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战争,来自三位读者的看法
你好!
这是「十分之一信箱」发出的第 20 封信。今天要介绍两份报纸,来自两位在「十分之一信箱」出现最多的读者——Amy 和卫心兰。
这两份报纸都是关于同一个主题——塔利班和战争,来自「十分之一」体验版第六期的信。
先来看看 Amy 的报纸。来自江苏南京、目前正在读初二的 Amy,这次几乎就是手写了一整张报纸——因为她想把原信留给妈妈看,所以没有动手剪。
一如既往的,我还是特别喜欢看 Amy 的报头。这次的主题是「The unseens」,她自己翻译成「寂静之地」。
这张报纸里提到的「寂静之地」不仅仅是阿富汗,也包括乌克兰。实际上发生在乌克兰的战争在全世界都是备受瞩目的,只是我们知道得很少。对于我们来讲,一定程度上那里也变成了 the unseen。所以,在前言的最后,Amy 还提到了,当前的教育除了减负之外,是否也要教导小孩去看到这些 unseen 的角落。
在这张报纸的左右两侧,一条线是阿富汗,另一条线是俄乌战争。有意思的是,Amy 的关注点始终都是两个:
1. 为什么会发生?
2. 我们普通人可以做什么?
而在报纸的中央,Amy 临摹了著名的摄影作品「阿富汗女孩」。这张照片曾经作为 1985 年 6 月《国家地理》杂志的封面而举世闻名。这幅作品带给她的感受是:hopeless,她把自己体会到的「无望的力量」放在了这张报纸最醒目的位置。
能够体会到寂静之地的无望,很重要。不仅仅是这封信里提到的阿富汗,还包括许许多多近处的、和远处的寂静之地。
接着,再来一起看看卫心兰的报纸吧。
她的报纸围绕着我在信里开头提出来的话——人们为什么害怕塔利班呢——来展开。逐一剪贴了在塔利班的影响下,人们的失去、恐惧和愤怒。这些剪贴的片段,分别来自信里提到的不同人物的故事。
在报纸的结尾,卫心兰剪贴了马拉拉的画像。这是她在报纸里使用的唯一一张图片,图片的下方是一个疑问,我想也是一个希冀。马拉拉代表着不会屈服的、年轻的力量。
最后,我还想跟大家分享一位小读者关于战争的想法——来自北京、10岁的悠悠。
在第六期发出之后,我收到悠悠父亲的信。因为第六期讲了塔利班,讲了战争和政治,悠悠父亲感到十分不安。我们在信件的来往之中讨论了,如何认识战争,怎样恰当地和儿童、少年谈论这个话题。后来,悠悠的父亲给我发了悠悠在看完电影《狙击手》之后写下的观后感。这段观后感写得太好了,和我们写这些信的初衷是完全一致的,于是我们征求了悠悠的同意,把这段观后感也分享给你。
为了方便大家阅读,我们将其中的文字内容部分摘录如下:
《狙击手》观后感
《狙击手》讲的是朝鲜战争时期,五班接到一个命令,侦查员亮亮被打伤了,要求五班把他带回来。但到了目标地点后遭遇了美军,双方打了很久,最后五班最后一个人成功地消灭美军,将亮亮带来的机密告诉了连长,这为后续战争的胜利做好了铺垫。
我看完这部电影后,有了很多感受。我之前一直以为打仗就是一个国家打另一个国家并死了很多人,而现在我才明白,战场上死 100 多万人,就意味着 100 多万个家庭破碎,400 多万个人为此痛哭流涕!所以,我们一定要热爱和平!
很幸运能在「十分之一」遇到你们。谢谢你们的真诚和理性。
曹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