾平凹女儿因“屎尿性”被群嘲,这个时代需要什么样的诗?》,作者深入了解了贾浅浅的诗,贴出了一些有代表性的诗作(比如“雨把清晨下成了黄昏,天一下子就老了”),并给出了自己的评价:贾浅浅懂得如何写诗,也很有灵性。
这里我忍不住要嘚瑟一下:老稻是有眼光和鉴赏力的——仅从那几首屎尿诗,就能看出来贾浅浅的水平一点儿都不差,我太精彩了。
因为……
首先,诗歌不是什么“神圣”的东西。
翻开诗经、汉乐府、唐诗宋词,你会发现,诗歌其实就是当时的流行歌曲。
李白写过“天生我材必有用”,也写过“云想衣裳花想容”。
白居易写了“伐薪烧炭南山中”,也写了“温泉水滑洗凝脂”。
李清照有“生当作人杰”,也有“应是绿肥红瘦”(一些无聊文人和我,都猜测这是写嘿咻之后……)
苏东坡与佛印的趣事“八风吹不动,一屁打过江”;
教员的“土豆熟了,再加牛肉,不须放屁”;
新诗刚出来的时候,也是一片口诛笔伐,但照样留下了北岛、舒婷等人的传世之作。
港台歌曲一度被认为是洪水猛兽,现在《光阴的故事》、《青花瓷》据说进入了中小学课本。
诗歌并不神圣,不过是来自生活的文艺体裁之一。
既然源于生活,那么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可以入诗,而屎尿屁,是生活神圣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其次,贾浅浅的诗并不差。
我们就看这首“代表作”:
晴晴喊
妹妹在我床上拉屎呢
等我们跑去
朗朗已经镇定自若地
手捏一块屎
从床上下来了
那样子像一个归来的王
我是养过孩子的,这首诗我看起来就很亲切,忍俊不禁,我觉得挺好。为人父母者,记录自家孩子成长趣事,就是这个样子的,很真实,很传神。
我家阿嘟2岁多的时候,我曾写过一个“屎尿体”诗——阿嘟说:
我尿尿的时候
要爸爸给我读故事
我一边听,我一边尿
听完了,也尿完了
尿完了拉屎!
不管你喜欢不喜欢,我自己很喜欢——这就是文学作品的特点,有喜欢的,就有不喜欢的,很正常。那么……
第三,不喜欢的,就不应该存在么?
显然,一个文艺作品总会有人不喜欢,但是不应该是其不配存在、甚至不能获奖的理由。
世上就没有所有人都喜欢的文艺作品。
我们禁掉的书和电影、音乐还少么?——究其原因,就是有人不喜欢,然后就让这个东西消失。
这里捎带提一下贾浅浅的父亲,贾平凹。他的《废都》被禁了。我看到知乎上的一个评论,干脆就将贾浅浅的屎尿体和《废都》联系起来,说女儿学父亲的“流氓叙述方式”。
这未免贻笑大方了。《废都》的艺术价值几乎是学界公认的——那是对标《金莲瓶儿春梅》作品。
当然,我的意思不是说,就不能批评。事实上,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
第四,对批评的批评
这次对贾浅浅的围攻,里面有不少熟悉的身影,“歌德派”的明德、司马南等,“批评派”的欧阳乾、陈傻子等,也包括“堃群”、“园地群”的网友们。
不管是谁,我要批评这些批评。
有点儿廉价:如上所述,如果贾浅浅的诗并不差,那么后面一系列推论和批判就不成立。那么,未深入了解(甚至有些人根本不读诗、不懂诗)就贸然预设立场,横加批评,这种批评太廉价了。
有点儿浅薄:批评一个“作二代”女作家,这个事儿太安全了,而且大家还能在批评的过程中展示自己的艺术眼光、道德高洁,顺带着抒发对“以权谋私”、“跪舔权力”的恶气,爽则爽矣,但全部意义也就是个爽。
有点儿刻薄:诗歌也好,影视也好,文艺作品本来也不可能让所有人都认可,这非常正常。我们国家一直倡导“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文艺作品需要批评,但最好限于对作品本身,而不是像这次贾浅浅的事情,短短几天就上升到对家族、权力的联想上去。
好了,大家可以批评以上对批评的批评了。
我这人厚道,可以提供一点线索:我个人一直非常喜欢贾平凹,因此难免爱屋及乌、先入为主。
但是我还是希望,大家的批评先针对诗本身,因为那是后面所有逻辑推演的根源。
BTW,本日第二条推送,是网友“耕读堂主人”写的与本文观点完全相左的一篇文章,值得一看:)
【老稻简介】70后,北京人。王阳明门下走狗,汪曾祺门下走狗,齐白石门下走狗,罗大佑门下走狗。
扫码关注“告别的年代I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