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讲座纪要 | 吴贇:翻译方向性与中国文化对外翻译的当下思考

译境学术沙龙 大外翻译研究
2024-09-09


2022年8月11日下午,同济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吴赟为我校师生做了一场题为“翻译方向性与中国文化对外翻译的当下思考”的线上学术讲座。讲座由大连外国语大学学科发展规划处主办,大连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和多语种翻译研究中心联合承办。我校翻译及外语专业研究生、本科生和老师,以及部分来自校外的师生和译界同仁相聚云端,一起聆听了吴赟教授的讲座。


吴贇教授


该讲座是首届“理解当代中国”多语种国际翻译大赛系列学术讲座第4讲,也是大连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译境学术沙龙”第7期。讲座由大连外国语大学高级翻译学院院长李春姬教授主持。




内 容 纪 要


吴赟教授在剖析翻译方向性概念与实践内涵的基础上,基于中国文化对外翻译实践的历史现实,思考理论基础、立场与价值观以及策略方法等研究面向所展现的特征与问题,进而探索我国当下对外翻译研究的旨归与内涵。

吴教授从“形象”这一关键词出发,指出我国的国家形象一直以来处于“被定位”的局势中,塑造中国的国家形象至关重要,而翻译是跨文化话语建构中的必然存在。吴教授强调了当下对外翻译、国际传播的必要性,探讨了翻译方向性的概念,阐述了对内翻译与对外翻译的相关内容,同时指出中国的对外翻译渐成大势,但目前的翻译理论对于对外翻译的解释力并不充分。

吴教授指出,对外翻译实践这一领域尚未引起国际社会的普遍重视,并对相关理论比较匮乏的现象展开了讨论。进而详细阐述了翻译立场与价值观面向对对外翻译理论发展的影响,并通过举例说明承载着国家意志与立场的对外翻译实践遭受了一些挫折与质疑,指出对外翻译所面临的实践与方法论的两难境地。

吴教授从国际传播视角出发,剖析了对外翻译的概念,并强调这属于文化外交的一种手段。所以,在对外翻译实践中,忠实地传达原文旨意,向国际社会塑造真实的文化形象是基本立场,同时力求在充分性和可接受性之间实现微妙平衡,规避片面的主观立场。

吴教授从多学科融合、双重需求驱动、基于受众的翻译效果,以及技术赋能的多模态多媒介翻译这四个角度指出,对外翻译研究应重视形象学、传播学等学科的解释力与理论指导意义,注重源语与目标语国家双方资源力量的合作,关注受众需求研究对翻译策略选择的影响,运用信息技术为翻译传播开辟新路径。

讲座结束后,与会观众纷纷在聊天区留言致谢并向吴赟教授请教相关问题,吴教授挑选其中有代表性的问题做了细致的解答。


大 赛 链 接


【竞赛规则】首届“理解当代中国”多语种国际翻译大赛 (附译文提交说明+竞赛原文)
文案:樊娇  莫海英  于士涵
会务:陆雨宁  邓筱媛  张秋颖
编排:徐荣臻  王肖萌
审核:霍跃红  李春姬


大外翻译研究
知识  思想  传播  创新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大外翻译研究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