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个心|独家对话陆群:前途汽车的中场复盘,反思和感悟
和前途汽车创始人陆群的对话总是令我比较深刻,似乎每一次对话都赶上了前途汽车发展的节点。
作为汽车圈OG级的造车新势力,早在2016年,前途汽车就率先获得了发改委批准合法的新能源生产资质。2018年前途汽车成为国内第六家获得新建纯电动乘用车“双资质汽车”。造车这件事,前途汽车起了个大早。而第一次采访陆总是在前途汽车刚刚获得发改委资质,陆总当时也对未来充满了斗志。
第二次对话陆总,是在前途汽车决定主动退出新三板,为了能够冲刺科创板,获得新的融资机会时。
第三次与陆总喝茶聊天则是在去年。当天正好是雷军宣布千亿投资造车,小米正式进军新造车运动时。而彼时,前途汽车已经沉寂许久。但当时陆总给我留下最深的一句话是“格局未定,竞争才刚刚开始。”
去年年末,前途汽车获得了清华校友的融资,而最近这个五一,前途汽车也是动作不断。
前途汽车母公司长城华冠宣布,与Mountain Crest Acquisition Corp. IV于4月30日签署了合并协议。据5月2日双方发布的新闻稿,整个交易预计今年底完成。北京长城华冠汽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初始估值约为12.5亿美元。次日,前途汽车抖音上的发布会也透露前途K20即将发布开启预售。
来自清华校友的融资、de-SPAC合并和新车,让曾经过去两年处于低谷的前途汽车有了再度启程的迹象。也让我和陆总的新聊天有了更多的理由。
那么,前途汽车为何突然之间又喜提融资?曾经困难重重的前途汽车最新的情况如何?
身在苏州工厂办公室的陆总同我展开了一场关乎前途汽车过往教训与未来展望的对话。
“好久没见了,疫情让大家时间的概念都缩短了。”短暂的寒暄之后,穿着清华校友纪念衬衫的陆总开门见山,就一一回应了当下外界对于前途汽车的诸多问号。
融资永远是关乎创业成败的生命线,也是绕不开的话题。这场老友对话也是从钱开始聊起。
对于新一轮的T轮融资,陆群表示,之所以称为T轮融资,是因为主要面对的是清华的校友,对于前途汽车而言,毕业于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的陆群拉来的这笔校友的融资,堪称是雪中送炭。
“去年Q4季度做的这一轮融资,都是来自于清华大学的校友,所以我们将其称为T轮。这一轮校友们的战略投资,让前途汽车得以能够有序地处理债务和诉讼,也为后续的复产、复工、融资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
而对于赴美上市这个大动作,陆群表示,这是前途汽车发展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
融资有了新眉目,前途在产品方面动作也多了起来。而根据外界观察,前途汽车从之前的K50主打性能豪华,变成了当下主打定制化和个性化。
5月3日,陆群与T轮融资定制版K50和K50敞篷车一同亮相抖音直播间,并讲述前途汽车定制化的思考,这也意味着定制化服务成为前途汽车重启后的“杀手锏”。
前途汽车首批定制车型为T轮融资定制版K50,该车型专为14位清华投资人定制。在陆群看来,定制化不是一种服务,而是技术创新后的一次转型。其定制化的第一层概念是丰富的配置,第二层概念是一对一的定制化服务,第三层概念是个性化用户共创。
用户共创、专属定制这类新概念也成为了陆群的口头禅。那么,前途汽车的共创和定制同其他车企有何不同呢?
在陆群看来,前途汽车之所以要做共创,做私享定制,不是赶时髦,更不是炒概念,而是基于自身技术突破和创新后的水到渠成。
陆群强调,用户共创要想不变成空中楼阁,是需要有扎实的技术和材料创新突破做支撑的。
之前传统汽车行业的传统的结构、材料和工艺,就决定了它一定是大规模生产模式,也一定决定了它很难实现定制化小规模生产。
另外,对于当今大象级别的传统汽车企业,航母级别的体量决定了它们很难做到“迅速掉头”。
而前途汽车作为一家新造车企业,船小好掉头,更是没有任何包袱。所以要抓住这个难得机会窗口,迅速抢占私享定制化的“先机”。
陆群介绍,前途汽车准备主攻两个方面。一方面,在制造端方向,前途汽车凭借着其在新材料应用,建立差异化的竞争力。另一方面,在消费端方向,前途汽车则利用新材料更容易突破传统制造工艺特性,有机会给用户带来小批量多品种的产品,满足Z世代和95后的个性化需求。
前途汽车一直以来的技术攻坚主要的方向就是新材料应用。根据我的了解,即使是过去两年的低谷期,前途汽车的研发团队并没有解散,依然在开展研发。
按照前途汽车规划,将继续深耕布局后续车型在新材料上的应用。据了解,前途汽车与合作伙伴已在围绕铝合金3D打印技术、流体金属车身骨骼结构、新型车身连接技术及轻合金车身制造等技术进行研发与生产。
“前途计划将用K50及后续产品实现这一服务。一对一的定制化类似用户和专属的设计师和工程师团队共同参与讨论设计,实现车型产品的个性化选择。同时,前途汽车小程序将上线,能够帮助消费者通过线上选择更多配置。”陆群透露,首个真正意义的用户共创产品将是K50敞篷版,前途汽车将招募99位共创者参与敞篷版车型设计。此外,陆群还透露K20车型即将开启预售。“这将是一款精准面向年轻用户的车型。”陆群称。
“前途汽车不想制造电动法拉利,而是要成为种草年轻人的潮品。”
作为一名在汽车圈征战二十多年的汽车人,陆群对于风起云涌的汽车转型有着别样的感悟,对于当下日新月异的产业变局更是有着自己的思考。
他认为,当下有很多令人眼花缭乱的概念,但中国企业在新一轮技术驱动拐点上的真正具有创新意义的却寥寥无几。“新概念这么多,但总感觉整个汽车产业还是很沉闷,乏善可陈。无论是外形设计还是智能座舱方面,真正底层上的突破还很少。”
而这意味着格局未定,竞争还没有结束,前途依旧可能有前途。
“在日新月异的技术变革面前,汽车行业发生得变化比较缓慢,对于技术的创新不敏感,而这也就意味着孕育着巨大的机会。”
而陆群和前途汽车将机会放在了创新材料应用和轻量化技术上。陆群表示,电动化转型让复合型材料有了大施拳脚的空间。“之前排气的温度是很高的,很多的复合型材料没有办法应用。但现在是新材料涌现和大量应用的难得机会。”
前途汽车一直以来都将轻量化视为破解目前电动化诸多难题的“钥匙”。陆群认为,现在绝大部分的电动车增加续航的方式是增加电池密度,搭载更多的电池,而没有逆向思维聚焦到能耗降低方面,如果通过轻量化使得车重减轻,在同等电池搭载上,能获得更多的续航里程。
“我们不能困在围城里想问题,还是要跳出来,升维思考。如果我们从另外一个维度视角看当下的问题,有可能会找到更新的解决方案。而不是人云亦云,亦步亦趋地步别人后尘,如果人人都干一样的事情,共享一种观点,那谈何创新?那这个世界还有什么新意?”陆群斩钉截铁地表示。
诚然,横看成岭侧成峰,有时候需要的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视角。
前途汽车在过去两年遭遇低谷,让陆群和团队进行了一番反思。
“此时此刻,我重点想说的,是过去两年多时间里我们学到了什么?反思了什么?”在采访中,陆群直抒胸臆。
如果让陆群回到2019年,他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么?
“孤注一掷,也要把K20推向市场。”陆群想了许久。
没能把走量的K20尽快推向市场,是陆群心中最后悔的一件事,而产品节奏被打乱,品牌建设又迟迟打不开局面,让前途陷入低谷。
而在低谷中坚守在工厂,在积极需求融资,咬牙坚持研发破局的陆群,也进行了一番深刻的自我刨析。
“2019年以前团队对于资本、资本市场和投资缺乏正确准确的有深度的认识。我们并没有研究和学习资本的规律、运作模式和诉求,可以说,我们相当的外行。但资本运作这件对创业如此重要的事情我们还自己去做,很大程度上忽略了资本的诉求,没有重视到资本的力量。”
清华大学汽车工程系科班出身,工程师出身的他,一直都是造车的“内行”。认为团队有产业的理解,技术的深耕和积淀,踏踏实实做车,做创新,创业就行了。
但他现在来看,这样的理科生思维让前途汽车具备了工程师文化和技术驱动的基因,但对于商业世界和创业造车而言,仅仅这些是远远不够的。
“还有很多其他经济要素理解不够,没有很好地关注资本的诉求,去换位他们的所思所想,去找到他们想要的答案,简单地说,我们同资本就不在一个频道上。”
痛定思痛。过去一年,陆群重新组建了新的融资团队,并制定了新的融资规划。“后知后觉总比不知不觉要好一些。”
我一直认为,创业就像西天取经,要经历九九八十一难,没有模板和经验能够参考借鉴。唯有现实中的教训和竞争对手才是最宝贵的财富。
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过去两年前途汽车遭遇低谷,进展放缓,身兼工程师和企业家多重身份的陆群对于造车和创业,有了更多地时间去辩证思考和认知。
“工程师代表了严谨和专业,但这个世界不是由工程师构成的,要更加深刻地认知这个丰富的世界。如果做企业和做工程师,做工程师比较单纯,但创业做企业就要持续创新,持续去丰富自己的认知。”
之前唯技术论的陆群期望未来看待这个新世界有更多的角度。“技术本身不值钱,一定要对用户有新价值的产品。工程师要和消费者结合,制造业唯有资本密切结合,才有可能打通新世界的大门。”
依旧在牌桌上的陆群,对不确定性,对前路,有着一份开阔的格局感。
“有风的时候,猪都飞起来,现在没有风的时候,还要飞起来,不掉下来,没有其他的方法,回归底层认知,到底产业的颠覆性在哪里?到底产品的价值在哪里?到底前途的机会在哪里?要坚持基本的判断。”
在他看来,越是不确定性层出不穷,确实要回归原点,只有这样,才能穿越短期的不确定性,方能知前途。
前途汽车对产业大趋势的洞察没有改变,前途汽车以技术寻求突破的思路没有改变。
前路漫漫,前途依旧在路上,陆群也依旧在路上。
推荐阅读
郑义宣为了见拜登,究竟花了多少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