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最好的方式:家校合作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要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帮助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家庭是教育的起点,孩子的成长路上,除了老师“教好”、学生“学好”、学校“管好”、社会“引好”,更需要家庭“育好”,家庭教育是根的教育。如果把家庭教育比作桶底,那么学校教育就好比桶壁——桶底没有,盛不了一滴水,桶壁有缺,孩子素养没有高度。教育学家张文质表示,想让孩子变得优秀,就必须注重家校合作,这是教育孩子最好的方式。
4月9日,由张文质家庭教育研究院主办,长沙市雨花区砂子塘小学承办的“家校共育 成全生命”主题论坛圆满结束。本次论坛以“新时期家校共育的方向与路径”为主题,分为家庭教育主题讲座与专题论坛两种形式,有来自长沙、常德、益阳等地的近400人参与,有40多位教育局局长、学校校长、幼儿园园长、关工委领导、教科院研究员带领着各自的家庭教育团队一起来交流、学习。雨花区教育局工会主席、教育关工委副主任晏敏做了开场致辞,砂子塘小学校长祝健群代表学校致欢迎辞。
活动分为上午场和下午场。上午场从著名教育学者、家庭教育专家、生命化教育发起人张文质老师的主题演讲“家校共育是对儿童最好的成全”开始。
接下来是以“家校合作之我见”为题的主题发言,由杨松林、徐幸操、罗长兵三位校长以砂子塘教育为根基,结合砂子塘“家校共同体”的建设理念进行发言。
随后,三位校长和与会嘉宾,来自怀化市通道二完小的宋禹抒校长就“家校合作的挑战与策略”为主题进行探讨和交流。
下午场从全国《奶蜜盐》共读联盟的读者们共读《奶蜜盐》开始。
随后张文质家庭教育研究院课程研发中心主任李晓霞老师做了“如何开展家校共读”的分享。她从全国《奶蜜盐》共读联盟说起,讲到张文质家庭教育研究院“家校共读”课程体系的形成和具体实施方案,为学校开展共读活动提供了极具实操性的路径。
张文质家庭教育研究院研究员施英博士做了“如何有效开展家长学校的活动”的分享。施博士详尽地介绍了她在各类各级学校开展家长学校活动的经验。
最后,张文质老师介绍了张文质家庭教育研究院的课程,并与现场的听众做了更深入的互动。
划重点了!
张老师从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两者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意义入手,强调教育孩子最好的方式是家校合作,理解儿童是父母的第一工作,也是教师的第一工作,保卫儿童是家校共同的第一责任。演讲中,张文质老师给“家校共育”提出多条合理建议,通过例举不同类型的家庭教育实例充分论证“家校共育是对生命最好的成全”。
精华总结如下:
01“要从成全生命的高度来理解家庭教育”
亲子关系和师生关系:亲子关系是初始关系,是决定性的关系, 亲子关系决定了一个人精神的最基本状况。师生关系是发展性关系,是帮助与促进,师生关系促进与影响了一个人精神的丰富与活力。
02
“充分理解成长的复杂性与艰难性”
演讲内容从“生命的唯一性、不可重复性决定了教育的谨慎性与常态性”开始说起,要让每一个老师和家长理解学生成长过程中的不易,从而更好地互相配合完成“家校共育”。不学习无以为师,不学习就难以成为“够好的父母”,学习是一个人一辈子必须要面对的事情,作为老师和父母亦然。
03
“‘父母改变 孩子改变’的多维意蕴”
“家校共育,相互促进”是一种新文化,孩子成长“急不得,误不得”,老师和家长必须以“建设者”的心态从建设自己开始,建设学校、家庭与孩子的未来。
推荐阅读
父母怎样进行家庭教育,让孩子健康成长?家庭教育专家张文质:掌握家庭教育的核心——生命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