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炎看多:安徽这次,终究是下刀太快!
文章来源:IVD从业者网 |
作者:锁炎 |
最近业内都被安徽IVD发光试剂集采的新闻刷屏,由此印发的讨论也是一波接着一波,而对于未来IVD行业的发展更是迷茫未知,其他省份对临床用量较大、采购金额较高、临床使用较成熟、市场竞争较充分的临床检验试剂是不是也会迎来集采?
19日,安徽省医药集中采购中心发布了这个集采公告之后,20日的股市迈瑞、安图、新产业等领跌,其中迈瑞跌幅高达17%,市值直接跌去了695亿。也就是跌没了四五个IVD上市公司吧!
正如股市所上演的“一泻千里”,市场所担心的是如果以安徽为始,全国开启生化免疫试剂的大集采行动,一如去年的新冠检测试剂的集采行为,那几百亿的IVD市场或将真正的迎来洗牌~。
所以安徽发光试剂集采这事到底是“猛虎出击”还是“狼来了”呢?
看到很多媒体和报道都在渲染紧张气氛,说没活路了,IVD行业开始放水了,以前新冠注的水,都要通过其他试剂的集采放出去了云云,今天给大家换个视角看看安徽省集采这事吧~
首先IVD行业的集采肯定会来的,这是大势所趋,国家政策趋势未来医保基金要精细化管理和使用,所以规范化和合理化一些商业模式是肯定要去做的,但医保的大头依旧是药品,那边动一刀,IVD动十刀才赶得上,毕竟整个国内IVD市场也就几百亿。
其次,新冠检测试剂集采本身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业内的很多人喜欢拿新冠集采说事,说新冠集采打个样,然后照着复制,新冠检测市场本身就是一个新兴的市场,而且容量巨大,需要医保基金最终接盘,不集采新冠,集采什么?这里就要谈谈集采的初衷是什么了,简单点就是要降价,一方面是降低医保基金的压力,另一方面是降低患者的负担,核心是什么?收费!方式是什么?以量换价。
最后,安徽的这次IVD试剂集采更像是矛盾激化下特殊时期产物,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有其独特性,这次集采的目标很明确,就是要把2020年采购金额最大的生产企业叫过来,降价,其他企业联动降价。
【注】以下摘自网上流传的安徽省临床检验试剂企业座谈会会议记录
仔细研读这个带量采购的模式就会发现,其实并不是真正的“以量换价”,而是单纯的砍价,你降不降?不降我就不让你玩了,只要大家都降价,各位该做的市场继续做!
上一个这么做的是南京市,2020年5月14日,界面新闻报道 南京地区公立医疗机构医用耗材集中采购联盟将对罗氏诊断在南京销售的全部诊断产品进行带量采购降低价格谈判,谈判企业在南京销售的全部产品整体降幅不得低于30%。
后来怎么呢?后来就不了了之了,所以我们回头来看安徽省这次的操作,其实是和南京的操作有些许相似之处的,但安徽的矛盾激化点似乎更加清晰明朗。
据网上流传的会议纪要显示,为什么专项采购呢,是因为一部分企业大肆搞商业贿赂,腐蚀医护人员,让知名专家进了监狱,我们把时间线往前推,推到今年3月5日,那个震惊检验圈子的检验科主任被查的事件了,似乎到这里我们就能理顺这次事件发生的脉络了。
【注】以下摘自网上流传的安徽省临床检验试剂企业座谈会会议记录
新冠检测试剂通过集采挤出那么多的水份,其他IVD试剂也有,但是集采考虑的不是说有水份就要去挤掉,而是值不值得现在就去挤的问题,整个IVD行业不足1000亿,化学发光试剂市场差不多300-400亿的市场,我们再聚焦到安徽市场,据有关报道,安徽省平台显示BNP前期平台采购大概在3700万,NT-BNP前期平台采购大概在8000万,这些是采购量比较大的品种。
按照国家“应采尽采”的策略,未来IVD行业也会逐步纳入到集采的行列当中,无疑也必先从生化免疫领域先开始,这是大头,也是最快见效的地方。但具体应该用什么样的模式,能够综合评估出合理的降价区间是非常值得商榷的,以药品集采为例,已经逐渐形成了比较完善的体系,进口产品和国产产品不同量价体系等等。
拍脑袋的“一刀切”降价模式对产业是毁灭性的,对于一个成熟的市场,通过集中采购,带量采购能够在不伤害产业发展的前提下,满足多方需求,本身就需要很强的模式设计能力。
我们常说医疗行业是政策性导向很强的行业,IVD资讯的品牌张发文说“安徽集采一声炮响,IVD行业跌掉1000亿!”,医业观察的星哥今天发文说“凛冬将至”,我觉得并不是凛冬将至,而是我们一直身处在冬天里,在苦苦找寻着春天在哪里。而春天的方向就是国家医改的方向呀!这是大背景、大趋势~
在药品圈有一个叫“药物一致性评价”的模式,国家要求仿制药品要与原研药品质量和疗效一致。具体来讲,要求杂质谱一致、稳定性一致、体内外溶出规律一致。
但在IVD圈却很难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去衡量一类的产品,用的机器不同,出来结果差别很大,用的批号不一致,出来结果差别很大,操作人员不一致,出来结果差别很大。于是一个项目入院,要做性能验证,要做批间差,要做人员比对等等。
检验项目没有统一的标准衡量体系,所以就导致用国产和进口产品的很难用一个标尺去衡量,这就导致了没有一个统一的赛道,大家各玩各的。
IVD产品分为试剂和设备,很多是专机专用,按照以往的模式做个试剂利润测算,设备可以送,如果对试剂进行集采,把这部分的利润打掉之后,送设备明显就不可行了,只能医院自己买。
如果医院真的自己买设备,那会喜欢什么样的设备呢?
我们去回顾IVD过去几十年的发展历程,很多企业依靠工程师红利和外企有一站之力,集采之后的利润是否能够继续支持企业提供这些服务呢?
在大趋势之下,这些点或许是IVD企业最应该去思考的地方。
很多人都在提“创新”,确实是,按照现在的发展态势,传统的模式和产品很难再有突破,还会被逐渐纳入医保,未来一定属于创新,但是应该朝着哪个方向,其一是转战小品类,小品类的产品纳入集采的可能性比较少,细分领域也比较容易形成竞争力,其二就是做大平台,集采是利好大平台的,而平台开放也将逐渐成为趋势。
本来就没有什么常胜之道,是因为挂掉的人太多了,所以活着的人就被认为很厉害~
所以不用太慌,且看看安徽这次集采,怎么收场,如果这种硬着陆降价有用,未来会被一定程度的效仿,如果没用,也会有其他的集采模式出来,就客观看待,冷静分析吧~
申明:部分内容参考自网络,文章仅代表作者锁炎的个人观点,欢迎留言交流~
点击👇👇👇名片,关注IVD工具人
扫下方二维码加小编微信,进免费行业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