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刘公岩教授团队Water Research:多酚改性天然胶原纤维网络的可持续和抗菌微滤膜用于高效水消毒
The following article is from Environmental Advances Author 刘公岩教授团队
第一作者:于锐权硕士(四川大学)王海波副教授(四川大学)
通讯作者:刘公岩教授(四川大学)
论文DOI: 10.1016/j.watres.2022.118469
制备方法
Fig. 1. Processing, architectures, and samples of TA@CFN-M. Copyright 2022, Elsevier Inc.
微滤性能测试
Fig. 2. The characterization for the performance of the membranes. Copyright 2022, Elsevier Inc.
作为概念的验证,LSCM检测了原始CFN-M和TA@CFN-M的表面形貌和粗糙度。亲水性和水通量是评价MF膜性能的两个重要参数。采用水接触角(WCA)评价TA@CFN-M的亲水性,如图2c所示。原始CFN-M的原始WCA为64.8°,在20s内保持不变,表现出相对疏水性和较差的润湿性。与此相反,TA@CFN-M的WCA在20s内从原始接触角的26.7降低到0。为了实现商业应用,制备了70 × 50 cm2的原始CFN-M和TA@CFN-M作为MF膜,用于从溶液中去除微尺度TiO2微粒(图2e和图2f)。TA@CFN-M的高去除率可归因于其三维层次化的胶原纤维网络结构。为了研究TA@CFN-M的微观分离过程,用扫描电镜观察了TA@CFN-M过滤后的表面。结果表明TA@CFN-M的亲水性微孔结构有利于用于去除微塑料等微米级污染物。
抗菌机理
Fig. 3. Antibacterial properties and antibacterial mechanism investigation of TA@CFN-M. Copyright 2022, Elsevier Inc.
根据之前的研究,TA已被证明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膜合成和细胞成分、细胞信号和DNA生物合成的蛋白的表达,对许多微生物显示出强大的抗菌性能。如图3b所示,TA@CFN-M的驱杀策略表现出良好的抗粘附和抗菌能力,这可以归因于TA的邻苯二酚基团。此外,通过荧光探针DCFH-DA标记和测量原始CFN-M和TA@CFN-M的相对活性氧(ROS)水平。通过生成ROS(过氧化氢,H2O2)实现抗菌功能。
重力驱动水消毒
Fig. 4. The schematic diagram of water disinfection processes of TA@CFN-M. Copyright 2022, Elsevier Inc.
为了评价水消毒的效果,研究了TA@CFN-M作为消毒膜的性能。如图4a所示,以不同的细菌污染水(104 CFU mL-1)为模型含菌水,评价TA@CFN-M的水消毒性能。通过细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铜绿假单胞菌)的扫描电镜图像,评估CFN-M和TA@CFN-M过滤前后细菌形态的变化(图4a和图S2)。四种不同的细菌在过滤前表现出丰满和完整的状态。然而,在过滤后观察到细菌表面收缩和塌陷,表明在过滤过程中细胞膜破裂。如图4b和图S2所示,过滤后的细菌在荧光显微镜下使用活/死细菌染色试剂盒进行评估。结果表明TA@CFN-M具有良好的可重复使用性、良好的稳定性和优良的广谱水消毒能力。
防污水消毒
Fig. 5. The antifouling performance evaluation of TA@CFN-M. Copyright 2022, Elsevier Inc.
细菌附着在膜表面会造成严重的生物膜污染,甚至形成生物膜,造成通量下降,影响过滤后的水质。因此,在生物膜污染后,利用SEM观察了商业MCE、原始CFN和TA@CFN-M的抗生物膜性能(图5a)。商业MCE和原始CFN表面的生物膜厚而密,表明在实际应用中其抗生物膜污染性能较差。相反,由于其优良的抗生物膜污染性能,粘附在TA@CFN-M上的细菌比原始CFN少,它保持了一个微孔结构,用于水的运输。并随滤水量的增加测定了水通量和细菌数量。跨膜(重力驱动过滤系统)的压力降低了细菌和胞外聚合物(EPS)的压缩和粘附,从而减缓了水体中生物膜的形成。TA在胶原原纤维表面的亲水分子工程能与水分子结合形成防污水化层,使TA@CFN-M具有优异的抗粘附性能。亲水性、抗粘附性和杀菌能力的协同作用,使TA@CFN-M具有优良的抗生物膜污染性能。这种可持续的、亲水的、抗菌的、生物可降解的、可靠的胶原纤维网络膜是一种很有前途的防污水消毒应用候选材料。
于锐权,四川大学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2019级生物质化学与工程硕士。主要从事先进水处理膜及空气过滤膜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抗菌抗病毒,高级氧化催化,吸附,传感等)。发表SCI论文12篇,其中以第一作者身份在Water research,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Journal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等高水平期刊上发表SCI论文6篇。授权专利一项“一种基于动物生皮的超薄多功能微滤膜及制备方法和应用”(ZL202110824803.9)。https://orcid.org/0000-0002-4369-380X。
刘公岩 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职于四川大学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2007年获四川大学学士学位,2012年获浙江大学博士学位,导师为计剑教授。他的研究兴趣包括基于仿生纳米技术的先进膜分离、水处理、空气净化和生物质功能材料,以实现高值生物质材料的多领域应用。以第一/通讯作者在Water research, Materials Horizons, 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 ACS Applied Materials & Interfaces, Journal of Colloid and Interface Science等高水平期刊发表SCI论文47篇,其中第一作者论文22篇,通讯作者论文25篇。第一/通讯作者论文他引980余次,多次被Adv. Mater., ACS Nano等环境、化工、材料等领域权威期刊大量引用和正面评述。全部论文他引1600余次,H指数27。申请国内发明专利14项,获授权10项,其中2项专利技术向企业转化。与河南容康医疗器械公司合作开发了纳米银抗菌抗病毒口罩产品,实现产业化。
本公众号现全面开放投稿,希望文章作者讲出自己的科研故事,分享论文的精华与亮点。投稿请联系小编(微信号:biomass12345)
为了增加生物质领域科研人员的交流与合作,我们编辑部目前组建了生物质前沿微信交流群,欢迎相关领域研究人员入群讨论,共同进步。
进群方式:添加小编为好友(微信号:biomass12345),邀请入群。
请备注:姓名+单位+研究方向。
另外,本公众号还友情为国内外有需求的实验室免费发布招聘信息,也可为学术机构发布相关学术会议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