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每年新增5000亿千瓦时!


未来,我国每年新增用电量有望达4000-5000亿千瓦时。随着能源转型深入推进和新型电力系统构建,对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提出了更高要求。


去年冬季和今年夏季,我国面临严峻的电力保供形势。业内预测,今年下半年,随着复工复产加快推进,相关经济扶持政策落地见效,全社会用电量将同比增长7.0%左右。未来,我国每年新增用电量有望达4000-5000亿千瓦时。随着能源转型深入推进和新型电力系统构建,对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提出了更高要求。

  

在业内人士看来,到2030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到12亿千瓦以上,而要做好电力保供和能源转型,需要源网荷储各环节共同发力。


供给变化导致托底能力减弱
不容忽视的是,近两年电力供给变化导致系统托底能力减弱。“十四五”以来,我国电力装机结构发生了质的变化,2021年,水电、核电、风电、光伏、生物质等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容量首次超过煤电装机,但电源整体置信容量占总装机比重在降低,面对电力需求的刚性增长,托底保障能力仍显不足。  

尤其是去年,需求侧工业生产快速恢复、冬季寒潮、夏季持续高温天气带动负荷快速增长;供给侧能耗双控、煤炭价格上涨、来水偏枯等多重因素叠加制约了电力供应能力。在供需两端综合因素共同作用下,2021年全国电力供需总体偏紧,近20个省级电网陆续采取了有序用电措施。今年以来,局部地区仍有电力供需紧张的情况。
  
“去年全国大范围实施了有序用电,今年南方多个水电大省出现了用电紧张。这些异常情况的出现,凸显了在新能源大发展的背景下,火电等传统能源在能源保供、能源安全和电力平衡方面的基础性地位。”一位不愿具名的企业人士强调,传统能源的基础性地位仍需重视。”


电力消费仍保持增长态势

国家能源局近日发布的1—9月全社会用电量数据显示,全社会用电量累计6493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0%。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未来两年,我国电力需求仍将维持刚性增长势头。

中电联的研究显示,我国电力需求还处在较长时间的增长期。预计2025年、2030年、2035年我国全社会用电量将分别达到9.5万亿千瓦时、11.3万亿千瓦时、12.6万亿千瓦时,“十四五”、“十五五”、“十六五”期间年均增速分别为4.8%、3.6%、2.2%。预计2025年、2030年、2035年我国最大负荷分别为16.3亿千瓦、20.1亿千瓦、22.6亿千瓦,“十四五”、“十五五”、“十六五”期间年均增速分别为5.1%、4.3%、2.4%。
  
中电联分析,“十四五”期间,新能源按照年均新增0.7亿千瓦计算,到2025年,风电将达到4.0亿千瓦,太阳能发电将达到5.0亿千瓦。新能源可参与电力平衡的容量仅为10%-15%。
  
由此可见,短期内新能源尚不能有效提供电力支撑,未来我国部分省份电力供需形势仍然偏紧。 

多层次保障新能源可靠出力

业内人士认为,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一项极具开创性、挑战性的系统工程,要统筹好发展与安全、清洁转型与电力供应、存量与增量的关系,要源网荷储各环节共同发力。
“电力行业技术密集、存量系统庞大,转型对路径高度依赖,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不会一蹴而就,将是一个长期的渐进过程,需要从推动能源电力行业协调发展出发,统筹技术攻关、机制设计和政策研究,制定分阶段实施的具体路径。”国网发展策划部副主任赵洪磊认为,做好电力保供和能源转型需要坚持先立后破,统筹优化电源装机的类型、规模和布局,加强应急和备用电源建设,保持合理的系统裕度。
  
在赵洪磊看来,新型电力系统构建要紧紧围绕电力保供和能源转型两条主线,分两个阶段稳步推进。2035年之前,煤电和可再生能源协同发展,常规电源转变为调节性和保障性电源,储能、需求响应等调节资源规模逐渐扩大,电力系统源网荷储互动能力逐步增强。2035—2060年,新能源+储能大规模应用、最小保证出力稳步提升,常规电源向长周期调节性电源转变,大电网、微电网和局部直流电网融合发展,电力系统源网荷储实现协同发展、开放互动。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需要加快建设互联互通、智能高效的现代化电网,持续提升电力系统安全保障能力和资源配置效率。有关专家建议,需要尽快补齐配套电源,补强送受端网架,推动在运特高压输电通道尽早达到设计输电能力。在保障安全前提下,进一步加快推进已纳入国家规划的陇东至山东、哈密至重庆、宁夏至湖南等跨省跨区输电通道前期工作,力争尽早投产,尽快发挥电力保障作用。






👇 原创阅读 👇



👇延伸阅读👇

商业革新、中国双碳战略新机遇

未来能源革命颠覆者:氢

碳中和将为中国经济贡献几何?

时代意志,碳中和新谁将拔得头筹

比亚迪的另一个千亿市值梦:云轨

《第六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名单的公示》

《“十四五”生态环境领域科技创新专项规划》

《中山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2-2025年)》

《全国碳排放权设定与分配实施方案》

重磅:四大电网建成统一碳排放监测平合

贵州:新建未配储能的项目暂不考虑并网!

国家住建部:《氢气站设计标准》征意稿

数字经济赋能煤炭行业高质量发展

国务院:《新时代的中国北斗》白皮书

深圳:对综合能源给予最高3000万资助

中国成为“国际湿地城市”最多的国家

风口之上,华为助力行业绿电「深淘滩」

全球光伏正式进入“太瓦时代”。

“公牛”进军储能!

天合光能210出货全球第一

宁德时代高管:每年花费千亿成本采购



内容免责声明:


1、鉴于本平台发布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因作者联系方式不详或其它原因未能与著作权拥有者取得联系,著作权人若发现本平台转载了其拥有著作权的作品时,请您尽快与本平台联系;

2、本平台文章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本平台发布的所有稿件仅供学习参考之用,不构成对内容提供投资建议与指引,并禁止用于商业用途;

4、除原创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图片、视频及音乐属于原权利人所有,因客观原因,或会存在不当使用的情况,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内容未能及时与原作者取得联系,或作者名称及原始出处标注错误等情况,非恶意侵犯原权利人相关权益,敬请相关权利人谅解并与我们联系及时处理,共同维护良好的网络创作环境。

5、对内容免责声明的解释、修改及更新权均属于氢能碳中和所有。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中美碳中和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