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间十五分”,既要走出去,也要安全回!
“现在小学孩子们课间似乎只能呆在教室或上洗手间,不能去操场活动放松。”一位家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达了这一担忧。近年来,中小学生“安静的小课间”现象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一项针对1900余名家长的调查中显示:75.2%的家长认为身边中小学“安静的小课间”现象普遍,且在小学最为突出。
课间,是中小学生调节学习状态、缓解疲劳和相互交流的重要时段。在近日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印发《优化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学生在校课间时间指导意见》(下文简称《意见》)中就明确提出,将提供更加从容的课间时间,引导学生走出教室,享受健康活力的校园生活,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此前报道>>“课间一刻钟”来了!)
那么,此次发布的《意见》如何将课间十五分钟还给孩子?专家、家长和教师对此怎么看?
有部分受访家长
对学校能否落实到位表示担忧
据悉,此次《意见》中提出,为优化课间安排,全市义务教育学校原则上落实15分钟课间时长,在上、下午各安排一次30分钟的大课间,在校每天课间总时长小学阶段不少于90分钟、初中阶段不少于105分钟。
对此,不少受访家长表示,“延长课间时长是家长们一直期盼的调整和改变,尤其是小学阶段正是孩子身体快速发育的时期,久坐不动、不接触自然光,对孩子们的骨骼发育,还有视力的保持,都带来很大的问题”,但也有部分受访家长对于后续学校能否将十五分钟课间落实到位表示担忧。
事实上,一些学校禁止学生出教室,最大的考虑还是在于,学校和教师担心学生出现安全问题。为了管理方便,干脆一刀切地把学生“圈”在教室里、“箍”在座位上。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体育美育教育研究所副所长于素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部分学校通过约束孩子课间活动,来达到方便管理、减少麻烦的目的,这样的做法和管理方式是欠妥的。在日常校园生活中,应向学生做好安全教育引导,明确运动中安全注意事项,提高安全意识,掌握安全知识。同时,加强学校场地器材的安全防护措施,做好校园运动安全事故处理方案,健全保险制度,科学合理地处理校园运动安全问题。让孩子在课间的十五分钟里,既能快乐走出去,又能安全走回来。”
资料图
此次课间优化调整,对教师日常工作会产生哪些影响?北京市朝阳区呼家楼中心小学教学主任、班主任刘可勤表示,“课间时长延长,确实需要学校和老师做更加积极的适应和调整。为了更好地保证孩子们的课间安全,需要加强对孩子们自由活动和安全指导的双重教育和课间巡视,用孩子们能够听明白,也比较认同的方式,引导孩子们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进行活动,对于老师们来说确实是一个挑战。总体来说不会影响日常的教学工作。”
为了将课间十五分钟还给孩子,进一步规范教育教学秩序,《意见》中还明确一系列“不许”。比如,严禁拖堂和提前上课,不得随意缩短学生课间活动时长,不得对学生课间活动设置不必要的约束。尤其是提到课间禁止学生出教室的问题时,《意见》表示“坚决杜绝”,要建立学生课间时间调整的检查反馈机制,形成工作闭环。各校也将通过多种形式做好向家长的宣传解释工作,主动接受各界监督。
让孩子收获“十分快乐”
需要更多元的课间安排
在受访家长裴先生看来:“课间时长的延长只能是锦上添花,学校需要有更多元的课间安排,才能真正达到孩子们在课间活动、放松的效果。”
对此,《意见》中提出,引导学生利用课间走出教室,在室外进行放松休息、有益社交及适量活动,为后续课堂学习做好充分的身心准备。学校应在校园内开辟学生课间休息、活动空间,补充必要的体育器材,为学生创造更加适宜的课间休息、活动环境。
在刘可勤看来,“我们作为教师,也是课间活动的直接参与者和管理者。平日里,应该加强对本班学生的了解包括他们喜欢什么、擅长什么。在配合学校整体课间安排的同时,尽量去拓宽本班活动场所,比如楼道、操场、图书馆,还有活动教室的开发,包括课间微型社团活动的组织,我们学校都有在做积极的尝试。”
资料图
当前,北京一些中小学正在积极行动。北京第一六一中学为保证学生课间休息和活动,通过精心设计长廊、种植园、美术作品展览区等,让校园随处都可驻足,还在操场、乒乓球台等公共区域设置体育器材共享区,让篮球、排球、乒乓球、羽毛球等各种体育器材触手可及、自由使用;北京医科大学附属小学校园活动面积不足20亩,学校为此提出了“小场地,大体育”的策略,将操场划定出9个活动区域,设置踢毽子、跳绳、跳房子、手脚爬行等9个活动项目,让孩子们在有限的空间里充分地活动起来;北京小学翡翠城分校不仅在楼道里设置了走迷宫等益智游戏,各班还都配有玩具箱和微型图书馆,有棋类、手工类的游戏,还有两百多本图书,学生可以自主选择。
北京市教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我们要像重视课堂一样重视课间,引导学生利用课间走出教室,在室外进行放松休息、有益社交及适量活动,为后续课堂学习做好充分的身心准备,使学生在校一日学习生活更加张弛有度。”
为了更好地利用这课间15分钟,于素梅提出三点建议:一是把握好一个“走”字,让学生走出教室、走向户外、走进阳光,学生只有走出来,才能有更多的活动参与;二是确立好一个“动”字,让学生在课间15分钟时间要“动起来”,不同学段不同年级要动什么、怎么动、在哪儿动要有适当的规划,学生自主活动或者班级集体活动都要事先有策划,尤其注意做好安全防范;三是强化好一个“效”字,就是注重效果,观察课间15分钟学生活动的积极性、实效性,根据课间活动情况,及时调整活动内容、活动方式,要尽可能地让每个学生积极主动地走出来、动起来。
推荐阅读
更多精彩视频
请关注央广网视频号
大家都在看↓
“被熏到呼吸困难、泪流不止……” 记者深夜直击“硫超标”枸杞加工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