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粒体功能失调:影响肠道健康的“幕后黑手”
©细胞王国爱肠有道 - 原创出品
作者:摩西 | 主编:摩西
扫码登录知识星球,看更多独家资讯,与更多资深人士交流
克罗恩病是一种复杂的炎症性肠病,常伴随慢性腹痛、腹泻和体重下降等症状。尽管其确切病因尚不明确,但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线粒体功能失调在克罗恩病的发病过程中可能起到关键作用。
线粒体昔日被认为只是负责“发电”的细胞器,正在被科学家们重新审视——它不仅影响细胞能量代谢,还通过调控肠道微生物群、基因表达和免疫反应,引发一连串的病理变化。线粒体功能紊乱对克罗恩病有着根本性的影响。
慕尼黑工业大学 (TUM) 的研究人员现已证实了这种联系。在一项发表在《Cell Host & Microbe》上的研究中,他们表明小鼠体内的线粒体缺陷会引发慢性肠道炎症症状并影响微生物群。
研究论文
线粒体的首要功能是为细胞提供ATP,这是维持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能量源。然而,线粒体不仅是细胞的“动力厂”,它还在维持肠道屏障完整性、抗氧化应激反应和细胞死亡调控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肠上皮是覆盖肠道内部的一层细胞,负责吸收营养物质并抵抗病原体。线粒体可将营养物质转化为能量,从而影响细胞代谢和细胞发挥功能的能力。
那么,当线粒体功能出现问题时,会发生什么?
研究者通过基因编辑技术,剔除了小鼠体内关键的线粒体蛋白Hsp60,以模拟线粒体功能失调的状态。结果发现,这些小鼠的肠道上皮细胞出现了严重的损伤,表现为隐窝结构的异常、再生能力的减弱和肠道屏障功能的破坏。
线粒体功能障碍引发的能量供应不足导致肠道细胞无法正常修复和再生,进而削弱肠道屏障,让病原体更容易侵入。
Hsp60基因的缺失具体带来了哪些变化?
通过对小鼠肠道组织的分析,研究者发现,Hsp60缺失小鼠的肠道隐窝长度显著增加,而肠道上皮细胞的增殖速率则显著下降,提示肠道的自我修复能力受到了抑制。具体数据显示,Hsp60缺失小鼠的肠道隐窝长度增加了约35%,而增殖标志物Ki67的表达下降了40%以上。
Hsp60缺失小鼠肠道隐窝结构的紊乱和上皮细胞增殖能力的下降。
这一结果表明,线粒体功能失调不仅仅是细胞内部的“电力短缺”,它直接影响了肠道组织的结构和功能,成为克罗恩病的潜在致病因素。
肠道健康不仅依赖于细胞代谢,还受到微生物群的高度影响。肠道微生物群与宿主代谢相互作用,共同维护消化和免疫功能。当线粒体功能失调时,肠道微生物群的平衡也随之被打破。
那么,具体是哪些微生物群受到影响呢?
研究者通过测序分析Hsp60缺失小鼠的肠道微生物群,发现拟杆菌属(Bacteroides spp.)的大量增殖与微生物群的多样性显著下降密切相关。具体数据显示,Hsp60缺失小鼠中,拟杆菌属的丰度增加了约50%,而微生物群的多样性指数(Shannon指数)则下降了大约30%。拟杆菌属是一类与炎症反应密切相关的细菌,它们在克罗恩病患者体内常常大量存在。
拟杆菌属的扩张会加剧肠道炎症,破坏肠道屏障,从而进一步恶化病情。
研究还发现,当小鼠肠道中引入了Bacteroides caecimuris等益生菌时,拟杆菌属的扩张得到了抑制,肠道损伤的程度也有所缓解。数据显示,益生菌干预后,拟杆菌属的丰度下降了约40%,而炎症标志物如TNF-α的水平下降了35%左右。这进一步证明了肠道微生物群在克罗恩病发病中的关键作用,也为未来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群来治疗克罗恩病提供了新的思路。
拟杆菌属导致肠道损伤的发展和严重程度
线粒体失调还会引发哪些基因变化呢?
除了肠道微生物群,线粒体功能失调还通过调控基因表达,推动了肠道炎症的进一步恶化。
研究表明,在Hsp60缺失的小鼠中,许多与氧化应激和炎症相关的基因(如Nos2和Duox2)的表达显著上调。氧化应激是推动炎症发展的重要因素,自由基的积累会引发组织损伤和免疫反应的增强。数据显示,Nos2和Duox2基因的表达在Hsp60缺失小鼠中分别增加了约45%和50%。
这些基因的上调表明,线粒体功能失调不仅是简单的代谢问题,它还能通过诱导氧化应激,进一步加重肠道损伤。
Nos2和Duox2基因在不同时间点的表达变化
随着时间推移,这些基因的活跃程度不断增加。Nos2和Duox2基因的上调,它们与氧化应激和炎症密切相关,表明线粒体功能失调引发了严重的炎症反应。
这些基因的上调不仅在小鼠中得到了验证,也在人类克罗恩病患者的样本中发现了类似的表达趋势。数据显示,克罗恩病患者的肠道组织中,这些基因的表达水平比健康对照组高出30%到40%。这说明,线粒体功能障碍通过改变基因表达,推动了慢性炎症的进展。
修复线粒体功能能否成为克罗恩病的突破口?
既然线粒体功能失调在克罗恩病的发病过程中发挥了如此重要的作用,那么是否有可能通过修复线粒体功能来阻止或减缓疾病进展呢?
目前,研究者正在探索通过修复线粒体功能来治疗克罗恩病的潜在方法。实验表明,通过特定药物恢复线粒体功能,可以显著减少肠道组织的损伤,改善微生物群的平衡,减轻炎症反应。这一发现为克罗恩病的治疗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在修复线粒体功能的小鼠中,研究者观察到肠道损伤显著减少,肠道屏障的完整性得到改善。具体数据显示,修复线粒体功能的小鼠肠道炎症标志物(如IL-6和TNF-α)水平下降了40%到50%,而肠道屏障的通透性也恢复了约70%。
此外,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群,也有可能在不直接作用于线粒体的情况下改善肠道健康。例如,益生菌补充剂的使用已经显示出一定的治疗潜力。数据显示,益生菌干预后,微生物群的多样性恢复了约25%,而炎症水平也显著下降。这种方法不仅可以直接改善微生物群的平衡,还能够间接减轻由线粒体功能失调引发的肠道炎症反应。
尽管目前的研究揭示了线粒体功能失调与克罗恩病之间的密切联系,但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例如,线粒体失调到底是如何与个体的遗传背景互动,进而影响克罗恩病的发病过程?此外,如何精确地修复线粒体功能,并确保其对肠道微生物群的积极影响,仍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未来的研究可能会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开发靶向线粒体修复的药物,帮助恢复细胞代谢的平衡;其次,通过调节肠道微生物群,进一步优化肠道环境;最后,结合个体的遗传背景,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最大程度地提高疗效。
通过线粒体功能失调与肠道微生物群的复杂互动,我们逐渐揭开了克罗恩病的病理机制。线粒体不再只是细胞的“发电站”,它们在维持肠道健康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
未来的研究与治疗可能不仅仅局限于抑制炎症,更需要从根源上修复细胞代谢和微生物群的平衡。通过这种方式,或许我们能够找到有效控制和治疗克罗恩病的新途径。
总的来说,光靠“灭火”是不够的,还需要从根本上修复“动力源”,让细胞的能量供应系统重新运转,才能真正改善生活质量。
References
[1] Elisabeth Urbauer et al, Mitochondrial perturbation in the intestine causes microbiota-dependent injury and gene signatures discriminative of inflammatory disease, Cell Host & Microbe (2024). DOI: 10.1016/j.chom.2024.06.013
细胞王国持续报道生命科技进展、解读复杂的科学知识,为生命科技爱好者提供创新视角和资源链接。
推荐阅读一厢情愿的认为益生菌能解决便秘 ?不一定!——上海四个三甲医院联合开展,一项历时八周的临床试验告诉你答案
《自然》子刊:丹娜—法伯癌症研究所将肠道菌改造成免疫“GPS”,指引NK细胞直达肿瘤核心!使肿瘤缩小率达 60%-90%!
《Science》:尽早戒掉熬夜!昼夜节律紊乱影响肠道微生物平衡,增加结直肠癌(CRC)风险!
与狗共处,肠道更健康?涉及4289名克罗恩病患者直系亲属的研究证实,风险显著降低
《Nature》:伦敦国王学院通过 86例人体 (344 个)样本的宏基因组数据揭露,核心肠道菌群的失衡,是慢病和癌症的导火索
益生菌概念新突破!《细胞·代谢》:南方医科大学团队发现:特定肠菌+黄豆黄素 发挥抗炎作用,调节类风湿关节炎的炎症节律!