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科技

人工智能与法律的交叉挑战

刘丹 法眼观察 2024年12月01日 16:14

来源/作者投稿  作者/刘丹,男,现就职于山东黄金集团新疆金川矿业有限公司,职务为副总法律顾问

近年来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正在深刻地改变社会的各个领域从智能助手到自动驾驶汽车从图像生成到自然语言处理人工智能的力量无处不在然而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入应用随之而来的法律问题也层出不穷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2024 关于人工智能的法律交叉挑战逐渐显现主要集中在三个关键领域知识产权责任认定和算法偏见

人工智能创作作品的知识产权归属

近年来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的突破性进展深刻改变了内容创作的模式从图像生成到文本撰写人工智能所产出的作品在技术上具备了高度的原创性甚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与人类创作难分伯仲这一现象不仅拓宽了内容创作的边界也为现行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人工智能生成的作品是否享有版权保护如果是那么版权应归属于谁

根据现行的版权法体系作品的版权归属基于创作者身份的认定而创作者被明确限定为自然人即具有法律主体资格的个体创作者需要具备意识意图以及创造力等主观特征这些条件显然与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技术本质相矛盾人工智能并非自主创作的法律主体而是依托算法模型数据和计算资源运行的工具其创作过程是复杂计算与数据驱动的结果缺乏法律意义上的独立意识”。在这一背景下人工智能生成作品是否符合版权法中原创性作者身份这两个核心要件成为争论的焦点

支持保护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一方认为版权法的初衷是激励创作并保护创新成果而人工智能生成作品无疑已经体现了高度的原创性和市场价值如果拒绝给予这些作品版权保护不仅会导致法律保护的真空还可能削弱使用者和开发者投入资源的动力阻碍技术的进一步发展相反反对者则主张版权法的根基在于保障人类创作者的权利而人工智能生成作品并未体现人类的独立创作意图赋予其版权可能导致对版权制度本质的背离同时赋予这些作品以权利可能进一步加剧社会资源分配的不平等——例如技术巨头可能凭借其对算法和数据的控制垄断更多资源与市场

在法律实践中人工智能生成作品的归属争议已经初现端倪例如美国版权局在多个案例中明确表示人工智能生成的纯作品不符合版权法要求因为其创作者并非自然人这一立场强调了版权法的传统属性但同时也引发了新的疑问如果作品由人类输入指令并经人工智能实现是否可以视为人机协作的结果这种协作模式下创作者的身份认定应以什么为标准相比之下英国和欧盟的态度更具开放性一些国家提出了设立邻接权或其他特殊权利的建议以弥补法律的盲区中国也在相关问题上积极探索尤其是在司法实践中北京互联网法院已明确支持对人工智能辅助创作作品的部分保护但强调必须有明确的自然人贡献

从法律角度看人工智能生成作品的归属问题不仅是技术层面的困惑还涉及对版权法核心原则的重新审视这一问题的复杂性还在于现有法律体系中未能清晰界定开发者使用者和技术系统在创作过程中的角色和责任例如开发者是否应因其设计的算法承担创作主体身份使用者在输入指令时是否体现了足够的创造性贡献以获得权利如果既无法归属开发者也不能认定使用者人工智能生成的作品是否应直接归入公共领域

解决这一问题可能需要从现有法律框架之外寻求创新首先为人工智能生成内容建立独立的法律保护机制或特殊权利类别是一种可行路径例如可以赋予此类作品有限期限的权利保护以激励创新同时避免与传统版权制度产生冲突此外国际合作也至关重要人工智能生成内容的全球流通性要求各国在版权法层面尽可能协调一致以避免跨国法律冲突和贸易纠纷通过国际知识产权组织(WIPO)等平台推动形成全球范围内的规则共识将有助于从制度层面解决这一难题

从更广阔的视角来看人工智能生成作品的归属问题反映了技术发展对传统法律体系的深刻挑战版权法作为一部古老而灵活的法律历史上曾多次适应新技术的冲击例如印刷术摄影和数字技术的出现然而人工智能的飞速进步不仅仅是技术工具的升级更是创作主体本质的变化如何在确保法律原则不失公正的同时为技术进步提供足够的制度弹性将决定人工智能时代版权法的未来走向

在这一背景下法律工作者需要在立法执法和国际规则制定中寻求平衡点技术创新的速度总是快于法律的调整但法律的核心使命在于维护秩序和公平通过对人工智能创作作品归属问题的深入研究和及时立法我们不仅可以解决眼前的问题还能为未来更复杂的技术场景奠定法律基础为人工智能时代的文化和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自动驾驶汽车事故的责任认定

随着自动驾驶技术的逐步成熟交通领域正经历从人类主导驾驶向智能系统主导驾驶的根本性转变然而这种变革引发了一个关键的法律问题当自动驾驶汽车发生交通事故时责任应如何划分这一问题不仅关乎法律规则的调整也影响公众对科技安全的信任与接受是自动驾驶技术能否顺利推广的核心挑战之一

传统交通事故责任的认定以人为行为为基础着眼于驾驶员是否存在过失然而自动驾驶技术的引入使这一责任认定逻辑发生了颠覆性变化在高级别自动驾驶(L4L5)场景中车辆的控制权由算法和系统接管驾驶员的角色可能从主动驾驶者变为被动的观察者甚至完全退出驾驶决策过程这种角色转变直接削弱了传统法律中人为过失的概念使得现行法律框架难以应对自动驾驶汽车带来的新型风险分配问题

自动驾驶技术的复杂性进一步增加了责任认定的难度其运行机制涵盖传感器数据采集算法决策通信系统及车辆执行等多个环节每一个环节都可能成为事故的潜在触发点例如传感器可能因天气条件而无法准确识别障碍物算法可能因数据不足而做出错误决策甚至网络攻击也可能导致系统失控事故发生后责任主体可能包括制造商算法开发者传感器供应商网络运营商以及车主本人这种多因一果的责任链条大大增加了事故处理的复杂性使得传统的单一责任主体认定方式无法适应

现实中已经发生的多起自动驾驶事故充分暴露了这一问题的紧迫性例如,2018Uber自动驾驶汽车在亚利桑那州发生致命事故时车辆的传感器虽然检测到行人但系统将其错误分类为非威胁物体”,未采取紧急刹车与此同时车内安全员因未集中注意力也未能及时接管车辆这一案例揭示了自动驾驶事故责任的复杂性是算法的缺陷传感器的失灵还是安全员的疏忽在多方都有可能承担部分责任的情况下如何合理划分责任成为法律亟待解决的难题

各国法律对此问题的态度各不相同在美国立法和监管更倾向于强调驾驶员的最终责任认为即使在自动驾驶模式下驾驶员仍需随时准备接管车辆这一立场的核心在于强化人类驾驶员的监督义务将技术风险转嫁给驾驶员然而在完全自动驾驶的情境中驾驶员实际已失去对车辆操作的控制能力这种责任分配模式显然与技术发展背离相比之下欧洲一些国家更注重技术提供方的责任认为自动驾驶汽车的核心控制权由制造商或技术开发者掌握因此他们应为产品的安全性承担更大的法律责任这一模式更契合自动驾驶技术的实际运作但也面临责任链条复杂化的挑战例如当事故原因涉及多个供应商的技术组件时如何公平划分各方责任

一种被部分学者和政策制定者提出的解决方案是建立无过错赔偿机制”。这一机制试图绕开传统的责任认定模式通过设立行业赔偿基金快速为事故受害者提供赔偿而不再纠结于具体责任方的确定这种机制在提高赔偿效率减少法律纠纷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同时可能导致安全责任稀释”。企业在责任模糊化的背景下可能缺乏改进技术以减少事故风险的动力从而削弱技术安全性的提升

自动驾驶事故责任的法律框架构建不仅关乎具体的责任分配更关系到技术创新与社会接受之间的平衡一方面自动驾驶技术具有显著的社会价值它有望减少人为错误导致的交通事故提高交通效率然而另一方面公众对安全性的高标准要求和对未知技术的天然警惕性决定了自动驾驶技术的发展必须伴随着可靠的法律保障倘若法律无法为事故责任提供明确的解决路径公众信任可能受到冲击从而阻碍技术的推广和应用

为应对这一挑战法律体系需要与技术发展同步调整一方面可以通过完善立法引入更清晰的分层责任机制例如根据事故原因将责任分别归属于算法开发者硬件供应商或运营企业另一方面需要在国际范围内推动立法协调为自动驾驶技术的全球化应用建立统一的规则标准此外还应强化自动驾驶技术的透明性和可追溯性要求制造商和开发者提供黑匣子式数据记录以便事故后对系统运行进行详细审查

人工智能决策中算法偏见的法律问题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广泛应用于金融医疗教育和司法等领域其对社会的重要性和影响力日益显著然而人工智能决策系统中的算法偏见问题却逐渐暴露成为不可忽视的法律难题算法偏见指的是人工智能在决策过程中表现出的系统性歧视或不公平通常是由于数据偏差模型设计缺陷或开发者的无意疏忽所致这种偏见不仅损害了个体的公平权利还可能加剧社会的不平等引发深远的法律和伦理问题

现行法律体系对人工智能决策的公平性和合规性提出了基本要求例如反歧视法和隐私保护法明确禁止在招聘信贷住房等领域的决策中出现基于种族性别年龄等因素的歧视然而人工智能算法的运行逻辑往往是黑箱化其决策过程缺乏透明性导致受影响的个体在面对算法偏见时难以发现问题更难以寻求法律救济这种信息不对称使得算法偏见成为一种隐形的权利侵害挑战了法律对个体权利保护的传统机制

算法偏见的法律问题集中体现在责任认定和救济路径的模糊性上由于人工智能系统的复杂性偏见的来源可能难以追溯例如一个自动化招聘系统如果对女性候选人产生系统性低评分这种偏见可能来源于训练数据中性别分布的不均衡也可能是由于模型的设计未能正确处理性别因素在法律实践中如何界定责任主体是一个难题偏见是由开发者的疏忽造成还是由使用者在实施过程中未能正确配置系统引发是否需要追究数据提供者的责任这些问题尚无统一答案

此外人工智能决策的偏见影响往往具有高度隐蔽性和广泛性一些算法在设计时可能并未直接使用性别种族等敏感信息但通过间接关联的变量如邮政编码教育背景实现了歧视性决策例如在信贷审批中某些特定地区的居住地址可能与种族高度相关算法在学习过程中可能无意中将这种隐含的关联作为决策依据结果形成事实上的种族偏见这种隐性偏见的存在进一步增加了法律识别和纠正的难度

法律应对算法偏见需要在多个层面进行改革首先透明性是解决问题的关键人工智能系统的开发和使用方需要承担更高的透明性义务通过详细记录算法的运行逻辑训练数据来源以及模型的调整过程为外部监督和法律审查提供依据例如欧盟人工智能法案提出的高风险人工智能系统透明性要求正是为了确保算法的可追溯性使偏见问题能够被及时发现和纠正透明性不仅是对技术开发者的基本要求也是受影响个体了解自身权益受侵害情况的前提

其次法律需要建立明确的责任分配机制在人工智能决策偏见问题中开发者使用者和数据提供者都可能对偏见的形成负有一定责任法律可以通过分层责任模式明确各方的义务和责任范围例如开发者需对算法的公平性进行充分测试使用者需对算法应用场景的合规性进行审查数据提供者则需确保提供的数据不存在系统性偏差责任的清晰界定有助于促进各方在系统开发和使用过程中的谨慎态度减少偏见问题的发生

此外法律还需为受偏见影响的个体提供有效的救济渠道例如可以在法律中赋予个体对算法决策的质疑权和申诉权当个人因人工智能决策而遭受损害时应能够要求相关机构披露算法的具体运行依据并通过司法途径寻求赔偿或纠正这种救济机制的建立不仅可以增强个体对人工智能系统的信任也能对开发者和使用者形成外部约束力推动其优化算法设计和应用

国际合作同样在应对算法偏见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人工智能技术的全球化应用使得偏见问题具有跨国性特点不同国家对隐私数据和公平性的法律标准各异可能导致在国际贸易和合作中出现法律冲突通过国际组织推动统一的人工智能法律框架可以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一致的偏见审查标准和责任认定规则从而减少法律冲突为跨国人工智能系统的合规性提供保障

从法律角度看算法偏见不仅是技术问题更是对公平正义原则的深刻挑战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正在重塑社会资源分配和权利保护的格局而法律的作用在于确保这种变革不会以牺牲社会公平为代价通过加强透明性明确责任机制强化个体救济权以及推动国际合作法律可以为算法偏见的治理提供坚实基础在人工智能时代法律不仅要保护技术的创新活力更要为社会提供可信赖的公平保障使人工智能真正成为增进人类福祉的工具而非加剧不平等的隐形力量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法眼观察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选择留言身份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